书城历史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5870800000031

第31章 现代史与当代格局(6)

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驱逐叙利亚在以色列的武装,妄图建立一个亲近以色列的政府,这个政策早已蓄谋已久。至于何时动手则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要看中东地区的形势是否对它有利。以色列发动这次战争选择的时机是:英阿马岛战争的爆发使得这里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与国际上关注的中心,吸引了超级大国和一些世界大国;“两伊”战争还在继续,当事国没有时间顾及其他,支持伊朗的叙利亚等阿拉伯强硬派同支持伊拉克的沙特、约旦等阿拉伯温和派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在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游击队作战的叙利亚,国内形势极其不稳,叙、巴之间也有矛盾,有隙可乘;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三种势力各占一方,这种为组政府状态的局面,可以加以利用;西奈半岛归还后,与埃及和解,将主力转入北非,已经没有后顾之忧。

1982年6月4日,也就是以色列军队大规模入侵黎巴嫩的前两天,以色列以驻英大使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动大批F15战斗机对哈斯巴亚和纳巴提亚地区、贝鲁特以及从苏尔到贝鲁特以南的纳迈赫的40公里走廊内大片区域进行了48次袭击,同时还空袭了中部舒夫山区的阵地,并使用武装直升机袭击了达穆尔市。巴解游击队也炮轰了以色列北部地区。

根据达成的协议,8月21日~9月1日,巴解总部和游击队员1·2万余人,将不对由贝鲁特地区撤离到中东的8个阿拉伯国家,包括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以及北也门。在贝鲁特驻扎的2000名叙利亚军队撤往贝卡谷地。由美、意、法3国组成的驻贝鲁特多国部队先后于9月10、11和13日全部撤出黎巴嫩。9月14日,黎巴嫩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遭遇暗杀,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在9月15日率军进攻并迅速占领了贝鲁特西区。9月18日,2000名贝鲁特西区的难民惨遭迫害,这就是以色列贝京集团在黎巴嫩右翼势力的配合下制造出的贝鲁特惨案。9月20日,黎巴嫩总统萨尔斯基召开内阁会议,要求各国势力重新返回贝鲁特,到9月30日,英法美各国共计7000名士兵重新返回贝鲁特。

这次战争,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另外还有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共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以色列军队伤亡2000余人,损失坦克140台,武装车辆135辆,飞机10余架。在黎境内的防空导弹基地被摧毁,撤出贝鲁特驻军。

震惊历史的9·11事件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劫持,其中两架直接撞到了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最终,这四架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经过事后调查,失事前机上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这架被劫持的飞机目标不明,但相信劫机者撞击目标是美国国会或白宫。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另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相继坍塌损毁;而五角大楼遭到局部破坏,部分结构坍塌;袭击事件令曼哈顿岛上空布满尘烟。

这次事件导致2998人遇难,其中有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的24人则下落不明。遇难人员名单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计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剩下的便是411名殉职的救援人员。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给美国以及全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事件。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因此,美国政府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全世界各地也在事件后都在进行各种悼念活动,事发现场的清理工作持续到次年年中。9·11事件让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深深地陷在恐惧中,政府和人民一致反对类似“9·11“事件的再次发生。由此也引起了多起国际范围内的多国合作进行的反恐怖行动。

9·11事件发生后,所有英国军事基地提高警戒状态。所有途经伦敦市区的航班改为绕过市区飞行。而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飞。

欧洲议会与北约总部进行紧急疏散。北约宣布启动1949年北约中的第五款,宣布如果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任何国家的指示,将被当作是对美国的军事袭击,同时被认为是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军事袭击。这是北约历史上首次启动共同防卫机制。为了在国际上赢得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同情,形成国际反恐联盟,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小布什分别同俄国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德国与加拿大的领导人进行乐对话,并一致获得了这些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世界人民对美国人民在9·11事件中所遭遇到的巨大牺牲与损失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法国左翼报纸《世界报》宣称:“我们都是美国人。”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一切支持。韩国小学生在首尔美国大使馆外集体进行祈祷。千万个伊朗民众手持蜡烛为在“9·11事件”中遇难的美国人守夜。9月12日,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那些为这些恐怖行为的罪犯、组织者与支持者提供保护、支持与包庇的人”,授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恐怖行为作出反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历史上第一次动用了其章程的第五条款,决定行使保卫一个受攻击的成员国的庄严职责。小布什政府以往推行单边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完全消失,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同情。这就说明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

事件发生后,西方各国政府在民间获得了极大的支持度。世界各个地方的很多媒体都刊登了评论文章,认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犹太人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者甚至美国人自己发动的,其目的在于挑起全球仇视阿拉伯的情绪。还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则认为事件是由基地组织发起的,目的是为了报复美国的中东政策。

事件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一些传统上与美国不友好的国家领导人,比如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巴勒斯坦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伊朗总统哈塔米以及古巴人民党时任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都公开谴责事件并对美国人民表示深切地同情。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则是个例外,他认为事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后果。

9·11事件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很多设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大型投资公司在这次事件中丧失了财产、员工和数据。全球也有很多股票市场受到影响,比如伦敦证券交易所不得不因此进行疏散,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事件发生一周后才得以重新开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第一天就下跌了14·26%。其中,跌幅最严重的数旅游、保险和航空股。此外,美国的汽油价格也大幅度下跌。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放缓,但9·11事件却致使全球经济更加萧条。

在此之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这给一些产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商业力量的集聚地,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多家,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多达15万人。然而,两座摩天大楼一瞬间化为乌有,这其中的经济、人才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其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以上。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有所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在是历史罕见。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还是对美国民众或是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11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甚至连白宫、国防部大楼以及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袭击的对象。仅仅在两小时内,就造成美国本土重大的经济、人力损失。

美国总统布什在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一系列行动,恢复政府和社会的正常活动。他自己也做出了相应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立场。9月11日晚上,就在白宫仍然遭遇攻击的威胁下,布什仍然坚持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借此表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正常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除了对事件本身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外,也影响了人们进行投资与消费的信心,直接导致美元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从地域上波及到欧洲、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导致市场产生一系列的过激反应,从而造成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增长减慢。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来说,反恐怖活动注定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通过这次事件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由霸权主义衍生出的“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借此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对市场的信心。此外,国际投机基金也会趁势兴风作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靠制造恐怖事件来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

所以,面对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国一方面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积极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当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尤其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避免恐怖活动带来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石油大国的沦陷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在其内。这次军事行动是从美国总统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所发出的要求其父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的成员大部分是美军部队,此外还有英军部队、澳大利亚军队以及波兰军队所组成,另外还有一些库尔德武装力量。他们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并且动用了美国在海湾地区驻扎的大量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支援。

美国第三步兵师由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同时,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一同并肩作战。在伊拉克的东南部方向,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则发动了钳形攻势想要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和特种部队,并同当地的库尔德武装力量结成同盟,美国计划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因为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参加战斗。经过两周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以及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由此,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的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其中大部分救援物资都是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进入伊拉克,少部分则是由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大约三周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遭遇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不明去向,随之大部分的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爆发了频繁的抢掠事件,城市秩序陷入一片混乱,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各地的大量古遗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因此,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真正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2002年,伊拉克战争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原因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对伊拉克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极度不满。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说法,美国想要通过这场战争赢得的目的是:

彻底消灭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发现并销毁藏匿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结束制裁并且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保护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伊斯兰国家比如伊朗等则认为美国的动机并不单纯。根据伊斯兰共和报等媒体的看法,美国已成为犹太集团的控制者,而攻占伊拉克只是犹太集团庞大侵略计划的开端。美军攻下伊拉克后,将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对伊朗进行战争侵略,直到叙利亚。它最终目的是通过控制伊拉克、伊朗,控制伊斯兰民族的经济命脉也就是石油,从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控制整个中东地区。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慢慢散去,“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实现,但美国政府很快发现自己很可能已经被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从布什总统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到现在,伊拉克的局势并没能很快就走向稳定,而是越发地混乱起来。越加复杂的战争形势与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得美国政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无法确定的阴影。

目前,伊拉克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日益显现出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使得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这次的伊拉克战争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比起来,必将给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带来消极的影响。虽然,专家在评估战争对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时,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担心和忧虑却是共同存在的。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是这次战争在经济方面造成的主要影响,此外,旅游业和航空业也同样遭遇重创,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倍受打击等一系列方面。

对于伊拉克战争,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美国是最大的获利者,也有人说美国其实失败了。那些说美国胜利的人,是站在军事的角度看问题,觉得美国打败了萨达姆,因此,美国胜利了。而那些说美国失败的人,是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角度看问题,因此说美国失败了。

其实,探讨美国胜利与否并不是当前最值得我们关系的,反而思考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