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也趋向成熟。1917年,对于俄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产生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4月,伟大导师列宁从国外秘密回到圣彼得堡,发表了着名的《四月提纲》。在文中,列宁指出应该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在列宁的指示和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积极进行宣传和领导,大力倡导革命。临时政府担心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先发制人,派士兵抢先占领了彼得格勒重要的据点,并且到处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
面对这种情况,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也就是俄历的10月24日的深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从这天的夜里到次日凌晨,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和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把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全部占领。7号的上午9点,他们也把通往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要道也把持了。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不甘心被抓住,乔装打扮之后仓皇逃跑了。
下午17时,起义工人和士兵把冬宫围个水泄不通。21时45分,在涅瓦河上停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炮射击的形式发出总攻的信号。严阵以待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迅速发起总攻,在冬宫前的楼梯上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到8日凌晨2时,冬宫被占领,临时政府的16名部长全部被逮捕。
就在这个时候,11月7日的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并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等文件,大会正式宣布苏维埃接管全部政权。大会还选举成立了人民委员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由13个人民委员部组成,它们分别是内务、农业、劳动、陆海军、工商业、教育、财政、外交、司法、粮食、邮电、民族事务和铁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从此,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争取解放。
第八节尝试与斗争
“五月流血周”
在法国巴黎东郊的贝尔拉雪兹公墓内,矗立着一堵高墙,墙上的花岗岩浮雕使人们想到当年巴黎公社战士在这里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1871年5月21日,临时政府军攻入巴黎城内,占领蒙马特尔高地;28日,公社阵地全部失守。最后一批公社战士退至拉雪兹公墓附近,在东北角的一堵墙前纷纷倒在血泊之中。这堵墙就是举世闻名的“公社社员墙”。从5月21日到28日,巴黎公社的社员们为了扞卫公社的成果,与政府军展开了一周殊死搏斗,数以万计的公社社员被屠杀,这就是着名的“五月流血周”。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兵败,拿破仑三世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运动,腿法了帝制,成立了国防政府。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了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并从9月19日起,以20万大军包围了巴黎。法军前线节节败退,法兰西民族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关头,法国工人阶级担当起抗击德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法国工人组成了194个营的国民自卫军,共30万人,在人民募捐支持下,铸造了417门大炮。
1871年1月28日,国防政府同意德意志帝国政府签订了为期三周的停战协定。2月13日,法国新国民议会召开,梯也尔被选为政府首脑。梯也尔曾是1848年镇压巴黎六月起义的同谋,他上台后奉行卖国政策,一方面与德国签订了和约,答应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等大片领土,三年内赔款50亿法郎;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除工人武装,镇压工人的革命运动。
为了抗击德国的侵略和梯也尔政府的镇压,巴黎人民在1871年3月15日,建立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梯也尔政府向巴黎增调了大批政府军,准备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逮捕中央委员会成员。
3月18日凌晨,梯也尔的一队政府军潜入蒙马特尔高地,企图夺取巴黎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逮捕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蒙马特尔地区的警钟响起,国民自卫军立即集合起来,包围了拖运大炮的政府军……
梯也尔的行为激怒了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决定以武力还击反动政府。这样,一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开始了。当天,梯也尔政府匆忙逃往巴黎城郊的法尔赛宫。晚上10点钟,国民自卫军进入市政厅,中央委员会掌握了巴黎全城。
3月28日,几十万巴黎人民聚集到巴黎市政厅广场上,欢庆巴黎公社的成立。
然而,国民自卫军没能乘大好形势,向凡尔赛进军,而是忙于筹备公社的选举,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此外,巴黎公社没有没收临时政府在法兰西银行所储存的30亿法郎,听任这笔巨款成为梯也尔绞杀公社的资金。
就这样,梯也尔的实力逐渐得到恢复,并获得了普军释放的10万名法军俘虏,开始向巴黎反扑。
5月20日,凡尔赛军队对巴黎发动总攻。公社防守巴黎外围的兵力单薄,平均每个公社战士要对付进八个敌人。21日,在奸细的指导下,凡尔赛宫从圣克鲁们攻入巴黎,接着由在夜间占领了巴黎的其他四座城门。22日,巴黎公社发出文告,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红色政权。此时,进入市区的敌人已经达到10万人。公社战士同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巷战,他们利用街垒,打死打伤了一批又一批敌人。
23日,凡尔赛宫南北夹攻,包围了蒙马特尔高地。猛烈的炮火几乎掀翻了整个高地,敌人花了进3个小时才最后占领了这个通常只需几分钟就能走上去的小山冈。接着,凡尔赛军扑向巴黎市政厅。一路上,到处流淌着公社战士的鲜血。在通往市政厅的交通要道和广场,将近有60名公社战士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一连击退了敌人10次冲锋后不得不放弃阵地。
26日,巴黎大部分地区被凡尔赛宫占领,公社战士大多壮烈牺牲,公社指挥部被迫撤到拉雪兹神甫墓地,只有200名战士守卫着这最后的防线。27号下午,凡尔赛军向墓地内的公社社员发起了猛攻。公社战士们的炮弹打完了,他们就以大炮为掩护,用步枪继续战斗。傍晚时分,公墓的大门被炮火打开了,敌人汹涌而入。公社社员们以石碑为掩护,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随着最后一批战士在一堵墙前惨遭杀害,保卫墓地的战斗结束了。
28号,公社的最后一座街垒陷落时,一名公社勇士独自抵抗,三次把敌人插在离他不远的军旗旗杆折断;当公社的最后一颗炮弹发射之际,两名战士在炮膛里装填了双倍的炸药。随着一声震慑敌胆的巨大爆炸声,巴黎公社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空想主义的产物——新和谐公社
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出现了这样一个村镇:山冈上的一片片葡萄园中个,紫红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成荫的葡萄架下,把整个村庄点缀得十分美丽。村庄不远处,绿草如茵,牧羊人随着羊群悠闲地漫步。村中街道两旁的绿荫深处,是一幢幢的厂房。村庄中心是整齐的住宅,还有阅览室、学校、医院,房屋周围则是连成一片的小花园。村里的人们衣着整洁,精神饱满,井然有序地从事着各种活动。在这个小村庄里,实行财产、生产工具公有,人们共同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劳动产品,实行人人平等的民主管理。
这就是英国着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创办的“新和谐公社”。
欧文出身于贫苦家庭,10岁的时候便开始在伦敦当学徒,后来到一家服装店当店员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所以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曾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因此,他总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19岁的时候,他在新纳拉克办起了一个工厂,虽然只有3名工人,可是在欧文的管理下,一年就赚了300英镑。1800年,欧文与苏格兰一个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这个厂的经理,管理着2500多个工人。他在自己的厂里开始了第一步试验。
他把工人的劳动时间,由每天的13、14消失缩减到10个半消失,禁止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把对工人实行的各种罚款制度一一取消。他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如办起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给青年工人提供学习文化的机会,还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等,这样,欧文的这个工厂实际变成了贫困阶层的“福利工厂”。
欧文的改革,使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总产值翻了一番,新拉纳克变成了“模范居民区”。在那里,工人们遵纪守法,警察和法官们无事可做。
不久,各国的达官贵人、王公大臣、大小资本家们纷纷到新拉纳克参观、访问,都想知道欧文获得优厚利润的秘密。欧文成了欧洲最有名望的“慈善家”。
改革的成功给欧文带来了极大的鼓舞。1820年,欧文把他的设想发展成为“新社会体系”,并且系统地论述他改革社会的计划,这标志这欧文完成了一生中伟大转折——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
为了用典型的范例进一步证明自己计划的可能性,1824年,欧文变卖了家产,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横渡大西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用20万美元买下了一块3万英亩的土地,决心建立一个理想中的“新和谐公社”。
欧文带领人们砍伐树木,焚烧野草,开荒种地,盖房架屋。不久,本文开头的情景出现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新和谐公社”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的社会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公社规定,全体成员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
加里波第和千人“红衫军”
1843年是南美洲各国独立战争风起云涌的时期,在乌拉圭首府蒙得维的亚被阿根廷围困的关键时刻,城中杀出一支穿洪山、打黑旗的外国侨民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作战勇猛,灵活地袭击阿根廷军队,黑旗上绣着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显示出他们来自被当时异族控制的意大利,率队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模样精悍、三十多岁的硬汉,他就是16岁当海员、26岁参加意大利统一战争,被当局列为“头号暴徒”缺席判处死刑,而被迫流亡南美的传奇人物加里波第。在蒙得维的亚被围的关键时刻,他组织那些跟自己因同样原因流亡南美的意大利爱国志士,创建了这支武装。因为时间仓促,找不到合适的布料,他们就用原本提供给屠宰场工人的红布做服装,因此这支队伍得到了“红衫军”的称号。这也是后来威震欧洲的正义之师——意大利红衫军的雏形。
当加里波第第二次返回祖国的时候,意大利在撒丁王国的领导下,统一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1860年4月,意大利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两西西里王国爆发起义,王国政府派出大批军队进行镇压。在北方的加里波第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组织志愿军。他向人们发出呼吁:“我不能提供薪饷和营地,也不能提供军需品;我能提供的是饥渴、强行军、战斗和牺牲。让衷心爱国而不是口头爱国的人跟我来吧!”很快,一支由工人、手工业者、渔民、大学生、自由职业者组成的千人“红衫军“组建成功。
5月5日,加里波第率军从热那亚启程,渡海前往西西里,去完成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认为的“疯子的事业”5月11日,“红衫军”在西西里的马尔萨拉登陆,势不可挡,一举击溃三千多当地守军。西西里人民热情迎接远征军,不久这支军队就扩大到2.5万人。但是与王国的10万精锐军队相比,红衫军在人员、武器装备等各方面都相差悬殊。加里波第审时度势,决定不做停留,而是以骑兵和精锐的热那亚宪兵为先锋直捣首府巴勒摩。
巴勒摩守军司令兰迪将军听说红衫军来攻,毫不在意,因为从实力上来看,红衫军确实难以取胜。然而,足智多谋的加里波第巧妙地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一方面在城西南虚设营火,做出全无进攻的姿态,让敌人放松警惕;另一方面,大批主力却趁夜埋伏带城东南,当天色微明的时候,突然发动强攻。守军猝不及防,四散逃亡。城内的民众也全力配合,用子弹、沸水、花盆甚至是钢琴袭击赶来支援的西南敌军,打的敌人狼狈不堪。红衫军不畏炮火,冒死强攻。守军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