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精明人买精彩车
5871400000019

第19章 安全篇: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1)

对汽车安全知识的掌握一个都不能少

驾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你希望你驾驶的是一辆受人注目的车,还是一运动性强的车,抑或是一辆安全的车?一项调查显示,60%左右的车主认为家用轿车的安全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类调查中,消费者大多把前排双安全气囊、三点式安全带、ABS、EBD作为安全配置的首选项,虽然很多人对ABS、EBD的作用说不太明白,但却都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买一辆更安全的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安全配置有什么用?

安全带、安全气囊、头部保护装置等安全配置,这些都能在撞车事故中起到保护作用。安全带能把驾驶员牢牢固定在位置上,减少因车辆相撞而被弹射起来的可能性。有些安全带用起来比别的同类产品更舒适也更简单一些,所以在买车时试一下安全带是必要的。记住:不起眼的三点式安全带常常是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东西。

1.安全气囊

在严重的前方撞击中,安全气囊能给头部和上半身提供额外的保护,但是如果当安全气囊刚开始充气时,距离气囊很近的话,那会很危险,气囊的爆炸力将伤害近距离的乘员,所以胸部要距离方向盘10英寸以上。买车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种驾驶者既能舒服地踩到踏板、同时手臂又不是距离方向盘太近的车子,最好是具有方向盘多向调节功能的车子。

2.头部保护系统

并不是所有的头部保护系统都是一样的,有的可调节,有的却是固定的。为了保护颈部,该系统必须在头部的正后方,距离头部很近。买车时需要确认你要买的是不是符合这一标准。如果系统是可调节的,调节完毕需要锁好它,如果锁不住的话,说明它在撞车中起不到保护作用。

3.防抱死制动装置(ABS)

当驾驶员用普通刹车急刹时,轮子可能被锁定并且容易打滑,车子失去控制,在湿滑的道路上需要很长的距离才能停下来。防抱死制动器是自动运作的,多数情况下只要一秒钟,就能帮轮子解锁,使驾驶员依旧可以操纵方向盘。记住:这装置更多的益处在于能让驾驶员控制方向,而不是立刻停下来。

此外,在失去压力的状态下继续行驶的各种失压续驶轮胎都是保证主动安全的设备。

●汽车安全新技术

1.新型传感器使气囊更安全

作为被动安全系统的安全气囊(SRS)很可能会伤害到乘员,但是新增加在座椅和车身内部的传感器减小了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伤害。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区分哪里坐人,还能区分成人和儿童。美国新的法规要求2006年车型都要具备这种新式安全气囊系统。新增加的传感器通过电脑计算出气囊和乘坐者的距离和角度,车辆安全系统以此为依据决定气囊的爆发、不爆发或减少力度的适度爆发。系统的传感器还可以通过监测座椅的位置、驾驶员头部的运动来监测司机是否昏昏欲睡或注意力不集中。

2.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虽然ABS系统能有效防止车轮抱死,但ABS系统不能解决车辆在湿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时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更不能避免车辆发生侧滑,因此,在ABS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CS能防止车轮打滑,在车辆启动与加速时,保证良好的牵引性能,同时照顾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轮速传感器不断监视着每个车轮。如果某个车轮表现出打滑的趋势,TCS会调整驱动扭矩并且迅速干预制动系统和发动机的运行,车辆因此能够安全地启动或加速。

3.电子稳定程序(ESP)

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项主动安全系统,它包含了ABS和TCS,因此它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ABS),在启动时打滑(TCS)。ESP系统按照每秒25次的频率检测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如果发现有紧急情况,它迅速反应,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如有可能,还会干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ESP能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2004年,中国新车的ESP系统装备率还只有3%,如奥迪A41.8T轿车等都已安装。而同期,欧盟新车ESP装备率已达35%,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相信ESP将如同今日的ABS系统一样,成为车辆的标准装备。

温馨提醒:在车辆安全性能受到重视的同时,人的安全意识不可忽视。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到80%,由此看来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的掌握很重要。

第一安全指标非制动距离莫属

速度越快,制动距离越长,停止距离也越长。一般来讲,在时速40公里急刹车时的停止距离为22米,而时速60公里急刹车时的停止距离为44米。时速40公里的情况下,假如在前方30处发现行人而急刹车时,可以勉强避开,而时速为60公里时,则无法避开在前方30米处发现的行人。

因为即使急刹车,车辆也不会立即停止。请务必遵守限制速度,根据道路交通的状况,以可控制的车速进行驾驶。

关于制动距离:停止距离=空走距离+制动距离。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空走距离。即从驾驶员感觉到危险开始踩刹车,到有效制动实际开始,这段时间车辆所行驶的距离;二是制动距离。刹车有效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之间的距离,路面湿滑时,制动距离会变长。

曾有某市交警部门为宣传交通法规,专门请驾校的星级教练做了个现场实验,真正体验了制动距离。这个刹车实验,的确让旁观的喜欢开快车的司机有些害怕!原来,小型车以时速50公里的速度行驶,极富经验、精神高度集中的驾驶教练一个急刹车,车辆还要滑出19.1米远!

根据实际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时速30公里,刹车滑行距离10.3米;

时速50公里,刹车滑行距离19.10米;

时速100公里,刹车滑行距离40~50米。

这是在极富经验、精神高度集中的星级驾驶教练的操控下,所以保持合理的车距是安全行车的根本。

平时人们在讨论某车安全性时也经常谈起刹车距离,但是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却容易被人忽视。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车辆的刹车距离,在日常驾车中又该如何利用刹车距离保证驾车安全?

●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

目前汽车业常用的评价车辆刹车距离的方法,是在车辆时速百公里状态紧急制动到静止状态的制动距离。那么除了众所周知的车速外,还有哪些是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

实际上,刹车距离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就是制动力和车重。制动力是指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即一般意义上的刹车强度,它主要由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材质决定。目前车市上的轿车一般都采用制动盘式刹车,其原因就是制动盘式刹车系统可以较好地散发刹车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散发摩擦热量,就会导致刹车强度减弱,甚至刹车失效。所以,采用相对耐热并且耐磨的刹车片与刹车盘,就会相应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

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在没有抱死的情况下是静摩擦,在抱死时是滑动摩擦。虽然滑动摩擦力与车重以及轮胎的材质相关,但是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力是大于滑动摩擦力的。这就牵扯到目前汽车业很关注的一个话题:“刹车抱死”。由于刹车时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刹车时如果在轮胎不抱死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刹车效果。

于是,刹车防抱死系统(ABS)便应运而生。ABS的作用就是在车辆即将抱死的时候释放刹车,使得刹车力基本上一直都是静摩擦力。如果调校得当,ABS可以使得制动力一直高于滑动摩擦,也就是说在这种理想情况下,刹车距离可以比没有配置ABS的车型更短。所以车辆的刹车辅助系统,特别是ABS系统的配置,也是影响刹车距离的关键因素。

另外,很多人认为,车辆越重刹车距离就越长。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在等路面情况下,车辆制动的滑动摩擦力与车重成正比。就是说,车辆越重,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虽然配备ABS的车型刹车时利用的是静摩擦力,但是滑动摩擦力的增大也使得静摩擦力的临界摩擦力增大。这样,就为车辆获取更大的静摩擦制动力提供了可能。所以说,并不是越轻的车制动效果越好。

●合理利用安全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虽然与很多复杂因素相关,但是对于广大车主朋友来说,定期对爱车保养,保证良好车况才是保证日常行车安全制动的前提。比如刹车片要定期更换,磨损严重的刹车片会使刹车效果大打折扣。轮胎如果磨损严重也要及时更换。虽然车辆配有ABS等辅助刹车系统,但是如果刹车片和轮胎工况不佳,同样会降低车辆的制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保持了良好的车况,刹车时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刹车距离,前面车刹车灯一亮,右脚一定要放到刹车踏板上。很多车主喜欢与前车保持很近的距离,在前车减速的情况下才不情愿地制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安全的。如正常行驶时你与前车距离是20米,前车刹车灯一亮,你就必须马上准备刹车,不要认为距离还远不采取措施,因为觉得危险时再刹车就已经来不及了。

温馨提醒:很多追尾事故就是车主对于自己的车辆制动距离太过自信而导致的。毕竟刹车距离不单单是车辆的因素,还有驾驶员的反应等人为因素。所以尽可能地保证安全车距、谨慎驾驶才是安全之道。

主动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路况的逐步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汽车以100公里/小时或更高车速行驶的情况是常见的,因此,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所谓汽车主动安全性,可理解为防患于未然,重点是通过对车辆的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调校和优化,使车辆的操控性能、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和行驶的安全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

相对于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即为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认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大多数消费者不能明辨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关系。

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只看重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忽略了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程度。一部主动安全性突出的车子,其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必然很优异。以Mazda6系列轿车为例,100公里/小时或至零的制动距离仅为37米,在行业同级别轿车中名列前茅,而出色的操控性能,更是为其赢得了“弯道王”的美誉。操控性能优良的轿车,无不具备如下三大特点。

(1)一个敏捷而又准确的方向盘

Mazda6系列轿车通过采用感速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配合底盘的调校,使方向盘路感清晰,回中力大小适中,保证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2)扎实而柔韧的悬挂系统

Mazda6系列轿车采用高臂双叉前悬架系统和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是典型的中高级轿车悬挂配置,它对道路适应能力强,控制侧向力的性能优异,配合DSC系统作用,使其在高速过弯时不会发生侧倾和甩尾。

(3)扭矩随叫随到的发动机

Mazda6系列轿车采用直列四缸、多点喷射的全铝发动机,并在进气系统采用S-VT、VIS、VTCS和VAD等多项技术,保证了发动机在中低转速就可输出最大扭矩的90%,发动机的加速行能好,推背感强,同时保证了发动机较高燃油经济性。

第二个误区:认为汽车钢板越厚越安全。

简单来看,这似乎没错,但是要分是哪个部分的钢板,消费者所看到的绝大部分是汽车表面的覆盖件,而真正保障生命安全的,是汽车的车身结构。表面覆盖件钢板的薄厚并不代表车身结构钢板的薄厚。一吨重的车一旦开上上百公里车速发生碰撞的时候,表面钢板差零点几毫米,这个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车体骨架钢板才是真正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Mazda6系列轿车采用强化型3H高刚性车身结构,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在这一点上,Mazda6早已达到欧洲标准。安全性不是来保护车的,核心是保护人的。

第三个误区:认为车越重越安全。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书本上有一个动能公式,定义了动能=1/2×速度2×质量。要获得相同的速度,质量大的需要的动能就大,高的能量当然就需要消耗更高的能源去实现,所以油耗就高。此外,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车越重动能越大,当撞倒一个静止物体时,重车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大于轻车,为此,各个汽车厂家争相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整车重量。

温馨提醒:气囊再多,车灯再亮,ESP标配,某个人高速开200公里/小时,不带安全带,雨天不开灯,变道随便变,再多的安全装备也没有用。安全性的优劣很大程度还取决于驾驶员本身的驾驶意识。

后面的东西要注意——后视镜对安全性能的影响

上路开车,要时刻注意周围的情况,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周围的车辆与行人,要时刻注意它们的动态,准确地预测出他们的去向。左右后视镜与车内后视镜无疑在行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驾驶员一般每隔十几秒钟就要观察一下后视镜,以便将整车左右、后面的情况掌握清楚。

但是,对于一般的车辆,在左右后视镜与车内后视镜的视觉区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盲区,而且据统计,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交通事故在我国约占30%、美国约占20%,并且70%高速公路变换车道发生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后视镜盲区产生的。因此,行车中应该了解到车后盲区的存在。

盲区的形成

一般来说安装在风窗玻璃上方的车内后视镜往往由于车身的阻挡,只能看见车后窗的情况。而左右后视镜由于视线的问题对于靠近汽车的侧后方物体难以观察到,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盲区。如果在车辆行进中,后车正处于驾驶员的视觉盲区之内,而没有被驾驶员及时发现,在此时盲目并道或转向,往往就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盲区带来的危害,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车内后视镜调节

尽量使驾驶员在正常坐姿时观看到的后窗空间最大,一般说来要能看到后排两头枕的上沿和后窗的上沿为最佳。

(车外后视镜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