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福楼拜
5880700000003

第3章 生平思想和创作(3)

福楼拜想避开龌龊的现实社会,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曾经有不少人,对现实不满,又不知如何改变现实的丑恶,于是消极地探寻解脱的道路,但谁也没有解脱。写完《萨朗波》后,福楼拜从历史中回到现实,着手写一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

爱情生活与《情感教育》

福楼拜一生没有结婚,过着独身生活。是出自于对人生的悲观失望呢,还是害怕喧闹的生活打破他心灵的宁静?抑或是他心中已充盈着一种伟大的爱情,不愿再用平庸的婚姻生活来亵渎它?

他十五岁那年,生活中曾有一段奇遇,李健吾先生在《福楼拜评传》里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一八三六年八月,十五岁的福楼拜随父母来土镇避暑。这里很闭塞,荒凉的海滨,银灰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忧郁的福楼拜,时常一个人在沙滩上散步。一天早晨,海水涨潮时,他看见一件红地儿黑道的女大衣眼看就要卷进浪里,他赶过去拣起来,放到潮水冲不到的地方。福楼拜在《一个疯子的日记》中,写道,他在一个餐厅午餐时,遇见了大衣的主人,她是个年轻的少妇,正和她的丈夫一起用餐,他们互相通了话,表示了谢意。

她姓福考,名叫爱利萨。十九岁时嫁给本乡一个姓虞代的军人。新婚第二年,丈夫随军去了北非洲。五年后他回来时,爱利萨已和一位德国商人施莱辛格同居,住在巴黎,并有了一个女孩。不知什么原因,虞代忍受了这一切。爱利萨爱虞代,又不得不和他分开,她也接受了这奇异的安排。也许因内心负疚太重,她郁郁寡欢,缄默少语。福楼拜被这位大他十一岁的少妇吸引住了,发狂地爱上了她。他静静地尾随她;远远地看她游泳;她的爱犬跑上岩,他也冒着危险,追过去抱一抱;他吻着她留在沙滩上的足印;他和她一家人在海上泛舟,听着她优美的歌声;在幽静的月夜里,他走近她的房前,痴情地望着窗帏透出的灯光。对于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这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初恋,它纯洁、真挚、迷人,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美好的一页,曾引起他那么多的幻想。一八四一年,福楼拜二十岁时,到巴黎上学,又遇见施莱辛格夫人。他常到她家里做客,隐晦地、羞怯地表达他的热情。她也把这个青年人的真诚的感情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后来,施莱辛格商业破产,全家人去了德国。三十五年后,一八七一年,施莱辛格去世,福楼拜才坦率地对她表示了爱情:

“这就是为什么,亲爱的老朋友,永生的情爱,我不去土镇看你,在这里我认识你,对于我,它永远带有你的足印。”

“我不再梦想未来,于是往事仿佛从金色的水汽洗脱出来,呈在我的眼前。从这光明四射的背景,好些亲爱的幽灵向我伸出胳膊,而其中气象最美丽的,却是你!——是的,你的音容。噢!可怜的土镇!”

施莱辛格夫人一生是一连串的苦难。她的女儿恨她,因为她与施莱辛格是同居,女儿不被法律承认和保护。儿子参军留在法国。她和破产多病的丈夫过着困苦的生活。丈夫死后,她孤苦无依。与福楼拜的美好的爱情也只能加深她的慨叹。后来,她疯了,在疯人院里度过了凄楚的余生。

一八四六年七月的一个晚上,福楼拜在雕刻家雅姆·普拉迪埃家里遇见一个妇女,长得颀长昳丽,温文尔雅,她是高莱夫人,是当时一位颇有一点名气的女诗人。普拉迪埃指着福楼拜对她说:“那个高大的青年,正在研究文学,你可给他一些教言。”高莱夫人也很自负地想,她完全可以给这个外省青年以种种教导。于是她邀福楼拜谈话,告诉他一些文学常识,不到一星期,这位三十五岁的有夫之妇竟成了二十五岁的福楼拜的情人。他们热恋了,可是,其中既充满了爱的甜蜜,也充满了乖戾。对于福楼拜,艺术就是他的生命;对于高莱夫人,艺术不过是获取荣誉的一种手段。福楼拜每两个月从卢昂来巴黎和她游玩一天,之后总是匆匆而去。高莱夫人曾要求去卢昂会他,他不同意。作为情妇,她有时在信中暗示情夫给她一双新鞋,或一件装饰品、一点儿首饰。福楼拜也不断地给她与信,这些信合起来比《包法利夫人》要多一倍,但对情妇要的东西却只字不提,是他忽略了,还是装痴作呆,或者是他厌恶那种庸俗的爱情?大概是后者吧。

高莱夫人丈夫死了,她提出他们俩正式结婚。福楼拜回信说,他是一个最不宜于和别人同居的人,因此他无论如何不能和她结婚。“真的,假使我每天看见你,恐怕我爱你的热情就会减低了。你且幽居在我心房的里室,只有在星期那一天才出来。”可是,没有一个女人甘心情愿幽居在他情人的心房的里室,对福楼拜的铁石心肠,引起她极大的愤怒。她想挑起福楼拜在爱情上的嫉妒心,让他受到折磨,以平她心中之怒。于是她把她表哥和爱过她的人给她写的情书都寄给福楼拜看。岂知福楼拜不但不嫉妒和恼恨,反倒很高兴。他觉得情妇能把这些隐秘的事情全部让他知道,是她对他忠心的铁证,表明他是她平生最关怀、最倾心的人。高莱夫人智穷力竭了,她没煽起福楼拜的妒意,她自己倒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而且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有时,福楼拜无意中称赞一个妇人貌美时,她就咒骂他在和那个女人恋爱。福楼拜托她代寄一封信给一个已结婚的多年的女友,她也会没完没了地苛责他,说他和那个妇人相姘已久,而且常常和她幽会。后来,她竟然嫉妒起福楼拜的坐椅来,因为福楼拜说过他很喜欢他的坐椅。福楼拜无可奈何,在信中揶揄地说:你真会因为我喜欢我的坐椅而责怪我吗?假使我对你提起我这双靴子,我想你也会嫉妒它们吧?

他们这种奇特的热恋,一直坚持了八年。

不婚,却又爱;向往崇高、纯洁的爱,又不时追求肉欲的满足和刺激;热恋,却又很少见面,把情妇幽居在心的最里边,怕的是常见面热度会减低。这,矛盾吗?矛盾。奇特吗?奇特。然而这就是福楼拜的爱情生活。

福楼拜对施莱辛格夫人的爱慕给福楼拜的印象太深了,“这也许是一个值得写的华丽的故事……这太美了。……谁完成这桩事业,谁会和人心一样地永生。”除了福楼拜自己,又有谁能完成这桩事业呢?

一八四三——一八四五年间,福楼拜写了《情感教育》,没有成功。二十多年后,一八六九年他写完《情感教育》。书里融进了他的爱情故事,但这并非是他个人经历的如实描述,而是概括了自己几十年来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了一八四○年到一八六七年间,尤其是一八四八年革命前后的法国社会的现实。

忧患的晚年

除了偶尔外出,福楼拜一直隐居在克瓦塞那所白房子里,“我不过是一个资产者,归隐田园,从事文学,无求于人……”“我希望死在我的角落里,没有一个过不去的动作,也没有一篇过不去的文章,留作别人申斥的把柄,因为我既不在别人身上分心,也不求别人在我身上分心。”在他的艺术王国里,福楼拜艰苦地写着,每天他用十小时读书、写作,好几天连台阶也不迈出一步。

创造艺术天国是艰苦的,然而他愿意献身。接连降到他身上的厄运,却使他忍受不了。

一八六九年,福楼拜的挚友布耶死了,他悲痛欲绝。布耶是诗人和剧作家,几乎每个星期日,他都到克瓦塞来,和福楼拜畅谈一天。他太了解福楼拜了,能一直看到福楼拜的心里。一批评起福楼拜的小说来,针针见血。福楼拜崇拜布耶,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离不开这位良师益友,“失去可怜的布耶,等于失去我的产婆,因为他看透了我的思想,比我自己看得还要清楚。从他一死,我身边的空洞,我觉得一天大似一天。”

六十年代末期,拿破仑第三的统治风雨飘摇。一八七○年发动了对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法国战败,普军侵占法国。在福楼拜家里也住上了普鲁士大兵,这使福楼拜异常愤怒和痛苦,“从普鲁士侵犯之后,人间没有再可能的灾祸。这是绝渊的深底、愤怒和绝望的最末一级!为什么我居然没有死呢?我一想到这里,我就诧异。然而人生如此,我们生来是受苦的。”

灾祸接踵而至。一八七二年四月,身边唯一的亲人母亲也谢世。

一八七五年春,甥女婿商业濒于破产,福楼拜卖掉他所有的产业,营救心爱的甥女一家。甥女还不得不打算把克瓦塞房屋卖掉。要离开多年苦心营造的安谧的艺术王国,福楼拜异常痛苦,“我一生过得勤苦而严肃。然而,我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我觉得我到了尽头。咽下的泪水噎窒我,于是索性我把闸放开。同时想起不再有一片瓦、一个家,我简直忍受不了。如今我看着克瓦塞,好像一位母亲看着她肺痨的婴儿,自语道:“他还活多久呀?’……”

最后,克瓦塞总算保留下来。但晚年接连遭受这些打击,他已心灰意冷。他感到极端孤独:“我孤独,我永久孤独。……我内心孤独;我外边孤独。”“我过着一种酸苦的生活,缺乏一切外在的欢悦,其间维系我的也只是一种永在的郁怒,有时因为无所用力而哭……”他感到心力交瘁,衰老了,“仿佛一个老人,我遗失在我童年的回忆里面……我所等候于生命的,只是一页一页的纸,往上涂墨。我觉得我走过一个无尽的寂寞,走向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同时我自己就是沙漠、旅客与骆驼。”

孤独、寂寞、酸苦、无望的生活,更加深了福楼拜的悲观虚无思想,这些在他们晚年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圣·安东的诱惑》

一八四五年四月,福楼拜随同家人去意大利旅行。在热那亚,他看见布罗该所画的关于圣·安东的画,里面充满了中世纪宗教的恐怖以及谲怪的形象,强烈地吸引着他。次年,他从巴黎买了一张贾劳画的同一题材的画,挂在书房。他很想把它写成一部作品。这个传说何以会对福楼拜有这样大的魅力?他向高莱女士吐露他的心情说:“我很爱这件作品。好久我就想弄一张来。忧郁的奇丑对我有一种异常的魅力;我的性格是滑稽的苦辣,所以这正好适应它密切的需要。我并不因之发笑,不过它让我长久思维。”圣·安东的传说正回应了青年时代福楼拜的心境。他困惑于现实生活的丑恶、喧嚣,渴望一个平静、安宁的环境。他苦苦挣扎,而又不知所措。他要把苦恼、怀疑、憎恶、呻吟一起织进《圣·安东的诱惑》里。一八四八年——一八四九年写出第一稿,失败了。布耶让他扔进火里,他没舍得烧掉,锁在抽屉里。七年后,一八五六年,他又改写成第二稿,又没成功,再锁在抽屉里。十五年过去了,一八七一年前后社会的动乱、个人的不幸,令他又着手改写《圣·安东的诱惑》,“为了不去想到社会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我又悲愤地沉浸在圣·安东里面了。”经过很大改动,一八七二年,《圣·安东的诱惑》最后定稿,一八七四年发表。

《圣·安东的诱惑》以公元三世纪埃及修士圣·安东的遗事为题材,涉及了各种宗教、教派、欲望,描绘了迷离的古代生活场景,那是历史的精细描绘,又加以梦幻般的渲染。全书共分七章,根据李健吾先生的归纳,《圣·安东的诱惑》主要情节是这样的:

第一章:夕阳西下,圣·安东停止了编藤筐的劳动。修行的苦闷,使他不禁想到已往生活的爱抚。他感觉精神不振,翻开《圣经》诵读,更引动他的幻想。他盼望有人作伴。他听见不同的隐约的呼唤。活动的形影包围了他。他想喊叫,然而喊不出口,晕在草席上。

第二章:魔鬼挟着七恶,匍伏在他的屋顶,开始诱惑。最初是无尽的山珍海味,其后是无量的金银珠宝;他恍惚来到亚历山大城,率领门徒,屠戮异教的人士;他仿佛受到君士坦丁大帝的礼遇;他羡慕尼布甲尼撒的暴行,又仿佛自己就是,变成牛,四肢着地,在桌面上走着,在沙上走着。他醒过来,用皮鞭抽晕了自己。示巴女王带着隆重的礼品投奔他,他摈拒了她的蛊惑。

第三章:一个侏儒似的幼童坐在他的门槛上,他以为是女王的侍从,然而却是他昔年的弟子伊拉瑞影。后者同他谈论教理,列举《新约》的矛盾。他勾起安东知识的欲望。

第四章:他面前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庙宇。伊拉瑞影领他进去,但是伊拉瑞影不见了。各派教士争辩着。他仿佛来在一群殉教的囚徒之间。他又仿佛来到茔地,看着教徒伤悼死者。他恍惚来到竹林,望着婆罗门教徒焚化。他似乎依旧站在他的门前;于是最初西门同海仑,继而亚坡鲁尼同达密司,大吹法螺,然而全没有引走他。

第五章:伊拉瑞影似乎变大了,重新来到他的身旁。他们看见一切神祇的破灭:史前的木偶、婆罗门、释迦牟尼以及巴比伦、波斯、埃及、希腊等神祇与所有过往的神祇,向着无底深渊滚落下去。然而一声霹雳,上帝吐露最后的声音。只剩下伊拉瑞影站在安东面前,他是魔鬼,他是科学。

第六章:魔鬼扶起安东,游览宇宙的万象。但是他依然存有最后一线希望,魔鬼舍弃了他。

第七章:安东拒绝了死亡与物欲的纠缠。谜与妄念继之出现,随后是奇形怪状的山禽海兽,蔚成大观,拥聚在他的眼前。他企望和万物同化。然而晨曦渐上,照出基督的面孔。他跪下来祈祷。

安东割舍了尘世的羁绊,远离纷扰的社会,来到渺无人烟的沙漠,皈依基督,清心寡欲,苦修苦炼。这样的隐士曾被多少人羡慕,那清静无为、通向天堂的境界曾有多少人向往!然而福楼拜却以他痛苦的人生经历,通过他的慧眼,穿透了宗教的迷雾,揭示了一个隐士的苦难。安东想为自己的灵魂寻找一个恬静的天堂所在,却又摆脱不掉各种诱惑的磨难。白天辛苦劳作,虔诚祈祷,然而感到无名的苦闷。一到夜晚,各种诱惑纷纷走进他的梦境:山珍海味、金银财宝、异教徒的残杀、人类的礼遇和暴行、爱情的蛊惑、求知的渴望、各派教士的纷争、各宗教神祇的破灭、宇宙万象的刺激、魔鬼与科学的迷离、谜与妄念的恍惚、死亡与物欲的纠缠、山禽海兽的奔突,扰得他痛苦万状,不能自制。太阳一出来,他仿佛又看见了神圣的基督,跪下来祈祷,然后开始一天的辛苦劳动,夜来,他又进入诱惑的梦境。他拒绝各种透惑,然而他摆脱不了诱惑的折磨;他把一切献给了基督,然而基督不能把他从诱惑的深渊里拯救出来;他想以终日的苦修得到天堂的归宿,却换得夜来无底的深渊;他辗转反侧,痛苦挣扎,然而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矛盾重重,他无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