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家都有优等生:38位状元家长的教子经
5884400000004

第4章 教育,家长各有各方法(4)

要相信老师的教导

刘涵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还是老师教导有方。他们在培养学生的理念上,跟我们上学那会儿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老师更能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学生走得也比以前近多了,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在快要模拟考试的时候,刘涵经常很浮躁,情绪非常不稳定,学习上出现了误区,结果模拟考试一结束,她就感觉自己考得不是很好。那时候我们也着急,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及时地跟老师沟通。老师告诉我们,刘涵的这种现象是“跑步进入高原区”,就像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直往前开,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错觉,觉得前方的路越来越窄,以致看不清路边的那些交通标志。找到根源后,老师建议我们让孩子“踩一下刹车”,停下来好好整理一下情绪。所以,作为家长,特别是考生家长,一方面要和学校多沟通;另一方面,一定要相信学校的老师,跟着学校老师的步骤走,他们肯定会有比家长更好的方法。

临近高考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不能紧张,因为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家长情绪影响的。只有我们自己轻松了,才能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的状态。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稳住自己。

另外,千万不要在考前给孩子制定目标,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程度。否则,这是在给孩子增加压力,会影响孩子正常发挥。刘涵高考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想过她一定要考多高的分数,只希望她能轻松地面对这次高考。高考对她心理上,甚至她整个人生道路都是一种激励,这对她的成长有好处,要知道过程往往比结果更有价值。所以,相比期望,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孩子只要能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我希望刘涵能按照她自己设计的目标,不断努力,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更希望她快快乐乐地去拼搏,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多一些爱和宽容

——山西省文科状元郝乐家长的教子经

广泛的兴趣,全面的发展

我是从家长的角度考虑的,觉得孩子应该有点特长,有些爱好什么的,但都没有太高的期望。所以,在郝乐上学前班时,我就开始让她学跳舞。孩子的悟性很好,学起来很快,而且跳得还不错,后来市里每年的春节晚会,都会让她去表演。

一般来讲,舞跳得好,乐感也就很好,于是我就想让她学钢琴,主要也是想让她多一个业余爱好,而且学钢琴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对弹琴的确挺感兴趣的,于是就花了一万多元钱给她买了钢琴。郝乐简直喜欢得不得了,于是更加努力学琴了,每天都坚持练很长时间,后来在钢琴比赛上还获得了一些奖项,小学没毕业就已经考到了钢琴八级。

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要求孩子努力,家长也要努力,一起来学习,尽可能帮助孩子培养好每个兴趣。这一点很重要。

郝乐的兴趣爱好很广泛,除了跳舞、弹琴之外,还参加朗诵、学校的合唱团等,各项活动都不落下,而且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我们也非常支持她,鼓励她多参加活动。慢慢地,孩子的思维开阔了,眼界也开阔了,还能从这些爱好中得到乐趣。

这些对她素质方面的锻炼也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在高中阶段,她是学校合唱队的指挥,每次比赛她都很从容,不会怯场,心理素质非常好。最重要的是,郝乐一直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培养兴趣爱好的,学习上也不落下。这让我们很欣慰。

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我们的眼里,郝乐一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们也很重视孩子的意见,在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上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中考时,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中。从那时我们就知道,这孩子不会让我们太操心,我们也相信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要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就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下班回家后,一般都是学习或是看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到高三的时候,由于有时候需要上网查些资料,我们就给她配备了电脑。

我们就是这样的,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多地干涉,更多的是关心她的生活。

要更多地关心考生

面对高考,家长肯定是有压力的,我也会紧张,担心大考之前她会因为自己是尖子生,发挥不好,考试成绩低于大家的期望值。但郝乐却挺轻松,可能是因为她经常登台演出,见的大场面多了,心理素质好,高考前的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

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对考生来说很关键,作为家长,尽量要少干扰孩子的学习。如果方便,最好能多跟老师交流一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问问孩子在情绪上是否有波动,如果有就尽快找到原因,赶紧解决。还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和饮食,像注意衣服的增减,饮食丰富,同时尽量保持清淡,这时候孩子容易上火,所以方方面面都要多加注意。

还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这个阶段孩子多少都会有压力,如果家里很闹的话,孩子就会情绪浮躁。也不能为这几天,强行改变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在作息时间上我会跟孩子沟通,希望她尽量早睡觉,不要有太多的压力,有空时会跟她聊聊天,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消除焦虑。

可以让孩子多做些学习以外的活动,这样也可以减轻压力。其实高考前的几天,孩子的学习已经处在饱和阶段了,再学什么意义不大。比如郝乐偶尔会弹一弹钢琴,越是临考,她弹得越是勤一些,这会帮助她平静心情,同时大脑也得到了放松。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会对她讲,不想看书就休息一下,听听音乐,上上网,看看资料,分解分解压力。在跟她的这种交流中,我也得到了一些缓解,所以那段时间还是比较顺利的。

家长寄语

作为考生家长,我想对大家讲,高考前多关心一下您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要多体谅孩子,因为他们在高考前的压力比家长还要大。

在平时,尤其是高中阶段,对孩子的观察要更细一些,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尽量少提目标或者不提。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对孩子不要苛求,要多些爱和宽容。

兴趣比分数更重要

——湖北省文科状元赵君秋家长的教子经

孩子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我们认为,读书成绩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孩子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在这方面,家长、老师其实是排在第二位的。

事实上,我们觉得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学习方法的优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体验、纠正,并最终完善。所以,家长要特别注重在孩子读书过程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优化这些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不对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赵君秋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注重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在她还没上学之前,我们就把书当成她的玩具,教她看书识字,从而激发她的兴趣和积极性。她上学以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她的阅读能力,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我们变换角色,我以一个小伙伴的身份同她一起看书,跟她比赛朗诵,看谁的发音更标准,看谁可以读得更好、更生动,朗读获胜的人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赵君秋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了竞争意识,孩子也慢慢能明白,每一个小礼物都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

上学后,主要就是培养她的学习习惯了。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校这个环境中,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包括怎么上课、怎么写作业。赵君秋从小到大,学习的自觉性表现得比较好,这都有赖于我们对她的引导和教育。但在她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她最开始写字总是很随意,字写得歪歪扭扭,作业不够工整,于是我们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直到她把字写工整为止。到了初中,我们便开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就是和她比赛做数学题。

赵君秋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就是“待得住”,她这次高考能有这么好的成绩,也得益于这种个性——无论做什么,都能沉得下心。这和小时候对她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除了引导孩子学习习惯之外,也要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赵君秋小时候,我们也让她学乐器,但从来不让她去考级,只当做培养她的审美能力。我们从小教导她要尊老爱幼,平时乘公共汽车时,遇见老人,这孩子会主动让座。平时生活中我们也注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孩子只有全面发展,才能算真正的成才。

做孩子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在学习上,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心得:

第一,不要求孩子一定考满分。从赵君秋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告诉孩子:我们不要求你门门考试都是100分,尽了力就好。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比分数更重要,苛求分数,反而抹杀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一直跟她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对待。另外,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对孩子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家长要多提一些积极的建议。高中阶段,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往往是件让人头疼的事,这时家长和孩子都颇费脑筋。赵君秋数学学得非常好,这是她的强势科目,我又是教物理的,所以我们很希望她选择理科。但赵君秋认为文科更适合自己,理由是她热爱阅读,对时政、文史更感兴趣。我们思量再三,最后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我们同时也指出了她的薄弱点,告诉她:虽然你选择了学文,但你的英语并不占优势,而且你的政治、历史等科,基础也不够牢固。为了将来能有好的成绩,我们建议她这时不要均衡地对待科目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薄弱学科上面。赵君秋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进步很快。

第三,认真地对待错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平时或考试出现的错题,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做错的题目。出错的原因,也许是由于马虎,但更多的还是孩子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是对知识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错误。所以我们就要求赵君秋为每个科目都准备一个小本,专门记录她出现的错误,好帮孩子矫正错误,巩固知识,没事时她自己也会拿出来翻看一下。高三毕业时,像这样的小本子,孩子已经积累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