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下一个老板就是你
5895900000042

第42章 知进退——小心驶得升职船(4)

这是郭发季的成功,更是装糊涂的成功。人们在职场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既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所以,对待老板、同事时,该装傻时就要装傻,千万不可聪明过头,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8.正视批评,学会挨骂

在职场中,听到批评是常有的事,但千万不要冲动。不要因为自己的看法遭到别人批评而生气,而是要虚心聆听别人的批评,变批评为教益。这是每个职场人士成功的法则。

许多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而有智慧的人却能从中吸取有益于自身的东西。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入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

职场中,只有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高露洁公司总裁立特先生曾经是一位香皂推销员。当他刚开始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经过仔细分析,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问题一定出在他自己身上。所以,每当他推销失败,他都会对商家说:“我不是单纯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批评和指正。请您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您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我将对您感激不尽。”他虚心好学的态度为他赢得许多友谊以及忠告,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有勇于接受批评的胸怀,只要对方是真诚的。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不应该拒绝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而且应该欢迎这样的批评,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是对我们负责的表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听到别人在谈论我们的缺点时,先不要急于辩解,让我们放聪明点,我们可以大度地说:“希望你能发现我更多的缺点,并给予批评。”当我们因恶意的攻击而怒火中烧时,我们应该想:“这个批评来得正是时候,我应该感谢它。”

其实,一切关键是个心态问题。无论是强者或是弱者,自己的心情不能被别人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经常保持冷静,挨骂时只要低头认错就好。既然上司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这才是下属应持的可爱态度。别人指责你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同时也是个有内涵的人。

在对待挨骂的态度上,我们不妨参悟一下乌龟的自卫方式。

众所周知,乌龟在遭受到外力干扰或进攻时,它便把头脚缩进壳里,从不反击,直到外力消失之后,它认为安全了才把头脚伸出来。

面对正处在火头上的上司,也把自已当作一只乌龟,缩起自己的不满和冲动,任他指责和批评,直到上司的一顿乱批结束。这或许显得有点懦弱可笑,但是从摆正心态的角度理解却是聪明和正确的。

在受到上司批评时,心态相当的关键。在具体的应对方式上,你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认真对待批评

上司一般不会把批评、责训别人当成自己的乐趣。既然批评、训斥容易伤和气,那么他在提出批评时一般是比较谨慎的,没有人愿意无故地与人翻脸。他的“责骂”从一般角度考虑,一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或对或错,都表明上司对某些和你有关的工作不满意。因此,被责骂时应该认真对待,首先抱着自责和检讨的心理去接受批评。

从另一个方面讲,上司一旦批评了别人,就有一个权威问题和尊严问题。如果你不认真对待他的批评,把训斥当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其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为糟糕。因为,那样会让上司面子尽失,让上司觉得你的眼里没有他。

下属能完全接受教训、理解上司的“苦心”,且积极地谋求改善、对教训心存感激,这对上司而言,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这样,即使你真的做错事情,上司也会觉得你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在这一瞬间,让上司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价值,并且得到指导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对批评不要不服气和牢骚满腹

让上司觉得他是被信赖和尊敬的,最直接的表现是部下很愿意听他“教训”。但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将会让你和上司的感情距离拉大、关系恶化。事实上,上司的“责骂”也含有忠告、指示和鼓励的意味,他的责骂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你的重视和鞭策。正因为他的眼里有你这个员工,他才会注意你的错误,希望通过指责的手段促使你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做下属的人在面对上司的教训时,表现出一副很不服气的态度,私下里满腹牢骚,不仅无法理解上司的真心真意,还会招惹上司的嫌恶,一点好处也没有。

(3)切勿当面顶撞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把上司的一顿责骂当作一场暴风雨,风暴过后自会平息,你又不曾损失什么,何不审时度势、选择回避。一名合格的员工就要学会压制自己的情绪化冲动,理智地看待是非,特别是在上司面前。

有些情况下,既然你都觉得自己下不了台,那反过来想想,如果你当面顶撞了上司,上司同样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在上司发其威风时给足他面子,起码能说明你大气、大度、理智、成熟。只要这上司不是存心找你的茬,冷静下来后他一定会反思,你的表现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而难于磨灭的印象,他心里也一定会有歉疚之情的。

(4)不要把批评看得太重

时常有这样的员工:遭受上司的批评后,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充满悲观的情绪,把上司的批评当作世界末日。他们都错在把上司的批评看得太重。

其实,一两次受到批评并不代表自己就没前途了,更没必要觉得一切都完了。上司批评你主要还是针对你所犯的错误,除了个别有偏见的上司外,大部分的领导都不会针对员工个人的。

上司的本意是通过责备让你意识到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并不是觉得你什么都不行,对你进行打击。如果受到一两次批评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这样会让上司看不起你,今后他可能也就不会再信任和提拔你了。

(5)受到批评不要过多解释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上司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美国的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假如军官问你:“为什么不把皮鞋擦亮?”如果你试图解释:“哦,鞋脏了,我没时间擦。”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一名合格的员工在遇到上司的批评时,也要明白这一点:上司看到的只有结果,他没必要听你叙述如何导致那样的结果。

对于员工来说,不找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当然,话也并不能说得太绝对。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

或许你认为自己真的没有必要接受批评,可以表示出遗憾的态度,但这和认错不一样,因为这只是一种礼貌,能显示出你的修养和体谅别人的风度。另外,你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但应点到为止。即使上司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用不着纠缠不休,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一名聪明的员工不会让自己的心情被上司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和冷静,在挨骂时理性对待、巧妙处理,使自己从中获得收益。

9.先做“凤尾”,再做“鸡头”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择业原则。其实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应该先做“凤尾”,再做“鸡头”。“鸡头”和“凤尾”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这个用不着多斟酌,选择的时候,着重看你需要的是什么。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工作时,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把它做为终身选择了。如果工作不适合自己,完全可以改弦易辙。在改弦易辙的时候,“凤尾”和“鸡头”之间谁优谁劣,一下子就明显的体现出来了。现在,如果是“凤尾”想去当“鸡头”,就是从上面往下走,这很容易;而“鸡头”如果想去做“凤尾”,就是从下往上走,那难度就很大,从这一点上说,还是选“凤尾”,比选“鸡头”强。

学山刚来深圳时,在一家公司做职员。当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时,他心里极不平衡——学山在内地是一乡镇企业的副厂长!尽管在这里他只是小职员,工资可是内地的好几倍。渐渐地,学山也想通了——地位是虚的,钱才是实的,挣不到钱,做那“鸡头”又有何用!就在这家公司,学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凭着实力,学山拥有了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客户。公司不仅给学山业务提成,’还提升他做业务经理,学山感到原来做“风尾”并不丢人——沾凤凰的光,“风尾”也是美丽的。其实,企业的竞争靠的是实力。没有实力,“鸡头”早晚做不牢,即使勉强在那撑着,不死不活也实在是受罪。与其这样,还不如当“凤尾”,借别人的实力发展,钱并不少挣。放下架子、平衡心理,利益才是第一位。

很多人大学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总在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宁可在小公司里做个小头目,也不愿意在大公司里做个小人物。但是,先做了成功的凤尾,再做鸡头也不迟啊,毕竟在大的公司可以听到、看到、接触到小公司所无法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全面更完整的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见识可以更多,眼光可以更远,能力可以更强。而且进大公司一般并不容易,一道道关口能够通过并顺利进去,这也是一种提升,一种被社会的肯定,这是小公司所无法比拟的肯定。就算进了大公司也有很多人也待不长,也许是受不了那种压力吧。其实,能把小人物做到极致,在大公司里稳稳的扎根也需要能力,如果在大公司得到升职更是一种能力的肯定,等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历炼提升后,再到小公司里去做个小头目,那眼光和经验将对你非常有帮助,毕竟只有经历过更多,人才会得到更多的成长。

浙江千里马人才信息公司的猎头洪文祥说,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其实是个个人规划和定位的问题。无论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各有优劣势,主要看你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岗位。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充实感和自我认同感。毕业生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问卷,比如“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弱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哪些威胁”、“什么样的工作让我有成就感”等问题,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才能找准职场的位置。

曾经有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当地找工作,他每天抱着博士证进这个公司、出那个集团。在他看来,博士生就业标准自然要高。谁知他四处碰壁,被各家公司拒之门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各种学位证书,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

很快地,博士生被一家公司聘用为程序录入员。这件工作对他来说堪称小菜一碟,但他吸取前几次找工作的教训,不敢马虎。不久,公司经理发现他能找出并纠正程序中的错误,这不是普通的程序员所能比的。这时,博士生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和大学生相称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经理发现他能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比普通的大学生要强得多,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最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同,就和他谈了一次,此时博士生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博士证。于是,老板对他的实际水平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生找工作的经历表明:做事时如果直接进取就容易失败,后退一步、曲线再进却能如愿以偿。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就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做事的一种策略。

聪明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团体圈子里,去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会痛苦、会沮丧,但是从来不会后悔,因为等你再回头看过去的自己的时候,你已经比原来的自己进步很多,你超越了原来的自我。把自己放在“风尾”的位置能看到“凤头”的风采,也能看到“凤头”和“凤尾”之间的距离和差异,才能向“凤头”的位置靠拢。

做“鸡头”的人难免会变得自以为是。因为是“鸡头”,所以看见的都是自己身后在努力追赶想坐上“鸡头”位置的人。因为是个小小的领导者,所以总以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那个,谁不曾料到,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自己“鸡头”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无法自保。

俗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鸡”和“凤”毕竟档次不同。不妨先做“凤尾”,去那些成功、先进、大的单位里面锻炼,从中吸取他们的经营管理精华,了解他们内部的运作模式。即使是做个最普通的职员,那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看得远,能学到更多成熟且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等把这些掌握得差不多了,再做个“鸡头”那不绰绰有余?恐怕到了那时候,就不满足于做“鸡头”了,而是找机会向“凤头”迈进。这时,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了。

10.坦然面对老板对你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