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单身贵族理财经
5896100000022

第22章 单身女性和大学生的理财路(2)

在北京国贸某写字楼上班的王小姐,月收入好几千,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月光族”。后来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一些理财讲座,对理财也有了一些认识,时常与朋友一起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探讨股市走势。但是,王小姐还是有一个疑问,我都已经在理财了,为什么还是没钱花啊?

购买理财产品只是理财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开源”,但是只有“开源”是不行的,还要学会“节流”。而作为像王小姐这样的女性白领,其实在“节流”这方面还是很有潜力可以挖掘的。

“节流”手续费

像王小姐这样的女性白领,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分析股票,可能有时有时间分析股票了,却不一定能弄懂各种数据,所谓的分析也就不一定准确了,万一被套,很有可能会丧失投资理财的信心。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基金成了她们的第一选择。

而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时许多人都只关注多少钱,而很少有人询问手续费。当然,有可能这笔手续费相对来说不高,但是加入你购买的分量大了或者购买的次数多了,积累起来是不是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呢?如果能把节省下来的钱,再用来购买基金获取收益不是更好吗?

在“节流”手续费方面,我们不妨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

购买的基金分红时,不要选择拿现金,你可以选择分红再投,让你的红利变成份额,增加你的总份额,而这部分增加的份额无申购费。

不要去柜台购买基金,在柜台购买基金是无任何折扣的。但是如果你在网上通过中介公司购买相同的基金的话,在手续费方面有折扣,有的可以达到四折左右。不过找中介公司购买基金时一定要找一家有实力的。

积极了解并参与基金公司的活动,因为基金公司做活动时都会推出一些优惠,若你对这些基金产品比较感兴趣,不妨一试。

“节流”开支

在开支方面,女性白领其实有不少地方都可以省出来。比如王小姐,喜欢皮包,每月基本上都会找理由给自己买上几个包,而且,买的包基本上都是一些应季不打折的包,所以开支不少。但是买的包钟某也用不了多久,等买了新包后其余价格昂贵的包就束之高阁了。

其实这部分开支都是可以节省下来的。比如,买包时可以选择一些有折扣但自己喜欢的样式,不必非得要是应时的;也可以在反季时购买衣服;尽量少参与商家的商品打折活动,因为参加这些活动时购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在非理性的情况下买的,好多的东西其实在平常都用不上;如果没有收集的爱好,建议可以将不用的包、衣服或书等等,在易趣或淘宝上以折扣价卖掉,这样可以“盘活”你的闲置资产,用换取的资金可以再进行投资理财。

“节流”时间

“节流”时间是指充分合理的利用你的空闲时间,你可以将这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一些理财技巧,或者若你研究股票,也可以将这部分时间用来分析股票的行情等等。或者你可以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基金,明了他们的投资方向,或者你也可以了解海外的金融市场,为以后分散自己的资金配置做准备。

专家建议:比起开源,节流更重要

如果“开源”的工作有困难,那么有计划的消费、从“节流”做起。可针对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费列预算,避免将手边现金漫无目的地消费。最好养成记账的习惯,定期检查自己的收支情况,并适时调整。

“为人不屑”的大学生理财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究竟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据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每月日常消费在1000元左右,部分爬上了2000元,超过普通白领消费水平。而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新生也是这一消费群体的生力军。从家长的角度看,大学生是需要消费的,但要教他们懂得花钱,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培养他们理财的能力。

而事实上,大学生进校后由于理财知识缺乏导致经济损失案例并不少见。理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花钱有度,合理消费。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小故事:

一名大学生说:“每个月的钱就是那么稀里糊涂花的,花没了才知道这个月还没过完。至于下个月,要不厚着脸向家里要,要不就先借着。”某高校的方同学说,本学期他带3500元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后,租房子一次性付了1400元。他和女友一起逛街,并给女友买了一套衣服,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晚上吃了一顿西餐,一天就花了700多元钱。等于这天就花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离学期结束还有近两个月,口袋里没什么钱了。

上面两个例子是在校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盲目消费的典型,他们也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恼。其实,如果能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注意该花钱的时候花钱,不该花的时候不花,根据实际需要,把握消费的“度”,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讲述的那种狼狈和尴尬了。

专家建议:理财应是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市场经济时代,“财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这一以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银行、网络中到处可见“理财”这一名词。相对“财富”而言,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发财,是一种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还很难涉及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我们正是要学会掌握和把握自身的财产。从这种意义上说,理财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理财,从而使自己的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厚。

大学生消费状况究竟如何

我们所谓的时代骄子——大学生们,说穿了,其实就是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更多的还是来自家庭父母的无私奉献。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生活费需要也不一样。在河南某所大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300元的占38.7%,300-500元的占40.23%,在500-700元的占22.07%.可以说,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农、林、师等院校因享受国家政策,所收学费一般在2500-4000元,而其他院校的收费也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收费在3000-8000元之间。另外,由于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

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各个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物流职业资格考试、高级营销资格证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的考证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在300-500元之间的占15%,而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

电脑消费——好多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同时,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有些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上网费达50~60元,甚至更多。

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集体活动、打牌下棋、与人聊天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主要是他们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

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纷纷热热衷于出外旅游。经调查显示,有5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旅游消费不等,多在300~5000之间,有的高达800多。

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人情消费——现在,学生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找专家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内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些大学生是不顾目前自身的财力,盲目的“超前消费”。主要有以下一些现象。

互相攀比之风甚烈。他们为了拥有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而绞尽脑汁,不惜任何代价。大学生的攀比之风,尤其令许多家在农村及低收入的家长们苦不堪言。

一些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也让大学生不堪重负。目前在大学生消费中,种类繁多的这宴那会,令人应接不暇。比如今天生日,我请你;明天你获奖,你宴我,此外还有什么同学聚会、兴趣沙龙、考试过关……总之只要能找个理由,就聚在一起吃喝一番。殊不知这种礼尚往来的应酬,让许多大学生寅吃卯粮,成了“月光王子”和“月光女神”。

爱情消费在大学里也超前得惊人。如今大学校园里的爱情之花,已不像当年只要有阳光、空气和水就开放,而非要下足“Money”才能OK!为此,那些中了丘比特之箭的男女大学生们,为讨心上人欢心,不惜举全家之力,为爱情之花浇灌money之。

专家建议:超前消费该量力而行

大学生似乎并非理应享受安逸生活的群体。过早地挑起生活重担,必会为其所累。我们要做的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多些朝气,少些暮气。

大学生账单知多少

一开学,不少家长就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都交给了在外上大学的孩子,衣袋里有钱了,不少孩子出手也就“阔绰”起来,频繁地下馆子、逛街、买高档消费品等,在开学初就花光了自己半年的生活费用,到了学期末,则又陷入“经济危机”。

这种状况正好说明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合理支配资金的能力,最终将“进化”为“都市新贫族”。其实,大学时代是赚取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时候,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严格控制自己每月的消费上限,对自己每笔资金的去向有一个详尽的记录,并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建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好不要买,哪怕价格非常便宜。吃穿住行能省就省,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就行。如吃,不下馆子,食堂是最佳的去处;穿,四季服饰够换洗就可以了;行,能走不乘车,能乘一元的公交车就不要去享受两元的空调车,除非天气非常热。

有调查显示,一个大学生在校正常花费每月只要400元,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现以600元月生活费为例作如下较为合理的安排:

1.伙食费:早饭2元,中饭和晚饭各5元,女生3元左右。这样的话每月正常伙食费在240元~360元。这不包括在外用餐。本地学生这一开支要少很多,因为较少有人在校住宿,住宿的平时也多不定期回家,周末两天也可在家。为了保证自己每个月正常的伙食费,在拿到生活费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把饭卡里面的钱充足。

2.交际费:这方面的花费应该很少,平均每月控制在30元。

3.交通费:按一周出去2次计算,一个月约10元。

4.服装费用:平均每月50元左右,男女不同,一般男生在这项的花费要少一点。真正需添置大件的一般由家长承担。

5.通讯费:30元~50元

6.护理和日用品花费: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