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5896200000013

第13章 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实现(5)

第四,心理素质。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意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的心理素质就是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识倾向(不同的需要、观念、态度、习惯等)和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与性格)。这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差异使个体在相对一样的社会客观环境下产生不同的行为与结果。从而导致个体人生价值目标实现程度的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心理素质的好坏关键是看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速度与程度。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心理素质便是好的。因为社会是要不断发展前进的,我们所处的局部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发展变化的速度具有加快的趋势,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节拍,就会遭到更多的挫折与失败。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际关系上尤为重要,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个人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必备条件。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中,要表现出有正常的人格,能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集体协调一致,从而使自己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能有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祖反,心理上的障碍、沮丧、焦虑、牢骚满腹,则影响人的正常工作,不利人生价值的实现。现在的青年学生多半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缺乏人际关系的独自处理能力,在心理上也缺乏必要的锻炼。因此,更加有必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说,一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打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二是注意学习心理学知识,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偏差,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几种关系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复杂的社会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处理以下几种基本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人生价值的本质关系。其基本关系前面已有论述,这里只谈其具体形式,即个人与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人类社会从来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集体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要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区别,有时还会表现出很大的利益对立。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问题就从本质上反映了个体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应该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作为我们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五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所谓集体利益就是某一社会集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谓个人利益则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集体利益反映人的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反映人的自我价值。从人生价值的本质要求看,我们也应该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必须划清两条界限。这是我们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要划清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既要反对个人主义,又要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要求。有的人把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要求均当作个人主义一概加以反对;也有人把个人主义的东西看成是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要求而加以提倡、鼓励和支持,这都是错误的。在强调精神和革命斗争的时代,人们比较容易犯前二种"左"的错误,而在强调物质和经济建设的年代,人们比较容易犯后一种"右"的错误,这两种错误的倾向都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有人觉得这两者不易分清楚,这是一种糊涂思想。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所要求的利益是完全能够分清的。其根本区别在于:凡是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在实现集体利益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可能去取得个人利益,就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因为这种个人利益的实现不仅同社会公共集体利益一致,而且还会促进社会公共集体利益的发展。它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完美统一。个人主义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集体利益之上,以个人的所得的多少为唯一判断标准,专门谋取和扩展个人的特殊利益,甚至不惜违反、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集体利益。它所强调和考虑的仅仅是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要划清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的界限。小团体主义是一种扩大化的个人主义。其实质是把局部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其表现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群体、单位或某团体成员的个人利益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小团体主义看起来也是为了集体利益,但它实质上代表的仅仅是局部人的个人利益,因而它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完全背离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局部的小集体利益要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必要时,为了整体利益,应该牺牲局部的利益。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小团体主义的标准,也就是看局部利益的获得是否有利社会的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就是正当的局部利益,而为了局部利益去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作法就是小团体主义的行为。当前,小团体主义之风甚为流行,有的单位为了自己单位成员的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以致集体走上违法犯罪的地步。坚决消除小团体主义的危害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上述关系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反映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而且更多地反映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这里所说的他人是不特定的,是组成人民这个集体的每个具体成员。为人民服务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为一个个的"他人"服务来体现。孔繁森同志,为了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为了帮助受灾的、贫困的藏族群众,为了温暖孤寡老人的心,竟然好几次去医院献血。孔繁森同志正是通过这点点滴滴的为"他人"服务,表现了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从人生价值的内容,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方面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贡献,二是精神贡献。一个在物质方面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这固然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但我们不能把物质贡献作为人生价值唯一的内容。个人的贡献是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物质贡献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进步,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可以为精神文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物质贡献者也可以为其他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的榜样,直接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精神贡献也是极其重要的。个人在精神上的贡献,如伟大的理想、光辉的思想、高尚的人格、无畏的科学态度、顽强的革命意志、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的情意等等,都具有巨大的价值,甚至是无法估量的价值。爱因斯坦曾说:"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这代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人的行为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其所作所为是受不同意识指导,靠不同的意志作支撑。人的正确意识的取得依赖于他人的精神成果,而坚强意志的培养皆有赖于英雄人物的示范作用。没有了主观能动性,人就不成其为人。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来源于精神文明的动力,以唯物辩证法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够激发人的劳动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精神文明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文明的力量。

社会需要我们的物质贡献,也需要我们的精神贡献。就现实而言,我们更应把精神贡献放在重要地位。物质贡献虽说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但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物质贡献是有形的,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价值也易于被认可,并由此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从而强化自己的物质贡献行为,而精神的贡献却是无形的,不易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还会遭到误解,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操。对我们青年学生而言,还另有特殊意义。在学生时代的我们不能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人应有的精神风貌:崇高的社会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奋发向上的志向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将来的物质文明建设积蓄力量,二是可以用自己的有益行为影响他人,直接作出精神文明的贡献。

第三,现实与理想的关系。理想,从人生价值角度看,就是人生价值的目标,而现实,则是指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结果。一般地说,我们总是从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结果来分析现实,结果主要是两种状况,基本实现或基本未实现。实际上,理想作为人生价值的目标追求,是很不容易实现的,也往往不是一下子就实现了的。社会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条件因素的结合决定了价值目标的实现与否。有的人生价值目标之所以不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客观因素条件与自己的主观因素条件等相差太大,即理想不符合现实要求。这由两种基本情况,一是个人的主观条件因素无法在既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发挥作用,另一种可能是自己的主观因素未能找到发挥作用的"支撑点"。前者或另择"良木而栖",或改造自己,或改善原来的客观环境,以实现其目标;后者则需明确或调整自己的价值目标,积极准备,抓住机遇实现价值目标。总的来说,理想的实现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必要时对自己的价值目标进行修正。当然,我们讲的价值目标修正,不是要改变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由此确立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而仅仅是对实现该价值观的具体的、层次较低的价值目标的修正。

实现人生价值要求我们立足现实,更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就一定会实现远大的目标与理想。

第四,平凡与伟大的关系。有特殊才能的人,在重要的岗位上,参与重大事件,比较容易作出重大的贡献。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怎样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乃至伟大的贡献,似充分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对多数人说都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许多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叹惜自己没有表现的机遇,其实,机会每个人都有,就看你找没找到。雷锋同志的甘做"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这样的机会每个人都会有的。全国劳模水暖工徐虎同志雷打不动地守着自己的报修箱的机会,每个人也会有的,关键是我们甘不甘心于平凡的工作,有没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毛泽东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也就是很有价值的人。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机遇的作用,但要抓住机遇,靠的还是这点精神。在珠海,有一位叫孙天帅的青年,在其他一百多名打工者都跪下时,他面对外国女老板的猖狂怒吼,大声质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并愤然离厂。他以自己的不跪维护了他自己的尊严,也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其行为表现得多简单,而其内含的价值却是多么巨大。为什么别人都跪下,他却不呢?因为他身上蕴藏着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是这民族气节炼就了他的铮铮做骨,才能在这关键时刻敢于向污辱他的人格,也侮辱了中国人的人格的行为抗争。他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在黄海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地,有一位叫王凤兴的普通工人,当身为中国人的工程师、班长都唯外国工长的马首是瞻,企图偷工减料,损害国家利益时,他不惜得罪外国工长不怕被开除,毅然上告。王凤兴是个极普通的工人,但他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因为他有为国家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坚定信念。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孙天帅最后被河南少康集团接纳为正式职员,并送到郑州大学读书。王风兴得到水利部副部长亲自签发的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对一切有价值的行为的尊重与承认。

(四)主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的价值意义

责任就是个人对民族、国家、集体,对社会、家庭和他人所负的义务。义务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之分。法律上的义务总是和享有一定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有其特殊的强制作用,它是人们必须履行的责任,不履行就要受到惩罚。道德义务虽然也与权利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是以享有某种权利作为必要前提。也就是,它可能是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我们从人生价值角度上说,就是这种不讲权利,只讲义务的道德义务。我们所担负的义务或责任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形式。

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责任,弘扬民族精神,表现中国人的气节,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之一;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是我们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关心爱护他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遵守公共秩序是我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是我们对中国人民的责任;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是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总之,我们的责任有许许多多。它们既可表现在工作中,也可表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在一切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中,我们的行为都可反映自己的责任感,反映出我们对责任的态度、行为和结果。如果我们能时时把自己对社会、他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我们就能充分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无数的英雄和模范人物都在这些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也有一些很普通的人给我们作出了学习的榜样。

北京有位叫尚秀云的审判员,十年来,她以自己独有的情感教育方式感化、挽救了许多少年犯,经她宣判的少年犯,在她的教育帮助下,有12名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院校,18人考入各类专业学校,重新犯罪率仅为0.8%。尚秀云的成功在于她所做的工作大都是份外之事,是她的职业责任范围之外的,但她凭着自己对社会、对人民的爱,自觉地履行社会道德建设的义务。在当前人们利益意识充分被唤醒,利己之心也得到承认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强调这种爱的意义和价值,尤为必要。

天津有四位青年,为了民族的尊严,不怕失去条件好、待遇高的工作,拒绝参与制作有伤中国人民感情的日本公司的游戏软件,最后迫使日方不得不表示向中国人民谢罪。本来他们的工作责任就是照日方的要求工作,但他们更想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责任,维护国家的尊严,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虽然这种责任是纯义务的,但它事关民族尊严和国格、人格的大节问题,绝不能牺牲大节来换取经济上的实惠。人生价值的意义在于奉献,又一次得到证明。

我们讲要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的意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人只要围绕着正确的人生理想而奋斗,他尽心、尽责、尽力的程度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也就是说,我们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不能全凭结果,还要看人的主观因素发挥得怎样。因为人的能力有大小、寿命有长短、地位有高低、职业有优劣等情况,这些不同因素对价值的结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若单纯以结果来考虑人生价值的意义,就会抹杀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作用。因此,我们提倡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对社会尽责、尽心、尽力的程度。由此点出发,我们每个人都可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到达顶点,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