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手工艺文化
5899200000023

第23章 编结扎制(2)

以玩具棕编为例,玩具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以蚱蜢为例,介绍一下棕编制作工艺。

(一)材料准备

取材:棕叶的嫩叶2/3绿色,1/3黄色。材料放置过长,则泡水中,防干。

(二)制作程序

1.抽背丝。

2.编身子。

3.做须。

4.做大脚、做小脚。

5.做翅膀。

(三)蚱蜢制作

1.抽丝:在棕叶的脊背上抽硬丝,距根部20厘米。

2.做圈:用硬丝圈成一个圆圈在两叶片中间。

3.绕身段:若有三层,一层层分层绕,并抽紧。

4.做触角:在二叶尖片各抽取一条丝,穿于圈中抽紧。

5.做后脚:叶尖片一分为二,把后半面穿过身片至身后上部,再折扣成后脚。

6.做小足:把4片叶尖片分别交叉持结成四足状。

7.做翅膀:把棕叶的后部剪下来,做成翅状,插于后身上部成翅膀。

8.整理:把作品通过整理形成跳跃状。

§§§第四节 鬃人:刀来枪往盘中戏

鬃人出现在清代末期,当时北京的庙会特别多,逢年过节买回这些制作精致的戏剧小鬃人,身着五彩戏装,手持各等兵器,面有各式神彩,往自家的铜茶盘里一放,叮叮当当一阵敲打,这些小鬃人便自行移动起来,好似舞台上的一场好戏在锣鼓声中开场了,即便是互相撞上,也不会轻易倒下摔坏。全家老小围观,有人敲盘,有人模仿戏剧唱词叫板,十分有趣,好不热闹。这种玩法被称为“盘中戏”。

一、历史渊源

北京鬃人是受到皮影戏和京剧艺术的影响而产生的。据老艺人们回忆:北京鬃人大约产生于清末道光年间,老北京人称其为“铜盘人”,或称之为“盘中好戏”。

这种鬃人的首创是老艺人王春佩,当时只在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摆摊出售。1915年,北京鬃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从此名声大噪。

王春佩去世后将这一手艺传给他的儿子王汉卿。但在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民间艺术几乎失传。后来,王汉卿将手艺传给白大成,现在鬃人制作手艺的唯一传人就是白大成。1978年,白大成根据京剧剧目制作的鬃人“八大锤”,从造型到艺术风格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白大成制作的鬃人,保存了浓厚的皮影戏特点,诸如筒式身子,服装用纸糊成,衣裤连缀不分,云字头勾画,风格粗犷,造型、脸谱的勾画酷似舞台京剧人物。在题材上白大成也有许多新的开拓,如他制作的舞狮也很有特色。北京鬃人不仅是小孩喜爱的玩具,也具有很浓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制作工艺

北京鬃人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两三厘米长的猪鬃,便制作成一个生动的鬃人。数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置于铜盘中,轻轻敲打铜盘,靠猪鬃的弹力,盘中的人物便舍舞动,此为北京民间工艺中的绝活。

§§§第五节 中国结:盘长如意寓吉祥

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发、结婚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表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一、历史渊源

中国结由于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也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和美好。

至于结的表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动的描写。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绳结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生活空间的拓展,生命意义的增加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而世代相传。《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可,一面叮嘱女儿注意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之情。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二、制作工艺

编结主要是靠一双巧手,古人编结时是让线在手中盘绕,就能编出各式优美的结形。

在编较复杂的结时,可以在一个纸盒上利用图钉来固定线路。一般来说,普通形式的肩头图钉就很适用,长头图钉可能反而使手指不易在钉之间穿梭往来。一根线要从别的线下穿过时,也可以利用镊子和钩针来辅助。结饰编好后,为固定结形,可用针线在关处稍微钉几针。另外,为了修多余的线,一把小巧的剪刀是必须的工具。

编制结饰时,最主要的材料当然是线,线的种类很多,包括丝、棉、麻、尼龙、混纺等等,都可用来编结,究竟采用哪一种线,得看要编哪一种结,以及结要做何用途而定。

一般来讲,编结的线纹路愈简单愈好,一条纹路复杂的线,虽然未编以前看来很美观,但是取来编结,在一般情况下,不但结的纹式尽被吞没,而线的本身具有的美感也会因结子线条的干扰而失色。线的硬度要适中,如果太硬,不但在编结时操作不便,结形也不易把握;如果太软,编出的结形不挺拔、轮廓不显著、棱角不突出。但是扇子、风玲等具有动感的器物下面的结子,则宜采用质地较软的线,使结与器物能合二为一,在摇曳中具有动态的韵律美。

在线的粗细上,首先要看饰物的大小和质感。形大质粗的东西,宜配粗线;雅致小巧的物件,则宜配以较细的线。

假如编一件不为合器物而纯为艺术欣赏的独立作品,譬如壁饰等一类室内装饰品,则用线比较自由。不同质地的线,就可以编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

选线也要注意色彩,为古玉一类古雅物件编装饰结时,线宜应选择较为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或墨绿;而为一些形制单调、色彩深沉的物件编配装饰结时,若在结中夹配少许色调醒目的细线,譬如金、银或者亮红,立刻会使整个物件栩栩如生、璀璨夺目。

除了用线以外,一件结饰往往还包括镶嵌在结伫面的圆珠、管珠,做坠子用的各种玉石、金银、陶瓷、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宜,就如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了。各色各类的线能够编出许多形态与韵致各异的结。心里想编什么结,就得挑合适的线,如果颜色与质地不适宜,编出的结可能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一件结饰要讲求整体美,不仅用线要得当,结子的线纹要平整,结形要匀称,还有结子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多用心,两者的大小、质地、颜色及形状都应该能够配合并相辅相成才好。

§§§第六节 彩扎:七彩斑斓龙师舞

彩扎工艺是一种篾骨纸裱的艺术,一般以篾扎纸裱(或绸、缎布)而成。彩扎在舞龙灯、踩莲船、逢年过节、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等活动中都少不了。

一,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