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还你一个好男人
5899300000016

第16章 细说“本色”论男人(2)

鲁宾已是36岁的人了。他感到他同女人的关系中,困难总是重复出现。由于他不知道的某些原因,他爱上的女人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他不懂为什么他总是要这样,他中意的女人不是结婚了,就是和别人相爱了,总逃不出这老一套。鲁宾的朋友们向他介绍怎样去选择女性,但是没有一个女人能和他真正相爱,似乎爱情的火花熄灭了。鲁宾是一个试验室的技师,有几次他喜欢了同室工作的女性安娜。鲁宾邀请她去吃午餐,她接受了。鲁宾发现在午餐约会的前好几天,他除了安娜,什么事也无法想。当安娜告诉他说,她同杰克生活在一起时,他感到十分失望。后来有个叫艾丽森的姑娘。鲁宾对她有好感,他问艾丽森是否愿意同他一起出去玩。她接受了。原来艾丽森最近刚和什么人分手了,但她仍旧对已经结束的关系感到沮丧。鲁宾很同情她,同她一起谈她以前的男朋友。他们约会了一个月之后,艾丽森告诉他她打算回到她以前的那个恋人身边。鲁宾气得要发病了。他觉得他永远也得不到他想要的女人。他感到他又一次地失败了。

鲁宾的经历为我们勾画了男人依赖问题中的另一个动力问题。鲁宾发现自己总是处在那个十分熟悉的戏剧场面里。其角色的特点是总有一位妇女,一位与这个女人有某些牵连的男人,还有鲁宾。鲁宾总是处在模棱两可的心理状态中;也就是说他要达到目标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在他的思想中有很大的障碍,他对如何适应,怎样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是与他能否达到他的目标相联系的。鲁宾和那么多的男人重复演出的这场戏剧是怎样排练出来的呢?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和分析的眼光,初步研究一下它吧。

婴儿时期,男孩子“有”母亲,他们是一双。当男孩子稍稍长大后,他逐渐明白,事实上,母亲还同另一个男人有联系。这些对小男孩来说是一次心理上的振动,他试图不去注意这个新的第三者。他对父亲有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他看到父亲所处的有利位置,他保持着同母亲面对面的关系。这个男孩受到鼓励去认识父亲,去签一个协约,一个建立在他们同是男人基础上的联盟。他期望自己能向父亲和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女孩就象那个嫁给亲爱的老爸爸的女孩”。

在鲁宾这个例子中,他的母亲是一个不愿与人亲近的人。她连对孩子公开表示爱也不愿意,她在感情上是很孤僻的。这一点对鲁宾和他的姐姐影响不同。对鲁宾来说,他可以很小就从与母亲的相处中“走出来”向着他的父亲,因为他与父亲在感情上显得更亲近些,并和他同属于一个性别的人。退一步讲,由于他看到将来,他能够有一位“更”爱他的女性,这样鲁宾可以从他小时被剥夺了权力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无形中使鲁宾过着一种没完没了的忙忙碌碌的生活。他需要爱,他需要证明他是值得爱的。他对自己说,他之所以没有得到这些的原因是已经有另外一个男人得到了这份爱。为了赢得一位女性的爱,他极其痛苦地一次又一次地奋斗着。他的这种尝试是与“正常”的爱不相称的——那些可以选择的女性,那些很快就喜欢上他的女性都是达不到他的标准的,她们无法修补他的那种内在的损害。她们无法适应自己将要承担的角色,最终也就无法重写这出戏剧,使它有个好结尾。如果有位女性也对鲁宾感兴趣,那么就一定没有烈火,没有热焰,没有挑战。他下意识地感到,他只要努力去做这三角恋爱中的胜利者,他就能够将那些受排斥的痛苦经历一笔勾销。但是,这种受排斥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只能证实他的感受和内心的恐惧:即他不会得到女性的爱,不会有女人需要他;他感到孤独的痛苦,被排斥在外的痛苦。在他一生中早年那种依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是多么地如饥似渴,却又感到自己不配。

□男人恋爱并非为了结婚

有人用通信的方式,向3295名独身男子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寻问“恋爱与结婚的关系”中,有20%的人回答:“恋爱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结婚。”也就是说,正在婚恋期的男子,五人中就有一人是把恋爱对象与未婚妻截然分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谈起恋爱来,男人都有一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心理,“如果每次恋爱都结婚,那可够人受的”。也就是说“谈恋爱是受欢迎的,结婚嘛,是没有意思的”。这真是一种混帐想法!在他们看来,结婚无非是恋爱的坟墓。希望年轻的姑娘们牢记这一点。

男人们谈恋爱时,大都满怀激情,如果要他停滞不前,岂不味同嚼蜡?因为他们总是喜欢逐鹿中原,好比那些不断追逐新猎物的猎人。安利·达米拉说过:“谈恋爱时,男人喜欢野营露宿,女人却喜欢住家。”不过,近来恋爱的“行情”瞬息万变,女人之中也不乏“露宿”者。能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的确是一件美事,但美则美矣,心头总觉得有点儿失落感,微妙之处就在这里。美国幽默作家詹姆斯·沙巴说:“大多数男子结婚时,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情:如果再等24个小时,也许能碰上一个更理想的女性。”这显然有点儿夸张,但在那神圣的时刻,脑子里免不了会掠过这样的想法:“以后再也不能与众多的女人来往了”。这是原因之二。

找个中意的女人谈谈恋爱,是为了让生活增添些乐趣,而找个妻子则是为了在严酷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个帮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原因之三。

谈恋爱嘛,长相要漂亮一点,知识要丰富一点,语言要风趣一点,脑子要灵活一点,性子要随和一点,并且还要擅长社交……跟她在一起,会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但如果要同这样的女子结婚,情形就有所不同了,也许她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作为一个妻子,首先,应该健康、贤淑、能干,家庭观念强;其次应是善于理财持家,最好还能生儿子。

这就是男人们的婚恋心理。

■男人与婚姻

□男人结婚“七年之痒”后拈花惹草的可能性大

“七年之痒”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男女在婚后经过了一段长久共同生活之后,会出现对其他异性好奇的心态。尤其是男人,这一阶段有外遇的例子增多。于是,一般的女性在结婚数年后,就会对自己家庭中是否有第三者插足的现象特别敏感。

对于那些受到了第三者威胁的女性,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对他体贴倍至,可他为什么还要去迷恋别的女人呢?”于是,有的女性就大骂对方是“狐狸精”,认为都是那个不要脸的女人勾引了自己的丈夫,才使丈夫移情别恋的。

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家庭中出现第三者的原因,责任大多在男人身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上说,男人的性欲是暂时性的。每当换了一个新对象,就会重燃性欲之火。这是残留在人类身上的动物性本能。换句话来说,要一个男人对一个固定的女性维持长期的性欲,是与人类的本性相矛盾的。性医学家作过广泛的研究,男女在新婚蜜月期间,性交量最频繁,随着婚龄的增长,性交次数便明显地减少。

然而,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上与男人的差异,造成她在最初阶段对性生活有种恐惧感,而在有了较多的性体验后,才逐新领会了性生活的乐趣,使她对性生活的态度变得比较积极起来。据研究,男人的性欲在婚后的两三年之内十分炽烈;对妻子有频繁的性要求;过了这段时间后,他对妻子的性欲求就会急骤地减退,而此时,却正是他的妻子开始了解了性爱的奥妙,性欲之火开始燃旺的时侯。这一时间差,正是双方无法协调的地方。

对男人来说,妻子是可以满足他的性欲的对象,所以,没有什么刺激性。这时,他就会目光转移,去拈花惹草。然而对于女性来说,哪一个做妻子的会容忍这一点呢!虽然男人的本性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男人都会外出拈花惹草的。有的人虽会放任自己,有的人却能克制,把对新奇事物的追求欲转移到孩子的教育和事业上去。那么,为防止丈夫在婚后去拈花惹草,作为一个女性,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该如何去透视男人呢?

通常来说,男人对于未知或全新的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烈,他不会象女性那样,会对自己所遇到的陌生事物感到不安和恐惧,因此他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探究个明白。

由此,可以作为女性透视男人的依据的是:那种对各种新奇事物的兴趣特别强烈,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男子,将来拈花惹草的可能性比较大。

□男人把结婚当“例行公事”,妇人则视为大事

对有些男人来说,结婚多半会是一件“例行公事”的过程。女性则会把结婚视为终身大事,尽量的在可能的范围内慎重选择“最理想的婚姻”。相形之下多数男人则较轻易的从同事或是同学中选择一个对象,而简单的完成婚事。

同事或同学们的交际范围说起来相当的狭窄。且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很有限。对有的男人来说“非卿莫娶”的观念比较淡薄。在同事或同学间有人结婚了,就不甘落后似的相继跟上,这种例子也很常见。等到这阵风潮告了一段落之后,直到一次某人再引领骚动前,这段过渡时期就会风平浪静。具有这种倾向的女性也有,不过男人较为显著。

男人这种态度会让女性感到很随便。许多女性都对男人的这种态度表示不满,其中有如下的一个例子:A小姐是一位24岁职业妇女,有一位28岁学生时代所认识的男朋友。起先是由别人介绍且以学长、学妹的关系认识,而后交往了约有五年的光景。目前她的男友在某大公司担任工程师,双方的父母也很赞成这桩婚事,两人的光明前途可说是一点障碍也没有。可是A小姐却特地来找我约谈。一开口就说:“我现在对该不该结婚拿不定半点主意!因为他从前对我很体贴,可最近却老是不回答我的问题。如果我进一步追问,他就会生气。我自问并无过错,可是他的态度却完全变了。”

像这一类的例子非常的多,这只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而巳。如果女性对男人的心理能够多少有点了解的话,碰到这种事情,就根本不必烦扰了。A小姐最大的困扰在于她的男友不喜欢谈论婚礼细节以及新房布置等问题。实际上一般的男人对于婚后生活的形式都不愿多谈。尤其是看到新房的装璜设计图以及家俱型状等,就会产生一种被这些东西团团围住动弹不得的压迫感。虽然不是为了“得不偿失”在失望,但是这种现实的逼人气氛确是让他感到无聊之至。

那么男女之间的这种距离要如何才能补救呢?大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句话:“恋爱是男人一生中的小部分,却是女人生命里的全部。”对男人来说,结婚在一生的计划中确是占了重要的地位,可是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己。然对女性而言,想法就稍有不同了。一旦结婚之后,就像刚才所说的A小姐那样,对婚后生活编织了太多的美梦,满脑子都是新房、家俱、结婚典礼等的幻想。

当然,并不是反对这种想法,不过一般女性好象对这些事情特别求之过急。最坏的一点是有的女性只会用嘴不停的唠叨,催促对方迅速完成,而自己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实际上也做不到。这种种对一个有见识的男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于是产生了“恋爱是美丽的误解,结婚是悲哀的理解”的观点。

男人的这种想法也许和选择女性时“漫不经心”的态度有所矛盾,但如果能够体察结婚对男人来说并非目标却是一种结果时,就不会因此感到不可思议。不过男人的这种心态追本溯源就能很快得知。

换言之,有责任感的男人立刻会很迫切的想到往后的生活该如何安排,住的房屋要如何选定以及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计划等等的问题,越踏实的男人这种责任感越强。同时,越有担待的男人越会因为责任而自我约束。有时甚至会因这种强大的精神压力而引起一股叛逆,进而考虑解除婚约或是继续的拖延下去,来维持自由交往的关系。

总言之,对结婚的看法,男女之间决定性的差别在于心中期待的事物不同。女性过分偏幻想,相反的男人则较切实际。两者差异越大,婚姻就越难完满,往往因而导致离婚的不幸。一旦选定了一个做为“自己丈夫”的男人,不管以后发现对方是何种男人,要切记一个不变的事实:“他是自己所选择的。”

■男人与女人

□男人爱干涉女友的装扮

常有这种现象:女孩子在与男朋友约会之前,为了装扮自己,对着镜子仔细地擦呀描呀的,或者翻箱倒柜的找衣服,结果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出门。正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事实上,男人多半是很少关心女友的装扮。他的目光只集中在女人的身体,所要求的也是性关系。他愈关心她,就愈不会留意外表。

男人关心、干涉女友的装扮,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之一:是女友的装扮太不得体。女人的打扮得体与否,会给男人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般男人看到别人以赞赏的眼光看与自己同行的女伴,通常都会觉得是一件光彩的事。事实上,每一个男人都介意这件事:我带着这样的一位女友,别人会用什么眼光来看我呢?

假如某人的女友穿着很怪异,让熟人看了一定会视作笑柄。同时对身边的男人而言,也会有所影响——为什么和那样的女人搞在一起、甚至还敢同她一起上街?这样,别人对这个男人的评价也就打了折扣。可想而知,他的威望必然受到损害,而威望之受损,必然也给他的事业带来直接、间接的不利影响。

情况之二:是男人对其女友缺乏自信心。

通常,双方的感情不深,男人才会对女友的装扮表示不满而加以干涉。如果一个男人对女友的感情没有多大的信心,他就会随时意识到自己的女友有被他人横刀夺走的可能,或是产生女友最终会弃他而去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不希望她打扮得光艳照人,以免吸引起其他男子的注目和爱慕。

另外,还有一些男人认为女人的装扮全都是为了要取得男人的欢心而做的,所以女人越是喜欢打扮,他就越是怀疑这个女子是否“水性扬花”。这种男人过去多半是曾经尝过失恋的惨痛教训。因为他曾被女人甩掉过,所以,他在与女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对她产生不安和怀疑,以致于事事要予以干涉。即使结了婚,他也仍会疑神疑鬼,像条猎犬一样整天嗅着她的踪迹,以防她会有外遇,自己去戴绿帽子。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更会对她的穿着打扮多加干涉了。

亲爱的女士,你的恋人或丈夫是否总爱干涉你的穿着和化妆?如果是的话,那么你一定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

□男人不“爱”女人

说到男人不“爱”女人,肯定很多人不同意。其实,我这儿所说的不“爱”,指的是男人没有真正地把女人放到与自己对等的地位上去“爱”,男人对女人仅仅是“好“。

有人曾在一本书中解释“爱情”的词源本意是“圈套”和“钩”的意思,意味着捕获与被捕获。这就是说,男人是情场猎手,女人是情场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