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还你一个好男人
5899300000019

第19章 细说“本色”论男人(5)

今天,由于越来越多的妇女,无论是被迫的也好,自愿选择的也好,她们走出家门在外工作,不公平的喊声越来越高。男人可以继续有一个“母亲”,而女人却没有。从儿童时代到成年时代,男人尽管有了很大变化,离开家在外工作,但是他在家里的那一半时间里,他的生活却保持原样。男孩子们有人给买东西吃,饭菜有人做好,衣服有人洗好、熨平,房间有人打扫,有人照看;可以在母亲的肩头哭;有母亲对他说鼓励的话,说他们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作为男人若有妻子,毫无疑问她们要操持家务。这样男人有人给买东西吃了,饭菜有人做好了;衣服有人洗好、熨平了;家有人照看了,有人打扫了;可以在妻子的肩头哭;听妻子的鼓励话,他们是能够在社会上成功。男孩子早期的那种依赖经历,完全有可能继续存在一直延续到青年期和成年期。以上这些依赖性的例子是物质和生存方面的例子。他们还需要有感情上的补足。母亲总是在身边的。那个从小培养要做个母亲,做个抚育者,并且要做感情上关心他人的人就在身边。在男孩子的生活经历中,他会不断地得到母爱,开始是从母亲那里,后来是从妻子那里。当男人有力量立足于外面社会的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多为男人,所以他们在家里继续(象孩子们那样)被人照顾。正象我们所提到的那样,以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心理学家早已观察到:为了成功地获得独立自主,并有安全的自我感,蹒跚学步的孩子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家为基础。也就是孩子必须感到,他离开母亲走入社会后,母亲不能消失,她就在身边象一个船锚,一个充满爱和鼓励的核心。有了这种安全感,孩子就可以扩大他或她的世界,逐渐感到世界是个安全的地方,他在那里不会有问题。

我们研究了小男孩,以后成为男子的生活经历,发现它们同“健康”的发展学说有某些共鸣之处。因为尽管男孩子要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要在心理上与母亲分离,要认识父亲,并要发展与母亲不同的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没有失去母亲。他们也不必抛弃母亲,更确切地说,他们根本没有必要放弃他们对女性抚爱本身的期望。他们是要经受心理分离的考验(同样女孩子也要经受这种考验,但是她们要想从同一性别的人那里分离出去就更困难了)。然而他们不必放弃对女人要继续关心照顾他的那种感情需要。正象女人的劳动在社会上被忽视了一样,男人的依赖性也被忽视了。妇女们自言自语:“我什么也做不成,我是一个家庭主妇。”而男人说起他的妻子呢,“她除了有充裕的时间之外,什么都没有,她整天呆在家里,不做事。”正象男人否认心里有母亲一样,男人对女人的依赖性也被否认了。要是暴露了男人的依赖需要,男人和女人都会受到惊吓,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都认为事情就该这样。要是认识到了男人对女人的需要性,就会使我们大家都感到女人的力量所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总的来讲是女人养孩子,所以妇女是很有实力的人。

在我们的记忆里总保留着这样一个幻觉,认为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能够收留我们,抚养我们,并能保护我们。所以尽管女人的抚爱和“母亲型”的能力被彻底的贬低了,但是对男人和女人来说,我们认为那个在他们生活中特别有力量的人更象一位女人。

□男人“痞子”型外表冷酷而内心脆弱

在真实的世界里,“痞子型”的男子,却仍在矛盾、冲突之中,徘徊于——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之中。

如果说“浪子型”的男人,是善变的,“痞子型”的男人,就是善于不变的。“浪子”们想要不变,却偏偏又会变;“痞子”们想要变,却偏偏又不变。他们倒有相同的基本特质:矛盾。

“痞子型”的“矛盾先生”,是行动派的人物,他们像顽皮任性、无拘无束的小孩一样,全身充满浮动不安的因子。这些因子,使他们总对于现状,或已经拥有的,不能满足,而不断地找寻方法和管道,以便可以获得更多(即使是多余的东西)。而一旦被他们“锁定”的目标,他们就会想尽方法,即使不择手段,也要得到满足。在这样的任性索取中,有时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越出常轨,甚至会做出伤害、攻击别人的事情。

基本上而言,“痞子型”的男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尽量满足自己的需要,让自己能够过着没有什么负担,又轻松愉快的生活。任何能使自己快乐满足的方法,他们都会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努力去追求。他们与“骄子型”男人相同的地方,就是觉得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是别人的责任。而不同的是“骄子”们是扮演弱者,来等待别人提供;“痞子”是扮演强者,去掠夺或剥削,以达到满足。

由于看重享乐,又欲望无穷,“痞子”们会需要许多可以提供这些服务和资源的对象。因此还没有被“利用”到的人,对他们而言,都是“有用”的。所以,他们也会尽量与这些“有用”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备需要时,能“物尽其用”。

在保持良好关系方面,他们也许会在必要时施以“口惠”或是“小恩”;不过,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口惠”、“小恩”,他们都会牢记在心,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将之加倍地索回。假如这些被认为有亏欠于他的人,忽略了报偿,“痞子型”的男人,是很难不加以追讨惩罚,而能释怀的。对于那些还没有透析“痞子”意图的人而言,也许对他尚存有幻想,而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这些良好的关系不大能持久,一旦他们发现“痞子”们的真正目的,多半会与他保持距离。使得“痞子”先生很少有可以患难与共的真正好朋友。相反,由于他喜欢轻松享乐的生活,他也颇能娱乐别人,因此,酒肉朋友倒是不少。

虽然“痞子型”的男人喜欢享乐,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无法真正得到快乐。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2种不同的力量在拔河。一种力量是不断地想由外在世界中掠夺或征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另一种力量则是无可逃避的空虚感,因为他们向别人榨取的越多,自己却并没有因此而更丰富;反而满足的感觉越来越少,而需要的越来越多。在需要别人的程度日渐加深的情况下,他们觉得自己反而是在受别人所支配。这种失去了“主控权”的感觉,在心里产生了空虚和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又加强了他们要向外掠夺更多来保护自己的心态,这2种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力量,变成了他们的焦虑。他们虽然也希望能改变,来逃离这种焦虑,但是很难做到。

在想变却变不了的情况下,“痞子型”的男人,会更放纵自己,去追求更刺激、更能提供快感的方法——烟酒、麻药、性爱、暴力、甚至杀人放火。“痞子型”的男人心里,有一只庞大的野兽——自我中心,牢牢地雄踞着。这只“野兽”不断发号施令,指挥他去“攻城掠地”,到处抢取“战利品”。“痞子”喂养着这只“野兽”,却也被它控制着,难逃出魔掌。而在每一次“掠夺”成功的快感中,“痞子”才能掩盖被控制的焦虑。这种掩盖都只是短暂的,因为“野兽”,不会有永远或较长期的满足,当快感一减退,它又会鼓动作乱,于是,下一次的攻击行动,又得展开。

“痞子型”的男人,在束手无策下,往往会过一天算一天,不再做什么长远的打算,因为,未来也不见得有改变的希望。在自暴自弃中,“痞子”终于会不再挣扎,完全听命于“野兽”的驱使,他们也真的变成了一只野兽。变成了野兽的“痞子”,不再只满足于剥削别人,更视别人与自己是敌对的。在这种敌意之中,“痞子”会感到更孤独,更没有安全感。这些需要未得满足之下,也引发了“痞子”的愤怒。他们认为凡是未使他们满足的,都应该受到惩罚。他们逐渐会变成连酒肉朋友也越来越少,而更孤立。

尽管“痞子型”男人的外表,似乎强悍冷酷,实则内心里由于孤立没有安全感而相当脆弱且情绪化。他们心中有些不满足、难以自我抑制的冲动因子,使他们很不稳定。尤其当事情不如他们的意时,冲动不安的情绪,更使他们显得粗暴狂躁,而可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敌意、疏离、不信任或相互利用,常是他们人际关系的写照。他们努力想要得到多一点的快乐,实际上,得到的快乐却非常少。因此,他们也会不喜欢自己,开始否定自己。“痞子型”的男人,为了使自己更快乐的活着,而尽力向外索取,但是,他们这样“努力”要照顾的“人”(自己),却正是自己所不喜欢、不认同的。这种矛盾的陷阱,使他们有一个想逃避,却又逃避不了的对象,那就是——他们自己。

这种状况,使他们有如洪流中的一叶小舟,不知道还能撑持多久才不会遭致翻覆。他们因此会更专注在外面的世界里,更重视逸乐或个人的嗜好。他们也可能会在更恶化的情况中自杀或疯狂。

“痞子型”男人的索求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不算少见。他们身边,通常都至少有一个固定的索求对象(往往是女人),任他们压榨剥削。一般而言,这些“矛盾”先生,是较重实际和物质的。因此金钱可以算是最喜欢得到的。至于感情,对他们而言,倒不是很重要。有时看似重视感情,其实是想以此为手段,来索求其他的东西。

□男人回归自我意味人性复活

如果男人回归了自我,就是说如果男人回归到自己的始初状态,他就可以从情感的敌人变成心灵的朋友,他不会再给女人设置圈套,女人也不会再用圈套来回敬男人。真正成为了完整的人的男人,或者说更具有人性的男人,没有必要通过谎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女人已经成了他讨论协商的伙伴。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女人接受男人已经发生的转变,自身也随之发生转变——更加接近男人,她们从总体上不再疏远男人;男人不再感到自己是天涯沦落人;女人真正地爱上了男人,男人真正地爱上了女人;双方都希望更加接近,更多地相互了解,谋求共同发展;他们愿意共同生长,达到一体状态;女人尊重男人的个人世界,注意防止男人复发已经痊愈的旧病,因此男人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一言以蔽之,男人变成了真正的人,女人不再离弃男人。

仅仅在中国就有1000多万妇女过单身生活,其中有180万在孩子没有父亲的情况下单独养育孩子(占全部家庭总数的17%)。这个事实的存在并不表明我们的理想永远只能停留于乌托邦。不错,目前的现实把理想无情地践踏在脚下,“新男人”以及彻底结束性别大战的浪漫画卷展现在眼前还遥遥无期。但是当今世界的女人已经开始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离开自己的男人,她们已经有能力决定什么时候同意男人亲近自己,什么时候要怀孕生孩子等等,这些事实必将促使男人认识到,要尊重妇女和妇女社会,自己就必须首先成熟起来。

在古希伯来语里,“亚当”原本的意思不是“男人”,而是“人”,而在古希腊语里,“亚当”的意思却是,“放荡不羁,强硬,未婚”。这样看来,亚当回归天堂的道路比他和夏娃估计得要漫长得多。

□男人秘密越多心理负担越重

走进男人的秘密花园,目的并不在于揭开男人的疮疤,然后加以耻笑;而是期盼两性的关系有建设性的发展。在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中,我发现成长团体的参与和寻求咨询的当事人中,女人占了绝大多数。而男人是问题比较少呢?还是放不下身份,承认自己有所不足?男人可能比女人,更需要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中,去多了解自己内心的世界和需要。

“秘密”都是具有“重量”的。心中秘密越多的人,便是心头重担越沉重的人。解除了重担的桎梏,生命才能开展,才能成熟。

发展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与他生理上的成熟以及所处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成年人的性格便是依据他生理上发展的情形,以及早期所生活的环境及经验而形成的。生理上的缺陷和经验中的创伤,都会是一个人冲突和焦虑的来源。不过,相同的缺陷和经验,却不必然都有相同的结论。同样在孤儿院中成长的2个孩子,一个也许始终想寻找失去的母爱,而且缺乏安全感,而呈现出“骄子型”的特质。另一个可能非常坚强独立,力争上游,而有较熟的性格发展。

心中的基本焦虑,往往是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的“生命任务”。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8阶段中,强调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未完成,则会产生心理上的危机。当生命进入下一阶段时,这个危机也并不会自动消失,反而影响下一个任务的达成。因此,每一个阶段,对于主要任务而言,便是一个关键期。

举例而言,由0到1岁的阶段,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起信任感。如果婴儿啼哭时,无人理睬,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便会感到不安全,对于负责照顾他的人,会感到不信任。他的这个阶段任务便没有完成。

在“五子棋”盘上的这些男人类型,他们的基本焦虑,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可能都是和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的任务有关。这些未完的工作,有些再经过社会对男人角色的期望而被强化,使得焦虑感更加深。再以“骄子型”性格为例,他们需求保护、害怕被遗弃的焦虑感,与社会对于男人角色的期望,相去甚远。社会对这类型的男人赋予较低的评价。如此,“骄子”们心中的自卑感就被增强更觉得自己是个无依无靠,一无是处的人。

从发展上来看焦虑的根源,可以减少耗费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与目标。各种类型的男人,在发展过程中,都带着未完成的“任务”。由于现代的文化与环境,对于其中有些类型,有较大的宽容度,会使得成长目标的追求显得可有可无。这种现象不论是对个人或社会而言,自然都是负面的。个人的成长机会被剥夺;而刻板的角色印象,更难突破。“天子”与“夫子型”的男人,便是属于这种社会接受度比较高的类型。

“天子型”的生命形态是主张“我全对,你听我的就好”。他们表现出高度的权力欲和成就动机。这种表现正配合我们的社会对于男人的要求。即使他们太过霸道或不去尊重别人,也不被认为是严重的性格缺陷。“天子型”的男人,在这种“保护伞”之下,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有改变的必要,因为他们笃信“男子汉、大丈夫,便该如此”。在缺少成长动机的状况下,他们是很难改变的。“天子型”的男人,是男人群中,最硬的石头之一,他们是“全能”的。

另一块大硬石头,就是“夫子型”的男人。他们是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他们也是处于社会“保护伞”下的一群。他们的主张是“我即使不算全对,如果不听我的,你就全错了”。

“夫子型”的男人,也许不至于像“天子”们那样,以外显的威势凌驾别人之上,不过,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自有一套逻辑、公式或定理,一套在别人头上,就要他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在我们的社会中,“天子”和“夫子型”的男人,都是颇有女人缘的。就像“奉献的树”和“糜薯小姐”型的女人,很具有男人缘一样。至于其他类型的男人,则“命”就要比较苦一点了。其中最苦的,大概就是“骄子型”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