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万富翁一辈子也不会告诉你的事
5913600000002

第2章 富人与穷人的最大区别(1)

穷人之所以受穷,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必然有原因。其实,有钱人也就是比常人多了一点点东西。领悟了,你也能成为有钱人,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永不知足才能与成功握手

大凡成功人士,无不从“不知足”开始起步。人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一级比一级高的目标的过程。

蔡志忠说:“我用十年的时间名满天下,赚了一千万。倘若重新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只用这十年去看看高山,听听流水,别的什么也不做。”王蒙说:“我更倾向未成名前简简单单的读书生活。”对于他们这些名人来说,说出这样的话,是很正常的——他们早已体验了世间百味,经历了无数荣誉与挫折,阅尽了天下事,成功之后总要归于平淡的。

然而,更多的人并没有成功过,却也叫着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有点自欺欺人了。不成功却也喊着追求平淡,其实是无能的一种托辞。每个人生于世间时,他只是一张白纸。而后漫漫岁月间,他所做的一切便是尽可能地为这张白纸增添尽可能多的色彩,一幕绚丽的彩画才是我们的最圆满结局。那些饱尝世上滋味的成功者早已将他的人生画卷涂抹得色彩斑斓。他归于平静的原因只是想静下心来做一些最后的修改。或许是真的有些倦了,一旦休息时,他会觉得很是惬意,于是便说出了上面的话语。但是倘若真的让时光倒转,大概蔡志忠依旧会不懈地画他的漫画,王蒙仍然会不倦地写他的文章。

将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愿望。

虽然,成功意味着痛苦,意味着超人的付出,意味着这样或那样的代价……但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原味。才使生活中的甜愈甜,苦愈苦,涩愈涩,才真正地了解了生活。

古老的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知足者常乐”。这句话用在“养身”尚有一定道理:你看,“知足常乐”,常知足就常常乐,常常乐就常知足。天天乐哈哈的人,那身体自然也就会好。但这句话用在人的发展上却是大大的谬误。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

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当时他满足于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便足已,那么格鲁夫·克利夫兰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

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

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这句话真是精辟。大凡成功人士,无不从“不知足”开始起步。人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一级比一级高的目标的过程。

福特就是一个永不知足的人,在他的领导下,福特汽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创了汽车王朝。

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他不甘心,身无分文跑到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福特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在汽车制造史上,流水作业是工业生产的一项创造性的革命,它是提高生产速度的必由之路,也是福特创造性的眼光带来的飞跃。

福特对汽车制造永不满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福特不断改进设计,先后生产出A、B、C、F、K、N、R、S八种车型,从两缸到六缸,从八马力到四马力,从有篷到无篷,可以说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当时,福特汽车的质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准。但是,福特并未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功,他的追求是无限的。

有一天,福特告诉他的属下:“我在想汽车生产的规格化、标准化……”

“什么是规格化、标准化?”

“如果福特汽车外型、颜色完全统一,这样,买主维修、保养就方便多了,他们也会愿意买我们的车。”

福特不久又有了新构想,他说:“公司只是等顾客上门或是由人员销售,市场有限得很,我们可以通过邮局开展邮购业务。”

订单不断地涌来,有时一天就接到1000多份订单。订单之多不仅使销售人员招架不住了,生产人员也撑不住了。

仅仅一年时间,T型车就销售6000辆,除去一切宣传费用,净利比过去五年还高出200余万元!

福特汽车的大量销售,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福特汽车再原地踏步,已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福特决定扩建工厂,他在底特律海兰德公园购买了一块60英亩的土地,由年轻有为的建筑设计师阿尔巴顿·康负责设计工作。福特指示:新厂房要设计成屠宰业生产线的模式,实行流水作业。

工厂建成以后,工人的生产速度大为增加,福特创造了93分钟生产一辆汽车的新纪元。

新厂房竣工之际,由于T型车销售量成倍地增长,只好又把新厂扩大了一倍。T型车自1908年至1927年19年间,一共生产了1500万辆,曾一度占领了68%的世界汽车市场。

福特开始被视为是一位卓越的成功者。他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无限的喜悦,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陶醉于此。他从自己的成功经历中悟出“不停追求,才能不断进取”的真谛。

福特迅速成功地进行了从技术设备到员工管理的工业生产革命,从而使他的名字响彻世界。同时,他在汽车界的影响范围在无限扩大,他几乎成了业界的典范人物。

永不知足,人们才会在实现或达到一个目标以后,给自己制定下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才能拥有不畏坚难敢于拼搏的不竭动力,使成功成为可能;永不知足,人们才会在近期目标达到之后,为自己再制定下一个远期的、更高的目标;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决心在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中,得到了不断的锻炼和升华。

永不知足是否定过去,立足现在,挑战未来;永不知足是否定现状,不拘泥于旧事物的约束,勇敢地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滞于现状。总而言之,只有永不知足,才能与成功握手。

善于变通才是硬道理

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经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有人看不到这一点,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之中,很少会想办法去解决或者调整。

人们总是赞扬坚持而鄙视放弃,因为坚持代表了一种顽强不屈的毅力,促使人们走向成功。但是,在坚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技巧,如果方向方法不对,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场暴雨后,暴涨的洪水开始淹没整个小城市。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划着小船来到教堂,跟教徒说:“先生,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教徒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教徒的胸口了。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教徒说:“先生快上来,否则你真的会被淹死的!”

教徒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教徒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教徒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最后,固执的教徒终于被淹死了……教徒上了天堂后,见到上帝后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船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小船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都派了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就让你来好好陪我啊!”

人总会犯错误,但怕就怕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故事中的教徒如果不这么固执,就不会被淹死的。人生中的贫穷和失意,不少是由于过度的固执造成的。所以,一味的固执只会导致更大的失利,积极调整才是正确的选择。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一个绝妙的实验。他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量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然后观察瓶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结果韦克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全部飞出去了。

蜜蜂具有趋光性,它们一次次碰壁却仍然做无谓的坚持,固执地朝光亮飞去,直到筋疲力尽死去。而苍蝇则在碰壁几次之后,就马上做出调整,从而两分钟内就飞出去了。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积极变通才能获得生机,而顽固不化只会让自己做出无谓的付出。

马哈鱼很漂亮,银色的皮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游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哈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附,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哈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陷入竹帘孔中。孔收缩得越紧,马哈鱼就愈激怒,瞪起眼睛,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为渔人所获。

常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这不是有些像马哈鱼吗?

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但对于遭遇是无法选择的,也是无法预料的。遇到挫折要学会变通,转过这个弯,人生的风景又是另一番景致。

阿平1998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东借西凑筹集了部分资金,开了一家电脑专营店。有一次,他听说一家公司处理积压电脑,售价很低,便用借来的20多万元资金,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一次购进了30台电脑,准备大干一场。

本以为会发一笔大财,可是电脑没卖几台,顾客便纷纷找上们,反映电脑质量不过关,要求退货。经技术鉴定,这批电脑的软驱和光驱存在质量问题,阿平立即赶到省城联系退货,谁知售货方已经人去楼空。没办法,他只好一一向顾客赔礼道歉并作退货处理。这么一来,价值20多万元的电脑犹如一堆废铁,亏本破财已成定局,无可救药了。这时许多债主闻讯后纷纷上门要账,愁得阿平几乎要跳楼。

实在没辙了,阿平只好抱着尽量少赔的想法找到一所大学,准备将这些电脑便宜卖了,能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刚进校门,他看到多媒体教室外有好多学生在排队,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在等着上网。

当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了网吧,但对多数中等城市来说,人们对网吧还很陌生。这时阿平突然来了灵感,改变了低价处理电脑的想法:上网的电脑一般不用软驱和光驱,干脆就用这些电脑开家网吧。

于是,阿平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子,进行简单装修,配齐了桌椅,申请了网络通讯线路,他的新世纪网吧便开张了。干净舒适的环境,一排排崭新的电脑,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他的网吧几乎天天爆满,1台电脑1个小时就给他带来3元的纯利润,这样下来,30台电脑一天能收入1500多元,结果没用半年便收回了包括电脑在内的所有投资。后来他继续扩大经营,陆续开了5家分店,几年下来,他已经积累了近百万的资产。

天无绝人之路,很多看似死路一条的时候,其实只要头脑会“拐弯”,就会走上一条幸福的大道。

给自己一个梦想

当一个人明白他想要什么并且坚持自己的理想,那么整个世界都将为他让路。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家里很穷,他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寄钱。

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

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拍了一下他的头说:“真荒唐!你别总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

十几年后,少年成了青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了记者,每年都出几本书。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给他往家里邮钱,他用邮来的钱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想起小时候爸爸说的话,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他,就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散文家林清玄。那些在他父亲看来十分荒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十几年后都让他变成了现实。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就起床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万字。靠坚持不懈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轻易放弃,梦想就只能是梦想;只有坚持到底,梦想才不仅仅是梦想。只有无论如何都不放弃梦想的人,才有可能让美梦成真。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实现梦想,并不是因为梦想太高,而是太容易就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财富就在你身边。

施瓦辛格生于奥地利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警长。15岁时,毫不起眼,身高6英尺,体重只有150磅的瘦小子施瓦辛格,对举重健身产生了狂热的兴趣。

他的偶像是美国健美先生力士柏加。每天施瓦辛格都梦想着成为力士柏加主演的雄赳赳、气昂昂、肌肉健壮的男子汉。

年轻的施瓦辛格不是一个空谈的人。他花尽了零用钱,搜集了在奥地利可以买到的美国健身杂志。他一方面努力学习英文,一方面到处请人帮他翻译这些杂志的文章,以了解健身的原则。他还去做“童工”,赚到的钱,用来买健身器材。

在当年的奥地利,健身被视为粗鲁不雅的举动。因此施瓦辛格的行为受到父母的大力反对。但他的志愿、渴望与意志力,都是锐不可当的。无论家人怎样阻挠,无论人家怎样视他为怪物、不正常,他还是我行我素,追求“健美先生”的理想。

他被征入伍之后,仍然不放弃健身。他还情愿被罚,偷偷溜出军营,参加“少年欧洲先生”的选举,并得了冠军!兵役服完之时,施瓦辛格已经拿了四项“健美先生”的奖项。

有了奖金,加上雄心壮志,他便写信给偶像力士柏加。力士柏加有感于这位遥远国度年轻人的热忱,竟然邀请施瓦辛格到全美国的豪宅一游,并且亲自将健身的窍门传授于他,令施瓦辛格的进步一日千里。

此次的美国之游,在施瓦辛格的心底燃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决心到南加州,也即是当时的“健身圣地”定居,扬名异域,闯一番事业。因为他的热忱,受到美国健身界的“教父”韦特赏识,答应让他在南加州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