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万富翁一辈子也不会告诉你的事
5913600000004

第4章 富人与穷人的最大区别(3)

但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项错误的经营策略把凯马特引入歧途,他们开始涉足其他领域,把本应用于投资新技术、新设备、新地产和改善后勤体系的巨额资金,都用来大肆收购书店、体育用品店、办公用品店和家用商品店,希望通过不同领域的拓展进一步带动利润增长。

结果呢?凯马特这一美国第三大零售连锁企业垮台了。这里面既有经济衰退、消费疲软、同业竞争等多种外部因素。但是,真正打败凯马特的并不是沃尔玛这类同行,而是凯马特自己,是他们的贪得无厌。

凯马特失败的案例让人想起来两个很有意思的中国字:“贪”与“贫”。“贪”这个字是上今下贝,意是就是趁现在多捞点钱。而“贫”这个字就是“八分贝”,意识就是一分钱掰成8瓣花,穷到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但“贪”与“贫”这两个字很像,写得不好就将“贪”变成“贫”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那就是说,做生意不要贪得过分,否则一不小心,就因“贪”而“贫”了。所以,商人吃亏还包括禁得住诱惑,不该贪占的便宜不要去想。

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的董事长,他的口头禅就是“赚钱不要赚尽”,所以他在经营中不贪心,能够主动放弃一些看似诱人的项目。

曾经有一个酒店要出售给张文荣,评估价是1亿6千万元,而酒店老板卖给他只要7千万元。而按照评估价,张文荣可以向银行贷款1亿。也就相当于不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拥有这家酒店,但是他没有贪占眼前的小便宜,没有要这家酒店。因为他做了调查与分析,如果接手酒店以后,其经营效益还可能比不过银行的利息。

围棋上有一句话:下棋莫贪。这样可使你将已取得的优势保持到终局,劣势方要反败为胜,惟一的机会就是等待优势方出错,贪念一起,难免要中埋伏或者头脑不清,对方的机会就出现了。做生意也一样,看着是金矿,贪心不足,挖过了头,就变成了陷阱。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以变化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不禁哑然。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老鼠是一种不太让人喜欢的小动物,在地球上出现和存在的历史已很悠久了,甚至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在地球上的分布比人类还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为了消灭它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但是因为老鼠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现在科学家们认为除了老鼠的天敌狐狸、猫头鹰能治住它们外,没有什么东西能彻底制住老鼠了。

老鼠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从炎热的赤道到酷寒的两极,都可见到这些小东西活跃的身影。甚至在原子弹爆炸的废墟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也是老鼠,1954年,美国在位于太平洋的比基尼岛试爆了世界第一颗氢弹以后,岛上受到严重的核污染,海面下的珊瑚礁也遭到了彻底毁灭,整个海岛一片死寂,寸草不生,动物似乎都绝迹了。但是过了一些年之后,老鼠又在这个岛上出现了,它们体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体形变得更加强壮、巨大,适应力和繁殖能力也更强了。

在食物上,老鼠也表现出了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它们什么东西都吃——从五谷、蔬菜、植物根块,到肉类、皮骨,甚至人类的皮鞋、纽扣。饿极了的时候,它们还会用它们那坚硬锋利的牙齿啃食木头和墙壁、橡胶及其他一些无机物。即使是毒如蛇蝎,它们也照吃不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群鼠与毒蛇相斗,最后咬死毒蛇、吞食蛇肉的事情。

老鼠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神奇本领,使化学药物无效用,核爆炸也奈何不得?至今还没有人做出完整、科学的回答。

在恶劣的环境和“聪明”的人类面前,适应环境能力极强的老鼠看起来简直就是神奇的化身,在书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未来统治世界的霸主将非这些小精灵们莫属”的感叹。难道我们不能从我们讨厌却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老鼠身上学到什么吗?

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人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着生物的生存质量。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的不是死亡就是被淘汰,适应环境已经不是一种选择的问题,而是关系生存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向老鼠学习,像老鼠一样适应环境,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将是多么广阔而光明啊。

梅西百货公司最初的经营理念就是:用现款买便宜货。因此,顾客们受到极大引诱,潮水般涌向梅西公司。

后来,顾客中拥有银行存款的人增多,希望买东西记账,以免除付现款的麻烦。根据这一变化,梅西公司于1901年成立梅西银行,并创立了信用卡制度,大受顾客欢迎。

1939年,梅西公司的竞争对手采取了向顾客提供分期付款的策略,抢走了梅西公司许多生意,为适应这一变化,梅西公司又推出“用时再付”的推销方式,即顾客可以先取出试用一段时间,如果决定买下,然后再给18个月的时间分期付完货款。

到了1960年,美国社会进入信用卡时代,那些习惯于一个月付一次账单的顾客,对梅西公司的旧购物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梅西公司又宣布了公司新的购物方式:顾客可凭信用卡在梅西公司购物,在收到账单后10天内付钱,不征服务费用。延期付款,只需先付1/5的数目,而后分期慢慢付,公司只略收服务费。结果,公司的生意又节节上升。

梅西百货公司在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说:“变化是我们的生命。”该公司正是从不断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种叫“派”的系列服装,在国内迅速走俏,这个“派”的命名是老板从数学概念上的“π”得到的启示。

80年代末,随着内地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民众对高档棉制成衣的需求量很高。香港溢达集团总裁杨敏德抓住这个机会,致力于开拓内地服装市场,向内地市场全面推出设计新颖、品质优良、裁剪合体的“派”系列服装。

不久之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随处都可见到标志明显的“派”系列服装专卖店,“派”系列服装专卖店在内地建立了一百多个销售点,年销售成衣达60万件。内地市场成为杨敏德发展的重要基地。

当“派”系列服装席卷内地市场时,人们问杨敏德,为什么将溢达集团在内地生产销售的服装系列取名为“派”?杨敏德回答:“‘派’来源于数学中代表圆周率的符号‘π’,‘π’是希腊文,‘派’则代表中西文化的结合,而中国人讲一种服装穿得好看,又常说成有气‘派’。当然更深层的寓意是,圆周率在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是无穷无尽的。而溢达集团的追求同‘π’的无穷尽、不循环的数字那样,也是永无穷尽的。”

当然,“派”系列服装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内地多年来由于产品机构调整缓慢,纺织品生产一向量多而质不高,导致销量呆滞,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内地消费品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高档次的服装,内地厂家又无力供应,消费者惟有转购质量有保证而价格昂贵的进口服装。

杨敏德的成功就在于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顺势而变地推出了“派”系列服装产品,树立了名牌服装的形象。

一位富翁说过:“不管是做品牌还是做加工,其实都不重要,健康、长远才是最重要的。”他补充说:市场是残酷的,我们要信守一个游戏规则——“以变应万变”。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目标是人生的发动机

有多大的目标做多大的事业,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志向。

一位记者,曾问一个西北贫困地区放牛的孩子:“你放牛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后再做什么?”“放牛。”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贫穷的农夫,领着两个孩子放牛,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兄弟俩都来学大雁飞,当然都没有飞起来。

父亲对他们说:“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反差强烈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志向有着天壤之别。志向远大的人会产生出天赋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斗志。失败与挫折、暂时的困境只能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巨大勇气,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并最终能够成功。

任何事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所以,人必须要有很高的志向,这是成为有钱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很多人随波逐流,落魄不堪,一事无成……这一幕幕悲剧的根源,就在于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要知道,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或迷失了方向,行动就很难成功,更不会有所成就。

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8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一切,他们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虽只是理想的雏形,但有的人却真的能从中领悟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将这种目标与奋斗结合起来,很可能就会造就一个奇迹。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为了听到最好的音乐,每逢质量好的唱机一上市,他就立即毫不犹豫地把它买回来,尽管价钱昂贵。这给年幼的盛田昭夫无限的遐想和启迪,陶醉在迷人音乐中的小昭夫,从小就立下了这样一个目标:我要一个电子专家。

上了中学的盛田昭夫继而迷上了电子研究。他购买了大量的电子书籍,还订了许多介绍音响技术的杂志,每天放学回家就一头埋在那些书籍杂志中,贪婪地阅读、琢磨和实践。

他曾按书上的指导,组合出一台粗糙的电动留声机,将自己的声音录了进去。听着留声机放出自己走调的声音,他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悦。

上高中时他偏爱物理学,这一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受到学校的服部教授的好评。他介绍盛田昭夫去见浅田教授。浅田教授任教于大阪帝国大学,他正在从事应用物理研究。他领盛田昭夫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和他正在研究的项目,并且和盛田昭夫进行了一次详谈。这次会见给盛田昭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决心追随这位物理学大师,到大阪帝国大学而不是名声更大的东京或名古屋大学读书。

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大阪帝大。这家大学拥有日本最新成立的科学系,有最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而且教师的年纪普遍不大,都是些朝气蓬勃和富于创新的年轻人。

但盛田昭夫还是常常逃课,他认为教授讲课很乏味,其实只要有教科书和资料就知道他们讲什么了。他利用逃课的时间去浅田教授的实验室,在浅田教授的指点下,不久盛田昭夫就可以帮他做一些研究工作了。浅田教授还常常为报纸写专栏,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情形,当他实在太忙的时候,就由盛田昭夫替他写一些专栏。

这时战争笼罩着日本,全体日本人都被动员参加战争。盛田昭夫在大二时登记终身服役海军。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距名古屋不远的海军部队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结束后被派往横须贺的光学研究室服务。

不久,盛田昭夫又被派往镰仓南方的一个小镇,作为海军代表与一些来自陆军、民间的专家研究热力导向武器和夜间射击能力。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并成为他事业伙伴的井深大先生。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这个为了战争而成立的研究小组解散了。井深大回了东京,盛田昭夫回到了名古屋。一段时间后,接到了高中老师服部教授的来信。服部教授已转到东京技术学院物理系任教,信中邀请盛田昭夫去他那教书。盛田昭夫征求父母同意后,答应了这份工作。

到东京后,他和井深大见面的机会多了,两人常常在一起深谈,成了挚友。此时井深大在瓦砾堆上,树起了东京通信研究所的牌子,带着7名员工,但财政上总是捉襟见肘。

战后的东京一片破败凄凉景象,经济萧条,生意难做。井深大他们先是研制电锅,后来制造短波改装器。盛田昭夫一边教书,一边在井深大的研究所兼职。

1946年3月,两人决定合办一家公司。1946年5月7日,他们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成立之初的资本总共500美元。盛田昭夫辞去了教职,全心投入他们的事业。公司设在御殿山一幢已经荒废的破木屋里,屋顶有好几处漏水,阴雨天就得撑着伞工作。

就在这片战争的废墟上,盛田昭夫和他的合伙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以500美元起家,所能依靠的只有个人的努力。也正是这500美元和他们的不懈追求,为这个电器王国的日后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所以,为了时时提醒你的目标,你应该写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单子放在皮夹里,经常拿出来看。即使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那么如何确认你的目标呢?又怎么去实现目标呢?你只要按照下面的几个要点去做就行了:

(1)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达到的。明确地写出你的答案。比方说,如果你想做个企业家,那么你想从事哪一行业,主要做什么业务?一定要尽可能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