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微历史悲风汉朝
5914300000025

第25章 明鉴(1)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曾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没想到被项羽一个“回马枪”杀得大败而逃,连父亲和老婆都陷入敌手。在逃跑的路上,刘邦扶着马鞍问张良:我欲“捐出”关中的土地,以此寻找能共同打败项羽的合作者,你说该“捐”给谁。所谓“捐”就是许诺谁打下来某块地方就封其为当地之王。张良推荐的三个人分别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项羽的前部将九江王黥布、齐王田荣手下的猛将彭越三人。刘邦从其计,后来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果然是这三个人。

秦末,陈婴家族是安徽省东阳县望族,陈婴是一个小文吏。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时,东阳县的起义军们看陈婴家族有声望,请他来当首领,陈婴屡次推辞,最后推辞不下才勉强接受。项羽听说后,准备与陈婴联手反秦,陈婴的母亲是一个有点见识的女人,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就没有听说你家祖上有高位贵人,现今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声望,恐怕不祥。你还不如跟随哪一个人做事好,事情成功了,能得赏赐,失败了,你也不是领头的,祸害也不大。

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粮道被项羽攻破,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刘邦有病乱投医,征求属下有何良策,郦食其建议,分封以前被秦国灭掉的赵、魏等六国的旧王室成员为王,由他们响应刘邦,袭击项羽的侧后,分解眼前的正面压力。刘邦从其计,并且刻好了这六国的王印,郦食其准备携印出发,付诸实施。后被张良劝阻。

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已经立吕后子刘盈为太子,时年仅10岁。然而到了晚年,刘邦却急于更换太子,常想废嫡立少。刘邦担心刘盈“仁柔”和皇权旁落,而赵王如意虽小,但在长相、性格上都像自己,适于继承帝业。同时,刘邦发现吕后已经擅权,而戚姬元过问朝政的能力,于是刘邦就有了废易太子的念头。刘邦更易太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预立太子却从此成为汉代一项定制。这一制度,后来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皇位继承的惯例。

推行黄老政治的曹参在齐国丞相任上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时,告诉舍人:“赶快收拾行李!”过了没多久,果然有使者来召曹参。曹参临行之前,嘱托接替他的丞相说:“齐的狱市之事托付给你了,千万不要制造困扰!”接任的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再大的事了吗?”曹参说:“狱市,是善恶同时被容纳的地方。现在困扰他们,那么叫那些奸诈之人何处存身呢?”

萧何死后20天,曹参从齐国回到长安,继任相国,将黄老之学的无为政治推广到全国。一方面,“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之约束”;一方面,他任用“忠厚长者”为吏,罢去“欲务声名”的官员。而曹参本人,日夜饮醇酒,不做丞相之事。一旦有官员来谈政事,曹参就请他喝酒,甚至把他灌醉,使他没有说话的机会。

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刘邦。短兵相接,刘邦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刘邦。刘邦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公元前191年,惠帝认为去长乐宫朝见太后及平时前往时,经常清道警戒,使百姓惊忧,便在武库的南面修筑了一条空中道路。奉常叔孙通劝阻说:“那是每月举行刘邦衣冠出巡仪式的道路啊!子孙后代怎么能在祖宗的道上行走呢!”惠帝惊惧地说:“快快拆去!”叔孙通又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现在路已经修了,百姓也都知道。希望陛下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原庙,可以到那里去举行刘邦衣冠出巡仪式,这样也扩大了宗庙,是大孝的根本。”惠帝便下令有关部门修建原庙。

吕后时,冒顿单于自恃武力强盛,蔑视汉朝军事实力,写信给吕后,措词甚为不恭。在群臣中,樊哙提出,派他将十万军可以横行匈奴境内。中郎将季布坚决主张国家正在医治战争创伤,派大军作战是动摇天下,斥责樊哙是当面欺骗。吕后采纳了季布的意见,派官员送国书,表示继续与匈奴修好。冒顿单于得书后,也派使者表示道歉,称:“未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双方互以车马赠送,同意和亲。

文帝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文帝还下令:“年龄八十岁以上者,每月赐给米、肉、酒若干;年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另外再赐给帛和絮。凡是应当赐给米的,各县的县令要亲自检查,由县丞或县尉送米上门;赐给不满九十岁的老人的东西,由啬夫、令史给他们送去;郡国二千石长官要派出负责监察的都吏,循环监察所属各县,发现不按诏书办理者给以责罚督促。”

文帝时,季布为河东守。有人向文帝推荐季布,说他是贤者。文帝便诏季布到京城,想提升他为御史大夫。季布来到京城后,又有人向文帝说季布好喝酒,难以接近。文帝又放弃了原意。季布留在京城整整一个月无所用事。于是他面见文帝说:“臣因为陛下的恩宠任河东守,今陛下无故召臣,大概是有人向您说了我的好话。今臣至,却又无所受事,大概又有人向您说了我的坏话。”文帝听后,很惭愧。季布辞官而去。

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王纷纷议论表示反对。晁错的父亲得知消息,从颍川赶来京师,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侵夺削弱诸侯,疏离人家的骨肉,舆论都怨恨你,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晁错说:“本当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天子不尊贵,宗庙不安宁。”他的父亲说:“这样做,刘氏的天下安宁了,但晁氏却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他父亲就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见到大祸临头到我身上!”此后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以诛除晃错为名一同举兵叛乱。

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籍福,河北永年人。在魏其侯窦婴坐上丞相宝座之后,籍福前去祝贺。并没有溜须拍马,而是深刻指出了窦婴性格中疾恶太深的缺点。籍福即夸赞了窦婴以喜善而登相的事实,也提出了不要疾恶太深而招致毁言报复。魏其侯窦婴不听,后果如籍福所料,败于与田蚧的斗争中。

卫后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每次去见卫后,总会多待些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汉武帝身旁有个宦官叫苏文,喜欢挑拨是非,在钩弋子出生之后,竟然挑拨起汉武帝、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他把这事向武帝打了小报告,说:“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后宫里,与宫里的女人们鬼混!”武帝不信这些话,反而增加太子东宫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这是苏文胡说,心里对其不满。

汉武帝爱才如命,求贤如弗及,看人也没什么世俗和阶级偏见,如他提拔的人之中,御史大夫卜式是放羊出身,桑弘羊是商人出身,大将 军卫青出身于奴仆,车骑将军金日碑是匈奴的俘虏。他还下过征求人才的诏书,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有些会踢人的马,倒能奔走千里,有些士人被世俗讥谈,却能立下不世之功。”

义纵本为强盗,因其姐能医而得宠于武帝之母王太后,求得一个人情脱盗为官。他为长安令时,依法行事,不避贵戚,王太后外孙之子犯法,他照样捕之,武帝深以为能,不断升他的官职。但武帝后来病中经过义纵所治地界,见道路多有毁圮不治,大怒:“义纵难道认为我不能再走此道了吗?”衔恨,找了个理由将义纵砍头。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武帝命公孙贺代石庆为丞相,当时进行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帝相因争权,矛盾极为尖锐,石庆之前三任丞相以莫须有之罪被处死,石庆虽然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也多次受到武帝谴责,以公孙贺的聪明,怎能不知道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因此他以首叩地,痛哭流涕地恳求汉武帝说:“臣生长在边远的地方,出身低微,又因长期在军队中任职,才能低下,实在不敢当丞相这个职务”。汉武帝无奈起身拂袖而去,贺迫不得已,只得接受相印。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最后一次去泰山封禅,在石闾山祭祀地神,并接见群臣,汉武帝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悖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一律废止!”田千秋说:“很多方士都在谈论神仙之事,却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功效,我请求皇上将他们一律罢斥遣散。”汉武帝说:“大鸿胪说得对。”于是将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们全部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