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5917600000046

第46章 感谢迷茫的事,明确你坚定不移的目标(4)

张某是某事业单位一般干部。他主动找到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苦闷:“我近一年来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待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啊!以前我也曾炒过股,倒过一些货,但都是赔多赚少。我去摸奖,一心想摸成个万元户,可结果花几千元连个响都没听着,就没有影了!后来我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后来听说某人很有钱,于是写了信去,说自己好困难,可他连信也没回,气得我去信大骂了一顿,讲些威胁的话,准让他惶恐。为此我心里也确实感到失衡,但这种恶作剧让我解恨呀!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产生浮躁的主观原因是个人间的攀比。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个人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从而失去自我。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中,其实人人都可能有过浮躁的心理。对那些意志坚强的人而言,这也许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迷失了方向。

浮躁不是病,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我们让自己的头脑稍微保持一点清醒,不因浮躁而紧张,我们的心便会随之复归平静,生活也会变得像以前一样容易掌控。

改变浮躁之气,就是要脚踏实地,凡事讲认真。认真就是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严格按规则办事做人,就是在别人苟且随便时自己仍然坚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的做人态度。

如果每个人都能凭着良心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失败,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

认真的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事能否认真与是否有耐心关系密切。许多人做事只图快,只图省力气,怕麻烦,于是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经不起检验的。商品社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金钱正在大口地吞噬着我们的耐性,把我们搞得无比浮躁。而这种“浮躁”,这种“缺乏耐性”正是为人做事不再认真、充满着“浮躁心”的突出表现。

能否认真做事,不但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更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很难想象一个整天只图自己安逸和舒服,只想着走捷径取巧发财的人,会不辞劳苦地、耐心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好该做的事。认真做事的前提,是认真做人。

以下是克服浮躁心理的具体步骤。

1. 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立志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

2. 重视行为习惯

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如,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怎么做?希望什么结果?”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要具体化。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 有针对性地“磨炼”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自己的浮躁心理。比如,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下棋等,有助于培养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比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 用榜样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以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为榜样,改善自己的言行。还可以用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同事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培养其勤奋不息、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做事是否认真,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敬业精神。只有那些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这样的人也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学会放弃:不做无意义的执著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 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运营。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才会失败。

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2. 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这个故事的结局与以往不同,背棉花的樵夫因为坚持,最终一无所获,而几经放弃与选择之后的樵夫最终获得了财富。

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都听不进去。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教书生涯,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并且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及时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你都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心态。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走弯路的教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后半句在现代恐怕已经过时了,可前一句依然适用,男人“入错行”,虽然也可以转行,但也决非如想象那么容易。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可不巧的是这家企业刚刚进行了人员调整。于是,他就在领导的“安慰”下,到基层锻炼锻炼。尽管他当时很不情愿,但细一想,这家大型国企还是很稳定的。当时收入还算可以,虽然听说同学有辞职的,也曾动过心,但想想也就算了。

最重要的是,他因为已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所以积极找别的工作就变得不十分重要了,于是一做近十年,也不想换工作了。后来,由于国企的经营不善,许多人相继下岗,他才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可是,此时的他又能有多少选择的机会呢?

也许你会说,转行有什么难?也许你是可以说转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会失去转行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虽然那还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没有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那为何又要提醒你“千万别入错行”呢?

找工作要睁大眼睛,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性的工作,千万别因一时无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做了三两个月,一旦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晃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虽说很多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也许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两年过去了,人头熟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人从此安安分分地上他的班;有的人则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天地里试试运气。

转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过,光是想当然没什么关系,如不只是想,真的要转,那么你就要三思而后行!

并不是说转行的人必定失败,天底下没有这么绝对的事,而事实上,转行后有好的发展的人也不少。但话说回来,转行后成就不如老本行的人也很多。这些人有的还不死心地期待“明天会更好”,有的则早已向后转,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许你会说:“我没有看到转行后失败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面子,他转行失败会告诉你吗?

那么,转行之前要“三思”,“思”什么呢?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或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而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相情愿的自我欺骗?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转行!

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了才发现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否则奉劝你还是别转行,有如下几个理由:

做事靠经验,经验则是累积来的,而不是可从速成班学来的。如果你转的是和本行毫无关系的行业,等于是把过去所累积的专业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在新的行业里,你又要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能学得好!

做事要有成就,冲劲也很重要,而人一旦到了某个年龄,冲劲就会减少。在要收成的年龄转行,就算有冲劲,也会少了许多,守成的心态反而会让你在新的行业进退不得。于是一转眼,四十岁了,五十岁了,光阴虚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话是这么说,也并非叫你非委屈自己老死在本行里,但转行的风险毕竟太大。日本有一句俗语:“滚石不生苔。”说的正是转行这件事。要转行,不如从老本行出发,看看与其有关的行业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转,这样可少花很多力气。

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作选择,尤其不能听别人说那个行业好,就嫌弃起自己的本行,心动又行动。这种哪边好往哪边跑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中不得安定。过于频繁轻率地转行,可能会使你在哪里都无所积累,因而一生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