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5918200000008

第8章 唐诗(7)

这是一首在战乱中忧惧地思念亲人的诗。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作者流寓秦州之时。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分散、无家、杳无音信。通过“戍鼓”“雁声”“明月”“白露”勾勒出一幅边塞月夜凄楚的情景,虽是露白月明,风景大好,但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意境凄楚感人,耐人寻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②?漫卷诗书喜欲狂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⑤。

【注解】

①剑外:蜀地在剑门南,故剑外用以代称蜀地。蓟北,指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据地。

②却看:回看。愁何在:不再有愁。

③“漫卷”句:随手胡乱地收起书,因为高兴而无心看书。

④“青春”句: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返乡,因有美景作伴,一路上将很愉快。

⑤“即从”二句:想像回乡路线。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这一年延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诗中描写作者闻知这个消息后的狂喜心情。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首联写初闻喜讯欣喜若狂的情状。二联转向写家人,“漫卷诗书”的动作生动表现出诗人狂喜的神态。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乡的准备,“青春作伴好还乡”突出了急欲回乡的欢情。全诗八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情真意切,是千古传颂的名作。

江南逢李龟年①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崔九堂前几度闻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①李龟年:唐开元、天宝间著名音乐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②岐王:睿宗第四子李范。

③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与玄宗关系极亲密,用为秘书监。

【赏析】

这首诗描写安史之乱后与李龟年的重逢。前两句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出入豪门,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后两句慨叹世事沧桑、人生巨变。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蕴含却非常丰富。诗以百花凋谢象征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李龟年与诗人的颠沛流离,极为含蓄蕴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③。

【注解】

①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②霁:雪过初晴为霁。

③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六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首联写西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二联虽写景却暗含时代动荡的影子,是本篇名句。三联通过冬夜所见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不幸,末联则由无法排遣的忧愁转为愤激。抒发诗人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①,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②,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忽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解】

①投:投宿。石壕:镇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②邺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附书至:捎信回家。

③长已矣。永远完了。

【赏析】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通过写一老妇被迫应役一事,揭露民吏的横暴,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官吏残暴的嘴脸和百姓被抓丁之凄苦与无助。诗人的笔墨中饱含着对百姓的无限深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读罢声泪俱下,感人之深。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度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④。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⑤,与君永相望!

【注解】

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靠不住,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

②“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姑嫜,即公婆。

③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即仓皇。此句意谓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感到慌乱、不能决定。

④“自嗟”二句:罗襦裳,指结婚时所著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

⑤“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夫妇“暮婚晨告别”的惨剧,通过新婚女子的叙述,曲折而深刻地抒写了生离死别的悲哀,但由于时局危迫,她又抑制着内心痛苦,勉励丈夫努力从军。惜别劝勉,真切如见,表现出女子的善良坚贞,又识大体、顾大局,通过人物的复杂感情,隐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和兵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②,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解】

①“清新”二句:庾开府,即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他们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此二句赞李白的诗像庾诗那样清新,像鲍诗那样俊逸。

②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赞赏。起联对李白的人和诗的概括恰如其分,颔联承之,因杜甫崇拜庾信和鲍照,故而以李白和他们相比,表达了对李白的推崇和钦仰,也表现出两人的深切情谊。“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对李白的怀念,感人肺腑,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①,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②,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

【注解】

①随风句:夜间细雨无声,人们不觉,故曰潜。

②野径:田野中的小路。

③花重:花枝饱含雨水,故曰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写的,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的名作。首句用“好”字开篇赞雨的适时。第二联写听雨,第三句写雨景,暗写诗人盼好雨不停的心情。尾联见雨意正浓,情不自禁地想像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力,生动地勾画出了初春夜雨所特有的温馨氛围,也透露出诗人舒畅的心境。

羌村三首(选一)①〖1〗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角下平地②。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③,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⑤。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解】

①至德二年(757),杜甫被肃宗放还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就是此次还乡所作。此是第一首。

②“峥嵘”二句:写黄昏景色。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层。赤云,夕阳把暮云映得鲜红,故谓“赤云”。日角,从云下斜射到地面的阳光。

③妻孥:即妻子。怪我在:写出离乱中家人骤然重见,出乎意料的情景。

④遂:遂愿,即如愿。

⑤歔欷:叹声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刚到家时家人与邻居悲喜交集的情景。前四句叙述黄昏到家的景象,雀鸟呜叫着,似在欢迎归客。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的悲喜交集之状,景象如绘,情事如见,语言朴素直白,却句句出自肺腑,真挚而感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遭逢世乱,颠沛流漓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感慨与辛酸。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一)①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③。

【注解】

①《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此为第六首。

②娘:唐代对妇女的美称。

③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啼:一说着意啼,一说适当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郊外散步,欣赏美景,情随景生,写下所见所感。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以人名入诗,颇具民歌风味。次句是写花之繁茂。第三四句写花枝上彩蝶翩翩,莺啼清脆,从侧面烘托春光明媚。语言轻灵活泼,读来令人心醉。

又呈吴郎①

堂前扑枣任西邻②,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③?只缘恐惧转须亲④。即防远客虽多事⑤,便插疏篱却甚真⑥。已诉征求贫到骨⑦,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解】

①此诗作于767年秋,这年夏天,杜甫将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

②扑:击,打。任:听任。

③宁:岂。

④缘:因。转须亲:更应对表示亲近。

⑤远客:指吴郎。多事:指妇人多心。

⑥便插疏篱:指吴郎一到草堂后便插上篱笆。

⑦已诉:指妇人曾向杜甫诉说。征求:征敛,剥削。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的忧民意识。前四句一气贯穿,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五六句委婉含蓄地劝告吴郎不要禁止老寡妇扑枣。末两句是诗的主旨,指出包括寡妇在内的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本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妇人贫困的原因和心理,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战乱征敛带给人民的贫困与痛苦,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江村①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

【注解】

①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当时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过着较为悠游闲适的生活,故有“故人供禄米”之说。

②微躯:指虚弱多病的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首联切题,“事事幽”提挈全诗旨意。描绘了初夏时节恬静幽美的田园景象,表现了诗人在倍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有栖身之所的愉悦之情。二三联写出环境的恬美和人事的幽趣。字里行间跳荡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形象逼真地反映了江边村庄的恬淡生活画面。末联忽而转折,“但有故人供禄米”,于欢乐之中流露出悲凉,充满了悲酸。诗的意蕴更深层,耐人细细品味。

戏为六绝句(选一)①

王杨卢骆当时体②,轻薄为文哂未休③。尔曹身与名俱灭④,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解】

①《戏为六绝句》是作于上元二年(761),是一组以诗论诗的绝句。此为第二首。

②当时体:初唐时代文学的风格。

③轻薄为文:时人讥笑四杰之辞。哂:讥笑。

④“尔曹”句:比喻四杰的诗文流传久远。尔曹,你们,指哂笑者。

【赏析】

这首诗评论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首句写四杰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二句写对四杰讥笑者至今未休。三四句以“哂未休”者“名俱灭”与四杰文“不废”对比,对四杰的诗文予以肯定,他们的诗文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表述了杜甫的文艺评论观点:评论作家,不能脱离时代条件。

绝句二首(选一)

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

【注解】

①迟日:春日天长,古人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②泥融句:泥日融软,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于成都草堂,描绘了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光,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全诗每句描写一个画面,既有江山花鸟的整体图景,又有燕子、鸳鸯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相映成趣。诗中没有一字明写诗人在春光中的感受,但却处处洋溢着诗人陶醉其中的愉悦心情。诗中两两对仗,字斟句酌,浑然无成,独具艺术功力。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①,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②,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③,片云何意傍琴台④?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解】

①野老:杜甫自称。

②澄潭:指百花潭,是成都草堂南面的水域。

③剑阁:即剑门,在今四川。

④片云:诗人自喻,言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琴台:成都的一处名胜,这里代指成都。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诗人历经战乱颠沛之苦后,住在成都郊外时所作。诗的前四句诗人极力铺排,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后四句笔锋一转,由闲适的心境又生出对国家兴衰的极度关怀和感慨。表达了一种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前后两种境界,互相映衬,虽语句平淡,却一唱三叹,意蕴深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②,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挂罥:挂结。

③塘坳:低洼积水处。

④恶卧:睡时不安静,胡蹬乱踢。

⑤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盖。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两句忽开异境,从切身的体验,进而想到众多百姓的贫寒交加,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写的是自己的几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宁为天下人的安居而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

【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造。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同情。这首怀古绝句,融议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积雪,又名西岭。三城,指松、维、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边地。

③迟暮:指半老,杜甫当时五十岁。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晚年全交给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细流,埃指微尘,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眺望西山所生伤痛忧愁之情的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吐蕃侵扰的深沉忧虑,也有天涯漂泊,亲人相思的无限感慨。全诗意境壮阔悲凉,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喻战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勉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任职,以求暂时安居。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