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千古食趣:关于吃的那些事儿(超值金版)
5918400000043

第43章 香茶美酒:茶中最美数龙井(5)

至于花雕酒的品质,刚开始的时候,花雕酒坛内装的都是一般的绍兴加饭酒,在地窖或酒库中经过多年储藏后就变成了陈酿美酒。启坛时,异香扑鼻,满室芬芳,成为绍兴酒中的珍品,花雕酒也变成了陈年老酒的代名词,成为绍兴加饭酒的高雅称谓。

花雕口感温和,可直接饮用,也可温烫至38或40度时饮用。加温后的花雕酒酒精度降低,因此变得更加香醇厚实,容易入口。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除了佐菜饮用以外,不少名菜都以花雕酒为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花雕鸡、花雕烩蟹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吃蟹最好饮花雕酒,蟹性凉,花雕酒暖胃,这是最佳的搭配。

附:花雕酒饮用方法

夏天饮法:在不低于10年的陈酿花雕里放入几颗话梅,小锅加热微开后再煮10分钟左右,待降至室温即可入冰箱冰镇,以10—15℃为佳,加冰块饮用亦可。不宜似啤酒之牛饮,小口小口地慢饮方可觉其真味。

冬季饮法:花雕酒中加入切成细丝的姜和枸杞子,加温至45度左右饮用。也可将鸡蛋打入酒中,烧热时成蛋花状,倒入杯中酒香扑鼻,暖人心肠,细品慢酌、其乐融融,具有养身健体的功效。

“玉浆”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古称“玉浆”,始于先秦,是陕西省关中著名特产,很早以前已是喜庆宴席之佳酌,尤为文人名士所喜爱。

稠酒,不似酒,胜似酒,其汁稠、醇香、绵甜适口,酒精含量在15%左右。后来,人们在酒液中配以中药黄桂,使酒味有黄桂芳香,故取名“黄桂稠酒”。

关于黄桂稠酒,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时以酒为乐的大诗人李白喜饮黄桂稠酒。据《唐书·文艺传》记载,李白居长安时,一日在当时酿造黄桂稠酒的长乐酒访饮酒,因贪杯又一次醉倒在街头。适逢玄宗皇帝召他起草诏书,李白醉意正浓,到了殿上要求宽衣驱热。皇帝令人取衣鞋伺候。李白趁醉意要高力士为他脱鞋。平日不可一世的高力士万没料想到一个书生竟在文武官员面前出他的丑,但慑于皇威只好忍气吞声,为李白跪地脱靴。

黄桂稠酒选用户县秦渡镇的糯米,湖北荆门镇的小曲为原料。在酿造中,工艺精湛、严格操作。要求手净、料净、用具净。先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时,然后将米淘出,倒入蒸笼中,大火蒸约十五分钟,米到八成熟离火;再用水冲洗,待米晾干后倒在案上,拌入酒曲,而后装坛封闭,使其发酵。发酵期要保持三十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三天后即可成酒。在整个酿制过程中,从糯米淘洗到拌曲、装坛、压酒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规程,丝毫不含糊。饮用时,根据需要、从坛中取出酒醅,加适量的洁净凉水倒入罗筛过滤,直至酒尽醅干,将酒汁倒入樽里,放在水锅中加热烧开,并调入黄桂、白糖,即可热饮。

黄桂稠酒具有健胃、活血、止渴、润肺之功能。饮用此酒有益于身体健康。

名贵药酒菖蒲酒

菖蒲酒是山西省垣曲酒厂生产的历史名酒。

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药香谐调;入口甜而不腻,略带药味,醇和爽口,辣不呛喉,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四十五度,糖度为十二度。菖蒲酒不仅是醇和可口的饮用酒,而且是一种高级滋补药酒。此酒具有提神、化痰、清头明目、轻身坚骨之功。常饮可补脑益智、除痹通脉、神气清爽、延年益寿。到了明代,每逢“端阳节”这一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宫眷内臣一起品尝。

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当地特产九节苜蓿这种名贵中药材。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一千九百九十四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反差。过迟,菖蒲苗枯萎,难寻。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

菖蒲酒的选料之精和酿造工艺之细,也非寻常。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只能精选三至五斤九节菖蒲;酿酒用的豌豆,须从大小不一的豌豆粒中筛选出最大的;高粱,须把每粒都破成六、八、十瓣方可,发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里进行;出酒则是在每日凌晨鸡鸣之前,酿出的酒还要密封起来,存放地下,数年之后,方可饮用。

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品尝此酒之后,即兴挥毫题《菖蒲酒颂》诗曰:

名酿溯源肇炎汉,历代曾闻列御膳。

琼浆玉液庆延龄,盈轶连牍见经传。

山西汾酒最纯正

山西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开始名声大噪。于是,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1948年,汾阳解放后,汾酒获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自1953年以来,汾酒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与邓颖超分在一个小组,他让邓大姐转告周恩来总理,今后应多饮杏花村汾酒,邓大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汾酒纯正。”一个“纯正”道出了一位老科学家对总理的热爱和对汾酒的赞扬。

饮汾酒有学问。简单地说,要做到温热、少量、慢饮。因为汾酒属清香型白酒,香味淡、酒度高。温热到40℃,倒入杯中,与人的体温相近,饮时就会感到入口绵、香味浓。少量、慢饮,就是要求人们稍微集中精力,先闻闻香味再呷上一点细细品尝,慢慢领略其中的甘美。酒咽到舌根上,就可以感受到酒的甜,再咽到胃里,一股余香味就会顺食道,从口中飘出。这种小酌、慢饮的“品尝式”饮法,乃是汾酒之正宗饮法。

饮汾酒要配上较好的菜肴,切记空腹。汾酒酒度较高,空腹饮进,胃中无食物,酒精直接刺激胃壁,很容易造成酒精胃炎症。

饮汾酒要自觉节制酒量,“十分酒量饮七分”是最佳状况。另外,不要与其它酒混饮,酒后宜喝些浓茶,吃些水果。

1980年,汾酒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近两年多以来,汾酒除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外,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清而不淡西凤酒

西凤酒是中国古老的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其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凤翔古称“雍县”,民间传说是生长凤凰的地方,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故事,酒遂因此而得名。

凤翔为周秦发祥之地,有历代酒乡之称,西周时期已有酿酒,境内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器中有各种酒器,充分说明当时盛行酿酒、贮酒、饮酒等活动。《酒谱》记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醑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于河”的典故。又据《史记》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由以上史实可见,当时雍州已酿有“醪”和“酒”。唐代肃宗至德二年(757),将雍州改称“凤翔”,取意周文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的典故。自唐代以来,凤翔就素称“西府凤翔”。

唐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时值阳春三月,忽然发现路旁蜜蜂蝴蝶坠地而卧,裴公甚感奇怪,遂命驻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镇上一家酒坊的陈坛老酒刚开坛,其醇厚浓郁的香气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外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裴公十分惊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凤翔郡守遂赠美酒一坛予裴侍郎。回朝以后,裴侍郎将此酒献于高宗皇帝,皇帝饮之大喜,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这里的柳林酒就是后来的西凤酒。

西凤酒有其独特风格,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酸、甜、苦、辣、香,诸味谐调,又不出头。它把清香型和浓香型二者之优点融为一体,香与味、头与尾和调一致,属于复合香型的大曲白酒。西凤酒酒液无色,清澈透明,清芳甘润、细致,入口甜润、醇厚、丰满,有水果香,尾净味长,为喜饮烈性酒者所钟爱。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任职凤翔签书判官时,在今凤翔东湖喜雨亭落成之日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美酒,酒后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并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柳林酒,至今在凤翔东湖尚有墨迹遗存。他还学会了酿造柳林酒的技艺,“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筝”。在粮食丰收的秋天,用新漉酒器酿酒品尝。之后,他上书朝廷,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凤翔酒业的措施,获准实施后,使柳林酒和整个凤翔酒业得以蓬勃发展,凤翔又成为全国闻名的酒乡。

在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条件下,西凤酒产量很有限,寻常百姓只得慕名兴叹。解放后,陕西省西凤酒厂的建成,使西凤酒获得新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在酿造工艺中的广泛使用,西凤酒产量突飞猛进,质量精益求精,品种不断增加,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获得世界最高级别的金奖,已经成为人们待客赠友的上乘佳品。

古井贡酒甘如蜜

古井贡酒产于安徽亳县,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名酒之一。亳县是魏武帝曹操的故乡。曹操喜欢家乡酒,常称“醴自乡流甘如蜜”,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曹操醉酒吟诗的故事。传说,在闻名于世的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同将领们举行酒宴,饮过一杯酒后,曹操即兴赋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相传,曹操还曾以家乡当地“九投法”酿出“九酿春酒”,进供汉献帝刘协。

古井贡酒因采用古井泉水酿造而得名。“古井”坐落在亳县城东北20公里的减店集,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据《亳县志》记载,在南北朝时,亳县称“谯县”,属北魏境地。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公元582年),派大将元树领兵攻取“谯县”,镇守谯县的魏将樊子鹄派猛将独孤出城迎战,不胜而死,临死前他将金筒长戟投入古井中。后人为纪念独孤将军,在投戟的井旁,盖了一座独孤将军庙,并在庙的四周又掘了23眼井。今仅存四眼井。这一带为盐碱地,井水味苦涩,唯独投戟之古井水质与别的井迥然不同。千余年来,此井不溢不涸,井水清澈透明,味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用此井水酿酒,酒香浓郁,甘美醇和。因此,这眼古井被人们称之“天下名井”。

用“天下名井”酿制的酒,原名“减酒”。“减酒”历来被视为酒中珍品,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胡芹减酒宴佳宾”的美谈。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此酒作为贡品进献皇帝,从此“减酒”改名“古井贡酒”,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

古井贡酒自列为“贡酒”以来,身价百倍,亳县减店集酿酒一度兴盛,大小酒坊数十家,其中尤以怀姓“公兴糟坊”的酒,产量最多,质量最好。1949年,公兴糟坊,古井贡酒一度失传。1958年在原“公兴糟访”的旧址建起了古井酒厂,从此古井酒产量不断增加,质量显着提高。

古井贡酒酒液清澈透明,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属浓香型大曲酒。酒度为六十度。适量饮用有健胃、活血、提神之功效。古井贡酒是“一家饮酒千家醉,一户开坛千里香”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