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千古食趣:关于吃的那些事儿(超值金版)
5918400000051

第51章 百年老店:“天下第一楼”全聚德(4)

爆肚儿的做法有三种:油爆、芫爆和汤爆。在过去老北京,油爆和芫爆只有在饭馆里才吃得着,街头小摊儿也就是用白水爆一下。爆肚儿之所以称为“爆”,就是因其速度快。具体做法就是把牛羊肚子切成横丝,放入滚烫的水中焯一下。而功夫就在这一焯再一捞上,因为肚儿分肚仁儿、肚领儿、散丹、蘑菇头等各个部位,火候要求也各不相同。时间短了肚儿生,时间长了肚儿老,火候合适,肚儿吃起来又脆又嫩又筋道,越嚼越有味儿;尤其是牛肚仁,水分多,极嫩,微脆;还有蘑菇头,要六七只羊才得这么一盘,鲜美滑润;食信是羊的食管,怎么嚼也嚼不烂,最后只能整吞整咽。若说吃爆肚儿,来个芝麻火烧,或者二量白酒,最搭配了。

“爆肚冯”的调料有芝麻酱、酱油、醋、香菜末、少许葱花、几样香料,看似简单,却好吃,其中包含13种密制调料。

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

清道光八年(1828年),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有位叫边福的人来沈阳谋生,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立号边家饺子馆。虽然门面简陋,但由于精心制作,风味独特,并以水煸馅蒸饺闻名遐迩,深受人们欢迎。边家饺子因为肉馅是煸过的,所以叫煸馅饺子,由于主人姓边,所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老边家饺子。老边饺子先后在沈阳开三家分号,由边氏后裔——边跃、边义、边霖弟兄三人分别经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改进,老边饺子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完善、分工精细的专业饺子馆。

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主料:面粉、猪肉。

选料:按不同时令科学配比,精致而成。初春选韭菜、大虾配馅,味鲜溢口;盛下用角瓜、冬瓜、芹菜,可以解腻;深秋选油椒、芸豆、黄瓜、甘兰配馅,清爽可口;寒冬用喜油的大白菜配馅,松散鲜香。至于肥瘦肉的用量一般是春、夏多用瘦,秋、冬多用肥肉与菜的比例,或三七、或四六,这样精致出的饺子口感极佳。

调馅: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剂皮制作,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凡远近来沈客人,都愿品尝。1981年夏天,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附:关于老边饺子的典故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河北任丘县一带多年灾荒,官府却加紧收租收捐,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背井离乡,四散逃亡。这其中有个边家庄的边福老汉,原来就是开饺子馆的,此时也呆不下去了,只好一家人逃向东北。一天晚上,他们投宿在一户人家中,恰巧这家在为老太太祝寿,于是这家人给边福老汉一家每人一碗寿饺充饥。边福老汉觉得这水饺清香可口,其馅肥嫩香软而不腻人,于是就虚心向这家人求教。主人看边福老汉诚实厚道,便告诉了他其中的秘密,原来这家人为了让老太太吃起来舒服,在做饺子时就把和好的馅用锅煸一下再包,如此做出来的饺子便又香又软,而且不那么油腻了。边福将此记在心中,后来辗转到沈阳市小东门外小津桥护城河岸边住了下来,打了个马架子小房,开起了“老边饺子馆”。由于技术上的改进,老边饺子名声渐渐响了起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从创始人边福开始,其煸馅的秘方便传子不传妻,于是每天直到闭店,等伙计离店妻子入睡后,老边家的儿孙们才开始煸馅。这一招也使得老边饺子成为独树一帜的沈阳名吃。

京师美馔,全聚德烤鸭

世界上最出名的鸭子有两只:一只是美国迪斯尼的唐老鸭,另一只是中国的全聚德烤鸭。唐老鸭象征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全聚德烤鸭则代表了典型的中华美食。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颇有积蓄。

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竟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突然站定,捻着胡子说:“啊呀,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您看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风水先生眼珠一转,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

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和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杨全仁精明能干,他深知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探查烤鸭的秘密,寻访烤鸭的高手。当他得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内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孙老师傅终于被杨全仁说动,在重金礼聘下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全聚德能够成为有名的大饭馆,首要原因是选料实在,厨工手艺精,操作认真;店伙计招待顾客热情。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全聚德”不仅以烤鸭而饮誉海内外,而且以全鸭席、特色菜、创新菜、名人宴为代表的系列精品菜肴形成了全聚德海纳百川的菜品文化。

在全聚德厨师的手中,鸭子全身都变成了宝贝。历代厨师在制作烤鸭的同时,利用鸭膀、鸭掌、鸭心、鸭肝、鸭胗等原料,精心创制了各种美味的冷热菜肴。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以芥茉鸭掌、火燎鸭心、烩鸭四宝、芙蓉梅花鸭舌、鸭包鱼翅等为代表的“全聚德全鸭席”。

附:吃烤鸭的讲究

烤鸭不像烧鸡、扒鸡,烤炙时不添加任何佐料,没有咸淡味,吃时必须配上佐料吃。那么,吃烤鸭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是吃烤鸭的季节。真正吃烤鸭,讲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鸭肉比较肥嫩,而秋季天高气爽,无论温度、湿度都最适宜于制作烤鸭。秋天的鸭子也比较肥壮,有所谓“秋高鸭肥,笼中鸡胖”的谚语为证。夏天空气湿度大,人们本就不喜油腻,鸭坯上也常会湿漉漉的,这样烤出来,鸭皮不松脆,发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