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加薪的22条黄金法则
5927800000018

第18章 金点子十八:升职加薪水涨船高

升职是加薪的根本

以前有个商人,外出做生意,不巧在半路上骆驼突然暴毙。骆驼所驮运的货物大多数是珍宝、贵重的衣服和上等貂皮以及其他一些杂物。精打细算的商人眼看骆驼既然已经死了,就不如把它的皮剥下来,多少还能卖些钱。但商人因为有事需要先走一步,于是他吩咐两个伙计留下来看守货物。临走时,他特意叮嘱伙计说:“你们一定要看好这张骆驼皮,千万别让它受潮了。”

商人走后不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两个无知而固执的伙计,惟恐骆驼皮打湿了,就把驮运来的上好的貂拿出来盖在了骆驼皮上。貂皮被淋湿后,一会儿就烂掉了。如此珍贵宝贝的貂皮就这样被毁在了两个愚蠢的伙计手里。

其实,骆驼皮的价值要远远低于这些上等貂皮。这两个伙计实在是因为太愚蠢了,才会犯下这种舍贵保贱的事情来。如果把骆驼皮比作“薪水”,而把貂皮比作“升职”,那么只盯住薪水而不注重升职者,又与那两个愚蠢伙计何异?由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斤斤计较于薪水而忽视升职也正是一种“舍贵保贱”的做法。

因此,要求加薪绝不能只停留在薪水问题上,而应该尽量地把注意力放在升职上。一般来说,公司职员的薪水与其职位有关,职位升上去了,薪水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如果无法升职,纵然你如何要求加薪,也不可能提高多少。

再说,锱铢必较于薪水的多寡,会让老板觉得你只是没有更高追求目标的平庸之辈。这种有了薪水便挥霍,到公司工作只为了薪水之人,即使老板给了很高的薪水也不会升其职务,他的能力便难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实现上是被老板“冷冻”了。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地位,顺利得到升迁呢?在作为与地位的关系上,有人主张先有地位,有了权力与权势,才有可能干一番作为。但实际上,真正的秘诀在于,有作为才可能有地位。因为:

其一,老板只能通过员工的表现,掌握其能力、品行与态度,以决定对其使用的程度。所以,对于员工而言,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除了以本职工作为依托突出表现自己的才干外,别无他途。

其二,通过真本事干起来的员工,别人才会认为你“有料”,从而容易获得同事的尊重,也才容易在新的、更高的岗位做出更大的成绩。

有着规范薪酬制度的单位,都有着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他们会随时注意每一位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岗位交流、培训提高甚至破格使用,在这样的单位会随时发生。每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有能力的员工都会觉得有上升的空间在等着自己,于是他们脚踏实地地干着,并不需要绞尽脑汁去向老板暗示什么或为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而费尽心思。

职场中人,有了作为,便有了地位,随之而来上升的,又岂止是薪水呢?

十种有效晋升方式

若要谋求晋升,首先就得了解公司的晋升制度。不同的公司和老板会采用不同的晋升方式,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企业不同的晋升方式:

一、上级任命式

上级提拔任命是晋升的主要方式、主要渠道,其他的许多晋升方式最终都是要通过上级的提拔任命得以最终实现的。所谓上级提拔,一般来说,主要是领导的个人意见起很大作用,但是,也并不是全部起决定性作用。“上级提拔”这种晋升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提拔干部和官员中起重要作用的上级领导、领导班子、主管部门,对于干部政策、选拔人才的标准掌握和理解程度如何、看人的眼光和角度、人才观念和意识如何,在选拔和任命中有重要意义。

2.任何提拔选任的上级领导,都要受整个社会的制约。当然,其个人的主观愿望、主观眼光和偏见常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又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3.工作需要、岗位空缺、任务繁重以及舆论的推动等等,会使领导在用人方面产生迫切的愿望,并且对他的用人眼光和标准、选拔的心态会有很大的影响。

4.晋升追求者在上级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如何十分重要,而在这些因素当中,晋升追求者和领导个人关系是否和谐又是最重要的。

5.晋升追求者的各种素质、表现、才能、能力等,只有当其化成能够传递到决策上级那里的有效信息时,才能发挥作用。这种信息的传递有一个时间上的过程,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有一个失真、过滤、变形、混杂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和积累正面信息,不断淘汰和过滤负面信息,以便使领导能够有效地加深印象、把握主流、去伪存真,正确地认识人才。

6.信息传递渠道相当广泛,需要充分开发利用。例如,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相关单位、业务客户、群众舆论、一般评价以及社会传播媒介等等,都可以对晋升发挥影响,发挥作用。

由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晋升追求者应当和上级保持良好的关系,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为主,取得上级的信任、重视和欣赏。但是,又不能一味地讨好上级,不顾其他。

二、民主选举式

民主选举制度源远流长,是由公司全体或部分职员,或者公司的中高层主管集体开会选举而决定谁得到晋升的一种方式。从晋升者的角度来看,民主选举作为一条重要渠道和一种重要方式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民主选举是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领导发现人才、重视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选举出来的人有时和领导意图完全吻合,有时和领导意图基本吻合,有时则完全出乎意料,和领导原来的想法大相径庭。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在信息上起到强化、刺激、启发、积累的作用。

2.民主选举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对人才在更广泛基础上的检验,具有扎实性、广泛性、基础性的特色。同时,选举又是一种公平竞争,因而具有筛选性、淘汰性的特征。因此,能够在选举中获得多数票,无论对晋升起直接的决定作用还是间接的决定作用,都是一种重要的基础。

3.要想在选举中获胜,需要候选人精心塑造和传播自己的形象,需要被广大选举者所了解,因而横向型、开放型的人物更有优势。

4.任何选举都有一定的选举标准,然而,在民主选举中,一个人是不是符合这种标准,只有在得到广大选举人的心理认可时才可真正奏效。因而,一个人是否能够获选,往往取决于他有没有突出的政绩,或者有没有突出的成果、建树,是不是经常在公益事业中积极活跃、广泛参与,或者是否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的活动中做出成绩。这些方面往往显得更为重要,更容易被群众所发现和接受。

5.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精神风貌、生活作风、群众关系以至于言行举止等等,往往是影响选民心理、获得选民印象分的重要因素。

6.在某些领域的选举中,比如在一些社团组织的选举中,或是在某些公司、企业的竞选活动中,能不能拿得出具有真知灼见、实际可行、针对性强,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所接受的施政纲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因而,被选举者应当充分了解广大选民的利益、愿望、需求和意向,使自己的见解和纲领充分代表民意。同时也应当注意,要使代表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迎合民意和引导、启发民意相结合。

这种选举晋升方式在一般私人企业采用得比较少,因为私营老板是无法真正达到“民主”的,有些偏激的老板甚至会弃中选者不用。即使采用选举晋升的方式,老板的意见喜恶也有关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人都会“见风转舵”跟着老板投票,这无疑显示出获得老板青睐的重要性。

三、毛遂自荐式

这种方式是指当公司内某职位空缺或新增职位时,下级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毛遂自荐”而获得晋升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在职位空缺时才有机会,而且还要经过有关专家对自荐者的知识、经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核实自荐者的确适合新职位时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一方面,下级要善于搜集信息、把握机会,勇敢地、及时地推销自己。另一方面,下级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否则,即使抓住了时机侥幸晋升,也终会因能力不济,难以成功。

毛遂自荐式晋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晋升方式,它为大批有志之士获得成功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招聘录用式

通过实行公开招聘招徕人才这种方式,由于具有公开性,可以广泛筛选,并且有比较明确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关系,因此目前在我国是很有生命力的。这种作法已经越来越普遍,国家某些机关也会通过实行对工作人员的招聘来招徕人才。

招聘录用制度是一种把责、权、利结合起来,并且加以明确规定的做法。通过应聘而获得录用和晋升的机会对于追求晋升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它比较好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避免了繁琐的手续,排除了复杂的关系,基本排除了领导个人的爱好、偏见,也没有盲目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往往受到招聘单位在学历、经历、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有的人明明有实际能力,但是由于学历不够就没有应聘资格;也有的人基础素质良好,但是由于没有从事该项工作的专门经历,也不在应聘之列。同时,由于权利义务关系里规定了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在此期间都不能够中止合同,因此应聘者应该慎重考虑、审时度势,不能因只顾一处应聘而失落了其他机遇。

五、他荐晋升式

他荐晋升式往往是针对特殊情况而言的。比如,某项工作、某个职务或者某个岗位缺乏某一方面的特殊人才,而在选拔和选举的范围内一时难以发现这样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他人推荐常常十分奏效。被推荐者,应该具备有针对性的特殊专长。但是,在考查时,除了该项专长外,也要考查综合条件和基本素质。

任何下级的晋升最终都要经过上级或上级机关审查任命而实现的。虽然上级对下级是以其实绩和能力进行裁决的,但个人情感的因素也十分重要。比如,你准备买台彩电,但面对众多可供选择的对象你却犹豫不决,这时,你的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对你说某某牌子的彩电质量过硬,样式新颖别致,价廉物美,他买的就是这个牌子的彩电。于是,你不由自主地接受了他的推荐,终于决定买下这个牌子的彩电。这就是一个他荐法的例证。

要通过他荐而获得晋升成功的下级,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势力以及能否具有担任高一级职位的能力;其次,要主动出击,寻找他荐人,选择对你的晋升将起重大影响的决策人或与决策人有密切关系的上级作为你的引荐人;最后,要以自己卓越的才华、出色的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上级的赏识和信赖。

六、考试晋升式

考试晋升式是选择人才、提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下级主动获得晋升与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式。这种方式被国内外实践证明,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随着公务员制在我国的逐步实行,考试晋升将会越来越重要。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两种:

1.笔试

笔试,主要用于考查应试者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笔试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经济性,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大批人员在不同地点进行考试;二是客观性,主考人与报考者不直接接触,评卷有客观尺度;三是广博性,一张试卷可以列出多学科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但笔试最大的不足是不易考查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有时会综合地去运用其他考试手段来弥补。

2.面试

面试是通过考试人员与应试者直接见面或者置考生于某种特定情景中进行观察,从而完成对其内在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的一种考试方法。面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拟任职位所需要的实际才能和某些素质,这是笔试所不容易达到的。面试的突出优点在于:可以弥补笔试内容的不足,易于观察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举止仪表、气质等。但是在评分时易受主考人员的主观印象的影响。因此,面试的设计应科学合理,设有标准答案,主考人员也应受过专门训练。面试过程中,会为应试者创造相同的环境和气氛,面试时间控制适中,努力保证整个面试的一致性和客观性。

七、交叉晋升式

这种方式是指从一个部门调任到另一部门,在几个部门磨练之后,再升到较高的职位来管理这些部门,这是一种最稳当的、最常见的晋升方式。如果你不断地被上司在几个平等部门之间调任,老板便可能是为了考察你,并让你熟悉各部门的业务以便擢升你,此时你一定要努力表现出色,因为老板正密切地注视着你。

八、学历晋升式

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晋升方式,特别是当你的老板是学者型老板或比较重视学位的人。因为这些老板认为学历高的人就一定是素质良好之人,更适合管理工作。当然,并不是所有高学历的职员就会很快得到晋升。相反地,这类职员往往会被老板下放到基层去锻炼充实,一方面是增加其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对他的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进行考察。

九、越级晋升

某些开拓型的老板晋升下属全凭个人的主观意识或独到眼光,甚至可以把某位下属从较低职位一下子升到很高的职位上去。遇到喜欢采用越级晋升的老板,你就必须要好好表现,最好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拿出一些冒险精神,力求获得老板的厚爱而得到“破格”升职。这种晋升方式对于开拓型而又有才干的下属特别有利。

十、论资排辈式

论资排辈式晋升是最传统的方式,晋升要讲资历、年龄等,而且是层层往上,不会一下子就从低职位升到很高的职位。这种方式对于稳重而又踏实的职员比较有利。

晋升的四大杀手锏

一种好的晋升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下属获得较快的晋升。以下是晋升方法中的四大杀手锏:

杀手锏一:隔山震虎法

所谓隔山震虎法,在这里指的是以离职相“要挟”,迫使领导给自己晋升的方法。

宋兰是一家制衣厂的设计师,她的本职技术十分过硬,设计出来的服装典雅新颖、美观大方。然而由于她不知道适时巴结领导的重要性,为人太过耿直、心直口快,所以无意中顶撞了厂长,结果始终得不到重用。宋兰一气之下来到一家待遇很高的外资服装厂应聘,她当即被聘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可是,宋兰心里其实还是很舍不得离开原单位的,于是她拿着聘书假装到厂长处要求调动。此时,厂长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极力挽留宋兰,并当即表示聘她为该厂的总设计师、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宋兰由于恰当地运用了“隔山震虎法”,结果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当然,运用隔山震虎法迫使上级给自己晋升一定要讲究技巧,而且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像宋兰一样要求领导给自己晋升,在领导的眼中无意是意味着要挟。当你拿着外面的聘书对着领导说“不给我晋升,我就走人”的时候,如果你没有足够让领导“三思”的资本的话,你的结局很可能就是真的走人,而不是晋升。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你特别的提醒,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前你一定要做好准备,而且要非常委婉的向领导表达这一层意思。你应当记住,领导一般是受不得下属的刺激或要挟的。

杀手锏二:借梯上楼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伯乐识马的说法。所谓借梯上楼法在这里就是指希望晋升的下属主动找到“伯乐”,通过他的提携或者举荐实现晋升的一种方法。

不可否认,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晋升其第一关是看他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特别是能否获得上司的认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中都认为只要有能力就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句话没错,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古今中外,多少有学之士怀才不遇,在碌碌无为中抱怨一生?所以,“伯乐”对于希望获得晋升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事可以看出。

1927年的一天,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应几位朋友之邀,去参观在北京举办的一个中国画展览。宽敞的大厅里,到处是一幅幅装裱精致的画作,令人看得眼花缭乱,但不少作画者由于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致使画面陈旧,毫无新意。徐悲鸿看了一会儿,感到很不痛快。这时,一幅挂在墙角里的画忽然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他仔细端详品味着画面上的那几对虾,只见它体态透明,须尾舒展,生动逼真,笔法娴熟。这位观赏过世界许多艺术珍品的画坛大师立刻意识到,他发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人才。当他得知这幅画的作者竟是一位年逾六十、木匠出身的老头时,他不由得感叹一声:“我为这位怀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没想到在这样的角落里还藏着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啊!”这位国画大师就是齐白石。

几天之后,徐悲鸿就聘请了齐白石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并亲自乘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一年后,由徐悲鸿亲自编辑并作序的《齐白石画集》问世。

让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法国科学家法拉第原本只是一名印刷厂的工人。他是在装订图书的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的。然后,他才开始做些简单的实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化学讲座。回家之后,法拉第鼓足勇气,把自己的心得笔记寄给了这位大科学家。过了不久,法拉第就接到了戴维的邀请,戴维请他去参加一个讲座。后来,在戴维的鼓励下,法拉第做出了许多出色的实验工作。法拉第还被引荐为皇家学院教授,这成了当时科学界的一个奇迹。当人们问到戴维什么是他的最大发现时,他回答:“法拉第”。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前者主要在于“伯乐”的发现;后者则带有“毛遂自荐”的意味。事实上,后者更符合“借梯上楼法”的本意。“借梯上楼法”主要要求你必须善于找到引荐自己或提携自己的“伯乐”,然后借他这个“梯”上晋升之“楼”。这种方法往往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当你找到的是名人或权威人士的时候,它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杀手锏三:“凤尾”“鸡头”法

古语有云:“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们这里所说的“凤尾”“鸡头”法就出自这句话里。事实上,在官场职位上,“鸡头”和“凤尾”都有其利弊。“鸡头”指的是在那些小单位、小部门里当“头头”的人,这种情况下,其社会地位很低,这是它的“弊端”,但他却是一把手,在单位里起决策作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受太多的牵制,从而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抱负;“凤尾”是指在那些大机关里的小官,这些人虽然职务很低,但是其社会地位是较高的。

当然,“凤尾”“鸡头”法并没有一定的晋升与否的标准,当你认为自己需要干实事,需要抓实权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鸡头”;当你希望自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凤尾”。这两种选择都可依你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定。不过,无论何种选择,无论“鸡头”还是“凤尾”,只要你有德有才,成功都是可能的。

杀手锏四:先抑后扬法

先抑后扬法利用的是人心理上的反差效应。可以肯定的说,当你对一个人并不抱太大期望的时候,假如他能够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你就会对他刮目相看,这种感觉非常特别。先抑后扬法正是从这一角度入手的。当一个下属希望获得晋升的时候,可以适当把自己的才干隐藏起来,然后寻找机会制造这种心理反差效益,它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使你获得上司的赏识。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虽说拿到了博士文凭,但他却一时难以找到工作。以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竟然找不到一个职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无可奈何之下,他想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最愚蠢的办法: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在一家大型公司当上了程序输入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忽然发现这个程序员非同一般,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此时,这位留美博士掏出了学士证书,老板马上给他提升了一级。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发现他时常能为公司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这时,这位博士又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再次提升了他。他在新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老板已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时,他亮出了博士证书,老板终于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正是一个运用先抑后扬法博得上司青睐,成功获得晋升的典型事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被赋予的期望越高,其导致别人失望的几率也就越大。我们有一句俗话是“希望越高,跌得越痛。”实际上就很深刻的揭示了这一道理。而相反,假如你并不被别人赋予多大的期望,那么你的成绩反而更容易被人发现,而且往往被凸显放大,被别人承认的几率也就越大。先抑后扬法正是有效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是成功晋升的一种成功方式。

积累经验,积累财富

曾经有位青年,聪明睿智,天生具有经营本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捉到了一只老鼠,便决定用它当资本做点买卖。他把老鼠送给一家药铺,得到了一枚钱。他又用这枚钱买了一点糖浆,用水罐盛满水。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在每勺里放上一点糖浆。花匠们喝了后,每个人都送给他一束鲜花以示感谢。随后,他卖掉这些鲜花又得到了一个铜币。第二天,他又带着糖浆和水罐到花圃去。花匠又向他买糖水喝,又送了鲜花给他。他用这样的方法,不久就存了八个铜币。

又一天,风雨交加,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残枝败叶,园丁们不知道该如何清除它们。青年于是对园丁说:“如果这些断枝落叶能够全归我,我就可以帮你们把它打扫干净。”园丁同意之后,他便立刻走到一群玩耍的儿童之中,分给他们一些糖果,请他们帮他清理落叶。顷刻间,小孩子们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落叶都捡拾好,堆在了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了花园门口这堆断枝落叶后,就从青年手中买下了它们。青年卖了这些柴火后得到十六个铜币。

这时青年手中已经有了二十四个铜币,他心中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水缸,供应五百个割草工饮水。这些割草工每人送他一捆草,他把这五百捆草卖给了经过该地的一个马贩子,从而得到一千个铜币。几年的苦心经营后,青年成了远近驰名的大富翁。

同理,薪水也能如同青年手中的铜币一样“增值”,只要你妥善经营,就一定能从一枚钱币变成一叠几十万的钞票。但是,无论你是要求加薪还是要求晋升,都不能操之过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要一步步向目标前进,要积累实力,积累经历。

首先,你要表现出你有多方面的才能,展示出你有更大的潜能可待开发,能够适合更高的职位。必要时,你可以毛遂自荐,让老板知道你对某职位有兴趣。平日,你也要广结善缘,能妥善化解同事间的纠纷,利用空闲时间帮同事工作(当然要得到对方的许可,因为公司每个职员都有明确的职掌范围,不容许“越位”),以及为公司的远景搜集详细资料备用等。当你向老板自荐一个较高职位时,不妨带点“见面礼”(当然不是礼物,而是业务资料、计划),这都能破除老板的戒心。

其次,要“知己知彼”。你应该先调查一下竞争该职位的同事有几位?要具备什么才能?当然,这要采取“公平竞争”手段,不可玩弄不正当的手段。即使你没能得到晋升,也要保持良好的风度,为下一次争取晋升做好准备。特别是当你争取晋升失败时,会有很多双眼睛包括老板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你,保持良好风度是绝对必要的。

再者,争取晋升时,尤其要向老板表明,你想获得晋升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和前景,并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这种表示不能用言语来说明,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实你想为公司做更多贡献的“用心良苦”。

但是,有时无论你如何努力,工作如何完美,可能都无法获得老板的赏识。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只有一条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当然,有人并不主张频频跳槽,因为跳槽会使你刚刚熟悉的人事关系和业务工作全部归于零,到新公司时又得重新开始摸索,浪费诸多时间。但是,如果你与上司和工作环境真的“不投缘”,那你也只好另寻跑道,否则是难有大作为的。有的员工想法比较乐观,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老板和工作环境,事实上却并不容易。

有的人在公司里始终不得志,与老板就是无法融洽相处,并非是哪一方不好,而是“缘份”在作怪。与老板不投缘便也罢了,可有的人却宁愿死守在同一家公司里,薪水说多不多,说少又不少,升职的机遇遥遥无期,如果你不想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生的话,那你就该趁早另谋高就了。

天下之大,公司这么多,哪里的水土不丰美?何苦要死守在一个小池塘里或一片小田地上?“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你充满自信、拥有才华,那就一定可以找到施展抱负的“青青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