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加薪的22条黄金法则
5927800000005

第5章 金点子五:打造全“薪”自我

无庸置疑,对上班族而言,薪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谈到待遇问题,几乎是没有人不关心的。

如果你是一个初入社会的新鲜人,那么你在面试前就一定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薪资调查,准备一些可供参考的薪酬资料;如果你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转职老鸟,那你也同样需要在谈待遇前做好一些功课,用最简单的方式打探一下业界行情。记住,这些攸关个人权益之事绝对偷懒不得。试想,如果在你被问到想要多少待遇时,你却撇撇嘴,回答说“不知道”,那是怎样一副场景,面试官一定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自身权益,或觉得你根本没行情!

不过,与其说懂不懂如何谈价码,倒不如说先检视一下自己有多少实力。价码和实力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你资历过人,对产业状况了若指掌,又具备该职位所需要的科技知识,那么你就完全可以要求一份满意的薪水。

总之,要想获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必须事先为薪水大战作好充足的准备,从里到外,从主观到客观,都必须做到面面俱到,井然有序。

估算自身“价钱”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因为疏忽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店堂经理立刻指着他的头大骂道:“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你以为你值多少钱?一个小时几块钱,连吃个汉堡套餐都不够!”那个年轻人呆在那里,惊觉到自己的确不值几个钱!

事实上,很多人在买东西时,都懂得去斤斤计较,但在找工作时,却往往便宜售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换言之,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是某种形式的商品,都需要花时间去经营属于自己的品牌、行销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在将自己“卖”之前,必须准确地估算出自身的价钱,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此才会财源滚滚来。

巫伟和李志军同时踏入社会,巫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李志军却仍在忧心忡忡,因为他还看不清自己的明天。于是他向巫伟求救:“你看我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怎么去找?”

“工作有的是。有月薪5万的,但他们肯定不要你;也有月薪500的,他们肯定也不会要你……”

“我以前就做过几千块钱的工作,你凭什么说500的工作我也找不到?”

“你当然找不到了!因为那全是保安、搬运、快递一类的活儿,就凭你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哪个公司会雇你去干体力活?而且,你也不会去找这种工作的。工作确实有的是,但在行动之前,你最好能明白你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你想挣多少钱。还有,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究竟值多少钱?”

显然巫伟的话里包含着可观的实用智慧,它绝对是一句话之职场而皆准的名言。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准确估算自己的价值,并使之发挥最大效应。

朴恩珠是韩国人,原本在韩国一家小公司做一名普通的会计,工作平淡,赚钱也很有限。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深圳某公司的总裁,出于欣赏,这位总裁邀请她来自己的公司做事,她一口就答应了。朴恩珠的思路很清晰:该公司和韩国有大量业务往来,公司里却没有一个韩国人;而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韩国人,去了之后作用自然举足轻重,发展空间也就不言而喻了。果然,到深圳不久,她就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争取到了一家韩国大公司的合同,从此身价倍增。如鱼得水的她,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第二号人物,无论是在薪水上,还是在成就感方面,她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朴恩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正确地估算了自己的价值,即她的核心竞争力——她是一个韩国人。最简单的价值却营造了最大的成功。这一点,对任何个人都没有区别——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最大价值的体现。在硬碰硬的职场竞争中,实力决定一切。

因此,不管你多么迫切地希望提高自己,发展事业,规划“钱”程,都别忘了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这里,“知己”又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你个人,全都一样。所以,在一个什么都不能确定,甚至连银行都可能会倒闭的时代里,聪明的你,不要奢望“社会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要问自己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投资自己,把自己当成是一家公司在经营,做好自我行销策略,让自己能卖个好价钱,对于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经营最佳之处

陶先生原本是某公司的行政主管,工作一直很出色。后来,公司为方便工作发展,特意为其配备了一名副手。这位副手从一开始就觊觎着他的位置,这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陶先生开始考虑充电,以图甩开对方。他选择学习更深的电脑知识,甚至连编程都认真地学,同时还把大学时曾经选修过的日语也重新捡了起来。结果在他终于把自己勉强变成了一个三流程序员,日语也重新有了点感觉的时候,对手已经重重地把他击倒在地,扬长而去。

陶先生面对这样的打击,最开始怎么也想不明白。反躬自省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行政管理方面本来并不差,当然确实也有不少需要加强的地方,但他选错了进修的方向,正是自己最大的失误。尤其是,在自己苦学编程、苦练法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自己最需要加强的素质——管理的效率与艺术,以至于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对任何一个推崇现代化专业分工的大公司来说,一个货真价实的商务专家,远比一个拿着诸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驾驶执照甚至厨师证的普通员工更值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一定会给你的生命增值。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总经理之子托马斯沃森,从小就是个末流学生,同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就是个猥琐者。他在就读公司的商业学校时,他的各科学业全靠一名家教的鼎力相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飞行,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他发现驾驶飞机对他而言竟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这让他对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最终继承父业成为公司的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率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

美国希尔顿国际饭店集团的创立者、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唐托德希尔顿,总喜欢给人讲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希腊年轻人到雅典一家银行去应聘一个守卫的工作,但他除了自己名字之外什么也不会写,自然就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失望之余,他借钱渡海去了美国。许多年后,一位希腊大企业家在华尔街的豪华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一位记者提出要他写一本回忆录,这位企业家回答:“这不可能,因为我根本不会写字。”所有在场的记者都大吃一惊,这位企业家接着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我会写字,那么我今天仍然只是一个守卫而已。人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

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其最高文凭仅仅是高中,大学都没毕业他就已经开始经营他的电脑公司。而后,他的成功令世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英国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梅杰,47岁登上首相宝座,为世人所瞩目。然而他年轻时却并无过人之处,16岁时因成绩不好而退学,后又因心算差未被录取为公共汽车售票员。对此,有许多人想不通:一个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的人怎么会当了首相?针对这种怀疑,梅杰在一次演讲中回答说:“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会心算。”

从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样样皆能,而关键在于他是否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懂得扬长避短,获得最直接的成功。在有的人看来,沃森是个末等生,希腊青年是个大文盲,盖茨没有大学文凭,梅杰甚至连售票员的工作都不能胜任,那他们还能干成什么事,成什么才!然而,他们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沃森拥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希腊青年具有极大的商业天赋,盖茨痴迷电脑事业,梅杰具备丰富的政治才华,他们扬长避短,并且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

一个人只有在从事他所热爱的职业时,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时,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而成功是高薪的基础。所以,要想获得高薪工作,你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符合你的职业兴趣、能充分发挥你的专长的职业。目前,在各领域都能发挥专长的人很多,即所谓多面手,如有些人才同时拥有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证书,但其究竟应从事会计工作还是律师工作,就得看其能否发挥专长。

总而言之,只要你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解码“知识经济”象限

虽然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多少会有些不同,但其中总会有一些相通的法则。于是有人就据此思考出了一个象限图,归纳出了这些成功人士们为什么总能战胜不景气,永远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的秘密,并将这个象限图命名为“知识经济”象限。

为什么要叫它为“知识经济”象限呢?因为这个象限解答了一个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如何趋吉避凶,增强自己的优势,就像是Rosettastone一样。

所谓Rosettastone,是埃及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里发现的一块神秘古老的石头,这块石头表面被划分为三层,每一层都刻满了古埃及文字。目前考古学家已经翻译出来了底下两层的所有文字,正努力寻求最上一层神秘文字的解答。据说,如果考古学家能破解最后一层古埃及文字,那么神秘古埃及文化所有的谜团都会迎刃而解。

同样,今天的这个知识经济象限,就像是Rosettastone解码古埃及时代神秘的文化一样,它可以解码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秘密!知识经济象限告诉我们的就是: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永远都是你的优势和优点,而非弱点。

正如我们在玩扑克牌时,会让我们赢牌的,永远是手上的王牌,而非那些烂牌。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我们不断花时间去补足自己不喜欢的缺陷。比如说英语不好,就要拼命补习英语。在这个以考大学为第一目的的时代,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踏入社会之时必须明白,市场经济看重的恰恰是勤于动手,反应灵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位在香港某大型集团工作的华裔人士,年薪上百万港币,号称“打工皇帝”。

有一次,一位友人向他讨教他成功的秘诀。

他看看四周无人,便悄悄地对友人说:“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才,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只为了怕别人向他借钱的“打工皇帝”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只是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也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他列举了自己认识的一位专门制作办公滑轮的台商为例来加以说明。要制作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的选择、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但这位台商却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竟然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位“打工皇帝”关于成功秘诀的这段阐述,似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每个人经营自己时,都应该为自己定位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某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以知识经济象限来解释,“打工皇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把最大的时间成本花在了经营第一象限上,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能够时时接收各种大量信息的数字工作者,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优势。

也许就在你的周围,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为什么每次成功的总是他?他做人那么烂,又没本事,根本没有人喜欢他!”但是这种看似不公平的事却每天都在发生。如果你能平心静气地去思考别人成功的要点,你就会发觉大部分比你强的人,成功都是有道理的。在人生的牌局中,会让你获致成功的,只有你的王牌,也就是你无可取代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反应能力。

亮出最佳卖点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书,书名叫《我是谁?》,描写一只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的地鼠,不断寻找自己是谁的答案。他首先跟松鼠学爬树,因为他很羡慕松鼠可以爬在高高的树枝上,看远处的风景。但不管怎么努力,他却总是没有办法像松鼠那样爬得又快又高,有好几次摔下来还差点跌断腿。后来他又跟小狗学赛跑,可没跑多远,就累得要命。最后他跟夜莺阿姨学唱歌,但他一张口,动物就全都跑光。他很难过,觉得自己是森林王国里最没用的动物,只好挖个洞躲起来。直到有一天,浣熊妈妈家里失火了,但是浣熊宝宝却逃生不及还困在屋里,由于火势太大,没人可以靠近救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地鼠忽然发现自己挖的洞离浣熊妈妈家不远,他灵机一动,立刻挖地洞穿透了浣熊家的地板,救出了浣熊宝宝。他从浣熊妈妈感激的眼神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我国古代大文豪李白在几千年前就对我们自身的才能亮出过一个绝佳的卖点——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小地鼠把“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做了最全面的诠释,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质,关键在于寻找与发现,而在发现之后,更要根据这项特质去发展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果以现代企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专注于专业。

其实,“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结合现代实况可以理解成两层意思。其一,就是上帝很公平地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项天赋特质,所以有些人天生不需要练习,就可以跑得很快,记忆力很强,反应特别灵敏,对乐感感受特深,这其实也就是自己最好的卖点;其二,也许先天禀赋并不太好,甚至有些迟钝,但经过后天的努力,反而超越了比先天资质好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勤能补拙”。这也是上佳的卖点,完全可以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现在的大型外资企业在选聘人才时,早已从初始的学习成绩、文凭高低等方面转变成今日的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动手过程中的反应程度等方面。他们不仅重视新员工曾经学过的专业,还要求新员工做“性格测验”,为的就是了解员工的个人特质,以便安排最适合他的工作。不过,却有很多职场中人遗忘了这项上帝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总是在做一些与自己特质天赋不合的事情。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卖点呢?请回归到最起点的思考,首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上天给你的天赋特质到底是什么?从小到大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不需要经过太多努力就比别人做得更好的?

第二个问题是,你有没有按照自己的特质天赋,发展自己的专长?现在的工作,是不是就是你最擅长的工作?

也许,有些从国企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认为自己不如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找理由说年龄太大了,面对年轻的学子已完全没有竞争能力,而现在再重新思考如何按照自己的天赋发展专长,是否已经太晚?或者,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工作虽然不是自己的兴趣,但也做得很不错,与其考虑天赋是否与专长合一的问题,倒不如思考用什么方式可以让自己更顺利,在职场上更有卖点,这样更实际一些!

那么,我们不妨针对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利用现代行销的观念——SWOT分析法,也就是针对自己本身的优势优点(strength)、弱势缺点(weakness)、发展机会(opportunity)、阻碍威胁(threat),来进行对自我学识、经验、技能、专长、个性、工作的分析,对自己的现状做一个总体检,客观地认真地看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料”,真正地认同自己的最佳卖点,从而光彩照人地亮出自己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