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莱芜
5930000000017

第17章 战役总结(1)

十七师则采取爆炸,或避开敌人之火力,通墙壁,或以炸药直接爆炸敌人地堡,逐墙逐屋向前推进,至拂晓前已占领敌之仓库。因正面太狭窄,侧翼十六师没有进展,突击部队侧翼暴露无依托,后续部队受敌六O炮、掷弹筒火力压制无法运动,故不能有效的支援。突击队巩固发展突破口,因仿亡过大即停止攻击。

莱芜战役初步总结

——粟裕副司令员三月八日于高于会议上之报告

各位同志:

对莱芜战役的总结,本来应请军长(指陈毅同志——记录者注)报告,但军长要我来讲。因此今天的报告不能算是总结,仅仅是我对莱芜战役后提出一些意见。

战前情况与部署

在我主力未转移北上时,我原定于临沂外围歼灭敌人,并作了保卫临沂的准备与部署,发出了作战预备令,提出了在临沂及其以南对敌作战的三个方案。

第一方案:于敌占我郯(城)码(头)后,首歼敌右路兵团第25师及第65师一部于郯城以东、东海以西地区,该敌战斗力较弱,侧翼较暴露。

第二方案:如左路之敌前进较快,则首歼敌左路兵团第11师于沂河以西苍山地区.该敌侧翼虽不暴露,但较薄弱,容易打。

第三方案:如敌两翼均迟滞前进,而中路突出时,我决定首歼敌中路兵团第74师于沂河以东、沭河以西地区,该敌战斗力较强,但当其沿郯(城)临(沂)公路北进与两翼距离较远时,可能为我歼灭。

在以上三个方案中,最好执行第一方案,歼敌右路:其次执行第二方案,歼敌左路。

为了促使敌两翼突出,我乃以第3纵队主力于正面坚决抗击中路之敌,以造成我于两翼歼敌之机会,但当我于正面加强压力后,敌仍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法,缓步齐头前进。

为造成对敌作战更有利的条件,我遂开始考虑到根本改变保卫临沂的作战方针问题,但最好能在临沂以南打一仗,这样在政治上对我更有利.因此提出以下补充方案:以第2纵队向东南挺进,歼击叛军郝鹏举部;同时虚张声势,谓我数万主力东去威胁海州,造成敌之错觉,迫使敌主力东援,我则以第3、第4纵队配合第2纵队于运动中歼灭东援之敌(估计可能为第25师,第65师乃至第74师)。如敌主力不来增援,或仅以小部来援,而以左、中两路迅速向临沂挺进,我则集中全力,决心歼敌第11师于沂河以西地区。

在我第2纵队执行此一方案完成任务后,左,中两路之敌仍不前进.右路之敌不仅不前进,反向后退缩,第25师,第65师均自郯城以东撒向桃林及其东南地区。

由于调动不了敌人,我乃将主力撤至临沂以北休整,并毫不犹豫地放弃临沂,决心以主力北上,首先歼灭自胶济线出动占我莱芜,新泰之敌.其理由为:

1、敌在沂河以东、沭河以西宽约三,四十里的正面,即摆上了20多个团的兵力,整个南线有50多个团,加上陇海线及临(城)韩(庄)地区,敌集中兵力共达63个团,我亦集中五、六十个团,在此情况下,与敌决战,尚未把握。固然临沂不能轻易放弃,但根据目前情况,还不是必守的据点。在整个敌我力量对比及人力、物力诸条件下,还不能采取死守方针,同时在敌人兵力未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不应过早进行决战,可是敌人却认为我非在临沂决战不可,因此敌人在战略指导上犯了“攻其必争之地”的教条性错误.他们不懂得中国是个农业国家,我们今天的战争是在以农村为根据地的环境中进行,我们尚无决心死守一点的必要.敌人不但犯了这一教条性错误,而且实行了仅对工业国家战争适合采用的战略轰炸。他们在临沂足足轰炸了一个星期,然而炸毁我们的只是几辆汽车和几间茅棚。

2、在南线,我拟造成敌人弱点,但敌人很谨慎,不敢大踏步前进;而北线之敌却恰恰威胁了我们的后方.我们虽无重工业,但二十多万部队如果没有一个后方,弹药给养便无处供应,伤兵医院便无处安插.因此,必须毫不犹豫地大踏步北上,首先解除敌对我后方的威胁。

确定北上歼敌的作战方针后,我预定计划是在整个北线敌六个军中,首先求得歼灭其三至四个军.如能歼灭其三分之二(即四个军),则不仅解除了敌对我后方的威胁;同时也解决了胶济线上的敌人,从而打通渤海、胶东和鲁中的联系,便于我今后集中更大兵力南下出击,向津浦线,向中原以至向大别山发展,也便于我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今后更大规模的战争。

我主力北移后,估计可能造成敌人下列错觉和动作:

1、敌认为我临沂不守,是由于宿北,鲁南历次战役伤亡甚大,不能再战,因此敌可能乘机北进。这就造成敌分散兵力。

2、我在北线打响以后,解决莱芜、新泰之敌以前,占领临沂之敌可能沿临(沂)蒙(阴)公路北进,以图与北线之敌对进,实行南北夹击。另一可能是由临沂西开向城地区,经枣庄至临城再北上打通津浦线,以图与济南南下之敌会师.甚至也可能由临沂东进,扩张地区,打通临沂与海州的联系,但不论北进、西进或东进,都会改变敌人占领临沂时的集中态势,造成敌人分散兵力,便于我今后南下作战。

我在主力北上的同时,派少数部队在运河线架桥,同时对兖州采取包围态势,声言与刘,邓部队会合,以迷惑敌人,造成敌对我判断错误。

以上是我们主动放弃临沂、主力转移北上时的情况,以及我们的预定部署和要求。

莱芜战役经过

此次莱芜战役,情况变化之多,为空前所未有。

1、我主力北上时,敌人的情况是:第46军在新泰及其外围,李仙洲总部及第73军的第15师、第193师在颜庄南北地区,第12军率第111师在莱芜,第112师在口镇及其以东至和庄地区,新编第36师在蒙阴寨及南北师店。

2、根据以上情况和我们的预定方针,打算一口气歼灭敌人两个军比较困难,甚至可能打成僵局。因此确定首先歼灭位于第二线的王耀武嫡系第73军及李仙洲总部(第46军在前面,非王嫡系,为保护实力,与我们有些联系,我可利用敌内部矛盾);尔后再集中全力歼灭第46军。当时我们的部署是:以第1、第6纵队组成左路军,攻歼莱芜、口镇之敌;以第8、第9纵队组成右路军,歼灭李仙洲总部及第73军两个师;以第4、第7纵队组成中路军,配合右路军行动。

3、我们原来预计在北线打两仗,第一仗打第73军,第二仗打第46军,这两仗估计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结束。因此,留了两个纵队箝制南线之敌,要求在北线打响以后再放弃临沂。但当我们部队刚进抵指定集结地区(左路军进抵羊流店地区,中路军进抵蒙阴及其东北地区,右路军进抵鲁村地区)时,南线之敌即于15日进入临沂,与当时我北线预定战斗发起日期(最早为18日)相隔尚有4天。如南线之敌继续前进,则在我打响第二天即可赶上与北线之敌会师。

4、南线之敌占领临沂后,北线敌情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敌情变化:15日晚,王耀武发觉我部队自费县向西北运动,同时由于其南线部队迅速进入临沂,估计我主力转移方向,乃于16日调整部署,全线后缩,第46军自新泰撤至颜庄地区;李仙洲总部及第73军的第15师、第193师自颜庄撤至莱芜地区;第12军的新编第36师自蒙阴寨及南北师店撒至口镇、上有(游)庄一线,归第73军指挥;第12军率第111师、第112师北调胶济线,担任张店、明水一线守备。

在敌人突然后撒的情况下,当时很使我们许多同志担心,因为我们部队尚未到齐,有的兵团首长要求以右路军切断敌人退路,左路军向莱芜挺进,即使不能将敌全部歼灭,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这个意见幸亏我们没有同意,否则部队一伸出去,这五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

第二次敌情变化:王耀武判断我们要打他,将其部队后撒,并获得了徐州绥署的同意,但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却认为我放弃临沂,是由于鲁南战役伤亡巨大,不堪再战,并谓刘,邓部队未能打下民权,因此估计我可能放弃山东,退向黄河以北。陈诚妄图乘此机会,实行南北夹击,将我主力歼灭于沂蒙山区,乃令王耀武确保新泰,莱芜,并派有力一部插向大汶口以南地区,断我退路。我们得知此情况后,认为还有歼灭敌人的机会。

17日,王耀武执行国防部命令,又将其部队向前推进,第46军重占新泰,李仙洲总部率第73军第15师仍在莱芜,第73军军部率第193师接防颜庄,第12军仍守备胶济线。

第一次敌情变化后,我仍坚持原定作战方针,以左、右两路军先歼灭第73军,中路军切断第46军和第73军的联系。第二次敌情变化后,我决定以第1、第8、第9纵队歼灭莱芜及其外围之敌;第6纵队以一个师直插和庄,其余部队歼灭口镇之敌,任务完成后以一部控制口镇,主力东移和庄地区,准备打击自博山南援之敌;第10纵队和独立师抢占锦阳关,得手后以一部对北警戒,主力歼灭上有(游)庄之敌,策应第6纵队对口镇之敌攻击;第4纵队以全力歼灭颜庄之敌第193师;第7纵队以有力一部箝制自新泰北援的第46军,主力集结为总预备队:第2纵队(欠一个师)由南线赶到后,以一个师接替第7纵队对第46军的箝制任务,另一个师进至蒙阴寨西北地区,监视第46军行动。后为加强打援力量,以第1、第8纵队攻莱芜;第4纵队攻颜庄,第7纵队切断第46军与第73军的联系;第6纵队全力攻口镇,并配合第10纵队和独立师打击可能自明水来援之敌;第9纵队控制博山以南,全力对付可能自博山来援之敌。

第三次敌情变化:我部署刚定,敌又发觉我主力北移,特别是发觉我第1纵队第1师在莱芜以西等了两三天,同时也发觉我右路军在鲁村集结,加上几个逃跑的俘虏兵回去告密,情况又起了变化。

我原定19日发起战斗,因时间仓促,准备未周,决定延至20日,19日,王耀武发觉我攻新(泰)、莱(芜)意图后,即令第46军、第73军军部率第193师自新泰,颜庄地区星夜北撤,第73军的第77师迅速自张店经博山南下归建。我们得知此情况后,又变更部署:以第1纵队攻莱芜敌第15师及李仙洲总部;如第193师向莱芜靠拢,即以第4纵队及第8纵队1个师协助第1纵队歼灭莱芜之敌;以第8纵队(欠1个师)和第9纵队于博山以南歼灭南下归建的第77师;以第7纵队切断颜庄第46军与莱芜第73军之联系,待第2纵队赶到后,即由该纵队接替第7纵队的任务,抽出第7纵队作总预备队;其他各部任务不变。

敌第77师19日抵博山,20日经和庄南下归建,我原定以第8、第9纵队于和庄地区将其歼灭,并定于20日下午3时开始正式进入战斗(其余各纵队则定于20日黄昏后进入战斗),避免过早打响,影响整个战局(如3时打响,李仙洲总部5时方得知道,第46军再向莱芜靠拢,已来不及了)。但第8、第9纵队于当日下午1时就打响了,2时正式进入战斗,于是情况又有了变化。

第四次敌情变化:敌发觉其第77师在博山以南的和庄地区挨打,即令第46军于当晚(20日晚)自颜庄星夜北撤莱芜,并拟以第193师两个团于21日上午自莱芜北援,接应第77师归建。当时,我们一方面要歼灭第77师,另一方面要切断第46军退路,同时又要阻击莱芜之敌向东北增援,遂令第4,第7纵队于当晚插至莱芜、颜庄之间,切断第46军退路,第4纵队并参加攻击莱芜。当晚,口镇及莱芜外围打响;第10纵队占领锦阳关。21日晨,敌第77师大部被我解决。

从20日晚到21日拂晓,第4、第7纵队未完成切断莱芜,颜庄之敌的任务。第4纵队在颜庄以东,第7纵队在颜庄以北,我乃令该两纵队于白天不顾敌机空袭,继续开进。第4纵队以1个师插至莱芜以南,以安庄为目标;第7纵队插至东西盘龙,红埠岭.并令第8纵队全部于黄昏自和庄地区南开,与第1纵队合击莱芜.第4、第7纵队部队运动后,我们得悉东西盘龙、安庄及莱芜正南的悬羊吊鼓山都已打响,估计敌第46军已被我拖住,可待第2纵队主力赶到后,集中第1,第2,第4、第7,第8共5个纵队,同时解决第73军两个师及第46军于莱芜,颜庄地区。

21日晚未接获报告,22日晨获悉敌第46军已到吴家岭,因第4、第7纵队未能完全断其退路,我预定于22日晚实施总攻,以第2,第4、第7纵队解决第46军,以第1、第8纵队解决第73军两个师及李仙洲总部,使敌不能完全靠拢。

22日下午,第73军一部进至莱芜西北的南白龙,第46军自吴家岭进入莱芜城,并拟以第73军为左路,第46军为右路,沿莱芜至口镇公路全部向北突围,由于我未能切断第46军退路,敌两个军得以完全靠拢,从而增加了我军困难。我乃决定以第1、第2、第7纵队为左路军,统归第1纵队叶飞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不含)以西之敌;以第4、第8纵队为右路军,统归第8纵队王建安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含)以东之敌;并令第6纵队以一个师位于口镇以南,阻敌北窜。后因准备不充分,且仅有第4纵队在莱芜附近,第2、第7纵队距离尚远,敌既靠拢,进攻又不易奏效,因此决定22日晚暂停攻击。当时,估计敌人行动有两个可能。

1、可能固守莱芜.果如此,我则于23日晚集中第1,第2、第4、第7、第8纵队实施总攻。敌靠拢虽难打,但过于密集,挤成一团,便于我首先集中炮火予以大量杀伤后将其歼灭。

2、可能向口镇方向突围,因莱芜城过于狭小,口镇比莱芜城大数倍,且储有近百吨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如敌向口镇突围,我则布置于运动中将其歼灭。

23日上午,敌分两路平行向北突围。第73军沿矿山、南白龙向北,先头到达高家洼地区,正与我第1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扼守矿山。第46军沿北铺、山子后向北,先头到达芹村地区,正与我第6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控制莱芜。当时有同志建议在敌未全部撤离莱芜时即将其切断,我们没有同意。因莱芜尚有第46军两个团,矿山仍为第73军一个团扼守,在敌人最后脱离工事以前,过早出击,已向北之敌可能缩回来,这样易打成僵局,增加我军伤亡损耗。

23日中午12时,敌最后撤离莱芜,我乃以第4纵队一个师占领莱芜,切断敌再回莱芜的归路,其余部队于下午1时全线出击,李仙洲总部及第73军(欠一个师),第46军全部遂于芹村,高家洼南北狭小地区被我全歼,战斗于当日下午6时全部胜利结束。

就整个战役说宋,我们部队不断调动,部队指挥不断变易,由于敌情的变化,我们也只得跟着变更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