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莱芜
5930000000030

第30章 人民支前参战(7)

莱芜县数十万妇女,在此次歼灭战中立了大功,在蒋军开始进犯时,她们即和男子一起展开七昼夜的大破路,并准备下面粉、小米一百余万斤。我军队开到后,保证了军队的给养,战斗进行中,妇女们也结队向前线送给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妇女送到火线上的给养达五万五千斤。大漫子村妇女劳动模范邓玉珍,曾领着十一个妇女各担五十斤给养送到二十里路外的战场,放下武器的蒋军见到此种情景,惊得目瞪口呆。许多妇女黑夜自动给部队当向导,已知的有一二九人。据部分统计,有五百七十人担任了村长、闾长。在战斗结束后又自动组织了伤兵招待所、慰问团,在伤员必经之处预备下鸡蛋、挂面,伤员一到,大娘大姐们立即做熟了喂给伤员吃,三沉村、上殷等村妇女,更自动有组织地轮流到医院去做饭、洗衣、洗绷带。她们热爱解放军,仅十个区就送了鸡一千六百八十二只、鸡蛋四万多个,挂面二万一千七百斤。女民兵们配合着男民兵担任起看押俘虏的工作。古德范村韩玉珍领导女民兵看押俘虏时,有意在他们面前打了几枪说:“我们解放区妇女都能打枪”。在她们看管下的数百蒋军,又是惊奇又是赞佩,没有一个逃跑。以前为了军事上的需要破坏的公路,战役结束后,又要重修,妇女们光荣的完成了任务,总计先后由她们破坏和修筑的公路达一千余里。

鲁中区各级领导机关

普遍开展节约献金运动

咱们鲁中区的党、政、军、民各领导机关,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供给前方的需要,都自动把自己生活水平降低了,有病的同志也不领保健费了,并且大部分同志不领今年的单衣,还把个人手里的一点钱献给了公家。如区党委九十六个人,节约衣服、鞋子、保健费等十六万三千八百多元,献出粮食三千五百斤。行政公署节约单衣鞋子共值十六万六千二百多元,军区供给处二十九人,节约六万零四百多元,每人平均节约三件东西。鲁中抗联仅在家的十几个人,共节约三万一千五百元,献金三千多元。他们为了节省民力,全体人员分组轮流推米。每天可节约八斤,现在已经推了二千多斤。

渤海区机关干部

节约达一万万五千万元

(本报讯)为了支援大鲁南,争取爱国自卫战争的胜利,全区党政民武从区党委行署贯彻到县区,各级干部与勤杂人员,都以最高的政治觉悟,省吃俭用,舍己为群的精神,开展节衣缩食运动。绝大多数机关同志已做到“三全”,不但全年不领衣物及日用品,并积极献金交公支援前线.现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区节约已达一万万五千万元{北海币,下同),生产交公与献物献金尚不在内.行署直属机关节约总数为一千二百十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九元;区党委机关已节约达二百余万元。平均每人节约一万二千元左右;一专署一地委除财政开支自给外,连粮食也能全年自给,彻底的做到了取之自己;三专署也能自给粮食九个月;高苑县亦做到粮食自给六个月;吴桥沟店铺自给三个月。全区各机关,正在为做到全部粮食自给而努力。

鲁中民站网收效大

莱芜歼灭战中,鲁中支前司令部建立了网形的民站线。在各县民夫,民兵上前线路线上,每十至十五里设一小站,三十里设一大站。专门负责过路民夫,民兵之饮食住宿及盘查。由于这一组织的建立,已将历次支前工作中未能很好解决的民夫、民兵食宿问题初步解决,在物资上保证与巩固了民兵、民夫支前热情。据鲁中民站部负责人谈:民站工作自建立迄今,除执行了供给与盘查之任务外,获得如下经验:(一)以民站为基础,组织接力运输:此次大战沂源全劳力大部参加支前,该县某民站即组织了附近村庄之妇女儿童作短距离之接力运输,将不少的米面送运前线。为此,民站网之建立,以由当地配备干部为宜,这样平时还可做一工作基点推动工作。(二)运用过路之民兵民夫向前线带粮菜。此次沂山区娄家庭于克瀛、吕岐山等同志率领之担架队,就曾带了一万五千斤煎饼到前线,解决了部队之急需。在动员担架队携带时,常说明是前线急需,并也可能解决其自身吃饭问题时,均非常欢迎。(三)民站网多备粮柴以作兵站之辅,此次我某部经过沂源县时,当时因未找到兵站,给养发生困难,该县某民站由于准备了一批食粮,即将此问题解决。今后大军运动作战,我们必须重视这经验,以作兵站之辅助,确保部队、民兵、民夫之食与供给。最后,沂中王县长在民站住宿时,曾组织拾柴草,解决了烤火问题,较之单纯说服民夫不烤火更好。

鲁中区行政公署关于莱芜

战役后对战区之慰问与救济工作报告

(摘录)

(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五日)

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后,鲁中区参议会暨行政公署,鉴于莱芜广大群众在此战役支援前线供(贡)献较大,受蒋军之蹂躏与炮火之毁烧极为惨重,有慰问与救济之必要。经陈军长与黎主席之指示,遂组织鲁中区之莱芜战区慰问组,当推定鲁中区参议会副议长、本署司法处长李菊轩同志,偕同司法处韩景文同志,前往慰问。并带急赈款壹百万元,急救粮十万斤,于三月五日出发,现已完毕,于三月十一日晚归来。兹将慰问之经过,及灾区群众情绪与蒋军罪行种种,就调查与目睹各节,分别报告于次:

(一)慰问任务之内容

行署对于慰问莱芜战区群众之意义,有如下之几项规定,着慰问组向莱芜之各级干部及群众传达:

1、莱芜战役之胜利,主要因素除领导及指挥的正确,参战部队之英勇善战外,与莱芜全体干部及卅万群众之积极支前参战是分不开的。因之,莱芜干部与群众之功绩,是应受到嘉奖与褒扬的,今后更应保持并发扬此种英勇与模范的行为,以争取更大的胜利。

2、莱芜群众在此次战役中,受了蒋军炮火之毁烧杀戮与掠夺,许多村镇群众饱尝了无衣无食之灾害,但这是胜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这是为整个胜利前途而受到的灾害,各级政府及各地群众是关切莱芜灾区的,决不会使莱芜群众受了灾难而坐视不问,正用政府的急救粮款,以及组织邻县邻区之群众性的募捐救济运动,以补救莱芜群众所受之创伤。因之灾区群众的原气与生产力,很快就会恢复起来的。

3、教育干部及群众,认真完成蒋军遗尸之掩埋工作。这不仅表现我军及政府之宽大政策,且系为防止天暖后尸体腐烂传染疾病之必要步骤,更因沿路白骨狼藉,无人闻问,会给予我军战士以不良之反响.为有力的配合部队之巩固工作,亦必须用大力来完成蒋军遗尸掩埋之工作。

4、加强群众性的拥护新四军之教育……,以提高爱护新四军的拥军观念。

(二)慰问之经过(略)

(三)莱芜救济粮款之更迭及确定

(上略)按行署规定之十万斤救济粮数,分配各灾区,并将行署拨来赈款百万元,分配于各灾区六十万元,留下四十万元,作为机动之用。其分如下:

A、矿山区:粮二万斤,款十七万元;

B、雪野区:粮一万斤,款八万元;

C、常庄区:粮一万五千斤,款十万元;

D、苗山区:粮一万五千斤,款五万元;

E、辛庄区:粮九千斤,无款;

F、颜庄区:粮八千斤,无款;

G、汶南区:粮八千斤,款五万元;

H、口镇区:粮三万斤,款十五万元。

以上共粮十一万五千斤(内有第一次蒋军退去时,行署指拨之救济粮二万斤,已动支五千斤),款为六十万元。(下略)

(四)几种不完整的统计

关于该县各区掩埋之我军烈士及敌军户体,收容之蒋军伤残<人员>,以及矿山区口镇区各村之损失状况,尚未完成其精确之统计,仅就该县三月七日前之初步的不完整的统计,分列于后,请参看附表一、二。

……

(七)蒋军中流行的反战歌谣

有一个被俘的蒋军卫生兵,年仅十五岁,系章丘县人,名李X X,系于去年被抓去当了卫生兵。他说,在莱芜城蒋军被围时,蒋军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歌谣:

日本钢盔美国枪,

国民党的破军装;

老蒋叫我打内战,

缴枪!

风行一时,蒋军军官下令制止,也无法收效.其部下反战厌战情绪之增长,于兹可见。

……

谨呈

主席黎(玉)

秘书长郭(子化)

主任马馥塘

鲁中区行政公署:副主任程照轩

鲁中第一专署在莱芜战役后对战场

的打扫及埋葬工作的报告

甲、埋葬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干部的配备

1、由本署(指一专署,以下同)民政科陈精一、刘皆亭,莱芜县卫生科长柳建堂,民政科索发明,徒刑教育所魏更亭,公安局尹同志,司法科赵子美等七同志组成工作组,以柳建堂,陈精一两同志分任正副组长,具体负责领导进行这一工作。

2、人力的动员与组织

由于战场周围和被灾地区的群众,对反动派高度仇恨,所以,对敌尸的掩埋,思想打不通,一般群众都反映说:“我们的房子都被这些贼种给烧掉了,遭塌得俺这样厉害,他们应当打死喂狗,哪有这些工夫去埋……”。所以更加重了我们的动员解释工作。

(1)说明了“自古战场必生瘟疫”的道理,使群众了解掩埋敌尸是为了避免瘟疫,保障民命,不单纯为了反动派的士兵是被迫给蒋介石当炮灰的死者。

(2)更进一步的向群众解释:如果瘟疫流行起来,其对民命的威胁。不亚于反动派对老百姓的杀害,我们没有被反动派打死,而死于瘟疫病魔中,岂不更不应该吗?

3、为了节省民力又使用了以下力量:

(1)徒刑教育所的犯人,除病员外全部参加了65名;

(2)公安局的犯人,除重要犯外共参加了95人;

(3)司法科犯人共参加了15人;

以上共175人。

这样以来,实际上是以发动犯人为主,群众参加为副的办法了。以此,节省了不少的民夫。

4、具体组织:以五个犯人为一小组,每组之内有一武装同志负责押看和指导埋葬;三个小组为一小队,设小队长一人:三个小队为一中队,派一工作组的干部负责掌握和领导(以各部门的干部负责掌握各部门的犯人最为合适)。

乙、地区与力量的划分:

(1)汶南以南吴家岭一带,由刘皆亭同志负责,此处主要靠发动群众掩埋。

(2)口镇以北由司法科赵子美同志负责,此处主要靠犯人力量掩埋。

(3)其余大部民力与干部放在口镇至莱城的公路附近村庄。该段我们为了进行的彻底,又分为以下几个点去进行:

①把徒教所与公安局的犯人全部移住白龙村,公路东由徒刑所负责。②南白龙由柳建堂、陈精一同志负责,主要靠发动群众,两天即完成了任务。③从港里河往南由公安局负责。④自港里河以北至口镇由徒刑所负责。共用了四天的时间即完成了任务。

(4)烈士的埋葬及数目:

1、划分地区,调查统计。

2、找好墓田,掘好坟坑(最浅者有二尺半深度)。

3、每坟之前均立有木碑(不知姓名籍贯部别者写上新四军烈士之墓)。

4、烈士数目:

①南白龙<村一带>48名,

②小曹<村一带>71名;

③北白龙<村一带)16名;

④台子<村一带>56名;

⑤口镇<一带>258名;

⑥港里<村一带>6名;

共455名。

(5)对于敌尸的掩埋及数目

1、第一阶段:战役刚结束时,只由政府下了一个通知,未经具体组织与领导,群众又不愿埋,所以做得非常了草,有的没埋,有的露着腿和头……

2、第二阶段:发动徒刑教育所、公安局、司法科(所)看押的犯人去埋,在犯人中提出“立功减刑”的口号,所以在这工作中,发现了不少的模范,如纪律犯杨玉立,在掩埋中不怕臭,努力工作。

3、敌尸数目(不完全统计):

①自白龙至莱城段250余具;

②自口镇至白龙段2600余具;

③自口镇至石桥段150余具,

④汶南区吴家岭一带300余具:

⑤章邱大寨子80余具;

⑥和庄1000余具;

……

共6450余具。

4、对敌尸的埋葬办法:

①利用炸弹坑,实行合葬,如港里河一个炸弹坑即埋了180余具,其他如每坑坝二、三十具者不计其数。

②利用坏井(不用了的深井),如白龙庄后一个深井即埋了250余具。

③掘大坑,多装尸,不突出,不妨碍地面生产。在没有合适的炸弹坑和坏井的地方,即发动犯人掘大坑子。每坑只能埋二、三十具,并且要求不在地面突出,以不妨碍地面生产为原则。

总计,这次埋葬敌尸共用民力546夫,犯人1720工夫,共计2266余工,平均每日每人埋敌尸三具。

丙、工作检讨:(略)

行署抄录民政处(印)

一九四七年五月三十日

人民支援莱芜战役部分统计资料

1、莱芜战役动用各种民工统计:

时间:一九四七年二月;

常备民工:250,000人;

临时民工:370,000人;

合计(民工):620,000人。

(摘自《自解放战争起至济南战役止

各次战役动用各种民工统计表》)

(山东省档案馆全宗6第23卷)

2、莱芜战役前方作战部队参战民工吃粮人数:

参战部队,205,000人;

前方民工:171,000人;

合计:376,000人;

每日吃粮数量.940,000斤(每日每人二斤半计算)。

摘自《两年来山东几次主要战役前方作

战部队参战民工吃粮人数概况表》

(山东省档案馆全宗6第28卷)

3、鲁中一专区:

莱芜县:

常备担架:3,376副,人数:16,903人;

常备小车:40辆,人数:80人;

常备挑夫:1,300人,民夫:2,845人;

临时担架:1,705副,人数:6,690人;

临时小车:8,044辆,人数:14,119人;

临时挑夫:18,027人,民夫:22,722人,向导:8,033人。

战斗缴获统计(据不完全统计):步枪478支,机枪39挺,小炮14门,匣枪23支,手枪19支,手榴弹1,307枚,子弹4 3,618发,炮弹161发,电话机9架,刺刀32把。

(山东省泰安市档案馆第26卷)

泰安县(完成数):

担架:1,531副;挑夫;2,902人;小车:1,386辆;做鞋子: 10,646双;运生给养(送莱芜)341,437.5斤;运熟给养(送莱芜)81,135.5斤;现存16,000斤。

(山东省档案馆全宗35第45卷)

博山县:

担架;1,356副;民夫:1,628人,小车:670辆;大车:8辆,驴子1,179头;白面:22,357斤;白面饼:6,358斤:小米:528,375斤:煎饼:204,931斤:柴草;774,515斤。

(山东省泰安市档案馆第29卷)

章丘县:

担架:1,200副;粮食:350,000斤;鞋子:5,000双;棺木50余口。

(山东省泰安市档案馆第27卷)

4、鲁中二专区:

担架:11,741副,人数;59,605人;小车人数: 41,280人;挑夫:8,150人。

摘自《鲁中二专区各县各次战役使用民工统计》

(中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存

5、鲁中三专区(实到数):

担架:3,986副,人数19,930人;小车;311辆,人数622人;挑子3,531人;修路夫1,203人。

(山东省档案馆全宗35第42卷)

6、鲁南区常备担架统计:

一专署:

1947年1月底担架3,600副往莱芜县作转运与作战用。

1947年2月19日,担架1,400副,莱芜战役扩大战果用。

二专署:

1947年2月担架1,000副、挑子1,000副,莱芜战役使用

摘自《山东省支前委员会支前统计表》

(山东省档案馆全宗6第6卷)

7、滨海地委(实到数):

担架:4,005副;挑夫2,371人;小车:2,672辆。均随野战部队(第一、二、四、六等纵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