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5941700000026

第26章 秦文(6)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⑥。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⑦。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⑧。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⑨。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⑩。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11}’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功{12}。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13}。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14}。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15}。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16}。蓟丘之植,植于汶篁{17}。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18}。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19}。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20}。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21};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22}。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23}。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24}。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25}。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26}。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27}。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28}。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注释】

①五国之兵:即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

②敝:衰败。

③让:谴责。

④暴:同“曝”。暴露: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很辛苦。

⑤隙:裂缝,不合。

⑥斧质:古代斩人的刑具,即铡刀。质:通“鑕”,刀下的垫座。

⑦数:列举,列数侍御者:侍奉国君的人这里实指燕惠王,这是一种婉曲说法。察:明白。幸:宠爱。

⑧处之:处在其位。

⑨论行而结交者:考量别人行为才跟他建立友谊的人。立名:树立名节。

⑩错:同“措”,措施,安排。高世之心超出世上一般人的用心。假节:借用符节。符节是古代使者出使的凭证。乐毅凭着魏王的符节出使到燕。得察:得到赏识。

{11}轻弱:微弱。以齐为事:把向齐国报仇作为任务。

{12}骤:屡次。闲:同“娴”,熟习。遗事:旧事。

{13}径:径直,直捷。

{14}顾反命:回来报告。

{15}河北之地:指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举:全部。之于济上:直到济水旁边。

{16}大吕:齐国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故鼎:燕国过去的鼎,为齐取去,今又复归燕。历室:燕国宫殿名。斋器:祭器。宁台:台名,在今天津蓟县西四里。

{17}蓟丘:燕都。在今北京城西南角。植:指所种的树。植于汶篁:种植在齐国汶上的竹田里。汶,汶水。篁,竹田。

{18}不顿命:不辜负使命。顿:挫折。裂地而封之:指割地封乐毅为昌国君。

{19}蚤知:先见。蚤,同“早”。

{20}夷:平定。八百岁之蓄积:指从姜太公建国到乐毅破齐时约有八百年的齐国的积聚财宝。八百是约数。遗义:指燕昭王的遗训,此句意为乐毅是燕昭王的托孤之臣。顺庶孽:指昭王死前就预先安置了继位的事,使庶出的儿子安分守己。施(yì)及萌隶:延续到庶民百姓。意即使老百姓中也无庶孽之争。

{21}作者:指开创事业的人。

{22}鸱夷:皮革制的口袋。

{23}先论:预见。

{24}不同量:不同才量。

{25}堕:同“隳”,毁坏。

{26}以幸为利者:意即把侥幸免罪作为有利的事。

{27}不洁其名:不肯自己来洗刷自己的名声。意即不愿表白自己无罪。

{28}疏远:指自己是被燕惠王疏远了的人。

【鉴赏】

本文是一篇自明心迹、真切感人的书信体散文,被后人誉为“书牍之祖”。

全文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史官记述,后一部分是书信,二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文章一开头就扼要地将乐毅破齐以及奔赵的始末作了一番交代,为读者理解这封答信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信中,乐毅针对燕惠王提出的“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的责难,委婉诚挚而又很有分寸地加以申辩,反复说明自己奔赵是为了“不伤先王之明”、不陷惠王于不义,表达了自己对先王知遇之恩的感激。既反驳了惠王的巧言文饰和责难,又剖白了自己的心迹,并希望燕惠王能承先王知人善任的遗教。言辞婉切、谦逊,字字句句都凝结着乐毅对先王的依恋、感激和忠贞之情,蕴涵着乐毅忠于燕国而被加以罪名的深沉的悲愤,颇具感人力量,因而深得后人的同情与崇敬,甚至有人称之为“战国第一流人,第一等文”,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

■ 妙评

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

——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

善读此文者,必能知其为诸葛《出师》文蓝本也。其起首、结尾,比《出师》更自胜无数倍。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毅报惠王书,虽急于自明,其情志悱恻,文辞深婉,固书牍之祖也。

——清·徐乾学《古文渊鉴》卷八

来书谓:捐燕而去,何以报先王之知?答书则云:归赵自存,正以全先王之义。无一字遮盖,一字粉饰,深厚平直,昌明磊落,战国第一流人,第一等文。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十三

词气渊雅似西汉人,于战国文峣然而出其类。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二十五

■ 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①。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②。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③。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④。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⑤。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⑧。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⑨。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⑩。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1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2}。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13}”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注释】

①由余:春秋时亡命入戎任职,后被秦穆公看上,穆公设法使其投奔秦国,任为谋臣,助秦灭了十二个戎国,扩地千里。百里奚: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原任虞国大夫。晋灭虞后,把他作为晋献公女儿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后逃亡入楚,为楚俘获。穆公闻其贤,用五张羊皮赎回他,并任用他为大夫。蹇叔:原是歧(今陕西歧山)人,旅居宋国。后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聘他为上大夫。丕豹:原是晋国大夫丕郑之子,因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逃至秦国,穆公任他为大将。公孙支:字子桑。先在晋国,后入秦为谋臣,官任大夫。

②商鞅:原卫之庶公子,姓公孙,一称卫鞅。后入秦,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孝公以商於之地封鞅,号曰商君。殷盛:富足兴旺。百姓乐用:人民乐为国家效力。

③昭王:即秦昭王嬴则。范睢:战国时魏人,入秦后,秦昭襄王用为相。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在统一战争中连续取得胜利。杜私门:意为堵塞贵族豪门的特权。

④昆山之玉,即昆仑山的美玉。随和之宝:即随侯珠及和氏璧。服:佩带。太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名匠干将和欧冶子合铸。纤离:良马名。翠风之旗:即用翠风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帜。灵鼍:俗名猪婆龙,其皮制鼓,声音宏亮。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作的器物。

⑤□□(jué tí):骏马名。采:彩色,颜料。

⑥下陈: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统治阶级堂下陈放礼品、站立婢妾的地方。借指帝王的姬妾。一说下陈为“后列”,即侍妾。宛珠:楚国宛地出产的珠子。傅玑之珥:镶着小珠的耳环。傅:附。阿缟之衣:指用齐国东阿产的绢帛制成的衣裳。随俗雅化:随着时俗风尚,打扮得时髦漂亮。佳冶:美好艳丽。窈窕:文静漂亮。

⑦瓮:盛水的坛。缶:瓦钵。搏髀(bì):拍着大腿打拍子。桑间: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地区),在濮水之滨,相传为卫国男女欢聚唱歌的地方。这里指这个地区的音乐。

⑧适观:欣赏起来舒适。

⑨跨海内:统一中国之意。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海内是国土。跨,凌驾。比喻统一。

⑩让:舍弃。就:完成。却:拒绝。德:德行,指政治威望。

{11}充美:富裕美好。

{12}业诸侯:成就其他诸侯的功业。藉:借。赍(jì):给与。

{13}外树怨于诸候:意指把客籍人赶回各国,这些人会怨恨秦国,拼命辅佐诸侯攻秦。

【鉴赏】

秦王嬴政初年,首当强秦威胁的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出使秦国,劝说秦修一条长三百里的大型灌溉渠,想以此来消耗秦国力,缓和对韩的军事威胁。后被秦发现其企图,即便郑国说修渠是“为韩延数年之命,为秦建万代之功”,但秦国一些目光短浅的宗室大臣却借机劝秦王驱逐在秦的所有客卿,秦王因此下逐客令。身为楚人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写了这篇有名的《谏逐客书》,历数“客”对秦的功绩,力陈逐客之失。秦王看后废除逐客令,恢复李斯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