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5943400000013

第13章 一朵一朵绽开的那些都叫美好(2)

“我只听说过汉堡包很好吃,可是没见过,你告诉我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给妹妹做一个漂亮的汉堡包。”男孩凑到我的跟前。

“你想用它做汉堡包?”我指了指他们手里揉搓松软的泥团。

男孩点头道:“明天是妹妹的生日,我想送她一个汉堡包礼物。”

哦,原来是这样。刹那间,我的心被柔柔地弹了一下,我赶紧拢住纷扬的思绪,连讲带比划地向两个求教的孩子描摹汉堡包的形象。两个孩子很聪明,很快便在脑海里勾勒出汉堡包的样子,加上我在旁边的细心指点,不大一会儿,男孩便用泥巴、树叶、玉米秸做出了一个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汉堡包。女孩捧着它,仿佛捧着一个正芳香四溢的汉堡包,两人一起咧嘴甜甜地笑了,满脸的无遮拦的幸福,让我心里暖暖地生痛,我悄悄地背过身去拭去眼里滚动的晶莹。

“我还可以做一个能吃的汉堡包。”男孩灵感突发,飞快地跑回家中,拿来两个馒头、一些小葱和菜叶。我也赶紧从旅行袋里掏出一根火腿肠和一袋果酱,还用水果刀帮他们把“馒头汉堡包”做得更形象一些。

“汉堡包真好吃啊!”女孩大口地吃着,男孩嘴里也不停地赞赏着。

“是的,你们自己做的汉堡包,比城市里卖的那些还要好吃。”从生活在闭塞、清贫中的两个孩子身上,我恍然读懂了那个美好的词汇——向往。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吃上真正的汉堡包的,就像相信苦难终会远走,富足终会在追求和打拼的手上诞生。

一地书香

在那一个阳光灿烂得有些灼人的午后,喜欢逛旧书摊的阿元,引我结识了摆旧书摊的秦学。他瘦高的个子,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文静、平和、不善言谈,典型的一介书生模样。其实,在见到他之前,阿元已跟我讲述了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包括他只读了六年书,便因为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但他20岁便有小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他的散文还被选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材料。

他的书摊是那个旧书市场最大的一个,铺地的塑料绵延近百米,上千册图书整齐地排列开来,蔚为壮观。我和阿元去时,正是顾客寥落时分,不远处树荫里几个摊主扑克甩得正响,他坐在一个网绳编织的简易折叠椅上,手捧一本包了封皮的旧书,边读边照看他的生意。

看来他生意并不是很好啊,我心里嘀咕道。可秦学似乎并不在意,他微笑着递给阿元要找的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良友》杂志,封面上的美女是影星蝴蝶,穿过重重的历史烟尘,她依然妩媚地笑着。阿元兴奋地道谢,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以后需要找什么书,只管告诉秦学,他肯定能想办法找得到。秦学却一脸认真地说:“那倒不一定,得碰,得看是否有书缘。”

秦学的话立刻让我想起了一位名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读书人,还是藏书人,都是缘分使然,与书相遇、相知,都有些机缘巧合的意味。于是,我问他怎么选择了与旧书打交道,他轻描淡写道:“是命中注定,也是阴差阳错,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喜欢这个选择。”

我知道,以他的聪慧和勤勉,原本可以像很多同龄人那样一路顺风顺水地读书、考学、就业……但为生活所迫,他早早地离开了校园,在品尝了卖水果、送外卖、端盘子、做力工等多个工种的苦辣酸甜后,他才闯进了眼前这个行当。虽说他刚刚做了两年多,尚未有可观的收入,却凭借独到的眼光和超人的勤奋,赢得了同行们的赞赏,并拥有了不少宝贵的藏书和心灵相通的书友。

就着他手中的那本《西方生命美学》,我们三人聊起了有关美学方面的问题,令我惊讶的是,刚才说话节俭得近乎木讷的他,一谈起西方美学家们的著述和自己的见解,竟滔滔不绝起来,其思路之敏捷,语言之流畅,令我这个从事美学研究和教学的大学老师也自愧弗如。

我敬佩地说他可以到大学里当老师了,他谦虚自己所言不过是“一些拙见”,却忍不住依旧娓娓谈论他的读书体会。他阳光中的那份可爱的认真和沉浸,真叫人感动。

接下来,我们又聊起了写作,聊起了不久前被《读者》转载的他的一篇美文,一个个话题被打开,一个个观念在碰撞,我们竟有了遇到知音的欣悦。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他该收摊了。阿元意犹未尽地提议,去参观一下秦学的藏书。

于是,我们被公交车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市郊的一个栋老旧的平房前,秦学一再强调他现在租住的是地地道道的“寒舍”。我和阿元一走进他的两间小屋,眼睛立刻大了,嘴巴也张大了,因为我们看到屋子里,除了几件必须的旧家具,地上地下,床头、案头、窗台,到处都堆满了书,简易的书架也没有,一排排书便直接摆在地上,得小心翼翼地转身,才免得碰倒高高的书摞。那盏老式的台灯旁的一幅字,给了他的小屋简洁而准确的概括:一地书香。

我恍然明白了,为何秦学一谈起读书便会口若悬河了,也知晓了他能够写出锦绣文章的秘密了。坐拥一地书香,是怎样的一份幸福的浸润啊?

远离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屏蔽了嘈杂与纷扰,一任思绪沿着那些文字,自由地游走于古往今来,天下风光尽收眼底,无限情思自然飘逸,此间之快乐,真的是“欲辨已忘言”了。

后来,一想起秦学的旧书摊,想起他市郊的那一地书香的小屋,我便陡然心清气爽了许多,平素有些放不下的东西,有些耿耿于怀的事情,立刻变轻了许多。原来,书香是有着神奇力量的,远远地,久久地,传送过来,依然那样真切而美好。

同样幸福

那天,在商城的一间饰物精品屋,偶然撞见一件装饰笔记本电脑的布艺品,先是惊讶创作者的慧眼独具,竟想到要给电脑专门配一个漂亮的装饰,继而更赞叹创作者的慧心与巧手――看似普通的一块棉布,就那么简单地裁剪几下,再用五彩丝线编绘出简洁、别致的图案,看着赏心悦目,用起来方便、舒适。

真是一个构思奇妙的佳作。我毫不犹豫地一下子买了两个,自己留一个,另一个送给爱好收集各类与众不同的艺术品的好友巍子。

我在电话中向巍子兴奋地报告自己的意外收获,巍子笑着直夸奖我“挺有审美眼光的”,我得意地告诉他,那当然了,我好歹也算是一个作家,总得有些慧眼识物、识人的特别本领嘛。

“想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吗?”巍子突然开始吊我的胃口。

“当然想了,难道你认识?”我竟有些急切。

“岂止是认识啊?我们还可以称得上是朋友呢,她就住在市郊我表妹家的后院,明天我就带你去她那里。”巍子的语气里透着骄傲。

“那好,我们明天就去拜访你的这位艺术家朋友。”嘴里答应着,我丰富的想象已开始轻舞飞扬了。

在路上,我惊愕地得知马上要见到的是一个叫悠然的女孩,她今年20岁,因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她已被困在轮椅上15年了,现在腰部以下肢体僵硬得已没有丝毫的感觉。

“真是一个不幸的女孩!”我不无同情地慨叹。

“她的确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比我们缺少幸福。”巍子眼睛里流露着明显的敬佩。

“哦,是么?”我猜想着她的样子,更急切地想见到她了。

悠然的小屋装饰得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种精巧的饰物,被她锦心绣手地看似那么不经意地一组合、一搭配,竟胜过了许多奇妙无比的天才设计。

坐在轮椅上的悠然,生了一张白净的娃娃脸,乌黑的秀发上栖着一个红色发卡。我们进屋时,她正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欣赏世界田径锦标赛转播。

“你还喜欢体育节目啊?”从巍子那里我得知她爱好广泛,爱读书、爱唱歌,喜欢绘画,喜欢编织各类手工作品。

“还不是一般的喜欢呢,可以称得上是酷爱了,几乎所有的体育比赛,我都愿意看。”她的眸子里闪烁着真纯的光泽。

“为什么?”我有一点儿不解,因为她身体的与众不同。

“因为我不能奔跑,不能跳高,不能跨栏,不能投掷……可是,我可以欣赏那些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可以感受他们伟大的梦想、顽强的拼搏、收获的喜悦以及痛苦的遗憾,看着他们幸福地运动着,我也同样幸福。”悠然轻轻地给出了我意想不到的美好答案。

“同样幸福”,多好的选择啊――自己不能拥有,就欣然地关注他人的拥有,梦想着他人的梦想,快乐着他人的快乐,每一寸心田都绽放幸福的花朵,由此,简单的小屋便连通辽远而广阔的世界,每个日子都洒满了温馨的阳光……抱着这样的情怀,在人间行走,一生簇拥的,必然是绵绵无绝的幸福。

静静的爱

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让她本来就十分艰难的求学之路,在她15岁那个秋天被迫中断,尽管她那么酷爱读书,成绩那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

沿着山路伤心满怀地回家,眼前那些飘落的黄叶,似乎都比她幸福百倍,因为它们都曾在枝头恣意地青翠过,而她葱郁的梦想刚刚发芽,便要被贫困残暴地掐断。

无奈,她瘦弱的双肩过早地担起生活的重荷,开始了整日忙碌而艰辛的劳作。

初冬的一天,她正打点简单的行囊,准备跟村里的人一同到南方打工。班主任老师兴奋地跑来了,他手里还拿着一张绿色的汇款单。

原来,学校对她的辍学特别惋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努力帮助她,只是在那个出名的贫困县里,像她这样的学生太多了,学校也一时爱莫能助。还好,学校终于与一个爱心基金组织联系上了,有一位好心人愿意资助她读书。

“恩人啊!”捧着那张汇款单,她喜极而泣,她的心里又涌入了明媚的阳光。

虽然生活依然清贫,她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儿要做,但这并没妨碍她每天欢欣地往来于那条崎岖的山路上,没影响她把绵绵的心事说给沿途那些无名的野花和小草。是的,能够继续读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她已对命运心存感激。

她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位好心人在帮助她,想写一封信寄去满怀的谢意。但基金会的答复是,那位资助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信息,只要求被资助者好好学习,能够早日成才。

此后的每个月,绿色的汇款单都会如期而至。开始是一百元,随着她年级的升高,数额升到了二百元,再后来是三百元。虽然钱数不是很多,但足够支撑她的学业。她细心地记录下了每一张汇款单寄来的日期和数额,每当看到那一串不断延长的数字,她便禁不住思绪翩翩,想象远方的那个他(她)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其生活情况如何,又是怀着怎样的爱意一次次地把钱寄出……

时光飞逝,转眼间她就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正为那笔不菲的学费发愁,一张数额一万元的汇款单令她和全家人惊喜万分:好心的人啊,似乎对她家的情况了如指掌,而她对源源不断地向她输送爱意的人,却丝毫的不了解。她曾向那家爱心基金组织多次打探,但工作人员始终不肯告诉她资助者的任何信息,并说资助者只想着静静地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只希望救助者能够成才,能多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些贡献。资助者特别要求工作人员要为其个人信息保密,

这时的她,特别想知道这些年来一直默默地帮助她的好心人,想由衷地道一声“谢谢”。然而,她费了好多的心思,通过好多渠道,也没能实现心中沉甸甸的愿望。

在大学里,除了刻苦地学习,她拼命地打工,学费和生活费已基本能够凑齐,可好心人的资助依旧常常寄来,虽然数额少了,但那份暖暖的关心,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大三时,她把勤俭节省下来的一笔资助金,转寄给了家乡一个更贫穷的女孩――她想让那无瑕的真爱传递下去。

那天,她正走在去做家教的路上,那家爱心基金组织的一个电话,让她骤然呆住了:资助她的好心人,一周前去世了,他的最后一笔汇款刚刚寄出。

站在明晃晃的阳光里,不顾往来行人惊诧的目光,她肆意地泪雨滂沱。她苦苦地哀求那位工作人员,一定要告诉她那位好心人的情况。这些年来一直在见证并感动于这样美好故事的那位工作人员,终于被她心痛的认真和执著说动了,说出好心人的一个汇款地址和他的名字。

几经颠簸,几多问询,她终于来到了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终于站到了朝思暮想的好心人低矮的小屋前,终于看到了他难得的一张照片――那个瘦小的老头,一身黑色布衣,满脸的沧桑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