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5943400000021

第21章 千千阙歌,只为伊人倾情咏唱(1)

爱了,便不管时光是否已经走远;爱了,便不顾开头如何结果又如何。一首老歌唱了几十年,还能唱得热泪盈眶,唱得忘却了红颜已逝,只觉得伊人仍是花开的模样。

把你放在心上,思念为你,辗转为你,忧伤为你,欢欣为你,你是弱水三千中最甘美的那一瓢,你是浩瀚星空中最璀璨的那一颗,你是一生一世走不出的宿命,无论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都已注定要被认真劫掠,要被痴情缠绕。

知道你冷,所以我来

大四那年,曾资助过他读书的那位老板找到他,让他做一次“枪手”,帮其侄子替考闯过公务员笔试那一关。老板再三强调各个环节都已打通,他只管放心去考试,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老板还递给他一万块钱作替考的报酬。

一方面出于报恩,一方面他此时特别需要钱,因为父亲拖了许久的老胃病又了,急需住院费。另外,老板又一再表白他已做了万无一失的周密部署,他便不再拒绝。

像老板说的那样,他顺利地帮助老板的侄子通过了笔试一关,却没想到,在他即将毕业进入那家已签约的大公司时,老板的侄子在面试时再度作弊被发现,并由此牵扯出他参与笔试作弊的问题。很快,他受到了学校严厉的处罚:开除学籍。他不仅因此很自然地失去了一份好工作,连以后的工作都难找了。

刚结识的女友也立刻与他分手了。一重打击又加一重打击,他欲哭无泪,眼下和未来在他心里都是一片黯然。他茫然地走出大学校园,面对大街上喧嚷的人流和车流,他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摇摇晃晃地走过那高高的过街天桥时,他脑海闪过那个念头――纵身往下一跳,就此彻底解脱。但是,远方山村里,父母苍老的身影和热切期盼的眼神,又无比清晰地在他心头闪过。他告诉自己:所有的苦自己都得咽下去,所有的难自己都得扛起来,他别无选择。

冷静下来,他决定先不把事情经过告诉父母,自己先留在京城打拼,等以后拼出一方天地以后再说。主意打定,他先在市郊一家公寓租了一个床位,然后赶赴各个人才市场寻找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

因为没有大学毕业证,他只得接受一家货运公司很脏很累而报酬很低的工作。对此,他只能先忍了因为他此时没有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格。

那天快下班时,他与工长吵了两句,窝了一肚子气,拖着一身疲惫回到住处。刚踏进那个残雪凝冰的破落小院,他便愣住了,眼前站着的是他下一年级的小师妹,一个长得清秀的北京女孩,他在校广播站做编章时,她是播音员,曾有过两次简短的交谈。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他已换了手机卡,以为没有同学和朋友会知道他住在这里。

“想来看看你,总会有办法啊!”她浅浅地一笑,把手里的一网兜水果递过来。

“谢谢你!快回学校吧,不要再来这个破地方了。”他不愿接受怜悯和同情。

“这个地方的确很破,但比我曾住过的地方还是好多了,前面那个大水塘里还有鱼呢,我下午还看到有人在那破冰捕鱼呢。”她轻轻地搓着冰凉的手。

“是吗?你什么时候住过比这更破的地方?”此刻,他的身体和心都还凉着,他突然希望有人和自己聊聊。

“找个暖和的地方,请我喝一杯酒,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她真有慧眼,一下子明了他的心思。

他随她来到她已看好的附近一个农家小饭馆,选了一个带火炕的单间。

热乎乎的火炕,让他突然有了到家的感觉。一坐下来,她又提条件了:“我来请你喝白酒,因为知道你我酒量都有限,花钱少,等花钱多的时候你再请。”

看着她一脸的认真,再听她那叫人心暖的理由,他点头同意了。

其实,她和他一样平时都不喜欢喝酒,但那一刻,他们都特别想喝酒,几口地道的北京二锅下肚,他和她都被呛出了眼泪。她脸红扑扑的,更漂亮了。

品着暖口暖心的酒,她给他讲了自己她小时候生病,家里没钱买药,父母流着泪看着她硬挺着,她最后竟大难不死,原来靠卖糖葫芦维生的父母,竟然还做大了买卖,让一家人拥有了北京的户口。听了她那令人唏嘘不已的遭遇,他也敞开了心扉,向她讲述了自己坎坷的求学经历。

两个人讲到动情处,便一边擦眼泪,一边响亮地碰杯。他们忽然发现:原来,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相通的感受。

那晚,他没再懊悔替考的事情,没再感伤被学校开除的结果。她也没对他说跌倒了爬起来之类的励志打气儿的话,他们回忆从前的那些苦日子,也谈了各自以后的打算。

出了小饭馆,迎面而来的料峭寒风,似乎也没了往日的冰冷。他由衷地感谢她这个时候来看他,能够听他倾诉淤积在心里的愁苦。她笑着说得感谢他,是他让再次咀嚼了生命中那些宝贵的磨难,有了做得更好的冲动……

她乘末班车回学校了,他仍站在那里,望着她远去的方向,心潮翻涌。

知道她安全回到宿舍了,他实在忍不住又发短信追问她:“为什么今天非要来他这里?”

“知道你冷,所以我来。”她简洁的短信,让他刻想起了那个秋风乍起的夜晚,他在广播站值班,她站在门口关切地提醒他:“天凉了,别感冒啊。”

“知道你冷,所以我来。”八个让人心暖的字,八个让人心动的字,最最寻常的字眼里凝满了真挚的爱意,几多关切,几多期许,让愁绪散落,让沮丧遁去,他一遍遍地读着那八个一生珍藏的字,将深深地感激埋藏心底。

三年后,他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拥有了值得骄傲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无数次,他向妻子和朋友们讲起他最心灰意冷的那段日子,讲起她的到来,讲起那温暖他一生的八个字――“知道你冷,所以我来。”只那么轻轻地启齿,便有柔柔暖意,穿过悠悠岁月,唤起生命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清新而美好。

我们一起演绎最美的喜剧

1942年的冬天,被誉为“美国半个世纪美的化身”的女子乌娜·奥尔尼从曼哈顿来到纽约,参加了那个精英汇聚的沙龙。她刚一走进屋子,周围一切都在瞬间暗淡下来,所有的光亮都骤然涌向她。在场的艺术家们的目光都毫不掩饰地落到了她身上,都惊诧于她那超凡脱俗的美丽和由此产生的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摇曳的身姿,飘逸的秀发,典雅的笑容,澄净如水的明眸,如诗的羞涩……无一不抵达了美的极致。面对她惊艳卓世的美,那一刻,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所有的色彩都暗淡无光,所有的声响都静寂下来,大家全都屏住呼吸,静静地欣赏她无与伦比的美。

“她美得光彩照人,含而不露的巨大魅力,让人禁不住要怜惜地托在掌上,生怕她会像陶瓷一样被碰碎。” 阅人无数、身边一向美女如云的著名喜剧家查理·卓别林,只那么惊鸿般的一眼,就被她神奇的美震颤了。

她与他目光只那么轻轻地一对,仿佛时光倏然滑过了跋涉的万水千山,滑过了相约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一起演绎最美的喜剧吧!”他盈满爱意的热切一唤,她年轻而浪漫的心便被迅速点燃,她飞蛾扑火般决绝地向他奔来,奔向他热情张开的双臂。很快,他们便忘情地坠入了爱河。那一年,乌娜17岁,卓别林53岁。

他们的爱情在一开始便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乌娜的父亲尤金·奥尼尔――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虽然自己也是一位典型的风流才子,但他决不容许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家庭生活极其混乱、绯闻一直不断的卓别林。要知道,在认识乌娜之前,卓别林已有过三次婚姻,即使是在他与乌娜热恋那段日子里,他也依然绯闻不断。

乌娜的父亲更看好的是后来以一部《麦田的守望者》名扬天下的青年作家塞林格。乌娜在去纽约之前,塞林格曾在乌娜的家里认识了她,并在她父母的赞许下,两个人有过一段甜蜜的约会。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乌娜与塞林格曾留下爱的足迹。然而,天生不懂得浪漫,不会经营爱的塞林格此时因突然爆发的战争,应征入伍,被派往前线。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两颗心的距离也拉大了。

尽管父亲竭力地反对,甚至达到了妇女反目的境地,尽管太多太多的世俗鄙夷和怀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但乌娜和卓别林的爱情却没有被扼杀掉,反而蓬勃地生长起来。

终于,缠绕在他们身上的麻烦一一地清理掉,横在眼前的障碍一个个地搬掉,乌娜和卓别林的盛大婚礼场景,占据了全球各大媒体重要的版面。看到报上他们幸福的结婚照,远方的塞林格心里十分难受,他在随后创作的小说中,对卓别林进行了一番畅快的羞辱。

卓别林幼年时父母离异,曾给他心灵投下一抹浓重的阴影;成长的岁月中,他又饱尝饥寒和羞辱,加上母亲精神病不时地发作,使他这位银幕上的喜剧之王,生活中的浪子,只能靠一部部作品和一个个女人消解内心深怀的恐惧。

谁也不曾想到,正是乌娜执著而热烈的爱,给卓别林一度悲伤无助的心灵送上了最好的慰藉,给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安定感和幸福感,他那一直弥漫心头的巨大的恐惧和忧郁,在乌娜温柔的呵护下,很快便一扫而光。

从此,卓别林像换了一个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那些娱乐记者们很难再发现他的绯闻,倒是很容易就能够捕捉到了他乌娜相亲相爱的那些幸福情景,那些自然、美好的情节,令许多当初不看好他们爱情和婚姻的人们大跌眼镜。

应该说,乌娜是一个绝对优秀的爱人,从最初义无反顾地嫁给卓别林,到后来在卓别林被政府驱逐出境、流亡欧洲的那些艰难岁月里,她一直是卓别林最可靠的坚强支柱。她甚至冒着极大的风险,像一个机智的特工,将支票藏在大衣的夹层里面,躲过海关人员的重重检查,来到瑞士,与卓别林共度美好的晚年。

著名作家波伏娃和萨特在拜访卓别林后的文章中,都对乌娜的优卓的表现大加赞赏,说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她的高贵和朴素,她的天真与成熟,都是那样地显而易见。

卓别林在他的自传里回忆了以往生活中的一些女人,对她们吝啬得没有一句褒扬的话,而对乌娜,他却慷慨地献上了绵绵的赞赏:“她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女神。”“我们开始了天作之合的幸福生活。”“我一心只想将一切毫不保留地献给她。”

尽管与乌娜结婚之后,卓别林再没有更好的作品问世,但他丝毫不后悔。乌娜给他生了8个孩子,尤其是定居于瑞士的德班堡后,卓别林和乌娜尽情地享受到了家居生活的宁静与幸福,享受到了美好爱情恒久的甜蜜。

1977年,88岁的卓别林在平安夜的喜庆中,安详而恬静地谢世。14年后,乌娜追他而去,在天堂中继续他们的幸福时光。

斯人已逝,但他们倾情为世人演绎的一段人生喜剧,演绎的一段美好的爱情绝唱,却仍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只记得说过一生好好爱你

那天,他被好友拉着去影楼挑选结婚照样片,热情接待他们的是她。彼时,她刚加盟那家著名影楼虽然尚不足半年,却以优秀的表现赢得了老板的赞赏。

四目相对,像那些浪漫小说中的动人情节,他的心似被什么东西猛地拨了一下:如此美丽的女子,仿佛梦中遇到过吧?

她亦是一愣:他不仅帅气,还颇有绅士的气度,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高贵,自然无琢。

好友的审美眼光实在不敢恭维,做翻译的女友又被领导带去国外商谈合项目,只得叫上各方面一向均很优秀的他,期望多听他的参考意见。没想到,热情的她反客为主,柔声细语地给好友提了不少好建议,她那一流的素质和服务,令他和好友频频点头,样片挑得十分顺利。

告别时,他要了她的手机号码,说以后会为她介绍一些顾客。

她微笑着:“谢谢!不介绍顾客也没关系,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啊。”

“是啊,你们可以成为朋友的,他可是我们班最优秀的英俊才子啊,还是…… ”好友一脸的兴奋。

“别听他瞎说,和大家一样,我也很普通。”他拦住好友的话。

“可是,我感觉你很优秀啊!”她莞尔。

“感觉?呵呵,我倒是感觉你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要说出内心的秘密了。

“但愿你的感觉没有欺骗你。”她那么冰雪聪颖地一笑,仿佛看穿了他全部的心事。

一向在女孩子面前从容自若的他,面对她,突然竟有些手足无措的慌乱。

是的,他动心了,在见到他的那一刻,他的心跳便加快了。

不久,他和她便坠入了爱河。那段日子,他正好硕士毕业论文写完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陪她,大街小巷里留下了他们幸福的足迹。

很快,她便从痴迷的热恋中清醒过来,她深切地看到了她与他之间的那些难以逾越的鸿沟――她只不过是一个高中肄业生,而导师欣赏的他过几个月就要去京城攻读博士学位了。还有,她家境寒微,她要拼命打工赚钱,供两个弟弟读书。而他的父母都是高干,他们为儿子设计的锦绣前程,肯定与她无关。

看到她的忧郁,他心疼地安慰她:“不要胡思乱想,我答应你,会一生好好地爱你。”

“我相信你,可是……”她自卑地低下头来。

“别自我折磨了,我想好了,等硕士学位一到手,我们就结婚。”他开始想象她披上婚纱的样子该是多么地美丽。

然而,一个月后,他再去找她时,她却不辞而别了,给他的留言只有两句话――谢谢你给我的爱,可我怕自己今生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所以,我逃了,请你不要找我。

她的手机再也无法打通。她不愿意再见到他,失魂落魄的他,走遍了那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影楼,也没有见到她的影子。

看到茶饭不思的他,母亲道出了实情――原来,母亲实在无法拦阻他与她谈情说爱,便背着他去了影楼,当众狠狠地羞辱了她一番,一忍再忍的她最后斩钉截铁地告诉他的母亲:“放心吧,我这辈子都不会做你的儿媳的。”

“妈妈,您怎么那样做?”他抱头蹲下身,万箭穿心般地难受。

看到痛苦万分的他,母亲心疼道:“妈妈那样做,其实都是为了你啊!”

“为了我?为了我,你就不该……”他突然住口,知道再说下去,只会让母亲心里更难过。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规劝,不顾父母的苦苦相求,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良机,头也不回地奔向了西北的一座城市,只因为他听说她好像去了那里。

然而,在那座城市里,他找了一年多,也没有找到她。他的旧手机卡一直没有换,24小时开机,他期盼着有一天,她会突然地拨响它。

那天,他在下班的路上走着,不经意地抬头,看到对面街道拥挤的人流中,有一个身影特别像她。可面前是长长的交通隔离带,最近的过街天桥也有400米远。长长的车流将他隔在了这边,那边的她随时都可能会消失。没有犹豫,他开始翻越那些路障,准备穿过疾驰的车流,到对面的人流中抓住她的手。

他在险象环生的车流中腾挪穿插,马上就要到对面的街上了,一辆疾驶的面包车,从背后猛地将他撞倒在地。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他的左小腿已经被截去了。而那天,他看到的并不是她。

闻讯赶来的母亲抱着他的头,懊悔地痛哭不已:“孩子,都怪妈妈,害得你……”

他却平静得出奇:“妈妈,您不用自责了,这都是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