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分钟识破他人心理
5948700000022

第22章 识破上司的心(2)

弄虚作假者往往失信于人。上司如果觉得自己被欺骗,将格外恼火,认为把他当成傻瓜、笨蛋、糊涂虫,这会在极大程度上伤了上司的自尊心。即使通过欺骗上司暂时得到的好感和荣誉,那也是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的。因此在上司面前不要吹牛皮、编瞎话、谎报军情。

当然,诚实有诚实的艺术,要考虑时机、场合、上司心情、客观环境等因素,否则,诚实也会犯错误,招致上司的反感和不满。

如何识别上司的心理底线

一位职业经理人曾经感叹:“我不过就是说错一句话,至于被开掉吗?堂堂一个大老板,怎么就这点胸怀?”其实,人有七情六欲,上司也是人,自然也有人所不能触及的心理底线,一旦不小心被触犯,犯规的人必将成为被上司抛弃的对象。

王女士是某知名民营企业集团的行政人事副总经理,从外资企业的主管跳到这家民营企业任副总,因为她觉得有职业发展、升职和大幅加薪的机会。按她当初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更能描绘最美最新的蓝图,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挥优势与才能的地方!”老板也希望通过她使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有质的飞跃。

她刚上任,就点燃了三把火:首先实施绩效目标考核;其次进行岗位竞聘,优胜劣汰;最后是系统培训,人才培养。她制定了详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战术,连相关的专家都认为她的方案做得非常好。可是不到三个月,她的计划便被搁浅,不久之后她就被公司辞退。

对此,老板事后一席话道破天机:“我为什么要开除她,原因很简单。绩效目标没错,岗位竞聘也没错,培训更是件好事。钱我是舍得花的,人我是愿意培养的。可她的三把火不该一上来就烧到我家里,非要动我的七大姑、八大姨,还连我老丈人都看不惯。老丈人年龄一大把了,还愿意到公司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如此尽心尽职的行为一直是员工学习的榜样。她却认为其能力不符合传达室门岗的要求,不适应国际化公司的标准,说要劝退或是辞退。我老丈人伤心了一夜,说想晚年发挥点余热的机会都没了,老脸没地方搁。她却认为这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是公司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事件。我多次有意无意地提示她从其他地方开刀,她偏不,认为这事有代表性。那段时间,我在家族里得了个‘为富不仁’的名声。我发家那几年,老丈人没少帮衬过,这份情感我可是割舍不下的。让她走还是我老丈人走,我没有选择!”

在社会关系中,裙带关系有着很大的市场,在民营企业中更是如此,这些人往往在老板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再加上感情的作用,他们在老板的心目中通常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老板心中不容他人随意碰触的底线。如果有人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那么他的职位难免会有风险。很多时候,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你也就获得了成功的最大推动力!

除了亲情外,上司们也擅长细节处见真章,甚至因小的道德瑕疵而大动干戈。

广州某空调公司的空调从5月份以后就进入了销售旺季,到了7月份,他们的销售额也一直居高不下,全公司的人都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

在捷报频传的日子里,这个公司主抓销售的李经理却被停职了,停职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总公司为了促销,定制了一批厨房刀具,凡是购买产品的人均可免费领取一份。这批刀具公司定价在70元左右,对外售价则是105元。李经理干了一件似乎挺“聪明”的事情:公司空调的品牌好,性价比高,所以很多顾客不是冲着赠品来购买的,于是他扣留了这三个月来所有的赠品,一次性地以低价销售给了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五金店老板乐呵呵地进了货,李经理也开心地拿到了6000元。李经理还真有点江湖义气,把6000元作为奖金,按职位大小比例进行了分配,连销售内勤都分得了200元的旺季奖金。部门上下欢欣鼓舞,正策划着下一轮的促销品“套装餐具”如何处理。

公司老总得知此事,不但没有表扬李经理,反而让他停职待岗。按老总的说法是,李经理的行为极无商业道德可言,尽管他的钱不是私吞,但比私吞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他在团队内制造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让全公司的人认为破坏顾客利益和商业规则是一件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如果此种风气不除,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会走入误区,顾客的满意度会下降或丧失,公司的品牌会受到影响。

李经理的停职令人惋惜,但员工职业道德的建立与对企业忠诚度的正确理解是企业聘用员工的首要条件,因为这将决定着员工未来行为的导向,而这往往也正是企业老总的底线之一。

没有底线的企业老总是可怕的,而无法识别出老总心理底线的职业经理人是可悲的。作为职业经理人,要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分析、探知企业老总的心理底线,因为这将正确引导自己真正找到了同“道”中人,也决定着双方未来的合作道路能走多远。

如何知道上司对自己的信赖度

一个三十多岁的工厂技术员说:“与上司相处,有些事情是需要谈开的。”原来他的上司只比他大一岁,他们的关系处得很随便,经常在一起打牌,他以为彼此交情不错,也觉得上司很了解他,对他很信赖。

但是有一次发年终奖时,他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甚至比一些比他表现差的同事的还少。他百思不得其解,精神上也受到打击,心想,都是铁哥们了,怎么这样对待我呢?

为此,有一天下班后他到上司家里去,一本正经地向上司说起他的工作与所发奖金不相称的事。令人惊讶的事,上司对他的工作情况并不很了解,甚至上司连曾经向他说过的一些事也不记得了。

“自从那次谈话后,上司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这一次发奖金还马马虎虎。说真的,有时候事情还是需要谈开的。”他深有感触地说。

不要因为自己与上司很要好,就以为自己一定受信赖,这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还可能使自己因此产生骄傲心理。

事实上,当上司不信赖下属时,他一般不会率直地将“这一切全靠你了”、“委托你了,好好干吧”、“对你有信心哟”这些话说出口。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上司,那么他反而会装出信赖你的样子,他就会说出上面那些话。下属如果不折不扣地相信这些话,一旦有一天识破了这些不过是一些假话,所受到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你想知道金钱的价值,只要向人家借借看就知道了。”同样,如果想知道上司对自己的信赖度,可以试着主动去说服上司。如果上司笑容满面的脸孔会突然变得阴沉,或者不再说“一切全靠你了”,而吐露出“不能信任你所说的事情”一类的话,那也用不着用“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话来责备上司,而应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以逐渐增加上司对自己的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许多上司是为了让下属更有干劲,才经常说“我信任你”、“好好干”之类的话。因为如果上司对下属说:“你到底会不会做,我有点担心”之类的话,则有可能使下属不但失去工作干劲,甚至连原有的自信也一扫而光。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加快,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紧张而繁忙的,谁都没有多少空闲和余力去打听和了解别人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准备做什么。因此,如果想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就应抓住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主动地向上司表达出来。当然,倘若一个人经常大言不惭,说要做这做那,却光说不做,也是不会被上司信赖的。

从沟通方式看上司类型

当一个人经过层层筛选后进人一家效益和待遇不错的公司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除了搞好工作,还需要与上司良好地沟通。如果自己的工作得不到上司的认可,那就好比掉入了职场的黑洞,升职加薪就会成为奢望了!每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都不同,该如何与上司相处呢?一家中型企业的销售主管宋先生就曾经遭遇过这方面的尴尬。

宋先生到这家公司已经一年了,可是回想一年来的南征北战,工作带给他的更多的却只是苦闷与彷徨。扪心自问,宋先生认为不是自己的业绩不够好,也不是和同事相处有问题,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似乎总是难以得到老板的肯定。一次开会时,老板甚至当着同事的面问:“你到底在忙些什么?你可要努力了。”那一刻,宋先生的心里像是打倒了五味瓶,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和悲哀。

毕竟,自信要强的他并没有因为老板的批评而气馁,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开始调整工作方法,并时常向前辈请教,业绩大幅度提升,也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可是,宋先生是一个不善于在领导面前表功的人,他相信可以用自己的业绩和实力赢得老板的重视和肯定。但事与愿违,老板对他的努力总是视而不见,不仅没有赞赏和鼓励的话,而且公司里所有的评先也都与他无缘。就这样,在如何与老板相处的问题上,宋先生陷入了郁闷之中。

其实,与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面对不同类型的上司,必须首先确定他最习惯的沟通方式。每个人最习惯的沟通方式各有不同,很多时候没有沟通的原因之一,其实是没能掌握与对方沟通的最佳方式。一般而言,人际沟通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视觉沟通型、听觉沟通型和感觉沟通型。与之相对应的是三类不同的上司。

视觉沟通型的上司

这类型的人一般说话速度快,呼吸急促,并常用包含视觉的词汇,例如“我看不出来”等。如果上司是视觉型的沟通者,那么与他的沟通方式应该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将数据等做成图表,准备一份书面报告,或将自己的计划写进电子邮件。跟这种类型的上司汇报工作,还要尽量加快语速,因为他们最注重效率和实际结果。

听觉沟通型的上司

他们说话速度适中,温和而有节奏,喜欢用“听起来”这个字眼,经常会说“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听上去你的计划可以实行”等话语。对于这种上司来说,口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情他们喜欢听下属亲口汇报。

感觉沟通型的上司

这类型人说话速度缓慢,呼吸深长,喜欢用“感觉”、“掌握”等字眼,常常会说“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估计这个方案”等话语。与感觉型的上司沟通时,营造情绪的气氛很重要,察言观色的功力绝不可少。说话时要尽量缓慢,为其营造一种氛围。这类上司往往比较感性,在叙述的过程中经常加入一些形容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