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存的智慧
5951700000002

第2章 学会适应,做生活的主人和赢家(2)

忙碌不停的人

南丁是我的朋友。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南丁来了。他见状,大声说:“这样钉画不太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三下,他说:“不行,这锯子得磨一磨。”

于是,南丁丢下锯子去拿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在使用锉刀之前,必须得给锉刀安个把柄。为此他拿起斧头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去寻找小树。就在要砍树时,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必须得磨一下……

最后,那幅画还是被我用一个钉子钉在墙上了。下午再见到南丁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生存一点通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事找不到重心,把握不住重点,总是在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下工夫,却把该办的事丢在了一边。他们看似总在忙碌,却没有忙在点子上,结果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什么,自然一事无成。

留意路边的风景

在一档娱乐电视节目里,一位明星感慨地说了以下的话——

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好动分子,最爱爬山。有时,我急急忙忙地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父亲看见我这样忙,对我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我根本不听他的话,心想:一个人,既然知道要怎么走,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浪费时间呢?我继续往前跑,一年年过去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誉和财富,及一个我深爱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

有一年,一个表演团在城外演出,我是主角,当表演完了,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们都很高兴。可是这时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妻子发来的,因为我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觉得很难过,每一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我从来没有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母亲那里,得到间接的描述。我想起父亲对我说的话……

现在,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了,我好久没去摸书本,或者看看花园里的树木。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度假,总因为忙碌而取消了。

生存一点通

别走得太快,停一停,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人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活着,人归根到底是为了快乐和幸福而活着,其余皆是身外之物。虽然工作、事业是需要的,努力、打拼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顾走路,而忘了观赏路边的风景,人生还有什么是值得回忆和留恋的呢?

已经这样做了

一个穿着寒碜的渔民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记者在拍照时吵醒了他。记者说:“天气这样好,你一定打到了很多的鱼。”渔民摇摇头。“你觉得不舒服?”记者不解地问。“我身体棒极了!”渔民舒展着四肢。记者显出困惑的表情:“那你怎么不去打鱼?”“我已经打过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了二十几条青花鱼,我甚至连明后天的鱼都打够了。”

记者激动地说:“你想过没有,如果是每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你就能捕到更多的鱼,那么不出一年你就可以买摩托车,两年可以买条新船,三年后,甚至可以买一栋大楼了。然后……”

渔民笑了笑,问道:“然后怎么样?”

“然后你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底下打盹——还可以眺望大海。”

“我现在已经这样做了。”渔民又笑了。

生存一点通

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生活,恰恰是最真实的生活。有人以为追求很多很多财富之后,才能享受最迷人的生活,然而,忙忙碌碌之后才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竟是最平常的享受。所以,有人说:最简单的快乐才是真快乐,最简单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击水的诀窍

一次,孔子带着弟子游览山色美景。只见瀑布飞流而下,溅起的水雾直达40里以外,瀑布下面冲成一条湍急的河流。在这里,连鱼鳖都不敢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名男子跳入水中畅游。开始,孔子以为有人寻短见,立即命弟子去搭救。

不料,那男子在游了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你游水有什么窍门吗?”

那男子爽朗一笑,说:“哪有什么窍门!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水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涌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是想着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原因。”

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男子回答道:“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孔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生存一点通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大自然,但我们能够主动适应它、顺从它,在大自然的变化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就叫做“尊重自然规律,主动适应自然”。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是有本质区别的。被动适应的结果是,自己的命运被大自然所主宰,难逃大自然的虐待;而主动适应,就是按自然规律办事,避实就虚,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

三种处罚

有一个人犯了罪,被带到县衙审问,县太爷提出三种惩办的方式让他选择。第一种是罚银50两,第二种是抽50大鞭,第三种是生吃5斤大蒜。这个人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

在人们的围观下,他开始吃大蒜。他本以为吃大蒜不是什么难事,是最轻的处罚。当他吃了第—颗大蒜时,还觉得没什么,可越往下吃就越感到难受,吃完2斤大蒜时,就感到自己五脏六腑都在翻腾,像被烈火炙烤一样,他流着泪喊道:“我不吃大蒜了,我宁愿挨50大鞭。”

衙役剥去他的衣服,把他按在一条板凳上,将皮鞭蘸上盐水和辣椒粉。这个人看得胆战心惊,吓得浑身发抖。当皮鞭落在他的背上时,他像杀猪一般嚎叫起来。打到第10下,他痛得哇哇乱叫,终于忍不住道:“青天大老爷啊,可怜可怜我吧,别再打我了,罚我50两银子吧。”

生存一点遁

有时,人们为了获取一点眼前利益,反而失去了更大的利益,最后,只能以悔恨来结束这一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怪就怪当初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缺少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考虑。比如,有人以牺牲健康的方式去赚钱,最后又用赚来的钱恢复健康;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却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些都是缺少智谋的短视行为造成的恶果。

麻雀搬家

有一只麻雀在忙于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它的邻居问:“你要往哪里去?”

麻雀回答:“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去。”

邻居又问:“这里住得蛮好的,为什么要搬走呢?”

麻雀说:“你真的有所不知?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得太难听,所以我必须搬家。”

邻居笑道:“其实你不用搬家,只要改变唱歌的声音便可以了。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去,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的。”

生存一点通

不适应环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刚刚进入一种新环境中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积极去适应。有道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我反省,无论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他都会犯同一个错误,最终只会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盲眼看世界

一次,我乘坐火车时,发现我隔壁座位的老先生是位盲人,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还弄了杯热腾腾的茶水给他喝。

我们的话题很多,也包括种族偏见的问题。老先生告诉我,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也从未和黑人一起上过学。到了北方念书,有一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举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请去骂了一顿。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的时候,他总是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我笑着问他:“这么说,你当然不会和黑人结婚了?”

他大笑起来:“我不和他们来往,如何会和黑人结婚?说实话,我当时认为任何白人和黑人结婚,都会使父母蒙辱。”

但他在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虽然大难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进入一家盲人康复医院,在那里学习如何用点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他终于能够独立生活了。他说:“我最苦恼的是,我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医生谈这个问题,他也尽量开导我,我非常信赖他,什么都告诉他,将他看成良师益友。

有一天,那位医生告诉我,他本人就是黑人。从此以后,我的偏见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对方是自人,还是黑人,对我来讲,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坏人,至于肤色,对我已毫无意义了。”

车快到终点,老先生说:“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夫人已在等他,两人亲切地拥抱。我猛然发现他太太竟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我这才发现,我视力良好,但我的偏见还在,是件多么不幸的事。

生存一点涵

眼睛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有的时候,它也误导甚至欺骗了我们,使我们陷入理性的误区,难以自拔。这时,我们倒要羡慕盲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打量这个世界。用心看世界的人,才能把世界看得更为真切。由此可知,看待事物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仅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有可能不太准确、全面;而用心去“看”,则能体悟真相。

提醒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可是,仍然没有人听。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来走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生存一点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生活中,我们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总是看得很清楚,一旦轮到自己,却陷入了迷茫之中。或者说,我们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需要提醒自己时,却很难做到。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防范意识的错位。老太太的悲剧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