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5952800000031

第31章 德国的交响乐(4)

最近几年,这种教育制度虽然在逻辑上仍然是牢固、完整的,但是它已经变得疲惫不堪。德国的家长们现在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获得预科学校的毕业文凭,就像美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为有才华、有天赋的孩子设置的课程一样。今天,从预科学校毕业的德国学生已占整个学生数量的50%,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无法像过去那样一毕业后就可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即进入大学深造,因为他们的人数与能够得到的实际机会相比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现在从传统大学毕业并且受到过专业职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也实在是太多了。

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反映出德国人对于秩序与协调的偏好。不同类型学校的这种设置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了自己的前进道路,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就业偏好接受必要的教育,从而为国家的成就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德国人实际上是使自己的某些个性服从于这种制度,从而使整个社会都能由此受益。犹如交响乐团的成员都各司其职一样,这种教育制度所建立的秩序使德国人能够各尽所能,促使德国的艰难尝试取得成功。

目前,人们正在围绕德国这种教育制度与美国的教育制度取向相比较所具有的相对长处展开大讨论。德国大约66%的劳动力都在职业学校和低级中学当中完成了学徒实习计划,因此他们很容易从学校向工作过渡,而这对于许多美国人说来是不可能的。另外,美国大约有20%的人口达不到读写能力的正常水准,而几乎所有德国人至少在读写方面是完全合格的。但无论如何,美国的教育体制似乎对变化的需要更为敏感,而且在美国改变职业方向也要比在德国容易得多。

个人服从整体利益这一点在德国军事人员的征召政策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即使是在冷战结束后欧洲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德国仍然保持了以义务兵役制政策为基础的军事力量结构。尽管义务兵役制早已被多数年轻一代人所拒绝,但军队仍被多数人看作是保卫和维护和平的工具(弗莱肯斯坦,1999年)。虽然提供服役,包括为了公共利益而动用武器,是宪法规定的一项义务,但德国法律也保证人们由于道德的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权利。因道德或宗教上的原因而拒绝服兵役者有权选择服民役,以作为一种替代办法,而服兵役还是服民役是每个义务服役者的自由选择。拒绝服兵役者必须从事民役服务,做一些社会服务性质的工作,以便使整个社会得到好处。这类工作实质上有助于维持社会安全网的正常运行。人们之所以主张拒绝服兵役者应该服民役,其论点之一是德国社会现在还不能失去由这些拒绝服兵役者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很显然,德国青年所具有的为公共利益而参与社会服务的这种做法,同交响乐团所创造的那种各种乐器必须服从于整体音响效果的原则是如出一辙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德国历史上战争频仍,但这个国家现在却被视为一个“胆怯的“国家,因为德国公民现在极其不愿参加战争(菲希尔,1993年)。一系列民意调查表明,许多德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战争问题上成为中立国或者像瑞士那样的国家。

德国人全都喜爱花草、园林,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他们整齐划一的特性。在德国,多数房子的窗台上都摆放着鲜花。在德国的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果木,而且都是按照系统的方式栽种的。整个德国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大大小小数千个城市与村庄,把它们分割开来的是那一片片耕作整齐、维持有序的田野或草场(科特雷尔,1986年)。德国南部各州成片成片的葡萄园也是同样的景象。整个德国最欣赏的正是这种协调感和整齐有序的美。

另外,德国极为有效的铁路、公路网也使人突出感觉到这种整齐划一的特性。这些铁路、公路网的有效性和整体性,同交响乐所特有的协调性及其音响效果的统一性如出一辙。准时、精确、划一既是德国音乐也是德国交通运输的基本要素。看到德国这些运输系统——4500多英里的高速铁路和国有化的铁路网,包括豪华的跨欧特快火车和快速可靠的城市间列车,你很难相信,在以前的好几个世纪当中,德国的运输系统远远落在它的西欧同伴之后。此外,在德国乘火车旅行的外国旅行者都会发现,德国的火车很少晚点,无论是在始发站,还是在终点站。

就像交响乐团把单个的音乐家聚和到一起一样,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把德国人民凝聚到一起。在德国,每年足足有几千种各式各样的民间节日,从村镇的庆宴日到精心组织的城市欢庆活动,不一而足(科特雷尔,1986年)。在整个德国举行的典型节日是啤酒节,在啤酒节上,有丰盛的食物,有铜管乐队表演,有欢快的舞蹈,还有五颜六色的游行队伍。尽管初看起来,这些无忧无虑的节庆活动似乎与德国人古板、严肃的典型性格特征大相径庭,但这些公共活动实际上属于德国最古老、最受到民众喜爱的传统之列,而且这些活动本身也强化了族群之内休戚与共的感觉。

德国的各种节日大都起源于宗教。狂欢节是一种天主教节日,它在大斋期(指复活节前的40天)到来之前举行,节日期间,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放纵。15世纪,当一些禁欲主义者批评德国这种野蛮而放纵的大斋期前的欢庆节日时,一位教士出于辩护的目的解释说,“装满葡萄酒的酒桶如果不开塞子,注定是会爆炸的”(科特雷尔,1986年)。直至今日,这位教士的话仍然是对成百上千万德国人每年一次地突然抛弃日常的各种礼仪与禁忌,全身心地投入到狂欢节的狂欢之中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还有一种节日叫做十月节,尽管它不是直接起源于宗教,但是在德国没有任何别的节日在完完全全的彻底放纵这一点上可以与之相比拟。这一节日和诸多葡萄酒节都是为了庆祝大地的丰收而举行的。在各个葡萄酒产区,人们在举行这种欢庆时,会举办音乐会,施放烟火,开办展览,并且会尽情舞蹈,不停地大灌葡萄酒。很显然,德国人满心欢喜地坚守着既有的古老传统,使这个收获的季节充满了真正妙不可言的气息,从而也使他们自己真切地感到自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与此相同,体育活动也是使德国人定期聚集到一起的节庆式的活动。与美国不同的是,校际间的体育比赛既不是学校赞助的也不是学校组织的。在这方面,学生们实际上是完全独立于学校的,他们要参加这种比赛,必须加入体育俱乐部。在德国,足球和网球吸引着数百万参与者和观看者。此外,人们也很喜欢长途徒步旅行,在这个国家到处都有徒步旅行的线路和专门标出这些路线的地图。德国人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登上一座山的顶峰,并在山顶的一家餐馆用餐。现在,甚至美国的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如橄榄球、棒球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参加者。但不论如何,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两个共同点:首先,它们是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其次,它们往往是集体性的活动,至少可以在团体当中组织进行。德国人进行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减轻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下来的疲惫感,另一方面,又可以营造一种德国人十分赞赏的集体主义感。德国劳动者每年有30天的带薪休假,他们每周工作37.6小时,每小时挣26.23美元。这种待遇比美国劳动者的待遇要强得多,后者每年享有带薪休假12天。每星期工作40小时,每小时挣15.49美元。一年当中,德国每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68个小时,而美国是1890个小时。因此,德国人比美国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他们喜欢的诸多活动。

也许恰恰是由于享有这种优厚的福利待遇,德国工人在工作岗位上无不兢兢业业,并以高效而著称。如果没有社会各阶层的艰苦工作与劳动,德国肯定无法取得它在最近40年当中所取得的成果。德国的企业属于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列,尤其是在化工、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机械制造方面。农业仍然是德国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德国的工人通常都参加某个工会组织,这些工会组织与美国的不同,它们成功地把罢工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一体制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德国广泛实行了以共同参与、共同决策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德国的政府、工人及企业界协同一致,共同确定德国的行业政策。然而,德国这种体制使劳动成本变得十分高昂,致使一些德国企业跑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地方去投资。

尚未完成的交响乐

德国许多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像贝多芬、勃拉姆斯等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未及完成的交响乐作品,而且许多当代学者都喜欢围绕这些未完成作品讨论作曲者的构思是什么以及他们原本打算如何去实现这些构思。与此相类似,德国也是一个在不断进步的国家。

1990年东、西德实现了统一,所有德国人所追求的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民族自决,得到了实现。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扩大之后,德国人感到他们继承下来的这个巨大国家与其说是一笔财产,还不如说是一笔债务。有人说,两德统一就像背景截然不同的伴侣之间期待已久的婚姻,双方在度过短暂的蜜月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了相互指责(科特纳克尔,1997年)。西德人说他们本以为会得到感激,东德人则说他们本以为会得到关爱和关照。但这两种想法都是非理性的。因此,德国人现在不得不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同一性,以使自己消除担心与不安,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良心上的自我反省一直是德国人最喜爱的一种打发光阴的方式,在目前情形下,这无疑会被认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

德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相对较短,从1871年算起不过一百多年。而这恰恰是理解德国政治文化的关键之点。现在,德国必须从现有的政治文化当中提炼出一种新的民族特性。显然,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使德国人发生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包括德国在欧洲联盟中获得的领导地位,它的经济繁荣,以及它在政府管理和商务活动中新的组织方法的成功等等。但是像欧洲联盟的许多成员国一样,德国现在具有某种双重的忠诚:既忠于本民族又忠于欧洲联盟。但至少有一些民意测验表明,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相比,德国人首先认同欧盟的人要相对较少。这种认同的先后顺序其实也不是什么错误,毕竟,德国在欧盟和北约两大机构中一直保持着自己所预期的领导作用。否则的话,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都会受到危害。

通过对交响乐特点的透视,我们可以对德国文化的特性及其在未来几年中将要发生的变化做出推断。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一步步地多样化,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因素也将是十分重要的。像在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也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冲突,而且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危机。目前,德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但是到2040年,这一比例可能将达到34%左右。另外还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冲突,这在基督教民主党、基督教社会党及绿党的党纲中,甚至在它们的党名上,都有反映。而且,德国在欧盟和北约当中的领导作用问题可能将成为持续紧张的根源。

看来可以肯定地说,德国将继续强化交响乐所具有的那些特点,包括位置的划分与安排,服从大局的个人主义,准确性与同步性,统一和谐等等。尽管德国的某些方面正在发生变化,另一些方面则坚守着往昔的传统,但我们可以预期,德国式的交响乐将永远会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