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5952800000045

第45章 如何成长为英国人:砖房的建造过程(3)

英国人带有怀旧情调,对于旧有的传统与习惯保持着依恋。英国人的仪式和节日就提供了这一方面的有趣例证。英国人至今保持的大部分传统风俗习惯都来自于城市生活,而且与漫长、复杂的历史相关联。在英国,节庆活动十分普遍,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节庆超过7000多个。每一个地方都要确定一个日子,为本地教堂的主保圣人举行庆祝仪式,许多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也通常要选定一个日期举行庆典,以便对“创建人”表示敬意。这类节庆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英国典型房屋所体现的那种保守的传统。英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是每年11月5日举行的盖伊·福克斯节,这个节日是为了让人永远不要忘记盖伊·福克斯这个企图火烧英国议会的叛徒的可悲下场而设立的。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要准备好一个大柴堆把象征福克斯的一个稻草人架在柴堆顶上,欢庆者就围在旁边观看稻草人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人们一边看着福克斯的燃烧,一边唱着多少有些吓人的词语:“可恶的盖伊,刺破他的眼睛,把他扔到火里,看着他活活地烧死”。

英国人的幽默感是十分普遍的。英国人尽管以谨慎著称于世,但他们对于严肃的气氛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感,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喜欢以足够的幽默来减弱某一事件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诺埃尔·考沃德式的尖酸嘲讽的幽默,另一方面,我们又可看到英国人对于《寓言家蒙蒂》和《本尼·西尔Show》那种由下流的玩笑及过分的举止所构成的最纯正的粗鲁滑稽戏的喜好。即便是在议会这种庄重的场合,辛辣的词语也可起到使令人乏味的辩论气氛重新得到活跃的作用。有一次,一位议员在议会辩论中公开声称,“议会有一半的议员是笨蛋”,当时议会通过投票要求他收回此言。在此情况下,他不得不向议会表示歉意,声言:“议会有一半的议员不是笨蛋”,说完便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他以这种巧妙的方式表现出的辛辣幽默使他的政治对手束手无策。

也许,对于幽默的这种喜好恰恰是英国文化压制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的直接后果。幽默是从难以处理的紧张局面或尴尬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有效方式。犹如窗户把光线和新鲜空气带入房间一样,幽默可以改变气氛和化解紧张关系。

最近几年,英国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是“Keeping Up Appearances”(“装门面”),这一节目在英国和美国都由公共电视台播放。这一节目只集中于一个话题,即社会阶层间的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有些评论家对此节目大加赞誉,并怂恿观众观看,这不仅是因为该节目极其幽默,而且也是因为它对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在英国,出席商业约会或社交聚会应该守时,晚到几分钟亦无不可,但是绝不能提前!在英国人那里,“迟到是时髦”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意味着可以迟到10到20分钟。英国人赴约如果提前到达,那他就会在汽车里或是在约会地点之外等待,直至约定时刻的到来。以为英国人在没有第三者加以介绍的情况下就无法与另一人相识的老看法实际上已经过时。人际关系方面的非正式性、随意性已经越来越时兴,尽管英国人在待人接物上的小心谨慎还会时不时地显露出来,给人以冷淡、无动于衷的印象。即便如此,在社交和商务关系中,同一层次的人们之间以姓相称已是一种惯例。社会地位或商务级别极低的人通常以名字和头衔来称呼自己的上司。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人彼此之间也直呼其名,但这仅仅是老同学之间保持下来的习惯,不能随意模仿。

在英国,“How do you do?”(你好!)是一种十分通用的问候方式。它实际上不是一句问话,回答时只需重复这一表达方式即可。为了避免被人误认为是美国人,英国人总是说“Hello”而不说“Hi”。另外,他们认为,在与别人分手告别时说“Have a nice day”(祝你整天愉快),会让人感到突兀和莫名其妙,而且这句话本身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命令句。英国人在进行交谈时一般要比其他国家的人显得更加小心谨慎,他们避免直来直去,害怕冒犯他人。实际上,他们往往会用一个疑问句来表示一个肯定的意思。比如他们会说“It gets darkin the evening,doesn’t it?”(“晚上天黑了,不是吗?”)。对于这种肯定的问话,谁也不准备做出一个回答。这些例证证明了人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那句格言,即:英国人和美国人有着的同一的文化,但却被语言的差异分割开来。

客气与谦逊是英国人社交交谈的突出特点。你如果与某位新相识大谈特谈波兰历史,而隔了很长时间之后却突然发现此人恰是这一问题的专家,那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如果他或她当时就让你知道这一点,那将是不礼貌、不谦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很可能是在同你们共同的熟人聊天时才会发现这一点。

含混、模糊、微妙是英国人任何形式的沟通——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沟通——的典型特点。他们总是避免对事情做出准确的描述。任何人都可以在英国的地方报纸上找到这方面的鲜明例证,这些报纸总是用“较多”或“较少”之类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倾向,对于“到底多多少或是少多少”的问题却从来不予答复。这种准确的细节被认为是粗俗的、不必要的,甚至是令人厌恶的。

英国人对于工作抱有一种务实的观点。他们喜欢“应付”,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倾向于寻找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最有创意的解决办法。喜爱强调纯理论的法国人有时很难理解偏好经验主义的英国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应付”观。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只要存在被加以详尽说明的规则,一般英国人都会遵守不误。英国人具有典型的秩序观念和传统观念,这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遵从法律和照章行事。与许多视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遵纪守法的民族不同,英国是一个严格照章行事的国家,在这里,很容易看到人们不论是开车还是办事都极有耐心地排队等待的场面,其耐心之大,甚至会使那些来自缺少耐心、惯于匆促行事的民族的人们感到烦躁不安。而恰恰是由于英国人通常会严格按照书面法律与规章办事,所以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尽量避免制订过多的书面法律与规章。

大部分英国人更喜欢为他人工作而不是为自己工作。只有大约10%的英国人从事独立经营的劳动。与美国的情况相比,英国企业中的等级关系通常比美国更为严格,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拘泥于形式。艾德勒曾举例说,一位美国高级经理前往伦敦负责管理该公司的英国办事机构。开始工作后,他很不愉快地发现,客户必须经过几道关口——前台接待员、秘书处及办公室经理——才能来到他那里。他的英国同事向他解释说,这是惯常的程序,没有这一程序,他的总经理的地位就会受到损害(艾德勒,1991年)。

劳伦特对12个西方国家的管理观念的异同进行过研究(劳伦特,1983年)。据他调查,在英国管理者当中,认为存在着权威危机的人比美国多一倍,而认为等级制度的存在恰恰是为了使大家明白谁是权威者、谁是服从者的人也比美国多一倍。另外,英国人喜欢角色、使命、职能均加以明确界定的工作,这与英国传统房屋按照明确的功能分隔为许多小房间的做法是相吻合的。

近几年,英国工会会员数量趋于减少,但仍有35%的劳动者参加工会,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只有16%。工会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通常是敌对的,不过最近几年来工会已经很少使用罢工的武器。

一个英国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有效地主持会议及与下属保持良好关系。人们心照不宣地一致认为,命令应该以客气请求的形式来下达。如果除此之外再加上英国人特有的谨言慎行,其结果必然是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疏远的关系,而且总是处于相互警惕的状态。一般而言,开会是一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通常在会议上由集体作出,而且人们在会议当中往往要展开讨论或者对决定进行修改。此类会议采用非正式的形式,以一般性的社交对话开头和结尾。与会者大都力图对讨论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有时是采取提问的方式。一般而言,发表看法和意见大都受到鼓励,但集体对于这些意见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则往往取决于提意见者本人的地位与声望。霍夫斯泰德的研究表明,英国人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个人之间的权力距离越小越好。但是,由于英国人极为重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对之予以尊重,因此一位英国下属会很乐意地听从上司的指派,而且不那么像美国人那样易于对上司的指令提出置疑。例如,很少有英国人会想到对于一位医生的建议或一位教师的评判提出异议。

尽管在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中英国人被视为个人主义者而不是集体主义者,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往往更多地体现在离心性倾向和保持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的特点上,而不是体现在竞争和个人主动精神上。另外,当英国人不得不采取某种立场时,他们往往会感到不自在,而且只有当他们确信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他们才会这样做。他们很在意团体内的和谐,并尽可能缩小所有非根本性的冲突。由于这一原因,英国人作为消费者在受到来自企业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对待时,往往也不会表示特别的抱怨。如果某位消费者提出抗议,很可能会得到来自厂方的耐心解释,说明厂方有理而他本人有误。

英国人通常喜欢在群体安全的保护下、在可以自我认同的既定秩序下工作。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而且是为着某一个共同目标时,他们就感到拥有工作动力。在英国和大部分西方国家,社会控制的基础是通过宣传使每个个人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具有一种负罪感。这一点在英国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这个国家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行为处事的正确方式以及“保全面子”的普遍愿望。

大部分英国人都把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发挥自身能力以及结交人际关系视为实现自己职位升迁的方式。然而,为了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不得不忍受在企业内部的有规则的移动。因为在许多组织当中,必须等待某一上级得到升迁或调离之后才能给另一雇员的提拔让出空间。

在英国,妇女占整个劳动人口的50%,该比例要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比例高得多,尽管英国对妇女产假及子女照顾所给予的经济帮助相对较少。实际上是经济上的需要推动了妇女进入劳动领域。由于妇女的工资比男人低,而且许多妇女愿意采用非全日制的劳动方式,因此企业很乐意把她们聘为雇员。但是,你们不要指望在高级管理职位或者是科学技术职业中找到多少女性。不过必须承认,英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是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以“铁夫人”著称于世的女人。而且,那些身处权威地位的英国女性可以要求而且她们也的确在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

说到享有的尊重,任何人都无法与伊利莎白女王相比拟。在英国的王室中特别是在女王身上存在着某种神秘奇妙的东西。正如人们从一个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中可以期待的那样,英国最富有魅力和神秘色彩的事情是皇家的仪式。伊利莎白女王的加冕仪式就是在盛大奢华的气氛中按照全套礼仪举行的。然而最近以来,王室不少成员的不那么高贵的举动已成为专门报道流言蜚语和丑闻的报刊杂志的关注中心。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在英国王室的历史上,早就存在一些不那么完美优雅的行为举止。不论如何,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总会有人不断提出君主制是否必要、王位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王室是否应该缴税等等问题,这也是不足为怪的。在对这些指控做出回答时,我们必须记住,英国女王体现着历史感,体现着英国的传统、英国文明和英国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至今仍有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梦想着与英国女王相见(米琼,1992年)。不管怎样,英王室从1992年起开始每年向国库纳税,借以缩小王室家庭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鸿沟。

王室和君主制的传统在英国人民的心目中仍得到十分的钟爱,女王及其崇高的地位体现着大英帝国辉煌历史的长久记忆,体现着全世界对女王的尊重与敬畏,体现着未来的希望与尊严。戴安娜王妃1997年的过早去世再度强化了人们对君主制的拥戴,并使许多英国人非同寻常地表达出他们的激动情感,而评论家们至今仍在试图弄清此一情形的缘由何在。总体上说,这种感情的流露可能更多地是一种例外,而不是一种常规。

我们有关英国的讨论就到此为止。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英国人通常趋向于坚守传统,而且英国传统的砖砌房屋可以说是一种理解英国和英国人的贴切比喻。在英国,变化来得并不是很快,而且也绝不会对过去传统的行为方式构成强力破坏。正因如此,英国人民当中存在一种对英国共同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感,这种文化价值在他们过去的历史中发挥了良好作用,经过一定的革新,这种价值也会帮助他们成功地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

第五编 劈裂的民族文化

在有些国家里,不同的民族区别分明,各个民族都很强大。而且不同的民族往往相互隔绝,特别是如果它们没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宗教和价值体系的话。这就是所谓的“劈裂的国家”。有些劈裂的国家,很难给它们找到一个能够概括不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文化象征。不过我们为本编所探讨的所有国家都找到了一个文化象征。

我们把意大利列为劈裂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因为意大利有严重的民族问题,而是因为意大利的南方和北方之间在价值取向方面,如个人主义倾向和集体主义倾向,差异巨大。同样,把以色列列为劈裂的民族文化是因为以色列的许多集团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差异巨大。因此,我们这里对于劈裂的国家的定义不仅是指包含着不同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指包含着在地理上相互隔绝的群体的国家和包含着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的群体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