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为率真者让路
5953000000010

第10章 恩怨情仇话风投(1)

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支持,关系当真是复杂之极。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肯定不是单单看中某个项目的前景,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创业者的团队。一般来说,只有优势互补的团队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融资方面才更容易取得成功。李国庆和俞渝恰恰就属于那种优势互补的团队核心或者说搭档。

1.第一轮:IDG慧眼识英雄

“逼着我们快点办网上书店的是熊晓鸽和他的搭档周全,这个我很感激。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当当网。”

——李国庆表示自己的当当网能办起来,是IDG中国区的两名合伙人慧眼识珠的结果

很多专家或者学者喜欢将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命名为“XX现象”,以显示自己的渊博。最近就听说了一个“团队阿波罗现象”,不解释的话,还真云里雾里,不知道指的是什么。这个所谓的“团队阿波罗现象”指的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一个全是由最聪明的人组成的团队反倒容易失败。这是为什么呢?据心理学家、成功学家分析,这是因为聪明的人都有主见,而一个团队里面聪明人多了就容易产生不同的理念,这种矛盾争执就会成为团队的弱点。

在中国内地十年来的互联网创业者中,朋友、同学的组合还真不鲜见,但是像李国庆和俞渝这样的夫妻档就比较罕见了。他们两个人之所以在创业初期就能够得到投资人的信赖,得到大笔的风险资金,估计与他们是一对互补的组合有莫大的关系。男主内、女主外,内外分明就是李国庆和俞渝的组合特色。正是他们两个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才让一个又一个的风投公司前来当当考察投资价值。

如果说创业者与“风投”公司的关系是所有的商业关系中最为复杂的,那么李国庆和风投公司之间的恩怨情仇恐怕就更加错综复杂了。对于风投公司来说,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创业者,然后以最少的资金获取最高的回报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得到一笔或者几笔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发展自己的事业,即使创业失败了也不会背上任何债务,这是风投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可见风投公司和创业者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一方资金充足,不断寻找可以把钱放心交出去的对象;另一方饱含创业的激情和梦想,只差能够启动梦想的资金。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对风投公司都是感恩戴德。可是李国庆不一样,惹毛了他,他就敢跟风投公司的人拍桌子瞪眼,冷语相向。

说起李国庆与风投公司的接触,那就要追溯到1996年当当网成立之前了。当时最早与李国庆接触的风投公司是来自美国的卢森堡剑桥集团,简称LCHG。这家专业做出版和传媒的风投公司慧眼识英雄,早在李国庆创办“科文经贸”的时候就向该公司投入了100万美元,成为科文的股东之一。多年以来,卢森堡剑桥和李国庆合作愉快,双方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一家在李国庆创业早期就参与进来的风投公司是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即大名鼎鼎的IDG。同样是在1996年,IDG中国区总裁熊晓鸽就认识了李国庆。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李国庆决心建立中国第一份电子书目数据库。1997年,李国庆成立科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时候,熊晓鸽和卢森堡剑桥就共同出资支持过李国庆。

当时,熊晓鸽不断催促李国庆早点做网上书店。可是李国庆态度很坚决:“中国网民数量太少,强行去做的话,浪费钱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样,IDG又耐着性子等了两年,期间催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李国庆却丝毫不担心风投公司耗不起,转投别家去。就凭这样的心理素质,李国庆不去创业都是浪费人才。

到了1999年,也就是当当网成立那一年,IDG再次郑重建议:可供书目数据库已经建成了,再不开网上书店的话,以后肯定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李国庆和俞渝商量了一下,觉得网民数量虽然没有预计中的1000万,但是800万也不算少了,况且数据库都做成了,也到了需要检验的时刻。现在只要熊晓鸽给的价钱合适,那就可以考虑开业了。

IDG一看李国庆终于点头了,马上又送来了15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这个价钱应该是IDG高层仔细研究的结果。一年前,他们给马化腾的QQ投资是220万美元;一年后,他们给李彦宏的百度也是投资了150万美元。看来,IDG资本在中国的投资一开始就抱定了“广种薄收”的思想准备,对各家的投资差别都不是很大。但是,后来的结果使IDG中国区的合伙人倍感欣喜,几乎每一家都为他们带回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

提起IDG,可能普通人有些陌生,但是内地的互联网企业对这位大金主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IDG公司旗下的IDG资本是该公司专门用于投资中国市场的专属资金,资本规模高达25亿美元,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很多创业公司梦寐以求的天使资金。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简称IDG)是一家与李国庆同龄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它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以及风险投资公司。换句话说,IDG是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财神爷,他们有技术、有资金,随时可以扶植中国内地任何有利用价值的IT企业。

据IDG中国总裁熊晓鸽先生回忆,从1991年到现在,他作为IDG的第一名中国员工,一路见证了IDG资本从筹备、创办、步入正轨、发展壮大最终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的全过程。

1980年,IDG公司就开始在中国试水,与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份面向信息行业领域的报纸《计算机世界》,初步建立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1992年,面向中国内地市场的IDG资本正式成立,第二年就开始大规模进入内地市场。同年,上海、北京、广东、深圳一线城市都有了IDG资本建立的风投管理公司。

IDG选在1992年在中国开张,恰逢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对“招商引资”有近乎狂热的需求。IDG资本“IT投资”的广告一打出来,创业者们就都蜂拥而至。

最有意思的是,当IDG资本招聘基金管理人的时候,国内几乎没有应聘者,反倒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硅谷来了不少人。这就造成懂业务的不懂中国国情,懂中国国情的人又不了解风投业务。所以,IDG资本虽然在中国扎根时间较早,但最初几年只是试水阶段,并没有多少出手的机会。

IDG资本真正开始“疯投”的时间应该是1997~2000年。这四年正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最需要风险资金的时期。许多至今还是行业标杆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都得到过IDG的资金支持。

1999年元旦,IDG资本正式向腾讯QQ注资220万美元,并获取了对方45%的股份,算是比较早的大生意了。当然,能在腾讯初创时期给予“雪中送炭”的IDG资本获得了超出想象的利润回报。

2000年9月1日,IDG又对李彦宏示好,在百度进行第二轮融资时联合德丰杰投资公司一起注入了1000万美元,其中IDG的资金约占总投资额的七分之一。到2005年百度上市之后,为IDG带来了高达一亿美元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的利益让这段投资故事成为风投界的一段佳话。

IDG在青睐百度前的七个月,还投资了中国另一家互联网公司,那就是李国庆的当当网。2000年2月1日,IDG和卢森堡剑桥、日本的软银集团一起给李国庆送来了第一轮融资的620万美元作为当当网的启动资金,他们还特别标注了这点钱只是用来投放广告的费用,以后还会陆续追加。

李国庆回忆,当时风投公司的人每天都给他打电话,催他快点把钱花光。甚至还给了他花光的期限——年底之前,务必把资金全花到广告费上去。李国庆对此的反应就是“这不是逼着我烧钱吗”?一开始他听话来着,拿着钱到处去打广告,高速公路、公交车体、报纸杂志,都投放过。可是一轮广告做下来,李国庆觉得效果并不太好,就决定不听话了。

他跟俞渝一商量,俞渝淡定地告诉老公:“别听他们的,华尔街的风向半年一变,谁知道咱们这笔钱花完之后,第二轮融资什么时候才能到账?所以,我们不能再这样大手大脚去花钱了,要为自己留出过冬的粮食。”

李国庆深以为然,两口子秉承着中国古老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的理财传统,安然渡过了震惊世界的互联网泡沫风险。

2.第二轮:老虎科技基金横插一脚

“我很奇怪,年年说我们是合作伙伴。怎么一听到我为股东们算账就暴跳如雷了。那就是说在股东的观念中我们依然是雇来的打工仔,而我则要表明我们是中国创业的企业家。”

——当李国庆的理想遭遇无情的现实时,他坚决不会妥协

在所有的创业公司中,创业者和投资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双方都在较劲,只是表达的方式或明或暗而已。李国庆对财富的渴望也许不是太强烈,但是他对成功的态度绝对明确。所以,李国庆和投资方在度过短暂的蜜月期后暴露出无可避免的矛盾。

2003年春,当“非典”在国内蔓延开来的时候,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在经历着互联网的寒冬。

2002年11月6日,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后被称为“非典”)的病历在我国广东佛山发现。2003年2月,广东感染“非典”的人员迅速增加,病情来源不清,而且有极易被传染的特点。2003年4月和5月是全民抗“非典”最高潮的两个月,当时人们对这场呼啸而来的疫情产生了恐慌。平时人头攒动的地方变得冷冷清清,街上的行人也都是一副神色匆匆的模样,似乎空气中充满了危险。“非典”不仅威胁人的健康,对我国的传统服务行业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前人满为患的娱乐场所和消费者聚集的地方,比如电影院和商场,都变得空荡荡。受到冲击的还有餐饮业,人们不敢冒生命危险外出就餐,导致餐饮业70%的门店关门歇业。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颠覆了人们的生活,网上购物、在线办公和电子商务贸易迅速在民间流行起来。因为外出受到限制,人们生活中的采购需求引到了电子商务上。当时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戴口罩捂死,同事染病吓死,公共场合咳嗽被扁死,网上散布流言被骂死,出差回来后被隔离郁闷而死,在家无所事事憋死。”从这流行的小段子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非典”疫情的态度。整天呆在家里无聊怎么办?于是在网上浏览网页、聊天、看新闻成了大家主要的消遣方式。

而正在经历“严寒”考验的电子商务几乎一夜之间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网上购物成了最时尚快捷的购物方式。只需在家或者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整个购物流程,免去了商场的拥挤,减少了被“非典”感染的机会。正在困境中挣扎的电子商务行业遇到了转折点,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当网借助这场“网购潮”顺利走出了困境。

俞渝说:“因为‘非典’的爆发,那段时间网上购物的销量暴增,而北京、上海这两个地区的销售更是火暴。究其原因,除了‘非典’的爆发,另一个原因是,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这几年来看,网络购物的销量一直在稳定上升,‘非典’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认可了网上购物的方式。”

与“非典”全力斗争了两个月,发病高峰期终于过去。2003年5月29日,北京新发生的“非典”病例降到零,当天确诊的疑似病也有所减少,并首次降到了个位数。6月1日,首都各大高校毕业生开始返校。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中国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及天津市的旅游警告。时隔不久,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中国北京的旅游警告。接着,这场声势浩大的“非典”疫情逐渐缓和下来,7月初,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开始消散,街头也开始热闹起来,上班的人也开始继续为工作忙碌,一切恢复正常。因“非典”而火了一把的电子商务却并没有回到以前冷清的状态,相反,随着人们对网购了解得越来越多,也更加信赖“网络商场”了。

“非典”时期里,当当的订单量以十倍的速度迅猛增长,配送员们整天穿梭在马路和各个小区里。由于客户们的点击率太高,整个网站系统几乎要瘫痪,而且库存货量也是不堪重负,当时公司的整个系统都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不过,当当挺过来了。而且经过“非典”网购的洗礼后,不但订单量大增,还掌握了难得的危机管理经验,能自如地应对迅速扩大的网购市场的挑战,还可以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要求。

李国庆和俞渝看到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就向董事会提出要把公司增值股份的一半当做奖励来分给创业团队。这样的申请遭到了投资方的明确反对,嫌李国庆他们太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