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为率真者让路
5953000000005

第5章 “前当当时代”的那些故事(2)

最后争执的结果是先“试用”两年,试用期间,科文只管报销路费,不出工资;两年之后如果觉得离不开这老外,再签订聘用合同。李国庆这小算盘打得多好,他就不信凭自己北大才子的智商,花两年时间还学不到老外的管理精髓!也不知道卢森堡剑桥那边是怎么“忽悠”的,也许是背后又许以重利吧,反正这么不靠谱的事最后竟然撮合成了!

在科文成立的初期,公司一直在做“畅销书”,而且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教辅教材书,这可是个赚钱的买卖,利润很高,让李国庆尝到了不少甜头。可是他非常清楚,做这种书风险比较大,政策随时调整,做书也呈现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状态,而且传播知识的作用并不强,这让北大才子李国庆觉得很没有成就感。

美国远道而来的“试用总裁”真有两下子,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没过多久就帮助科文策划出一份战略规划,还给李国庆提了两点建议,条条命中要害。第一是科文不要把重心放在制作出版“畅销书”上,因为“畅销”没有固定的标准,这本畅销了,下一本也许就会滞销,这样利润低、风险高的事情还是少接触为妙。第二是把出版眼光从文史哲丛书上拔出来,改做科技、专业类的书籍。“试用总裁”的建议也很有说服力,中国的人口太多,意识流太复杂,众口难调。如果继续在文史哲丛书这块土地上耕耘,就提前作好日薄西山的准备吧,只有在看似没有温度、冷冰冰的科技类专业书籍上才会获得丰厚利润。

对于在人文类书籍出版上付出多年心血的李国庆来说,这种转行也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好在他头脑理智,知道对方的建议是为公司的前途着想,就果断采纳了。他放弃了“畅销书”、教辅教材书这两块肥肉,把发展重心转为做科技、管理、医学等类型的学术图书。这种图书的知识性比较强,销量也很稳定,而且定价高,利润也很乐观,更重要的是,做这样的书能够真正地传播知识,给人带来比较强的成就感。辛苦了3年之后,李国庆骄傲地对出版界的朋友们说:“在专业资讯、医学、经营管理方面,我们科文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他感叹:“要是卢森堡剑桥没来,美国那位不领工资的哥们儿没提出来那两条建议,科文也许在1998年年底就穷途末路了。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远景规划、战略部署,一直都靠关系、靠投机抓一笔单子就做一笔,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将来。如果还按照我们原来的方式继续下去的话,规模扩大之时就是科文的必死之日。”

李国庆还要感谢的是从资本市场过来的“试用总裁”带给他的“正规”理念。那几年,科文一直都在照章纳税,一分钱都没少交过。有些哥们儿劝他赶紧雇一个会做假账的会计,那样能够节约成本。可是在这一点上李国庆固执了一次,他宁可增加成本,也要做一个现代化的正规企业。他想总不能因为自己是民营企业出身,就一辈子当不了正规军吧。所以他坚决执行遵纪守法的理念,这一点对当当网后来在美国上市应该是有所助益的。

国人对“偷税漏税”这个词很敏感,可是对民企到底负担什么程度的税赋了解得并不多。可笑的是,“偷税漏税”也因沾了某些娱乐明星的光,才让老百姓记住了这个与家长里短联系不大的概念。在李国庆和卢森堡剑桥合作之初,中国社会的税赋还是比较重的。而民企与国企还不同,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不但享受不到国企的诸多优惠政策,连外资企业也多有不如。在这种情况下,李国庆还能坚持照章纳税,就显得很可贵了。

另外李国庆骨子里的英雄主义也容不得他在零零碎碎、蝇营狗苟的小事上计较,他属于那种敢于搏击长空的鹰一样的凶猛动物,自信和自负都同样突出。

4.科文剑桥的辉煌往事

审几个月的稿子,解决的都是“得地的”的问题。

——早年李国庆对出版的体制颇有怨言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经济发展迅猛,国家放宽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但对出版业的管理却依旧非常严格,这一点从各个民营企业的名称上就能看出来。当时,做出版的民营公司有很多,但大家都是以“文化”二字作为招牌,想要申请一个带有“图书”二字的名称是难上加难。可是,就算再难,“北大狂人”李国庆也办到了。与卢森堡剑桥合资后,李国庆成立了北京科文剑桥图书公司,这是当时唯一的一家以“图书”二字命名的非国有出版公司,名称享有特权还不算,科文剑桥还拥有发行权和零售权,基本上可以和国有的出版社平起平坐,由此可知李国庆当年有多牛气。

科文剑桥成立初期,公司在引进国外版权的图书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对方来自牛气哄哄的资本主义社会,更愿意与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香港出版公司合作,对内地的出版公司不认可,他们这种“偏心”的行为让李国庆等人着实纠结了好一阵子。为了得到国外版权的图书,李国庆干脆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海外科技图书的引进事宜,这才解决了“被歧视”的问题。这个分公司其实只是一个办事处,公司上下加起来也没有几个人,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北京进行。

在俞渝的努力下,科文开始做引进版的图书,这对公司后来的发展很有帮助。科文在做引进版图书的初期,就与世界知名的麦克劳·希尔公司有过合作,出版了国内最早的一版MBA图书。

当时科文在国内主要与北京的某大学出版社进行合作,这个出版社体制比较僵化,做起事来就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审读时间特别长,总是把精力浪费在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修改上,用李国庆的话来说就是一些“得地的”的问题。一本书稿从写成到出版要拉很长的战线,急性子的李国庆很受不了他们这种拖拖拉拉的行事风格,一气之下就甩了这个慢性子的出版社。

这套MBA图书出版后,市场的反应很好,大家争相购买,李国庆还在公司内部掀起了学习这套MBA图书的热潮。有空时,李国庆就常常召集员工开会,会议的主题是——读书学习,就像六七十年代各村的支书带领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样。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讨论书中的精彩内容,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而且还把《战略管理》、《销售管理》等书定为下属们的必读书目,弄得员工们一有空就捧着这些书苦读,害怕万一哪天老总提问,答不出来可就丢人了。李国庆读书从来都不是死读,他一边读一边思考,把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反复琢磨如何改进公司的发展模式,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加快公司的发展进度。公司快速的发展也证明了,他这一阶段的刻苦学习并没有白费。

麦克劳·希尔公司是美国一家综合性的大公司,称得上是大哥级的出版公司,不但经营出版业,还涉及金融、教育等领域,它的发展历程也堪称奇迹。麦克劳·希尔公司的历史要追溯到1888年。当时它不过是纽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期刊社,创始人是两个铁路工程师,詹姆斯·H·麦克劳和约翰·希尔,出版的期刊也只涉及铁路工程方面的内容,而且一直没有发展太大规模。直到1919年,合伙人约翰·希尔去世后,詹姆斯·H·麦克劳把公司的名称改为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出版图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医药、科技、信息数据等等,规模非常大,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1996年,麦克劳·希尔公司还收购了欧文公司,又增加了金融、经济管理、心理等类型图书的出版。1999年,麦克劳·希尔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进行合作,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科文剑桥在出版界站稳脚跟,有了一定的赢利后,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李国庆也经常请合作伙伴卢森堡剑桥帮助规划公司的蓝图,如用几年时间做到什么程度,具体有什么计划等等,就像国家经常出台第N个五年计划一样。理想非常美好,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虽然伙伴的建议给了李国庆很多启发,仍然无法避免走一些弯路。

有了外来投资后,公司的发展态势很不错,也赢利了不少,账面上的数字很可观。但是,科文剑桥高层的管理能力并没有跟着公司的发展规模同步增长。打个比方,从前公司规模在500万元的时候,高层们执行了一套比较合理的管理模式,而且确实推动了科文剑桥这只船在商海中快速行驶。但是,随着公司急速发展,规模已经扩大到1亿元,那么管理模式就一定要有所改变。可惜李国庆等高层却没有适时作出调整,依旧沿用了从前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恰如马克思所说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李国庆等人不是等闲之辈,学习能力比较强,在俞渝的帮助下,他们很快转变管理模式,解决这个“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让科文剑桥的发展出现波折的还是一个大项目——上马外版医学图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卢森堡剑桥给李国庆介绍了一个人,艾瑞克·纽曼,这个人可是美国医学界的大腕,人脉很广,能接触到许多最前沿的医学研究著作,通过他,科文剑桥可以拿到美国最新的、尚未出版的医学作品,而以前科文剑桥只是引进已经发行多年的经典著作,所以这次合作对于科文剑桥来说非常重要,这在国内出版领域也是个优势。

李国庆和纽曼合作之后,一口气引进了三十余本医学著作,取名为《美国最新医学问答》,本来他还准备大展拳脚,但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了。

原来,李国庆也知道如果进军医学图书市场,在前期肯定要作好亏损的心理准备,他预计的亏损时间是3年,本以为3年之后就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开始赢利。结果,苦熬3年后依然是在赔钱赚吆喝,甚至把以前其他项目上赚的钱也赔了不少。

这次失利主要是发行方面出了问题,科文剑桥以前的发行队伍擅长教辅公关,对医学这种专业图书的发行并不了解。在尝试了N种方法,更换了几批营销人员后,科文剑桥的经营状况还是没有什么改善,为此李国庆不得不放弃医学图书这块“诱人的蛋糕”。

这件事情,李国庆用了3年时间才弄明白,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科文赔了不少钱。为了尽快扭转形势,在2001年,李国庆不得已又重新进入健康、育儿等大众社科书领域。这类图书的特点是能长时期卖,读者群广,图书通俗易懂。一段时间后科文总算挣回了一点钱。缓过劲儿后,李国庆又开始消减在这类书上的投入,毕竟那时他的当当网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不再完全依靠自己的图书公司赢利了,很多部门都精简了六七成的人员。

与此同时,科文的教辅图书出版也被李国庆彻底裁掉,因为国家实施教改后,不再采用全国统一教材了,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教材,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教育政策出现。教辅图书定价低,主要靠重复印刷大量销售赢利,每年一次的教材变化也让科文疲于应对,利润缩减到一年几十万元的地步,这种惨淡经营的买卖自然就被李国庆铁腕砍掉了。

科文剑桥是国内最早的合资出版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在鼎盛的时候,它拥有全渠道的发行权,西单的图书大厦还有它的专柜,这在非国有出版企业中可算是个特殊角色。在新华书店系统中,科文还有自己的账户,用来统计销量、结算书款,这些优惠条件让很多民营图书公司羡慕不已。但随着当当网的飞跃式发展,以传统出版为主的科文剑桥规模在迅速缩小,最后其经营重点以为当当网服务为主,几乎成为当当网的一个印制部门了。曾经被很多民营图书公司羡慕的科文剑桥就这样慢慢失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