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为率真者让路
5953000000008

第8章 以亚马逊为榜样(1)

2004年2月,美国亚马逊公司派出的高级考察团悄然抵达北京,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拜访立志要成为“中国亚马逊”的卓越和当当两家网络书店的当家人。一个月后,李国庆与陈年同时出现在某杂志封面,而那一期杂志的大标题赫然是:“谁会成为中国的亚马逊?”亚马逊和李国庆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1.研究“标本”亚马逊

“我做企业开始,就想做一个自己的商业帝国,什么才算是商业帝国?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营业额能超过100亿。中国的图书市场有300亿,我超过100亿,相当于把整个渠道都垄断了。所以,做百货是必须的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李国庆的梦想

在美国的时候,俞渝就是亚马逊的忠实客户。她觉得在亚马逊购物简单快捷,乐趣无穷,回国之后让她感到北京购物方式落伍的主要因素还是和她自己在亚马逊购物对比的结果。俞渝向李国庆推荐的第一个网上购物平台就是美国的亚马逊。

亚马逊除了是一条贯穿美洲热带雨林的大河的名字之外,它还是一个叫杰夫·贝索斯的美国男人于1995年在西雅图创立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名字。最关键的是,“亚马逊”一开始也只做图书销售,后来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才扩展到了网上百货生意,卖起了DVD、光盘、电脑、软件、衣服、家具等任何你能想到的商品。如今的亚马逊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是李国庆和俞渝在创业之初努力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俞渝在纽约的时候就听朋友提起过“杰夫·贝索斯”这个名字。一来是两个人都在华尔街打拼过,属于闻名但没有见面的同行。此外,俞渝还听说贝索斯是一个很自大而且爱吹牛的家伙,这一点听起来很可爱,与华尔街常见的理智冷漠的同行有所不同。她把自己知道的这些情况讲给李国庆听,告诉他在别人口口相传中,普通人会变成无所不能的神人。所以别看亚马逊现在做得挺好,那也是普通人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咱们完全可以模仿他。

李国庆向来就是“志当存高远”,听说了贝索斯的网络创业之路后,心中有了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络图书公司的构想。换句话说,“当当网”在酝酿时期就一直有个标本摆在前面,供李国庆夫妻掰开揉碎仔细研磨。

当初贝索斯选择西雅图作为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主要是喜欢这里有无数的小公司,有创业的那种氛围。贝索斯第一次在这里租了郊外的房子,除了房租便宜之外,还因为这所大房子有一个车库。贝索斯是个很会给自己找乐子的人,他一直很向往硅谷的创业故事,并认为“车库”是一块风水宝地。比如,哈雷就是在车库中创造出第一辆“哈雷摩托”、乔布斯就是在车库中创造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华特兄弟在车库成立了第一间迪斯尼工作室、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年轻人则是在车库中建立了惠普公司……

贝索斯希望自己的亚马逊公司也能成为和苹果、惠普、迪斯尼那样知名的企业,有着相同的传奇经历,所以当他建立亚马逊网络书店后,坚持自己的第一张订单应该在车库中接到。事实的确如此,亚马逊的第一单生意就在西雅图的车库中完成的。李国庆每次看到这个细节,都会莫明地想起自己曾经在地下室忘我工作的日子。

据说贝索斯创办电子商务网站的灵感来源于一组数据。当时他还在举世闻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工作,他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外号——“华尔街神童”。某天,贝索斯从网上发现了这样一则消息:互联网用户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激增2200%。这是怎样的速度啊!贝索斯惊叹,同时开始思索怎样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用户身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奇迹。

李国庆在俞渝的介绍中,知道贝索斯和自己是同龄人,是美国的一位古巴难民的后代。这一点也能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扯上关系,贝索斯的父亲是一位难民,自己的父亲在“文革”中是“坏分子”,这难道不是同命相连吗?贝索斯在中学时代当过班长和学生代表,高中毕业的时候还获得过代表美国高中毕业生最高荣誉的“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这不正和自己高中做过学生会主席,进入北大时是本系高考状元的经历很相似吗?最有意思的是贝索斯也放弃了在华尔街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做副总裁而选择创业,让很多人感到可惜。当年李国庆离开国务院农村调研工作室的时候,同样被无数人挽留过。

不同的是,贝索斯在他30岁那一年找准了自己毕生奋斗的方向,用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而李国庆却落后了两年,到了32岁才发现电子商务的潜在市场。还好,落后得不是太多,中国的国情也有别于美国,但有了同龄人贝索斯做参考,李国庆相信自己的路也不会走错。

2000年,美国记者罗伯特·罗斯写的《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一书传到中国,再次验证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不朽真理。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企业风起云涌的关键时刻,所以这本外国和尚念的经马上就成了畅销书,甚至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标准教材。俞渝就要求自己的每一名员工必须阅读这本书,还将此书称为“亚马逊兵法”,将书中提到的很多东西都吸收到当当的发展中。

因为《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的内容比较翔实具体,涉及到了亚马逊书店的缘起和特色、营销策略和经营方针、未来远景等等,有心的人肯定能够从中找到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何况有俞渝这种熟谙中美两国商业文化的人。

坚持阅读是李国庆和俞渝共同的生活习惯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一定被俞渝放到李国庆的书房、办公桌、床头甚至厕所每一个有可能阅读的地方。只有两个人都对亚马逊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对方的策略。

2.亚马逊的中国同行们

我在决策时基本遵循一个原则:“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一个人拍板。”

——李国庆申明自己不是一个专制的总裁

亚马逊公司在初创期间,只有300个顾客,并且还都是以免费试用的名义“忽悠”来的,根本没有利润可言。贝索斯对这种情况早就作好了心理准备,他没有把心思放在是否赢利上,而是关注公司是否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建设网站和建立数据库,力图在技术上、在软实力上站稳脚跟。贝索斯在美国创办亚马逊是1995年的事情,拿时间和空间离我们都比较近的当当网或者京东购物商城来说,他们自从公司创办以来也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这里有一个令贝索斯自豪、令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奔赴这一行业的数据:自1995年7月亚马逊网上书店正式开通之日起,呈现出每年200%的惊人增幅。每年翻着番上涨,这样的数据在传统行业恐怕穷其一生也难以见到。相比之下,这就是互联网创业的魅力所在,每年看着上涨的公司业绩,哪怕不赢利,内心也会被巨大的成就感填满。

亚马逊在开业的第一个月收到了来自美国50个州以及全世界45个国家的订单。什么叫覆盖面广,什么叫国际化运作,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战绩辉煌的亚马逊在忙碌了两年之后,到纳斯达克上市了。从上市的第一天起,它的股价就像过山车一样,无论是持有者还是旁观者都被晃得眼花缭乱,感觉刺激无比。亚马逊公司的发行价只有9美元,比2010年当当网上市的16美元还要低。可是刚过了一年多,也就是1998年11月份的时候,手中攥着亚马逊公司股票的大小股东们脸上都笑呵呵的。他们的股价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上涨了23倍,达到了209美元,说它创造了股票市场上的奇迹也不为过。逼近2000年股市崩溃之前,亚马逊的股价一路飙升到了400美元大关。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网络泡沫膨胀的影响,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亚马逊公司的股票颇有上升潜力。

有人说:“1999年网络泡沫崩溃幸存下来的网络巨头中,亚马逊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之一,其对于网络的标杆作用不逊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20世纪末的股灾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冲击,但能够侥幸不死的公司在日后都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张力。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场破灭之战正好给了他们与曾经辉煌的世界级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2000年左右中国懵懂而又热闹的互联网世界,简直就是一群“60后”男人的大秀场。

1997年6月,26岁的宁波小伙子丁磊创立了网易,6年之后就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1998年5月,与李国庆同岁的张朝阳从美国深造回国,这位麻省理工博士推出了“搜狐”网站,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志向是做中国第一网站;

1998年12月,北大无线电电子学毕业的王志东创建新浪网,而后又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1999年2月,深圳大学的两名毕业生马化腾和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用一只可爱的小企鹅征服了全中国的互联网青年;

同样是在1999年,拥有北京大学和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双重文凭的技术型人才李彦宏在美国的硅谷成立“百度”,准备模仿谷歌的搜索引擎,做中文版“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