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墨子》学生活
5953300000060

第60章 公输

原文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般。

公输般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般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般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般服。

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输般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般曰:“诺。”

译文

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云梯这种攻城器械,已经制成了,准备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的国都郢,见到公输般。

公输般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了我,我想请你帮我杀了他。”公输般很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两黄金。”公输般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了起来,对公输般拜了又拜,说:“请听我说。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准备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无罪却去攻打它,不能算是仁。知道这些道理却不去争辩,不能算是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宋国众多的百姓,这不能说你是懂得道理的。”公输般被说服了。

墨子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般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楚主呢?”公输般说:“好吧。”

原文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糜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栅、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文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自己华贵的彩车,邻居有辆破车,却想去偷;舍弃自己的锦绣衣裳,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舍弃自己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想去偷。这是个怎样的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满地都有,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得到宋国。”楚王说:“说得好啊I即使这么说,但是公输般已经给我造了云梯,还是一定要去攻取宋国的。”

原文

于是见公输般,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般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译文

楚王于是召见公输般。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墙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般九次设置巧变得器械攻城,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般攻城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城的方法还有余。公输般败了,但是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怎么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莫名其妙,问是怎么回事?墨子回答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御用的器械,正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犯呢。即使杀了我,但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说的好啊!我认为可以取消攻打宋国的行动了。”

墨子从楚国归来,后来经过宋国,正遇天下大雨,想到城门下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所以说:“费尽神思在下面做工作的再多,大家也不知道他的功劳。而在明处争辩的,大家却全知道。”

解读

本篇记述公输般制造云梯,准备帮助楚国进攻宋国,墨子从齐国起身,到楚国制止公输般、楚王进攻宋国的故事。全文生动地表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

“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器械站在宋国城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一、禽滑厘是他的弟子中从事制造器械和守卫城堡的人,在墨子的学生中,不管是从事谈辩、说书还是从事守卫的都是一样重要的。他所谓的“兼爱”就是无等差之爱。二、禽滑厘是他众多弟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从《公孟》中就可以看出。三、说明墨子之所以敢到这里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且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使楚国退兵。

从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墨子不辞辛苦维护正义的品格和机智、果敢的才能。墨子并不是向侵略者乞求和平,他除了用争议的言词跟侵略者辩论之外,还充分认识到要有保卫和平的力量,事实证明,在强有力的保卫和平的力量的支持下,宋国才免于遭受侵略。墨子这一伟大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的反对侵略战争的优良传统,直到今天,它对我们也还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爱祖国、爱和平的人记住。

活学活用

墨子说:“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自己的国家是那么的地大物博,却偏偏要去攻打比自己弱小的国家。这又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秦始皇统治时期国家的疆域也很广大,但却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如韩国。这又是为什么呢?攻打韩国,是因为他爱惜人才。可最终韩非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韩非使秦

满腹韬略的韩非,有感于时势危难,他愤而疾书,进谏韩王。希望韩王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重振韩国的声威。但韩王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从不把韩非的话放在心上。在韩非的强国方略中,直接陈述了韩国衰亡的主要原因。针砭时弊,对当时盛行的价值观及功利取向,确实是强劲无比的钟声,但在韩王的眼里,这些都是一钱不值的谰言狂说。但秦王在拜读了韩非的作品后,拍案叫绝。对韩非的理念大为激赏,爱才之心甚至让他不惜动用强大的兵力攻打韩国。面对秦军的汹汹来势,韩王被吓得六神无主,这时才想起规劝自己富国强兵的韩非,就连忙派韩非出使秦国,希望能化解这次兵祸。韩非以韩国使者的身分来到秦国后写信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却不能一举拆散天布的合纵联盟,占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将我斩首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你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便派人去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韩非已经死了。

不争者胜天下

三国时的曹操,很注重接班人的选择。长子曹丕虽为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文名满天下,很受曹操器重。于是曹操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

曹丕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慌,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讨教。贾诩说:“愿您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理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深以为然。

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又在高声朗诵自己作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曹操问他什么原因,曹丕便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

一言既出,满朝肃然,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相反,大家倒觉得曹植只晓得为自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有悖人子孝道,作为一国之君恐怕难以胜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道德和治国才能吧,结果还是“按既定方针办”,太子还是原来的太子。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魏国皇帝的宝位。

其实刚开始时,曹丕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夺走的,他想拼死一争,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胜数极微,一时竟束手无策。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经贾诩的点化,脑瓜顿时开窍: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让对方一个人尽情去表演吧,公道自在人心!最后,这场兄弟夺谪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

曹丕以不争而保住太子之位,而东汉的冯异则以不争而被封侯。

西汉末年,冯异全力辅佐刘秀打天下。一次,刘秀被河北五郎围困时,不少人背离他去,冯异却更加恭事刘秀,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找来的豆粥、麦饭进献给饥困之中的刘秀。河北之乱平定后,刘秀对部下论功行赏,众将纷纷邀功请赏,冯异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只字不提饥中进贡食物之事,也不报请杀敌军功。人们见他谦逊礼让,就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绰号。尔后,冯异又屡立赫赫战功,但凡议功论赏,他都退居廷外,不让刘秀为难。

公元二十六年,冯异大败赤眉军,歼敌八万,使对方主力丧失殆尽,刘秀驰传玺书,要论功行赏,“以答大勋”,冯异没有因此居功自傲,反而马不停蹄地进军关中,讨平陈仓、箕谷等地乱事。嫉妒他的人诬告他,刘秀不为所惑,反而将他提升为征西大将军,领北地太守,封阳夏侯,并在冯异班师回朝时,当着公卿大臣的面,赐他以珠宝钱财,又讲述当年豆粥、麦饭之恩。令那些为与冯异争功而进谗言者,羞愧得无地自容。

智慧金言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处处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