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墨子》学生活
5953300000008

第8章 三辩

原文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竿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译文

程繁问墨子说:“先生说:‘圣王不听音乐。’可是,从前的诸侯处理政务疲倦了,就听听钟鼓演奏的音乐来休息一下;士大夫处理政务感到疲倦了,就听听竽瑟演奏的音乐来休息一下:农夫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贮藏,也要借敲击瓦盆土缶的音乐方式自娱自乐,进行休息。现在先生您说:‘圣王不听音乐。’这就好比马套上车永不卸下,弓拉开后永不松弛,这恐怕是靠气血运转而活着的人无法做到的吧!”

原文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護》,又修《九招》。武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

译文

墨子说:“以前尧舜只有茅草盖的屋子,只是简单地制定一些礼仪,姑且作乐而已。后来汤把桀流放到大水,统一天下,自立为王,大功告成,没有后患,于是就承袭先王的音乐,自己又创造新的音乐,乐章取名为《谨》,又创造了古代乐章《九招》。周武王战胜殷朝,杀死纣王,统一天下,自立为王,没有后患,于是继承了先王的音乐,自己又创造新的音乐,取名为《象》。周成王继承先王的音乐,自己创造了新的音乐,取名为《驺虞》。周成王治理天下不如周武王;周武王治理天下不如商汤王;商汤王治理天下不如尧舜。所以他们的音乐越是繁复,他们治理天下的政缋就越差。由此看来,音乐不是用来治理国家的。”

程繁说:“先生说:‘圣王没有音乐。’但这些就是音乐,怎么能说圣王没有音乐呢?”墨子说:“圣王做事的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损益。饮食于人有利,若因知道饥饿去吃饭就叫有智慧的话,那么天下也就没有智慧了。现在圣王虽然有乐,但它像吃饭一样不可少,所以也等于没有音乐。”

解读

本篇通过墨子与程繁对音乐的讨论,可以看出墨子的“非乐”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喜好音乐,必定会妨碍社会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使劳动人民衣食不足,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国家的灭亡。因此,他认为圣人治理天下重在事功,而非音乐,他反对追求音乐享受,并认为音乐会使国君劳民伤财,沉浸在奢华享受中。这对批判当时统治者的享乐生活有现实意义。

墨子在最后说:“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凡是太盛的东西就容易减损它,这与第一篇《亲士》中的“太盛难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施死于自己的美丽,孟贲死于自己的勇敢……。什么事情都需要保持一个度,超越这个度就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活学活用

墨子提出“非乐”的思想,主张“音乐越繁复,治理国家的政缋就越少”,而且统治者喜爱音乐,必定会无心听政,沉迷于音乐中,人民无力从事劳动,严重阻碍社会生产。但唐太宗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音乐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而不是音乐本身。我们知道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富民强,而他却大肆提倡音乐,这难道能说音乐与政治的兴衰有关吗?

太宗论音乐

太常寺少卿祖孝孙认为,梁、陈两朝的音乐大多为吴,楚一带地区的音调,北周、北齐的音乐,大多为胡、夷的音调,于是斟酌南北的音乐,用古代的音乐来进行考订,制作了《唐雅乐》,总共有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唐太宗下诏命令协律郎张文收和祖孝孙共同修定。六月初十,祖孝孙等人演奏新乐。唐太宗说:“礼乐是圣人根据人们的感情创制出来作为教化用的。政治的兴衰更替,哪里是由礼乐来决定呢?”御史大夫杜淹说:“北齐将要灭亡的时候,制作了《伴侣曲》;陈朝将要灭亡时,制作了《玉树后庭花》。它的声调哀怨缠绵,就是过路的人听了之后都要悲伤流泪。怎么能说政治的兴衰、朝代的更替与音乐没有关系呢?”唐太宗说:‘不对。音乐能感动人,心情愉快的人听到会高兴,心情愁闷的人听到会悲伤。高兴和悲伤都是由人的内心所决定的,并非由音乐来决定。即将灭亡的国家政治,一定使民众有太多的忧愁,因而听到音乐就悲伤。现在这两首曲子都还在,我为你们演奏,你们会悲伤落泪吗?”右丞相魏征说:“古人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说的吗?音乐呀音乐呀,难道仅仅是指钟鼓说的吗?’音乐的确在于人心的愁与乐,而不仅仅在于曲调本身。

智慧金言

墨子说过音乐会毁掉一个国家,因此他主张“非乐”。

玩乐败江山

九月,前蜀主与太后、太妃从成都出发去游青城山,经过丈人观、上清宫,后到达彭州阳平化、汉州三学山而返回。

前蜀国安重霸劝王承休请求前蜀主东游秦州。王承休到秦州上任后,立即拆除府署的房屋,修建行宫,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他仗势抢夺民女,并教她们唱歌跳舞,然后把这些歌舞的场面画出来送给韩昭,让韩昭在前蜀主面前赞扬秦州的山美、水美、人美,以激起前蜀主游玩秦州的兴致。前蜀主果然禁不住诱惑,决定去秦州一游,很多大臣部劝阻,但蜀主不听。王宗弼上表规劝,蜀主将他的表章扔在地上。太后也极力劝阻,还为此痛哭得饭也吃不下,但蜀主仍执意要去。原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给前蜀主写了近二千字的奏表,概括其意思是说:“先帝创业艰辛,希望江山流传万世,陛下生长在皇宫之中,迷恋酒色,不知世事的艰险。秦州是羌、胡杂居的地方,时有恶性疟疾等传染病流行,人民苦于力役,郡县为了供应宫中所需,已疲惫不堪。凤翔与蜀国结有深仇,必然乘机寻衅。蜀国与唐国刚刚互通关系,现在无事而出兵,恐怕也会引起对方怀疑。先帝从来没有无故去游玩,陛下却常常任意离开皇宫。秦始皇向东巡游狩猎,车马未归;隋炀帝南下游玩,龙舟不返。蜀国强盛,雄视邻国,虽然边境没有战事,但国内却有腹心之疾,百姓失业,盗贼四起。从前李势屈从于桓温,刘禅投降了邓艾,蜀山虽然险要坚固,但仍不能依赖。”韩昭对蒲禹卿说:“我先把你的表章收起来,等到蜀主回成都后,一定让狱吏一字一句向你问个明白!”

冬季,十月初四,前蜀主率领数万大军从成都出发。初五到达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报告说后唐兵西上伐蜀来了。前蜀主以为是群臣合谋骗他不去秦州,根本不相信王承捷的话,于是大夸海口说:“唐军到来正好,我正想炫耀武力,显示蜀国雄风呢!”于是继续向东进发。前蜀主沿途还与众大臣吟诗作赋,以添游兴,对报告唐兵来临一事毫不在意。

后唐兵趁机攻打蜀国,不久就歼灭了蜀国。前后总共不超过七十天。后唐取得十个节度、六十四个州、二百四十九个县,俘虏了三万士兵,获得的兵器、钱粮、金银、丝绸数以千万计。

智慧金言

从“今圣有乐而少”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墨子是把音乐看成与吃饭一样的事情,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是小生产者的代言人,从这里更可以看出。“食必求饱,衣必求暖,然后才求美”,他把音乐看作是奢侈品,而且他认为音乐越繁复,治理国家的政绩就越少,因此他主张“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