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的爱情
5954600000021

第21章 矛盾期……(1)

毕业不是爱情的终点

文/商陆

据说,大学是最适合谈恋爱的时候:一来名正言顺,再也不会被冠以“早恋”的罪名遭到围追堵截;二来简单纯洁,不会考虑房呀车呀柴米油盐。但是,许多辛苦经营了四年之久的恋情,往往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分崩离析灰飞烟灭。

笔者曾联合北京几所高校的论坛做过调查,结果显示:67.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是校园爱情难过的一个坎,而76.5%的大学校园情侣是在毕业时分的手。那么,毕业究竟是不是意味着爱情走向了终点?又该如何让美妙的爱情延续下去呢?

反方——较园爱情逃不过毕业关

白峰到来的时候,赵跃刚好离开,因为我们没有考上同一个城市的大学。

新生报到那天,我一个人在校园迷宫中游荡,心里还恨恨地想:要是赵跃在就好了。就在我的汗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时候,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走过来,说:“你是新生吧,需要帮忙吗?”这个人就是白峰。

虽然白峰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当他深情表白时,我的心还是动容了——四年的时光,有人陪伴总比形单影只要好吧。

只是,跟白峰相处的时间越长,我就越发现清晰地记起赵跃。白峰喜欢穿花色的衣服,赵跃就不这样,一年到头只有黑白两色,还扮着酷酷的表情问我“帅吧,帅吧”;白峰喜欢吃清淡的东西,赵跃却最爱辛辣,大夏天的拉上我去吃水煮鱼,一边抹汗一边吐舌头:“爽啊——”白峰总是请我去钱柜唱歌,点那一首首情歌,深情款款地跟我对唱,但我却更想念赵跃牵着我的手,在空旷的街头狂吼“是不是我的十八岁,注定要为爱情流泪”……

白峰知道赵跃的存在,只是他从不提起。有那么几次,我脱口而出:“赵跃最讨厌这种颜色”或是“这种电影赵跃根本不会看”时,他也会发火,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然而,就在我用了四年的时间渐渐忘记赵跃的时候,白峰却提出了分手。我想,毕业真的是我逃不过的一个关,爱情总是在那一刻消失不见。

心理分析

很明显,导致白峰与我分手的原因并不是毕业本身,而是长久以来潜在的内患——我只是借助一段新的感情来忘却旧感情,填补生活的空白。

其实,很多被毕业绊住了脚的爱情,本身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不过是毕业使它们呈现出来了而已。大学中,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因为害怕孤单或者想要攀比炫耀才开始一段恋情,这样的感情本来就不够稳固。另外,校园爱情虽然单纯,但也往往过于理想化。当毕业来临,两个人都要面对人生规划,容易因为人生观的不同而出现分歧。

那么,长达四年的时间都没有表现出来的问题,为何单单在毕业那一刻浮现呢?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将人的心理喻作喷泉。这个喷泉有很多泉眼,彼此是相通的。当另外几个泉眼的压力较小时,感情这个泉眼也不会有什么波动。但毕业那一刻,大部分人都要承受着工作或考研的压力,这几个泉眼的压力增大,这就导致感情的泉眼也进发出许多问题。所以,才会有“爱情难过毕业关”的现象出现。

正方——毕业的考验使爱情更牢固

两年前的9月,当我在昆明火车站接到张晓明的时候,我们已经经过了四年的异地爱情长跑。

网上偶然的相识促成了我们的姻缘,恰好两人又都是闲散人一个——大学生,于是,课余时间就被我们全部用来谈情说爱了。虽然没课的时候,张晓明也偷偷买了车票来看我,但远距离的爱情还是有很多不便之处:在我生病的时候,我特别希望他能陪在我的身边照顾我,但他没有;在他竞选失败的时候,他给我打了彻夜的电话发泄郁闷,我很想去看看他,但我没有。也曾感到无望,想过分手,但分分合合闹了四年,还是割舍不下这段感情。

最终,毕业时我给他下了最终的通牒——要么来昆明,要么就分手!

我知道,要他离开北京是很难的,毕竟他在那里生长了二十几年,而且,无数人削尖了脑袋往那座城市里钻,他怎么舍得离开呢?但我将自己的打算跟他说了一下:我们俩都是本科毕业生,而且近两年也没有读研的打算,想要积累点生活经验。而在北京,大学生满地跑,一抓一大把,工作竞争必然激烈。况且,房价物价都考虑在内,生活必然很艰难。但在昆明就不一样了,一来人才受重视,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来生活也相对轻松一些。

当时张晓明很是犹豫了一段时间,迟迟不给我答复。就在我连洗面的眼泪都快流干的时候,他还是坐上了开往昆明的火车。

“你的幸福生活从此开始啦!”我在接站那天就对他说。现在,两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并没错,我们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牢固结实。

心理分析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一生中要找到四个人。第一个人是你自己,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第二个是最爱你的人,他让你体会到被爱的滋味;第三个是你最爱的人,他让你学会如何去爱;而第四个才是与你相伴终生的人,他往往既不是最爱你的人,也不是你最爱的人,只是那个在最恰当的时间地点出现在你面前的人。”

每个人都将爱情想象得唯美浪漫,但其实,爱情恰恰是最需要现实滋养的东西。这里的“现实”指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心理的契合度。每个人都像一个独立的齿轮,生命就是我们不断向前运动的轨迹。在这段轨迹里,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的齿轮与我们自己的能够吻合,于是就成了知己朋友,而有的人齿轮与我们自己的完全排斥,于是成了看不顺眼的敌人。而那个与自己齿轮完全吻合的人,往往才能成为相伴一生的恋人。

当校园爱情遭遇毕业,需要面临的往往就是齿轮的契合度的问题:你们是否都打算继续深造?如果不是,那么一个走向社会,一个留守校园,共同的话题将慢慢变少。你们是否留在同一座城市?如果不是,那么彼此身边都会出现更多的机会,感情有可能被取而代之……所以,每一对校园情侣真正要面对的不是毕业,而是人生规划以及人际相处的基本问题。

很多人将分手归咎于毕业,这是错误的想法。其实感情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隐患,而毕业只是一个诱发它的导火线罢了。为了让爱情能够闯过毕业这一关,我们应该更早地做出规划和准备:

1.尽量减少异地恋情的发生率;

2.如果在大学前三年知道对方有出国或读研的计划,那么也该相对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

3.即使毕业后在不同的环境里,也要多接触对方的知识领域和朋友圈,保持共同话题;

4.如果毕业导致一段感情走向了终点,那么在伤心难过的同时,更应该拿出时间和精力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当另一个与自己齿轮吻合的人出现时,千万不要错过!

我走近了,你却离开

文/AKI

2004年5月,即将毕业的肖然通过繁琐严格的面试,来到了正男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正男大肖然两届,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以这个趋势发展,正男的前途将是一片大好。

作为部门招聘的负责人,招聘时正男的意见显得格外重要。来应聘的人很多,芸芸众生之中,肖然是最后一个走进办公室的。一张娃娃脸,却穿着标准的职业装,毕恭毕敬地坐在桌子前面。正男问她:“你为什么选中我们这家事务所?”这个看似腼腆的小丫头,竟然说了一句惊天的话:“我是万不得已才找你们这个单位的,你的样子也比我大不了多少,毕业了总不能还让父母养着吧,我能胜任和你一样的工作。”

这句话吓得正男哑口无言,面试也只能草草结束了。但他却再也忘不了肖然的那种从容与锋芒。用人单位怎么能拒绝这种真实、目标明确,而且专业条件不错的女孩呢?

后来,肖然成为了事务所的实习生,每天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认真的女人最美丽”,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一次,正男把一个案子交给肖然,让她做一些前期工作,肖然整理的时候突然发现,案子有很多麻烦的地方,如果事务所接了,败诉是个必然的结果。她拿着文件找到正男,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不巧,这与正男的观点正好相反,但她丝毫没有怕因为争吵而丢掉饭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还是正男说服了她:“我能把这个案拿下来,它对事务所的形象太重要了,我知道它有风险,但它更是一个机遇!”

由于那次争吵,两个人开始了互相关注。两个月后,正男偶尔会约肖然吃个便饭或者喝杯咖啡,肖然也很少拒绝。慢慢地,两个人之间的空气里弥散着一种特别的味道。

肖然出色的工作表现,加上正男的提携,原来半年的试用期提前一个月就结束了。为了表示感谢,肖然请正男吃饭。聊天的时候,正男像变魔术似的,把一束红色玫瑰放在了女孩儿的眼前,肖然红着脸接了过来……

从那以后,两个人跟掉进糖罐子一样甜得幸福,但在单位还是严密保守着秘密。肖然更是爱屋及乌地欣赏着正男身上所有的特质。曾经发誓不找烟鬼的她,觉得正男吐出的烟雾都穿着彩虹般的外衣;曾经发誓“身高非一米八不找”的她,面对只有一米七三的正男欣慰地说,“接吻还不用踮脚尖呢”;曾经发誓与厨房绝缘的她,心甘情愿地为正男烹制美食。这些改变,她自己也说不清原因。

2005年春节后,正男要出差一个月。肖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成了孟姜女似的,那双大眼睛哭得快成国宝了,那段日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一天她走进内衣店,一向青睐浅色内衣的她本来看上一件,但犹豫再三还是放回去了。她拿起右手边的一套性感黑色的内衣,买下,回家。因为她清楚记得,正男曾在玩笑中说过“穿深色内衣的女人,足以灼热男人更多的神经”。她生怕正男会因为自己的浅色内衣而……不敢想了。

那个月,肖然没早没晚地不停发短信,要求正男收到就要马上回复,这不仅耽误了自己的事情,也打搅了正男的工作。她怕那份巧克力般的爱情会由于空间的阻隔而不再浓烈,而正男那边呢,好几次都是在谈合同开会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肖然的电话,每天晚上精疲力竭想要早些休息,却被肖然打搅。面对整天发来的“我爱你”,他却不再那么想念肖然了。

正男回到北京,小别胜新婚的感觉使他忘记了肖然曾经给他带去的尴尬。大学时的哥们儿无论怎么约他,他都会找理由推托,他只想和肖然在一起甜蜜生活。

渐渐地,同事们逐渐看出了他俩的小秘密,在私底下有些不太中听的议论,有的哥们儿说他变了,没有共同语言了似的,于是大家都在故意疏远他。正男自问:“我有多久没和哥们儿出去了?以前的泡吧生活居然变成了奢侈的享受?一年前放在床头的那本小说,至今还没看完……生活怎么变成了这样?”他痛苦地回味着,最终决定和肖然谈谈了。

“给彼此点空间吧,生活不能只有我们两个人,那样我们迟早会厌倦。”

“不!”肖然抱着正男,伤心地哭了。

正男挣脱开她的手臂,“但我有自己的事情,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用在爱情上,你不觉得那样的男人狭隘吗?”

“为了你,我能做的都做了,你还不满足吗……”他们之间的对话,在肖然的叫喊声中结束了。也许,他们早已精疲力竭。

这是谁的错呢?

心理点评

现实生活中,像肖然和正男这样的情侣不在少数。两个人甜甜蜜蜜地在一起是正常的,但过分依赖、过分放大对方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好恶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会觉得很不自在。故事中的两个人都做出了很多改变:接受吸烟、经常下厨房、缩小社交圈……这无可非议。但问题的关键是自己能不能接受这种改变?如果能,说明“我”可以;如果不能,说明“我”不可以。肖然似乎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原本一个很有特点的人,把情感、好恶、兴趣全寄托在所爱的人身上,失去了判断,放弃了自我。当然,正男也犯了相同的错误。

社会心理学对爱情双方“相似与互补”是这样定义的:恋爱双方的结合是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这种相似不是绝对的,哪怕是两个人有“差异”,如果能够接受它,这也是一种相似。比如女孩子喜欢被别人照顾,男孩子喜欢照顾别人,这看似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情,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相似。但“相似”和“相同”并不一样。尊重自己的感受,问问自己能改变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讨对方欢心。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感情恐怕是很难长久的。

点评/航平

当爱情和猜忌狭路相逢

口述/百鸣文/窦挺

第一次见到莫可聪的文字,我便喜欢上了她。

用QQ聊过以后我才知

道,这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二十七岁,单身,南京某中学语文老师,业余喜欢写作。在我的狂热追求下,她很快对我有了回应,两个月后,我们见面了。

第一次见面,远远我就看见了她,比照片上还要年轻秀丽,且带着股说不出的书卷气。北京到南京,坐特快列车的话不过十二个小时,往来很方便,每隔两个周末,我就要去南京一次。跟她在一起,我那么开心,我们逛街,出去拍照,泡吧。

我和可聪的第一次争吵,发生在情人节的夜晚。那天,可聪来北京看我,晚上我们出去看电影,中途,可聪接了个电话,我问是谁,可聪说了个名字,是论坛上那些男网友里的一个。电影散了场我们就争吵起来,可聪有点奇怪:“你真是莫名其妙,不过一个电话,犯得着这样吗?”我则认为,她和那人,一定是有特殊关系的,否则,为什么单单在情人节的晚上打电话给她,还有说有笑呢?可聪生气:“如果我喜欢他,我干吗这么远跑到北京来看你?”我火了,把她一个人撂在马路上,独自打车回了住处。等回到宿舍我又后悔起来,毕竟北京对她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这样做,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我又出门找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她哄回去。

开了一次头,吵架便成了家常便饭。我怀疑她,网络上每一个和她熟稔的人都让我不可遏止地嫉妒,可聪是不是和对方也见过面,有过和我类似的关系?我经常在脑子里想象她的生活,她第一次见我就表现得十分娴熟,经历过多少异性?她漂亮又有才,有多少觊觎她的男人?……可聪回答过我:“每个人都有过去,追究过去没有任何意义,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每次吵完我都后悔,再求她原谅。

可聪曾经问过我,为什么我的性格这么狭隘多疑,她疑惑地说:“成年后的性格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难道你以前有过什么不愉快的生活?”我铁青着脸,坚决否认掉了。十岁时,从人们的风言风语中我得知,在中学当校长的父亲和学校新来的数学老师关系暧昧,那个老师年轻漂亮,写一笔好字,歌又唱得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整整五年,家里笼罩在愁云惨雾中,母亲日日以泪洗面,直到那女老师调离学校。这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还有什么好提的?

八月中旬,可聪惊慌地告诉我,她怀孕了。她问我怎么办,我考虑了很久,说:“还是做掉吧,做完后还来得及休养一段时间再开学。”偏偏这时,老家打电话来说,奶奶病危了,要我赶紧回去,我左右为难。可聪听说后,平静地说:“那我自己回家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