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的爱情
5954600000033

第33章 婚姻期……(2)

心里有他,不犯法

在“你是否梦见过和其他异性打情骂俏或者亲呢”一题中,有76.88%的人选择了“是”。或许很多人对这样的答案难以接受,毕竟人们通常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全身心投入,不得有半点掺假。然而心理学家却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各式各样的性幻想,而幻想的对象却不一定是自己的伴侣,这种幻想就如同幻想自己成功、发财或住进豪宅一样正常。

幻想是人的本能。因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地将对某人对异性的幻想与某人有了外遇等同起来。当然,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于对异性的幻想中,那就该检查自己的婚姻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自己的生活是否过于空虚,必要时需要向心理机构求助了。

临阵退缩,婚前焦虑为哪般

文/南方燕

情景一

2004年岁末,某网络BBs上贴出一则特别的寻人启事——“亚迪急盼未婚妻林乐乐归来:乐乐,你回来吧,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再推迟一年结婚,全听你的。我们都不会责怪你,订好的酒席已经取消了,也已经分别向亲友作了解释,爱你的亚迪。”

情景二

广州天河区某婚姻登记处的大厅里,排着长队的男男女女在等待踏入洞房的“资格证”。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迷茫与焦虑,大多数一前一后默默等待着,交流不多,似乎各有所思,要不是大厅中醒目的婚姻登记处标牌,几乎看不出他们是在等待结婚登记。

林林总总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什么在男女婚配高度自由的今天,在决定结婚的片刻到终成眷属的这段时间内,他们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困惑,甚至退却的念头?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些天来,我经常失眠,难道就这样跟她结婚,结束我的单身生活?怎么有一种开车没有加满油、没系安全带仓促上路的感觉?都说初恋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可为什么这种小概率事件偏偏发生在我身上呢?”24岁的小胡向记者抱怨着。“那你爱不爱她呢?如果不爱,你现在有权利不跟她结婚,要知道婚姻是勉强不得的。”记者反问道。“我爱她啊,不光我爱,我全家都喜欢她,假如不是我的初恋,而是二恋或者三恋,我娶她一定无怨无悔。可惜我才拍过一次拖,你说我会甘心吗?有个哥们儿老是拉着我讲他的四次恋爱经历,虽然他的那几个女朋友我都认识,一个都比不上我的,但我依然羡慕得眼红,经历就是财富啊。不过如果真要分手,我肯定不愿意。”小胡补充道,“更何况,她已经有了两个月身孕……”

曾经有记者问球王贝利,他射进的哪一个球最好,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很多男女在决定婚姻登记前夕已经有了夫妻之实,正如案例中的小胡,既然这个山头已经稳稳攻下了,怎能不畅想一下攻占其他山头的感觉呢?感情经历相对贫乏的男女更容易有这种心态。也许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婚姻,谈着谈着,就一路直落到达了婚姻围城的门槛。真的就这样进去了吗,要不要再等一等呢?

婚姻挑战自由

在高校当美术老师的小曾生性自由散漫,倾慕竹林七贤的生活方式,要不是为了生计,他早就背着画夹游山玩水去了。研究生毕业后的前两年,他依然抱着独身主义态度,和一只同样懒散的黑背狗相依为命了两年。好几次,学生们发现小曾和黑背同时饿得奄奄一息。半年前,教师宿舍搬迁,从教学区搬到了校园的西南角,搬迁后吃饭成大问题,以前的餐厅在东北角。持久的饥饿感竟然改变了小曾的独身主义态度。在搬进新宿舍不到一个月,他竟然有了漂亮、贤良的女朋友,据说她早已倾慕小曾的才华,一直穷追数年才终于修成正果。随着餐饮、卫生条件的迅猛改善,小曾也逐步改变了对婚姻的态度,整天乐呵呵地围着女朋友忙前忙后,并在9月份开学的时候,告诉朋友以及同事他们决定在2005年春节前结婚。

然而,就在结婚前的一个月,小曾的思想又出现了反复,经常自言自语,到底要不要结婚呢?他三番五次找哲学系的同事辩论结婚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没有办法,既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不洗脚上床睡觉而不挨骂……

婚姻意味着男女两人吃喝拉撒睡基本要在一起,是两个人的事,而不可以独善其身。打造完美婚姻的前提是,双方有共同认可并承诺遵守的规则,此外,个人自由及某些习性要受到“挤压”。当自由面对婚姻的束缚时,你能坦然面对吗?别小看这些鸡毛狗碎的小事,积聚久了,一样可能成为引发婚姻危机的导火线。

金钱是生活的润滑油

《说文解字》中对汉字“家”的基本解释是,一个棚子下面有一头猪。这意味着家必定离不开物质,没有物质保证,作为家庭上层建筑的夫妻感情就会受到伤害。

刚结婚的张良说:“作为男人,我每餐一饭一粥足已;安步当车,搭公交车的费用都免了;至于穿衣,住宿,我也知足常乐,没什么奢求。可是,再苦不能苦老婆,虽然她表示愿意跟我筚路蓝缕,甚至风餐露宿,并多次表示,她只是爱在婚姻越来越动荡、离婚率日益攀升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禁叹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叹息是从西方“自由世界”开始的,而今也东渐到中国,于是所谓“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无婚文化”、“同居文化”、“不生育文化”、“离婚文化”等等始于西方的时尚与新潮,也在当今的中国男女中间兴盛起来。“闪婚”、“一夜情”、“换偶”、“婚外恋”等等,便属这类“新文化”的现象。媒体对这类“新文化现象”的报道、渲染或炒作,往往是只追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使某些已婚和未结婚的人对爱情和婚姻能否兼得,都倍觉困顿。

要探索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首先要探讨

爱情本身的要义。虽然关于“什么是爱情”

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是无解的,但古今中外的许多贤人哲士还是给予过智慧而深刻的答案。某些答案具有普遍意义,能够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文化的界限。例如,他们都指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而人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因此爱情也有生理与社会的层面;人还有精神世界,因此爱情就有精神的光辉。那种只有生理和肉体满足而缺少社会文化、人伦道德、精神等层面的两性之欢,不可称之为爱情。

现代男女对爱情的一个最大误解,恰恰是以为“堕入情网”便是爱情。“堕入情网”的双方,确实有酷似爱的强烈感觉,但那种感觉至多可称作“浪漫激情”。仔细分析“堕入情网”的男男女女之感受,可以发现颇多的相似性。这是因为浪漫激情有几个特点,对任何男女都不例外。

第一,本能性。生理本能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磁场效应。已到达性成熟的男女,可能随机地与某位看得顺眼的异性“堕入情网”,并不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和持久性。这就是为什么从少男少女时代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时代,一个人一生之中可能不断与不同的异性”堕入情网”,“多情种”由此而来。

第二,主观性。当一男一女陶醉在浪漫激情的时刻,大脑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内非肽”,可称“爱情吗啡”,令人快乐无比,心旷神怡。与恋人在一起,仿佛天空特别蔚蓝,阳光特别灿烂,一切花香鸟语、日月星辰,都在此时此刻充满了特殊的魅力。这种主观感觉具有极大魔力,它往往把一对根本不般配的男女推向婚姻。

第三,虚幻性。浪漫激情中的双方,都会极力展示自己的光明面,掩饰或克制阴暗面,大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效。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双面人,不是单面人,天长日久之后,“庐山真面目”总要暴露出来,导致一方或双方的失望和后悔。

正是浪漫激情的上述特点,使其脆弱与短暂。如果相爱双方不能超越浪漫激情的幼稚状态,努力学习和创造成熟的爱,领略爱的精神文化本质,从而建立承诺感和自制力,那么这种浪漫激情必将迅速死亡,甚至等不到结婚就进入了“坟墓”。现代男女的“闪婚”,当属此种情形。也许有人正是用“闪婚”之类的短命婚姻来证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在“闪婚”中,哪来的爱情呢?那分明’是瞬间“堕人情网”,瞬间又“破网而出”,匆匆陶醉了一阵“浪漫激情”而已。既然不过是浪漫激情,若不发育成长,哪能有强壮的生命力去承受婚姻之重?其实,岂止是“闪婚”,“一夜情”这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所谓“爱情”不堪一击,就是某些生活在一起多年而后发生“婚外情”乃至离婚的夫妻,如果你去问他们当初有过浪漫激情吗,他们的回答多半也是肯定的。然而,浪漫激情在得不到升华与“加固”的情况下,总是无法坚持长久,它的本能性、主观性、虚幻性早晚导致其破灭。有人在“婚外情”中再度“堕入情网”,或者离婚之后重新去寻觅当初那种浪漫激情,殊不知,“年年岁岁花相似”,重蹈覆辙者大有人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婚外情”大多半途而废,再婚者的离婚率甚至高于初婚的原因。

记得台湾女作家罗兰曾经说过:浪漫激情就像电光火石一般,一闪即过;你捕捉到了,就算拥有过;但要让浪漫激情升级为真正的爱情,那就要在其中加入许多强固剂,包括道义、良知、责任、尊重、接纳、奉献等等,这些正是人类爱情的社会文化与精神内含。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知名著作《爱的艺术》中也说到,爱情的核心要素是关怀、信赖、接纳与尊重。如果爱情达到这样的强壮与健康水平,它还会夭折在婚姻之中甚至结婚之前吗?

至于婚姻,它理应是成熟爱情的归宿和护卫者。如果两个人相爱到接纳、信赖、尊重、奉献的程度,他们就必然渴望有一种社会与法定的形式来见证、护卫、加固、发展与延续爱情,还要以双方的性爱与情爱去创造和哺育新的生命。这是相爱的双方对爱情达到完善和永久的期盼与努力。从相爱到结婚,从此开始,爱情就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这种使命既出于成熟男女的良知道义,也出于社会道德与文明规则。罗兰女士这样解释从恋人之爱到夫妻之情:同船过渡便是缘分的信念,相互拯救度过一生一世的决心。的确,真正成熟而美满的爱情要历经双方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相守的漫长旅途,要体验友情、爱情、亲情、恩情的丰富内含,难道这不需要缘分的信念和拯救的决心吗?这当然不可与那种肤浅、脆弱、短暂的“堕入情网”体验和浪漫激情之欢同日而语。正如弗洛姆所言,爱情其实是与人格相伴随的,如果一个人不积极地去发展优良的人格品性,那么对爱情的追求将是徒劳的。人格品性展示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层面,它与物质财富无关。而当今许许多多原本强烈追求爱情的男女,却把金钱、权力、荣誉、成功看得比爱情更重要,他们不惜代价去达到后面的目的,而不去解读爱情本身的要义,不去问津爱的知识与艺术,所以常常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那些宣布“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男女,其实也并未获得真正的爱情,不过是陶醉了一阵来得容易去得快的浪漫激情而已;而那些叹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人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爱情的“天堂”何在,其结果可能是爱情与婚姻俱毁。

我的看法是:爱情是婚姻的出发点,婚姻是爱情的归宿;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孤寂、空洞和不幸的,而没有婚姻的爱情则是飘忽的、盲目的、不安全的、脆弱的;爱情与婚姻的和谐统一,既是双方人格发展的崇高境界,又是人生最幸福、最完美的境界。而爱情与婚姻的和谐统一,需要相爱双方共同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决心,甚至要穷尽毕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