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素书》学生活
5960500000038

第38章 遵义章 做人做事要懂方法讲技巧(16)

王氏曰:“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伏。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躁,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剌,便是小怨不舍,则大怨必生之患。”

【解读】

管理中无小事,单位里许多的积怨,往往产生于生活中的小事。一旦生怨,绝大多数人会本能地将怨恨放大,不自觉地会寻找更多积怨的理由。所以诸葛亮告诫人们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赏小功”、“赦小过”,都是小善之举。

历史上许多成就了事业的人,都起家于一些小成就。比如说,唐代有员名将——薛仁贵,出身贫寒,只因在随唐太宗征战高丽时,身着白袍手持方天画戟,孤身冲入敌阵,得到太宗的赏识,由此走上成功之路,成为唐代最勇猛的战将之一。反过来说,在不成功的众人之中,又有多少是因为领导“小功不赏”而湮没的呢?

好的领导创造人才,不好的领导则扼杀人才。如果一个单位长期无可用之材,那不是因为单位里的人不行,而是单位的领导不行。

“赏小功”、“赦小过”事虽然小,但唯有心胸博大的人方能做到。曹操被指为奸臣,但此人的心胸确实有过人之处。他曾经攻打张绣于南阳,张绣被迫投降了曹操。可是曹操确实不是正人君子,在张绣降曹之后竟然私通张绣的婶娘,气得张绣挥刀就砍,结果曹操跑了,可是长子昂、侄安民都被杀了,张绣叛逃到袁绍处,这个怨可就结大了。后来曹操攻打袁绍,张绣无处立足,只好又投降了曹操。但曹操的大度令后人吃惊,并没有难为张绣,反而委以重任。

【活学活用】

怨气就像种子,生长出果实后就大祸临头

张飞在与关羽、刘备桃园结义之后一直跟随刘备。198年,刘备随曹操击斩吕布,回到许昌后,曹操封张飞为中郎将。207年,曹操追赶刘备到了当阳的长阪。刘备命张飞率领二十余名骑兵断后。张飞立于河边,手持丈八蛇矛,怒目横视,大喊:“我就是张翼德,有胆的就来跟我一决生死!”当时曹操的部队皆面面相觑,不敢向前挑战,刘备才得以脱逃性命。208年,刘备平定荆州南部,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214年,刘备进入益州,在攻击刘璋时,张飞跟诸葛亮、赵云逆江而上,前往增援。张飞进军到江州,击败刘璋太守严颜。当时严颜被张飞部众所获,张飞质问严颜说:“大军到来,为何不投降呢?”严颜答:“你们无缘无故,侵夺我方领土。我们这只有断头将军,并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为生气,命左右拖严颜出去斫头。然而严颜脸色不变地说:“砍头就砍头,生什么气!”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色而释放他,严颜因而拜服。之后张飞连战皆捷,与刘备会师于成都。刘备夺取益州后,命张飞当巴西太守。215年,曹操击败张鲁后,命名将夏侯渊、张郃留守汉中。张郃另外率领军团进军宕渠、蒙头、荡石,想要将巴西郡民全部迁徙到汉中,张飞率军前往阻止。两军相拒五十余日,张飞亲率精兵一万多人,从小道与张郃的军团会战。张郃所处的地形狭窄,前后军难以相救,于是被张飞各个击破。张郃大败,心慌意乱,于是放弃战马步行,与手下亲兵十余人从小路仓皇逃到南郑,其余部队均惨遭全军覆没。由于张飞的表现杰出,巴西郡才得安定。219年,刘备自任汉中王,命张飞为右将军。221年,刘备称帝,命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当时,张飞雄壮威猛,世人皆认为仅次于关羽。魏国的一班谋士像程昱等人皆称赞关羽、张飞是万夫莫敌之人才——“万人敌”,是当世的勇猛臣子。关羽曾杀敌报答曹操的厚恩,张飞曾大义释放严颜,他们都有国士的风度。只不过,关羽对士兵很好,而对士大夫们却很傲慢;张飞尊敬、爱戴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却不爱护士兵百姓。刘备因此常告诫张飞说:“你有时随便处罚弟兄,又常常鞭打他们,却又叫他们在你的身边任职,这会让自已招来祸患。”然而张飞却没把兄长的话放在心上。

221年,刘备率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张飞率领一万多人,从阆中要与刘备会师江州。张飞因为二哥之死悲痛欲绝,整日喝酒、无故鞭打士兵以泄愤,并强迫手下赶制白盔白甲。结果未及等到出征为关羽报仇,便在临出发前被其手下亲兵将领张达、范强谋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张达、范强连夜带着张飞的头袋投奔孙权,第二天营中发现张飞被害,却已经追赶不及。张飞本营的都督上表通知刘备,刘备还没接到奏本,就已经猜到是什么事情了,悲痛欲绝地说:“糟了!三弟去世了。”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莽撞、凶猛、鲁直、勇敢的猛张飞是其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的忠心不二、勇猛非凡历来被后人敬仰,而且他还是三百六十行中屠宰业的祖师。民间关于张飞之死,传闻很多,但所有版本都只是死法不同,死因却完全相同:那就是因小怨而酿成大祸,自己丢掉性命不说,还误了兄长的统一大业!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张飞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吧。

【智慧金言】

怨气就像种子,它可能最初很小,但在一定的环境里却能长得很大,大得出乎人的意料。所以,明智的人,会赦小怨,以防患于未然;而不明智的人,却会导致“小怨不合,则大怨必生之患”。这个“大怨”,最终甚至可能导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桃园结义三兄弟中,张飞称得上可与万人匹敌的英雄,是当世的勇猛臣子,不过却因为脾气暴躁、不拘小节,在睡梦中被宵小残害。

奖惩要公正严明

【原典】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注曰:“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曰:“赏轻生恨,罚重不共。有功之人,升官不高,赏则轻微,人必生怨。罪轻之人,加以重刑,人必不服。赏罚不明,国之大病;人离必叛,后必灭亡。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解读】

赏与罚是领导手中的两件宝,但也是两件最致命自杀武器。历史上有人用得好,事半功倍,甚至创造霸业也非难事;但也有不少人用得不好,结果是亡国破家。

春秋末期,吴国出了个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名叫伍子胥,他原本是楚国的世家大族。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将伍子胥一家无罪杀害,唯伍子胥潜身逃往吴国。他发誓要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入吴以后,他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任贤能,奖农商、实仓廪,又举荐深通兵法的孙武为大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国成为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强国。公元517年,伍子胥率吴军攻入楚国,将楚平王的尸体拖出来,打了300鞭以泄愤。

虽然伍子胥的做法也让后人垢病,但促使伍子胥背叛祖国的,恰恰是:罚不甘心者叛!不平则鸣,不公则反,这是历史的规律。

【活学活用】

奖罚不明祸害无穷

奖与罚是重要的管人手段之一。奖与罚一定要分明,该奖就奖,该罚则罚,否则就会给组织种下祸根。

在我国古代,对赏罚分明四个字分外重视。人们认识到,国家兴衰、朝代更迭大半因用人不当,用人不当大半与赏罚不明有关。

对于奖罚分明的重要性,早在战国时期的魏惠王与其大臣卜皮的一次对话就说明了。

魏惠王问卜皮:“你担任地方官的时间很久,和百姓接触的机会最多,应该听过百姓对寡人的批评吧?”“百姓都说大王很仁慈。”魏惠王听后大喜:“是吗?果真如此,国家一定能治理好。”“不,相反,国家快要灭亡了。”魏惠王愕然:“寡人以仁慈治国,这样有错吗?”卜皮加答:“陛下只想给天下百姓仁慈的形象,就不能居人之上。所谓的仁慈包含怜悯、仁心、宽厚、慈祥。如今即使百姓、大臣犯罪,陛下在处罚他们时,也会踌躇不前。有过而不罚,无功却受禄。天下人都会看不起大王,百姓也会放肆。臣说国家快要灭亡,就是这个道理。”

北魏时,尚书驾部郎中辛雄为人贤明,对下属赏罚分明,处理政事公正无私。他还曾上疏说:“一个人所以面对战阵却能忘记自身的危险、冒犯白刃而不害怕的缘故,第一是追求荣誉,第二是贪求重赏,第三是害怕刑罚,第四是逃避祸难。如果不是这几个因素,那么就算圣明的天子也无法指挥他的臣下,慈祥的父亲也无法劝勉他的儿子了。圣明的天子知道这种情况,因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使得无论亲疏贵贱勇怯贤愚,听到钟鼓的声音,看到旌旗的行列,无不奋发激昂,争先奔赴敌阵的,这难道是他们讨厌长久地活着而乐意快死吗?利害摆在面前,是他们欲罢不能罢了。自从秦、陇叛变,蛮左造反,已经过了几年,三方面的军队,战败多而战胜少,追究他们的原因,确实是由于赏罚不明。陛下尽管颁下明诏,随时赏赐,但是将士的功勋,经年不能决定,逃亡的士兵,平安在家,因而使得守节的人无所羡慕,一般的人无所畏惧。前进攻打贼寇,死亡临头而赏赐遥遥无望;撤退逃散,生命保全却没有罪刑,这是使得士卒看见敌人就沮丧奔逃,不肯全力打仗的缘故。陛下如果真能号令必信,赏罚必行,那么军中士气一定大增,贼寇一定会平定了。”

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更应该认识到奖罚分明的重要性。如果奖罚不分明,其后果是相当糟的。

首先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一个管理者奖励了一个不该奖励的员工,而把应该奖励的忽略了,把优秀的员工晾在一边不管不问,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使人们形成在这个公司出色地工作还不如投机取巧的想法。

再者奖罚不明会失掉优秀人才。在一家小型炼油厂里,有个肯钻研的小伙子,他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并通过理论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改进设备以提高出油率的先进方法。他把这个方案提交给他的主管,主管却不屑一顾,并对他说:“我招你来是为我做事,不是叫你去干那些不三不四的事,这样不是耽误我的事吗?回去给我好好干活吧!”

按理,主管应该提倡技术革新,对从事技术革新并做出成绩的下属要大加赞扬并且予以奖励。而这个主管不但没有给做出技改成绩的下属以奖励,反而把他臭骂了一顿,致使那个员工回去之后,愤而离开,转投到另一家炼油厂去了。

在管人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奖罚分明会对一个组织的有效运转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对有功者的奖励必然应伴随着对无功或有过者的惩罚。二者不仅要相互结合,不可分割,而且要泾渭分明。管理者如果不能做到奖罚分明,还不如不奖不罚,因为奖罚不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远比不奖不罚大得多,甚至会使结果偏离初衷,从而导致人心涣散、组织混乱。

【智慧金言】

给有功者以奖赏,却导致很多人不服,惩罚有过失的人,却让他心有不甘,这都会导致下属离心叛德。奖赏那些无功之人,惩罚那些无罪之人,这都是昏庸的酷吏的做法。

奖赏和惩罚是管人用人必用的手段,用好了事半功倍,如果用不好不但事倍功半,搞不好还会出乱子。问题是,怎样才能用好这一手段,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呢?很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公正、分明。

听信谗言,拒绝谏言者必亡

【原典】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王氏曰:“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昕谗言如美味,怒忠正如仇仇,不亡国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