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素书》学生活
5960500000046

第46章 安礼章 顺应事礼才能事业有成(7)

未能公平对待员工:特别优待表现卓越的员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完全不理会其他员工,甚至将他们一贯的努力抹杀,也是不公平的行为。

未获重视:所有的决策过程都没有员工参与的份;所提出的建议,上司都当成耳边风,根本没有被采纳的机会。

应酬太多:有一些管理者喜欢与部属接触,甚至要求员工在工余时间,搞一些午餐、晚餐或例会一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员工的私人生活。

必需品供应缺乏:在办公室中,文具是必需的办公用品,如行政部门有诸多限制,又要出示旧文具证明已不能用,又要签名做账等,好像乞讨般才能取得应用的物品,最令员工不满。

工资发放不准时:对辛劳整月的员工来说,“发薪日”就是他们一个月的指望,在银行排了半天队,才知道公司未发薪金,那份愤怒可想而知。

同事不合作:不是每个员工均具有互助精神,有些人专门喜欢将别人踏在脚下往高处爬。如果这时管理者不够精明,未能分辨是非善恶,又未加以引导,吃亏的一方一定会滋生对管理者的怨气。

加班没有额外补偿:很多公司只派工作给员工,要求他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至于是否需要超时工作,公司一般不予理会。遇有员工投诉工作太多,必须抽出私人时间完成,管理者反而批评他无能。

职业倦怠:对目前的工作已经提不起兴趣了。

前途无望:上司既吝于授权,也不曾提供任何职业训练。

临时取消休假:许多管理者要求员工随传随到,不管员工是否在休假中,只要有事,就要急电其回公司上班。此举令员工非常反感,因为他们会有一种卖身的感觉。

【智慧金言】

总而言之,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不断地积累经验,找出一套适合你和你的员工的管理办法。只要把大环境的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了,就会有更多贤能之人投奔而来。

山高则崩河满则溢

【原典】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此二者,明过高、过满之戒也。

山峰高崄,根不坚固,必然崩倒。君王身居高位,掌立天下,不能修仁行政,无贤相助,后有败国、亡身之患。池塘浅小,必无江海之量;沟渠窄狭,不能容于众流。君王治国心量不宽,恩德不广,难以成立大事。

【解读】

山太高而又过于陡峭就很容易崩塌,河泽里的水太满了就容易溢出来。

山峭崩,泽满溢,是自然常理。黄石公以此来警戒为人做官切勿得意忘形,以免翘起尾巴不思进取。当人处在危难困苦之时,大多数人会警策奋发、励精图治;一旦如愿,便放逸骄横目中无人。因此古今英雄,善始者多,善终者少;创业者众,守成者鲜。这也许是人性常有的弱点吧。故而古人提出“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多勇,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作为矫正人性这一弱点之方法,不可不用心体味。

【活学活用】

既要能力非凡又要谦恭待人

管理者最怕什么?最怕被下属瞧不起。在下属眼里,合格的领导就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尽管这很困难,但最起码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工作上的内行。

打铁先要自身硬。管理者如果没有过硬的真本领,就无法让下属信服,无法坐稳自己的位置。在越来越普遍的“能者上”的机制下,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无疑是现代管理者应时刻牢记在心的第一原则。

管理者要不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地精通和熟悉业务,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成为管理内行,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干。

才从何来?来自于学习。一是从书本中学,二是在实践中学,并善于用科学理论之“矢”射工作实践之“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要坚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组织管理、协调驾驭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瞎指挥和决策失误,工作起来才能让人信服。

管理者拥有了非凡的能力之后,也不要因此而傲气十足。管理者怕被下属瞧不起,下属同样也怕被领导瞧不起。作为领导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应当养成谦恭待人的习惯,凡事不可太张狂、太咄咄逼人。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提高自我形象的策略。

越是优秀的管理者就越显得谦和,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秀和高位而自大,他们懂得从别人身上吸取长处来充实自己。当遇到技术难题或有不明白的地方时,他们会谦虚地向同事和下属请教。

在工作中与同事及下属相处,懂得谦虚就是懂得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千万不能为了突出自己一再地表现带有炫耀的成分,更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而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在无形之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样,不仅会让人生厌,还会被人看不起,更严重的是你可能会伤害到某一个人,而周围的人也会逐渐地离开你。这样,在无形之中,你就为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

谦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它是自信与高尚的融合。有谁会愿意为一个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领导打天下呢?

在众人之中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因而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的缺点当作镜子,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怀若谷,应该成为每一个管理者的座右铭。

对于多数管理者来说,虽然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意表现出心高气傲,但也同样存在着注意谦虚的问题。所以说,平等待人,不自恃高人一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如果要做到不管自身发生任何变化,都能时时处处谦和让人,就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正确地评价自己。试着重新认识自我,不妨将优点和缺点各列一个清单,细加对照,恰如其分、客观公正地作一次评价,并认真地从内心问自己,我真的就十全十美吗?我有多少知心朋友和“铁杆”下属?它会使你幡然猛醒:一味地自高自大,使得自己忽视了自己的缺点,并与周围人们的关系形成了不和谐的音符。

遇事从他人的观点、立场来思考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从对别人的认识里来形成自我形象。对人的认识越全面,自我形象就越清晰。这样,我们便可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处世技巧,改变轻狂浅薄的心理和行为。

【智慧金言】

处在领导的位置上,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时还不能完全做到,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形象。

善于识别人才

【原典】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注曰:“有目与无目同。”

王氏曰:“虽有重宝之心,不能分拣玉石;然有用人之志,无智别辨贤愚。商人探宝,弃美玉而取顽石,空废其力,不富于家。君王求士,远贤良而用谗佞;枉费其禄,不利于国。贤愚不辨,玉石不分;虽然有眼,则如盲暗。”

【解读】

“弃玉取石”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瞎子。其实,这种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如此愚蠢的选择。比如说,我们经常为一些身外之物而奋斗不休,为此我们却失去了许多东西,像家庭的亲情、自己悠闲的心情,甚至还有健康,这都是“弃玉取石”的行为。

《庄子》里记载了一件事:“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

韩魏两国发生领土争端,韩国的昭僖侯为此很烦恼。有一天,子华子去见昭僖侯,见他面有忧色,十是子华子对君侯说:现在我们写下“天下”两个字放到您面前,谁握着它,谁就能拥有天下,不过,左手握着它,右手就会残废,右手握着它,左手就会残废。您愿意把它握在手中吗?昭僖侯说:寡人不愿意为它而失去双臂。子华子说:就是啊!这样看来,双臂重于天下,而您自己的身躯比双臂更重要。

披着虎皮的羊,永远也成不了老虎。仗势欺人者,狐假虎威者,永远也成不了英雄人物。人真正的强大在内心,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老子曾经反复说明了一个道理:唯其弱,所以强。

陆地上什么动物最强大?人们一定会说是老虎,有人说它们是“万兽之王”。其实这是错误的,完全出于人类的主观偏见。在陆生动物中,最强大的是大象。它们没有老虎的速度与利爪,每天都以食物链中最不起眼的青草、树叶为食,但大象体积与寿命却远远大于那些食肉型动物。海洋中什么鱼最大?是鲸鲨。它们每天都以海洋中最低等的浮游动物为食,过着清汤寡菜的生活,但却比食肉的鲨鱼大出十几倍。

所以,真正的强大,看起来都是柔弱的。在自然界中,表面看起来,水是最弱的,岩石是最强的。然而,当我们站在中国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或者站在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水的强大。那些柔弱的水汇集起来,像刀子一样,将坚硬的岩石从中劈开,形成壮观的大峡谷。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领会老子的伟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的水在峡谷中缓缓穿行,“至坚”的岩石在两侧默默行着视目礼,这是多么深奥的一幕。

天天摆出一副天下无敌的样子,或者功成名就的架式,都是披着虎皮的羊。

【活学活用】

拥有一双慧眼,是认识英才的前提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具有这样一双慧眼。

清咸丰年间,曾国藩需要人才,于是常常会有人慕名而来:他们中有的是经人推荐、有的是自愿来投效。不管来路如何,曾国藩必定召见面试,谈话之后才决定是否要这人。

相传有一次,曾国藩约了三个人面试,可过了预定的时间很久,尚未被召,会客室里的三个人因此各具情态:一人静坐沉思,一人走来走去,一个人脸上十分生气,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到了傍晚,曾国藩派人告诉他们三个人,可以回家等候被用,不必见面了。这人心里不懂何故,问他说:“三个人为何不用召见,就被录用?”曾国藩说:“此三人在屋内时,我已观察过了,那个沉思的人,心情不畅,活得不久,但个陛为人却很稳重;来回踱步的,器度胆识不凡,刚强沉着,实在是不可多得之才;那个不耐烦的,英勇果敢,一定可败敌,然而有点心急,成功之后可能会殉国,这三人都是军中所需要的人才。”后来经过事实证明,沉思的人是王某,年余病发,功劳不显扬。踱步的是彭玉麟,立军功建水军,官至兵部尚书,部下皆诚服于他。不耐烦的是江忠源,勇敢好战,常常建立军功打胜仗,进官至安徽巡抚后,即在庐州三河镇力战殉国,被追加封号为忠烈。于是大家都佩服曾国藩,说他慧眼识人,确实不同凡响。

不过说到慧眼识英才,还有两个人物也很著名,那就是秦孝公和公孙鞅。

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他看卫国力量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来到魏国,在魏国的贵族门下做了一段时间的事,只做一些琐碎的事,抱负没有机会得到施展。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开始公开招聘人才,卫鞅看到这个机会,又来到秦国。

卫鞅得到秦孝公的召见,两个人促膝长谈,卫鞅将平生所学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士,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卫鞅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后,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应用厚黑“诚信”策,来获得民众的信任。他命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观看。

这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为什么做完后能获得如此丰厚的报酬?会不会是官府设了个圈套?老百姓心里直犯嘀咕。结果谁也不敢去完成这件事。卫鞅看见没有人报名,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名粗壮汉子忍不住了,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说完,扛起木头就走。大家都想知道结果到底是什么,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称赞扛木头的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当着众人的面把五十金奖给了他。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秦国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因为商鞅变法非常成功,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秦孝公十分欢喜,便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羊质虎皮者辱”,表面上看来,一个重才的君主总是让人敬畏,一个重才的国家总是让人感到它的强盛,但如果君主只是摆一个重才的样子给人看,也就是说盲目重才,那么这个国家仍是不堪一击的。

战国初期,中山(今河北省中部偏西)国是一个很狭小的国家,又恰巧地处燕赵魏齐这些强国中间,因而它的处境非常困难危险,再加上中山国的君主自己无法振作起来以图自强,使得每个国家都想快点将它打垮,纳入自己国内。

赵武灵王想要攻打中山国,占为己有,便派遣一位叫李疵的大臣尽快去侦察中山国的情况,以明虚实再回国禀明,然后策定讨伐计划。李疵奉旨前往中山国,仔细地观察一番后,回来报告赵武灵王说:“中山国的情形看来,是可以讨伐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立即出兵攻打,恐怕就轮不到我们了,因为别的国家必会捷足先登啊!”武灵王听了他的话之后,内心大疑,便问道:“你怎么知道一定会这样呢?”李疵回答道:“中山国的国君经常驾车出宫,据我追踪结果,原来他是去一些陋巷中拜访请教一些士君子,一共有七十家,这就是它为什么将亡的征兆。”武灵王听了之后,仍不解地问道:“依你这样说来,中山君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啊,怎么可以去攻打他们呢?”李疵回答:“不见得啊,一个国君重用士君子固然应该,但是过分重用之下,百姓会逐渐培养出一种光求外表制度的良善,而忽略了事实上的完美;再说如果特别尊崇推奉贤者,则农夫必定会怠忽懒惰,士兵也会胆小不敢勇猛作战,到了这情势如果还能安然存在而不被消灭的话,真是世界上少有的事了!”武灵王听罢,虽然一时没话可以回答李疵,却也不敢完全相信,因此决定先好好观察中山国是否有什么变动再谈,没有立刻下令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