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的倒戈,又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此时的赵高既想苟延残喘,又想火中取栗。他一面派人暗中与刘邦联系,要同起义军讲和,求吴中之地自立为王;一面又对秦二世采取断然措施。
经过一番谋划,除掉二世后的赵高欣喜若狂,匆匆摘下玉玺佩在身上,大步走上殿去,准备宣布登基。但是“左右百官莫许”,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赵高的皇帝梦。他顿时不知所措,头脑发晕,只觉得天旋地转,这时,他才感到自己的罪恶阴谋,达到了“天弗与,群臣莫许”的程度,只得无可奈何地取消了称帝的打算,只得立扶苏之子子婴为王,结束了这场逼宫篡位的丑剧。
被赵高推上王位的子婴,心里十分明白赵高的险恶用心,于是,他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贴身太监商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
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等到斋戒沐浴的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一连几次,子婴都是如此应付。
不得已,赵高决定亲自去请子婴来举行入庙告祖仪式。自沙丘政变以来,万事顺心应手,赵高有点飘飘然,根本没有把子婴放在眼里,所以并不多想,就径直奔向子婴的府第。等赵高一到,子婴及他的两个儿子就带着亲信一拥而上,将赵高杀死了。
杀死了赵高以后,子婴在他的两个儿子及随侍宦官、卫兵的拥护下来到了宗庙,举行了告祖仪式,正式即秦王位。子婴即位后,首先下令逮捕赵高的三族,全部予以处死。
赵高和胡亥在本质上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要说他们各自为恶,结果也未必会这么坏,这么坏的结果也未必会来得这么快。正是因为“同恶相党”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智慧金言】
这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启示是:心中一旦有恶念升起,一定要极力克制,同时远离恶人。如若不然,和恶人们在一起,他们会很快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结出恶果。真到那时,后悔也就晚了。
远离“美女”
【原典】
同美相妒。
注曰:“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解读】
两个美人站在一起,相互总是没有好心情,这就是人类的嫉妒心理。同行是冤家,同美也是冤家。历史上的粉阵厮杀是很残暴的。当年武则天得势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令人将萧淑妃、王皇后砍断了手脚,并泡在酒瓮中。
女人如此,男人也如此。三国时的周瑜,人长得风流,智慧也是很高的,在东吴不作第二人之想。没有想到,在联蜀抗曹时,却来了个诸葛亮,战略计谋,处处压他一头。周瑜嫉妒得要命,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几次想加害,都没有成功,最后被诸葛亮三气之下要了命。
【智慧金言】
远离那些热衷于争宠的女子
同时爱上了某一样东西,或某一个人的人,会聚在一起。比如秦始皇好神仙之术,总想活得更久些,于是就有一群方士围绕在身边。比如皇上喜爱漂亮的女子,那么就会有三宫六院,美女如云。而美女之间因为妒忌,却常常会演驿出许多不亚于战场的残酷故事。
尽管美女之间为争宠,各尽其能,使出了很多令男人都触目惊心的恶毒手段,但像武则天那样为了争宠,残忍牺牲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女儿的做法,却还是震古烁今。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祖先曾经是北朝魏、齐和隋朝的下级官吏,曾祖父武俭担任过北齐永昌王的咨议参军,祖父武华担任过隋朝的东郡丞,父亲武士彟凭借富厚的家财经商致富,结交权贵,招徕宾客。隋朝末年,当时的唐公李渊奉命到并州管理军队屯田事务,经常住宿在武士彟家里,与武家颇有交情。后来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就委任武士彟为府中掌管兵甲的铠曹参军。李渊、李世民起兵太原后,又任用他为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同唐兵平安长安。武士彟虽无出生入死的汗马功劳,但因“从平京城”之功,擢任库部郎中,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在论功行赏时,武士彟被列为二等功臣,从此官运亨通,不断加官晋爵。公元620年,他又被加授工部尚书,晋封为应国公,后又调任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
武则天是武士彟的次女,自幼聪慧,很有才智。贞观九年(635年),武士彟病死,武则天当时才十二岁。不久她便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十四岁时,她因容貌美丽,被唐太宗选入皇宫,充当才人。临行时,她的生母杨氏痛哭不已,但是武则天却不以为然,谈笑自若,毫无悲伤之感。
太宗初次见到武则天,便十分喜欢,当即赐号“媚娘”,封为才人。从此,宫里人都习惯地称她为“武媚娘”。
武则天性格刚烈泼辣。唐太宗得到一匹名马,叫狮子骢,体态高大,四肢有力,疾驰如飞,只有一处不尽人意,那就是它的性情暴烈,许多有经验的驯马老手都对它无可奈何。因此,太宗与将军们一起探讨如何驯服这匹烈马。这时,武则天恰巧在旁边,就对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三件东西。”太宗问:“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马不听话,就用鞭子抽它;还不听话,就用铁锤锤它;再不听话,就用匕首刺它。”
大家听了,都大吃一惊。他们从来没想到这样一个妩媚女子,性格却如此刚强,手腕竟如此残忍。
武才人,虽然刚入宫时以她的妩媚赢得了唐太宗一时的喜爱,但不久就失宠了,而且一直到太宗驾崩之时,她都很少被临幸。
但是,她幸运地认识了太子李治。
唐太宗晚年有病,太子李治日夜侍奉皇帝药膳,常住在父皇寝宫旁边,经常和朝夕侍奉皇帝的妃嫔在一起,一来二去,都比较熟悉。太子李治生于公元628年,比武才人小四岁,一次在长安宫、两次在翠微宫与武才人一起侍奉太宗,两人朝夕相处,有了感情。
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去。按照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
高宗忙完登基大典和安葬唐太宗之后,一切恢复了正常,才知道武才人已经离开后宫,在感业寺削发为尼。高宗对媚娘思念不已,于是来到感业寺探望她。高宗见这位昔日光彩照人的美人如今成了穿着缁服的女尼,面黄肌瘦,十分憔悴,过去那种容光焕发的风姿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悲泣流泪。而武则天见了高宗更是泣不成声,于是“武氏泣,上亦泣”。
从此,高宗一有机会就偷偷来看她。这样过去了半年,高宗却一直没有机会把她接回宫去。
皇帝与武则天在感业寺互相感泣的事被王皇后知道后,王皇后觉得应该把武则天接回宫中,一来可以讨得高宗的欢心,二来可以用武则天来离间高宗对萧淑妃的宠爱。王皇后是并州祈县人,温顺善良,但她不能生育,高宗对此很不满意。这时,萧淑妃乘虚而入,博取了高宗的宠爱,先后生下一子二女。
公元651年,武则天被接入皇宫,并没有立即加封女官,而是先做王皇后的侍女。不久,武则天被封为昭仪,名列九嫔之首。
王皇后做梦也想不到,武则天进宫之后,虽然萧淑妃很快就失宠了,武昭仪取代了萧淑妃,自己却依然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庞。王皇后又不得不联合已败下阵的萧淑妃,共同在高宗面前诋毁武昭仪。武昭仪知道王皇后准备对付她,决心要同皇后较量一番。
公元654年初,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很讨人喜欢。高宗每天下朝之后,就来武昭仪的寝宫里看小公主,把她爱如心肝。王皇后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尤其喜欢小孩,也不时来逗逗小公主。有一天将近中午的时候,王皇后来逗弄了一会儿小公主,然后离去。武昭仪趁四处无人之际,便心一横,上去用手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果然,不多一会儿唐高宗就来了,武昭仪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盈盈地前来迎接皇帝。高宗低头一看,小公主满脸青紫,掀开被子一摸,身体已凉,顿时惊异万分,武昭仪见状哭得死去活来。高宗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宫女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王皇后刚才来过这里,看过小公主之后就走了。高宗立刻意识到小公主是被王皇后给掐死的,便怒不可遏地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
武昭仪这一招栽赃陷害的狠毒手法果然奏效。这一突然事件对于贤惠婉淑的王皇后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打得她不知所措。武昭仪趁机大进谗言,加上王皇后久无生育,于是高宗决定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围绕皇后废立问题,宫中展开激烈的斗争。王皇后宠衰,她的舅舅中书令柳奭首先被贬官流放。太尉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等顾命大臣迅速组成反对势力,阻止武则天入主后宫。与此同时,武则天也开始施展手段,分化朝臣,瓦解对立面,形成自己的势力。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人很快集合在武则天的周围,决心与长孙无忌集团一决高低。
公元655年,唐高宗把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几位宰相召入内殿,共同商议废立皇后的事。
高宗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有儿子,现在我想立昭仪为皇后,怎么样?”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冒死谏诤。褚遂良说:“皇后出身名门,忠厚贤淑,又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轻易废掉。而武昭仪出身寒微,又曾侍奉过先帝,立为皇后不合礼仪,万代以后,天下人会怎样说陛下,希望陛下三思。”
褚遂良在高宗面前无所顾忌,言辞冲撞,但他身为顾命大臣之一,还是从爱护皇帝的愿望出发,规劝高宗不要立父妾为自己的皇后,否则将会留下万代恶名。褚遂良似已破釜沉舟,说完后又把手中的笏放到殿阶上,解下幞巾,并叩头至流血,他说:“退还陛下笏,请求陛下放臣回归故里。”
一向文弱仁厚的高宗这时也被褚遂良的过激行动给激怒了,喝令左右将褚遂良拉出殿去,此时在帘内的武昭仪听了,也气得暴跳如雷,忍不住破口大骂:“为什么不把这可恶的家伙杀掉?”
幸亏众人说情,说褚遂良接受先帝遗命,有罪也不可用刑,褚遂良这才得以保全性命,不久被贬出京城。
为了抢夺皇后之位,武则天一党大肆活动,许敬宗在朝廷制造舆论说:“种田的农民多收了几百石麦子,还想另娶个新老婆。何况天子富有四海,立一个皇后,有什么不可,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却乱发议论。”许敬宗说的话显然是指责褚遂良与长孙无忌等人,但却说得很粗鲁,又把天子比喻成庄稼汉,在平日里要定为大不敬之罪。但现在却是一句时髦的话,因为它很符合唐高宗的心意,也无人追究。
正在双方对峙、唐高宗骑虎难下之时,他却意外地得到了身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勣的支持。李勣本姓徐,隋末瓦岗义军的名将,降唐后高祖赐姓李氏。后来战绩卓著,出将入相,封为英国公,此前不久又晋升为司空,一时无人可比。他对改立皇后的问题,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意见不同,又不好当着众宰相的面明确表示,所以此前召他们四大臣入殿讨论这事时,他借口身体不适回避了。有一天,唐高宗私下对李勣说:“立武昭仪为皇后的事,褚遂良就是不肯听从。他既然是先帝的顾命大臣,他不同意,这事就算了吧。”李勣听了没有直接说可与否,只是淡淡地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必征求外人的意见。”
这句话貌似不置可否,实则是说改立皇后是天子家的私事,完全可由皇帝自己做主,不必理会褚遂良等外廷大臣说三道四。于是,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想法得到了李勣这一元老重臣的默许。
【智慧金言】
热衷于争宠的女子,唯我独尊、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男子要想成业、女子想要平安,都必须远离她们。
英雄惜英雄
【原典】
同智相谋。
注曰:“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
【解读】
人选择对手时,总是高看一眼,即会选择那些在智谋、决心、实力相等,或者稍高一些的人为对手,而不会选择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找到一个真正够资格的敌人,也可以说是智者最大的荣幸。
三国时刘备落魄曹营,有一次曹操请他喝酒,宴中谈起天下的英雄豪杰,刘备正在韬光养晦,故作无知状,东拉西扯。但曹操手指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玄德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因为刘备知道曹操的为人,这是将他视为未来的对手,肯定没有什么好结果。此时正值乌云四起,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没有把当时强大的袁术、刘表等放在眼里,而是将落魄的刘备作为潜在对手,确实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活学活用】
和面对共同强敌的人结成联盟
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勃勃,企图一举南下,统一全国,于是,统率十万大军南征刘表。不出一月,刘表病死,次子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如此一来,刘备在襄阳一带无法立足,只好奔向江陵。
江陵地处要冲,而且刘表在江陵屯有大量物资,曹操恐怕刘备先占江陵,于是率精骑五千,昼夜行军三百佘里,兼程急追。当时,襄樊的百姓害怕被曹军屠杀,跟随刘备的很多。由于百姓和物资多,所以队伍行动缓慢。于是刘备只好派关羽先率领水军一万人,从水路赶往江陵。刘备等依旧行进,结果在当阳的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被曹操骑兵追上,刘备几乎全军覆没。仅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逃脱,在江津与关羽水军相遇,渡过汉水,又和刘表长子刘琦的军队会合,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县西北)。刘备所部共两万多人,实力大为削弱。
曹操占领江陵后,决定乘胜顺江东下,一举消灭江东。他统率大军二十万,号称八十万,自江陵沿江东下,向东吴进攻。
早在曹操南征、刘表病死时,孙权得知此消息深感不妙,就曾派鲁肃前往荆州以吊唁刘表之机劝说刘备和诸葛亮,向东联合孙权。此时,诸葛亮见情况紧急,也劝刘备向孙权求救。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
当时孙权拥军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但是他在降曹还是抗曹问题上犹豫徘徊。诸葛亮于是便以激将法劝说孙权,他说:“曹操现在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实力强大。将军如果能够抵抗曹操,就应当及早与曹操绝交;如果不能抵抗曹操,为什么不束手向他投降呢?”孙权听后大怒说:“我拥有全吴之地,十万甲兵,岂能受制于人?”于是决定联刘抗曹。诸葛亮则进一步分析指出:刘备虽兵败长坂,但是所部仍有两万余众,而曹操劳师远征,十分疲惫。况且北方之人,不习惯水战;而且荆州归附的部队并非心服。只要将军派出几员猛将,必能破曹,如此,则三足鼎立之势成矣。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孙权决定派周瑜、程普、鲁肃率三万水军,会同刘备抗曹。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形成对峙局面。曹军士兵水土不服,染上瘟疫。后来联军用火攻,曹军大败。
于是刘备乘胜追击曹操,占有了荆州江南地区,后又征得孙权的同意占领荆州江北地区。
公元214年,刘备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公元219年,又从曹操手中取得汉中。至此,刘备成为了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军事集团之一,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三国鼎立的形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