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洪秀全
5966800000003

第3章 从永安封王到定都南京

清军将领周天爵和向荣率6000多清军向东乡进攻,被太平军击退。5月14日,太平军主动撤离东乡,飞速向象州挺进,并把大本营设立在象州的中坪墟。大批清军包围过来,太平军采取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再次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太平军从象州转攻桂平,又在桂平冲破围攻,在平南大败向荣部队,缴获大批军用器械物资。

9月25日,太平军占领永安城,这是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攻克的第一个州城。10月1日洪秀全在万人欢呼声中进入城内,在州署衙门设天朝宫殿。

清军虽然陆续集结到永安地区,但各将领间存在矛盾,又鉴于屡败的教训,所以只是在永安外围构筑工事,企图封锁,并不敢大举攻城,因而太平军在永安获得了一段难得的休整时间。

洪秀全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在永安发布了许多诏令,进行了建政、整军、肃奸等工作。

为防止将士进城后不能抵御物质利益的引诱,洪秀全首先申明军纪,告诫太平军,凡攻城杀敌所得金银绸帛宝物,一律交归圣库,并公布了赏功罚罪的具体方法。洪秀全还派人下乡宣讲太平天国的政策:天兵入境,专为杀妖,希望百姓各安生业。凡愿参加太平军的,有吃有穿。洪秀全还对金田起义时颁布的5条纪律作了修改,变成《太平条规》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服从命令,爱护群众,遵守纪律,男女别营,缴获归公以及保护武器等。简明扼要,容易记忆。

对于永安城内的地方豪绅,太平军首先要他们捐献钱粮或武器,如拒绝,则发动群众出他的谷,杀他的猪,没收他的家产,其中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就杀头。

洪秀全在永安做的一件极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了政权建设,初步确立了政权机构,使“开创新朝”的理想开始落实为各种制度。

天王洪秀全改州衙门为“天朝”,听取“诸臣随时奏事”,使用“太平天国”的名号。

12月17日,洪秀全颁发了著名的封王诏令,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都受东王节制(调度)。其余秦日纲、胡以晃、罗大纲等,分别授予天官、春官等丞相,晋升官职的将士有800余人。其主要特征是集中了领导权,明确了杨秀清统一指挥全军的责任,使东王杨秀清不仅在宗教上,而且在军政上都取得了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权力。这种安排,既是出于对杨秀清的才干和贡献的肯定——杨秀清统率军队,“军令严整,赏罚分明”,功劳突出,人人叹服;也是由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军事上的统一指挥,需要在政权建制中增加某种集权制的因素。这一安排,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飞速发展壮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为日后天王洪秀全大权旁落而导致天京事变埋下了伏笔。

在永安的半年多时间里,太平军得到了很好的休整,但集结在永安周围的清军也越来越多,“大军围困,内外不通”,若不及时突围,形势将会很危险。洪秀全决定放弃永安城,突围北伐,把太平天国运动推向全国。

1852年4月4日,洪秀全对全军发布了突围北上诏,要求全军将士在突围时除了武器和替换的衣服,其它东西包括金银珠宝都应放弃。

4月5日深夜,太平军冒雨突围成功,急行军北上,于18日到桂林城下。桂林是广西的省城,清军重兵防守。太平军围攻一月而未能占领该城,洪秀全决定继续北上。路过全州时,守城清军突然开炮,击中正在行军中的南王冯云山,伤势严重。洪秀全被激怒了,马上改变原来的行军计划,调动大军向全州猛攻,6月3日攻破全州,严惩了清军和州官。两天后退出全州,继续照原来计划向湖南进军,不料在离全州仅10余里的蓑(suō)衣渡,遭到清军伏击,太平军伤亡惨重,战船也多被烧伤击沉。洪秀全指挥全军丢掉所有辎(zī)重,放弃北上,改道向东,从陆路进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因伤势恶化而去世,太平天国丧失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太平军攻下湖南道州后,进行了两个月的休整和补充。太平军在湖南开展“讲道理”的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参加太平军。洪秀全制定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文告,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其主要内容是:

1.清朝统治的实质是“富儿当权”,“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2.太平天国宗旨是“诛妖”、“灭胡”、“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使天下人“同享太平之乐”。

3.号召“各省有志者”、“名儒学士”,“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报不共戴天之仇,共立勤王之勋”,响应太平天国运动。

这三篇文告与太平天国过去的文告不同,宗教语言大大减少了,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和批判,说明“胡虏有必灭之证”,“中国有复兴之理”,“人心思治”,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都反映了民族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给千千万万的民众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湖南民众踊跃参加太平军,日以千计,太平军重又声势大振。大平军分兵攻克江华、永明,天地会等其他起义队伍两万人加入太平军。太平军士气大振,又接连攻占嘉禾、兰山、桂阳等地,8月17日又攻下郴(chēn)州,当地有许多煤矿工人参军,这时的太平军已扩充到10万。其中的矿工组成土营,成为日后掘地道、轰城墙的突击力量,极大地提高了太平军的攻坚能力。

8月下旬,洪秀全派西王萧朝贵率领李开芳、林凤祥等,带领一支2000多人的先锋部队向湖南省府长沙快速逼近,打算速战速决,一举攻克。9月11日到达长沙郊外,开始攻城战。由于兵力单薄,西王萧朝贵为激励士气,亲自上前线督战,骑马挥刀在城下往来指挥。守城清军开炮轰击,萧朝贵不幸中炮牺牲。这是继南王冯云山牺牲后,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李开芳骑马飞驰到郴州向洪秀全报告噩耗,洪秀全大怒,率大军包围长沙,命令挖地道攻城,但几次激战都未成功。此时长沙城“援兵四集,城中粮米充足,火药亦多”,所以围攻了81天也未破城。太平军如不相机应变,只是一味蛮干,就形成和敌人拼消耗的不利局面,军事上会越来越被动。

洪秀全压抑了内心复仇的冲动,于11月30日晚指挥大军从长沙城外悄悄撤围,向西北方向攻克益阳,得到了数千条船,组建了太平军的水师,并乘船越过烟波浩淼(miǎo,)的洞庭湖,占领了岳州(今岳阳)。太平军驻益阳、岳州期间,渔民、船夫和其他贫苦群众纷纷参军,大军总数又猛增数万。太平军乘胜前进,进入湖北,接连攻占汉阳、汉口,把武昌孤立起来,三镇之间的江面上布满了太平军的战船。一夜之间,太平军在长江上扎成两座浮桥。

1853年1月12日清晨,太平军从挖掘地道处以大量炸药轰破文昌门城墙,战士蜂拥而上,武昌被攻克了。武昌是长江重镇,素有九省通衢(qú)之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枢纽之地。太平军占领武昌,威逼苏皖,震撼豫蜀。咸丰皇帝调兵遣将、死守武昌的计划破产了,他急得团团转,连叫“愧恨”、“焦急”,急令两江总督陆建瀛(yíng)为钦差大臣,督兵进防江苏、安徽,企图堵截太平军。

洪秀全进驻武昌城内,以巡抚衙门为“天朝殿”,宣布“官兵不留,百姓勿伤”。洪秀全要求全军注意军纪,严禁奸淫和抢掠,在各条街道上设官巡查监督。对于没收的官府钱财和剥夺官绅大户的贵重钱物,均交圣库管理。

洪秀全又特别注意对群众的宣传,在城内筑高台,鸣锣聚众“讲道理”。又组织居民为男馆、女馆,25人为一馆,并分发《天条书》、新《三字经》等读物。短时间内使武昌城出现新气象,群众纷纷争献钱米,还出现了参加太平军的热潮。太平军已从金用起义时的两万多人,发展成一支50多万人的大军。

洪秀全为了实现夺取全国的战略目标,决定顺江而下直取南京。2月9日,他发布了进军江陵(南京)的命令,随即统帅大军,浩浩荡荡,水陆两路东下。水路大军由秦日纲、罗大纲、赖汉英等率领,顺流而下,陆路大军由胡以晃、李开芳、林凤祥等率领,夹长江两岸而行。太平军进军声势极为浩大,队伍首尾长达几十里,陆地上旌旗遍野,长江上风帆蔽江。

清政府方面已乱了阵脚。钦差大臣赛尚阿、徐广缙已先后被革职拿问。咸丰帝只得重新起用向荣帮办军务,又令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驻防九江。向荣只能在陆路领兵尾随太平军,并不敢进逼交战,而陆建瀛派总兵恩长率两千江防军迎战太平军,根本不堪一击,在鄂东广济县老鼠峡,总兵恩长被击毙,江防军一哄而散。陆建瀛正在九江上游,闻讯急忙逃进南京城。江西巡抚张芾也撤出九江。太平军乘胜前进,势如破竹,占九江,克安庆,据芜湖。沿途没遇上像样的抵抗,清朝方面人人如惊弓之鸟,“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毫无斗志可言。3月7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19日,太平军用地雷轰塌仪凤门,攻入南京城,杀死陆建瀛。20日,太平军队伍雄壮地列队入城,在镇压清朝官吏的同时发布安民告示:“人人要识天父,归顺天王,同打江山,共享天福。”

3月29日,洪秀全在10多万人的欢呼和簇拥下进入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朝宫殿,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从1851年1月金田起义,到1853年3月定都南京,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军也从两万多人发展为近百万大军,这一切只不过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充分说明了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愿望,说明了清朝卖国政府的不得人心,也表明了洪秀全杰出的才干和见识。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出现了与北京清廷南北对峙的局面,这对腐败的、卖国的清政府是个沉重打击,也是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沉重打击,为推动全国各族人民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