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淝水之战1.王谢家族
5967500000128

第128章 兰亭雅集(1)

亭。

兰亭。

亭亭的兰亭。

兰亭在会稽郡城西南二十五里兰渚山上,亭因山名,风景绝美,他处绝无。

兰渚山古时遍生兰花,玉色映空,幽芳清远,连山上的泥土石头都是香的。如今花事虽不如古时繁华,亦堪足娱情矣。

孔子云:“兰有王者之香。”盖慕其艳也。

兰渚山在山阴县中,远远近近遍地奇景,一路都是古今名画。王献之曾对桃叶姐妹说: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如今是春天,自然别有一番佳韵。

譬如美人,娇弱细小者自可怜爱,丰满妩媚者吾亦爱之。

赏佳景如赏美人,其理同也。

今岁又值盛时,郡内百业俱兴,王羲之心中得意,欲赶上巳佳节行修禊之事,借此大行酒会。岂只酒会,此亦为文会诗会,山水之会,清谈之会也。

乃命子敬四处寻觅佳山胜水,用作会所。王献之于是与五兄王徽之遍搜奇山,最后选定了兰渚。

江南之山多矣,为何独选兰渚?

子敬曰:“吾不知也。但见兰则喜,亦不知何故。”

子猷曰:“吾不可一日无竹,弟不可一日无兰。我看你的书法与为人,多带有‘兰气’。”

“何为兰气?”

“女儿气也。”

王献之摇头笑道:“五兄误矣。我为绝情人,何来女儿气?”

王徽之也笑了:“女儿气有何不好,那时候母亲怀你,我们都以为会生下一个小妹呢,不料是个小弟。”

兄弟二人谈谈笑笑,就此议定选此山为修禊之所。又考察了一番交通与环境,最后命仆工在兰溪旁伐竹为亭,即覆之以兰草,名曰“兰亭”。

亭下的兰溪水清澈见底,有白鲵红鲤之族悠然来往。

王羲之见了大喜,大大地把子敬、子猷夸奖了一番,欲请诸友到时相会,少不得又一一亲书,略达雅意。子敬子猷袖手而观之。

其书灵动而古拙,真非凡品也。点点墨迹,丝丝笔痕,细看皆有妙味。

偶有败笔,更显风流。

其词曰:

“人间若无春,万物不蕃;人生若无友,亦有何味哉!吾思诸友,常误认路人,此心此情,盖无异于古人也。每读诗三百‘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篇,未尝不心怀寄想也。如今春光正美,山水逼眼,诸友愿游乎?三月三日,吾候大驾于山阴之兰亭,共举修禊之事,恭行古礼。然后娱之以诗酒,可共眠于草中也。永和九年二月十九日,

羲之顿首。”

诸友见帖无不喜极,尽都相邀而往。或骑宝马,或驾牛车,或策灵鹿,或乘仙鹤,往来于白云之中,蜿蜒乎青山之上,望去恍若三仙之集。

晋帝闻之,恨不能往,乃命宦官运酒前至。

王羲之不喜欢宦官,远远地避而不见,让子敬代他把酒收下了。

子敬与宦官们言谈甚欢。

王羲之不解,待宦官走后问子敬这又是何意?

子敬微笑道:“宦官乃阉人也,吾不弃天残地缺者,凡是人都一视同仁,故与之言,无甚作难。”

王羲之见儿子已有这番境界,欣慰非常,点头道:“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时你们不可多饮酒,要仔细听听你谢叔叔他们的话,必有益处。”

王献之眉飞色舞:“桃叶姐妹俩也从外面回来了,我想把她们也带去,还请父亲大人批准。”

王羲之莞尔一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