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5972400000015

第15章 戒骄戒躁,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性格(3)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居住在高楼大厦,邻里交往少,孩子缺少伙伴,再加上家长百般呵护,孩子动手机会少,大大限制了孩子细心能力的培养。

一天早上,蒙蒙大声嚷嚷:“啊?梳子到哪儿去了,梳子快出来吧,不然的话,我上课就要迟到了。梳子乖乖,快出来吧……”这时候妈妈来到蒙蒙的房间,帮她找梳子。妈妈翻来覆去地找,终于把梳子找出来了。梳完头发之后,蒙蒙又尖叫一声:“我的袜子呢?”于是妈妈又跑过来,在她的被窝里找到了袜子。

蒙蒙是典型的“马大哈”,她之所以做事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与自己没有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关,但父母也应负起责任。正是因为父母过分呵护蒙蒙,才使她对父母过分依赖,不能意识到“马大哈”的危害。

“马大哈”在生活中的表现是大大咧咧,在学习中的表现是粗心大意。教育专家解释说,孩子“马大哈”其实是一种病,如果及早得到矫治,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就可以得到纠正。

说到矫治,许多父母磨破了嘴教育孩子要细心,可是效果并不怎么好,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家长郑女士决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对粗心的孩子装回“傻”,看看效果如何。

郑女士的儿子是有名的“马大哈”,为了改正他做事粗心大意的毛病,郑女士并没少说大道理,可是到了下一次,他粗心依旧。为此,郑女士思索了很久,最后决定装回“傻”,学学儿子的“马大哈”行为。

早晨,为儿子准备早餐时,郑女士故意不加盐,或是故意多放一点胡椒粉;周末和儿子出去游玩时,郑女士把准备好的点心落在家里,等到儿子肚子饿时到处找小卖部买东西;和儿子上街,郑女士故意不带钱,等他选好想要的东西,不能买,最后不得不“忍痛”放下。

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后,儿子终于开始抱怨了,丈夫也在一旁埋怨郑女士:“你最近怎么这么粗心?”郑女士故意轻描淡写地说:“粗心一两次有什么关系?”儿子一听可急了,气愤地列数郑女士粗心的种种“恶果”……

等儿子发泄不满后,逐渐平静下来,这时,郑女士拿出他的作业,要他看看自己的“粗心”。儿子一边看一边说:“我中计了,原来妈妈的‘傻’是装出来的!”

通过郑女士这次装“傻”教育,儿子做事粗心大意的毛病改正了很多。在生活中,儿子会在一家人外出时主动检查水龙头、电源是不是都关了;乘车外出,快下车时,儿子还会提醒郑女士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总之,儿子渐渐养成了谨慎细心的性格。

类似郑女士的装“傻”教育法,不失为教育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的好办法。它的目的是让孩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好地发现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同时装“傻”教育法也是对孩子“马大哈”行为的一种嘲讽,让孩子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儿童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时,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而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毛病的危害性,这就要求父母减少对孩子的呵护和帮助。当孩子做完作业时,不要帮他检查,当孩子找不到生活物品时,不要帮他找,让孩子切实感受粗心大意所带来的麻烦。另外,父母可以给孩子适时的提醒,提示孩子预想行为的后果,让孩子有意识地去避免不好的结果。这样孩子就会自觉改正这一毛病,也就容易形成谨慎细心的性格。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能够避免孩子做事鲁莽、马虎,有利于孩子形成谨慎认真的性格。

李广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指着看到的每一样东西,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看,这是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看马路上有汽车,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天上飞过一只鸟,可爱的鸟。”李广睁大好奇的眼睛,细细打量着这个世界。妈妈还不断引导他去看新奇的事物,满足他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他留心观察的兴趣。

李广4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外出散步时,更多的是他兴奋地跑来告诉妈妈他发现的许多的秘密。“妈妈,柳树长出了嫩芽。”“远处有一辆大吊车,它的力气可大了。”“我看见蜜蜂在采蜜。”“我看到了彩色的喷泉,有的像烟花,有的像雨伞。”“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它们一起搬运食物。”“我看到洒水车在给马路洗澡呢。”听到儿子开心地和自己诉说他的新发现,妈妈高兴极了。

后来李广上学了,他已经养成了善于观察细节的习惯和做事谨慎认真的性格。在学习中,他很少粗心大意,在生活中他很少丢三落四,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心细。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如果从小训练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孩子的观察力和细心的性格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世界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其实,不仅研究工作需要细心观察的能力,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细心观察的习惯。

研究发现,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一个人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别人不曾注意到的事物。如果孩子学会了观察生活细节,他就有了一颗善于感受生活真善美的心灵,其意义不仅仅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更有助于孩子形成一个善于感受生活的心态。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还应告诉孩子:“观察不仅靠眼睛,更重要的是靠心灵去感受、去感悟。”同时,面对孩子观察出来的结果,父母要用心去支持,去肯定孩子。

易水上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文章。放学后,易水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觉得这个主题不错,认真辅导了易水的这次作文。由于易水是初中生,涉世不深,见识不广,写起文章来辞藻贫乏,因此爸爸不断引导易水去写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易水和爸爸商量后,决定以农村养鸭致富为主题,来体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很快,易水就把作文写好了。爸爸一看发现了问题:易水没有深入观察生活,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写的文章。于是立即告诉易水不能靠枯燥地说教来写文章,而要让事实说话,才能写得好。在爸爸的启发下,易水走近了养鸭户,并且专门到河边观察鸭群。改后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一些描写鸭子行走嬉戏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易水的这篇文章受到了语文老师的好评。此后,易水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慢慢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中细节的习惯。

作文如做人,看一个孩子写的作文,就知道他是否认真细致地观察了生活。虽然写作手法千千万,但是生活细节是源头活水,真情实感是不变的追求,父母应该努力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谨慎细心的好性格。

对细节的观察决定了孩子思想的深刻程度和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当孩子说出他观察的结论后,父母千万不要不屑一顾、冷嘲热讽或不予理睬,而应该积极配合孩子,引导孩子把观察的东西全部表达出来,然后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和恰当的肯定,并鼓励孩子继续观察生活细节。

曹先生使用卫生纸时,每次都发现几层纸叠得不整齐,总觉得用起来很别扭。有一天,儿子对他说:“爸爸,您知道卫生纸为什么不整齐吗?”爸爸说:“不知道啊,是不是卫生纸生产时没弄好啊?”儿子拿过卫生纸,说:“爸爸你看!”儿子从最上边只掀起一层,转了一圈,到与下边两层差不多的位置停下来,把这一层的一段纸撕了下来。然后对爸爸说:“爸爸,您看,现在齐了吗?”爸爸一看还真是特别齐了,于是在惊叹儿子细心的同时,丝毫没有吝啬对儿子的赞美之词。

当孩子认真观察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有些父母做得不好,他们看到孩子一声不吭地发闷,就认为孩子有心事,于是对孩子追根究底。其实这没必要,让孩子去细细地观察、静静地思考吧,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细节的习惯,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