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5972400000032

第32章 不要谎话连篇,培养孩子忠厚正直的性格(3)

(1)尊重孩子,做到说话算话。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不在意给孩子的承诺。在孩子的眼里,守信用是最重要的。

(2)不可胡乱许诺。

父母的许诺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承诺太多是一种负担,因为一旦不能兑现,就会大大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3)应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

许诺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重物质等不良习惯。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精神方面的许诺,如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看画展,旅游等,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4)对不能履行的诺言负责。

当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影响了诺言的兑现,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时,父母不可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应主动而诚恳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履行诺言的原因告诉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孩子做出一些补偿。当孩子暂时无法谅解父母时,没有必要呵斥、教训孩子,应允许孩子发泄不满。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教育孩子要信守承诺

人无信则不立。伊索曾说:“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可见,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处理承诺的事情,那么只会失信于人。慢慢地,大家都不相信他,即使他说的是真话,也不会得到信任。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谨慎对待承诺,一旦说出承诺,就应当努力兑现。

李秋生日那天,妈妈带她上街买生日礼物。李秋看中了一只心仪已久的卡通猫,可在结账时,妈妈掏遍了身上的口袋都不能凑足钱,让妈妈哭笑不得的是只差1块钱。当时妈妈觉得很尴尬,李秋的小脸也充满了失望,死死抱着卡通猫不放,任凭妈妈怎么哄劝都不肯走。

收银员见母女俩这样僵持,便微笑着说:“算了,卡通猫你先拿回去,我先给你们垫上1元钱,你们尽快还给我便是了。”妈妈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李秋同意不同意,李秋自然满口答应。

冒着炎炎烈日回家后,妈妈犹豫着要不要把这钱送过去——毕竟只是1元钱,谁会真正在乎呢?两人都非常疲惫,李秋也似乎忘了刚才的承诺。但妈妈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教育孩子做人需讲诚信的最好时机吗?于是妈妈把1元钱给李秋,认真地说:“孩子,咱们还差收银员阿姨1元钱呢!走,我们去把钱还给她。”

在妈妈的陪同下,李秋再次来到超市,把钱还给了收银员。看着孩子那满脸汗水却充满阳光的笑脸,妈妈感到非常欣慰。

虽然只是1元钱,却在教育孩子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妈妈教育孩子及时归还1元钱,才使这份生日礼物变得更加完美无缺。父母这样做,很能感染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诚信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有些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言而无信,其实这里面有家长的影响。要知道,孩子是好模仿、易受暗示的,家长的行为对其影响十分重要,如果自己本身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又怎么会讲诚信呢?如果家长能够向上例中这位母亲那样对待承诺,教育孩子履行诺言,还怕孩子不能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从事教育工作。父母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言而有信,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星期天,小羽的爸爸想带他去公园玩,可是小羽拒绝了。

“你不是总吵着要我带你去公园玩的吗?”小羽爸爸感到很奇怪,“今天我好不容易有空,你为什么又不去了呢?”

尽管爸爸的语气里带有抱怨和恼怒,但小羽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坚定地拒绝了爸爸。

原来,小羽在两天前已经和班里的一个同学约好了,对方要来家里一起玩游戏。虽然小羽非常想和爸爸去公园玩,虽然同学有可能不会来,但是小羽觉得不能失信于人。

“我约了朋友,”小羽说,“我不能说话不算数。”

听了小羽的解释,爸爸冲小羽竖起了大拇指。

自古以来,诚信就受到人们高度赞赏。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打交道,信守诺言是与人交往合作的首要原则。或许我们无法得知故事中小羽的同学的感受,但我们不难猜到,信守诺言,不仅让守信的小羽快乐、有尊严,相信也会让那个同学对小羽产生信赖感,使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

其实小羽的爸爸也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小羽能如此守信,正是爸爸妈妈言传身教的结果。父母教育孩子诚信,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这关系着孩子将来能否与人和谐相处,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父母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向孩子许诺后,应按时兑现;一时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并约定兑现时间。只有父母遵守诺言,孩子才能学会守诺。

第二,当孩子学会许诺之后,父母要提醒孩子承诺的责任,告诉孩子承诺前要三思,并且及时提醒孩子兑现诺言;如果孩子没有兑现诺言,父母要教导他重视自己的诺言,不可言而无信,切不可因为被许诺的人似乎也不在意,就听之任之。因为如果多次这样,孩子会认为不遵守诺言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就会轻视诺言。

第三,发现孩子信守诺言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孩子。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使孩子更好地坚持信守诺言的习惯。

第四,要注意避免“逼”孩子许下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因为这样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孩子可能学会了使用大而空的诺言取悦别人,另一方面孩子许下的诺言很难兑现,有损承诺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和重要性。

教育孩子不要在背后说人的坏话

不少父母发现孩子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爱背地里嘲笑、贬损别人,面对这种现象,做父母的不能放任不管。因为背后说人坏话是不道德的,也是心胸狭隘的表现,一旦被别人知道了,孩子就可能会遭人厌弃。

暑假的一个早晨,皓轩和妈妈下楼去买早餐。走着走着,迎面走来一位阿姨,只见这位阿姨脸上长着许多难看的黑块。于是,皓轩转身对身边的妈妈说:“你看,这个人的脸上这么难看,像黑猩猩似的,简直眼鼻不分。”妈妈不但没有说皓轩,反而附和着说:“我看有点像小花猫呢!”“哈哈哈……”

很多父母习惯了在背后说人长短,见孩子说人坏话,正好激起了他们“损人”的欲望,于是和孩子一起议论别人,而没有感觉到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父母以这种方式默许甚至是纵容孩子说人坏话,那么当孩子习惯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时,孩子的性格里就多了几分挑剔和狭隘,将来孩子很可能因为把持不住自己的嘴巴而招惹麻烦,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背后说人坏话并没有恶意,之所以背后说就是为了不给别人造成影响,而更多的是调侃、解闷的味道,但是无论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都不能以这种不尊重人的方式调侃、解闷,因为一传十、十传百,终有一天,流言恶语会传到别人耳中,到时候还是会伤害别人的。

所以,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当孩子说人坏话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你说的这些话,爸爸妈妈可真不爱听啊!”

“如果你被别人这么说,那你的心情会怎样?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怎么样,肯定不会高兴吧!”

如今的一些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如果他们觉得背地里嘲笑别人、说人坏话有趣,往往会忘乎所以地说人坏话。所以,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孩子去想象别人和自己是平等的,自己这样做的话也许别人会痛苦,自己这样说的话也许别人会难过。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是嘲笑别人的身体,还是贬损别人的成绩,抑或是评论别人哪件事情做得不对,都会有损别人,而在背地里这样做,更显得你小肚鸡肠,是小人。”让孩子知道,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绝对不应该对别人做。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在教孩子做人做事,这远远比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或在竞争中获胜更为重要。

另外,要想让孩子改掉背后说人坏话的毛病,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父母还有必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心情。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说人家坏话,妈妈会伤心的。”“你能这样,妈妈太高兴了。”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