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而外集
597400000023

第23章 教育,人性的代价

当我们对任何东东产生怀疑时,我们便选择了证书,而证书的促成体系源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也一直坚信,只有证书才能证明一个人的智慧高低与否,所以证书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一种无可替代的“抢手货”,跨入门槛的“硬件”。

前天吃完晚饭滚回左海大厦的房间时,百无聊赖地玩起切换频道的游戏,无意间听到“马家军落网”,暗想啥时又冒出“马家军?!”还“落网?!”,切回频道,才知道铜盘路上所贴的那家伙在三亚被抓……直到第二天服务生送来的报纸,才略知这家伙的成长过程。

一个大学生为了几句话,大“笔”一挥,四命西归,真是“大手笔!!”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确,人的可塑性也映证了这一点,但在这个以功利为目的社会环境和“填鸭式”的教育体系中,早被冲涮的荡然无存。按照我们习惯的逻辑,这家伙是个大学生——天之骄子,必定很优秀。君不见每年一度的高考,万马对阵独木桥头,能涉及彼岸的不外乎就是那些有限量的马匹,学业不优秀者能过否?!

从小学到中学,每当看到那些学生吃力地背负着和自己体重相当或超出的书包时,总有一种让人心酸的感觉。依稀中曾记得不知在那份报纸上看过一学生给他老师的试卷有过这样的“诗”:“考试一现/红灯一片/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回家之后任你辩/衣服一脱/伤口就现/还是得受‘K’几遍”。这种武力下的“状元”总免不了在他们的心灵上烙上重创,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一心只读“圣贤书”,无暇顾及窗外事的机器。学智是成功的,心智却是空白的,但社会所需要的往往是心智多于学智,这无疑又把那些高分低能者步入社会创建了一道难以溶入社会的门槛。所以在中国高等学会出现像马加爵式这样的人才,我个认为:这不足为奇!

我很膜拜“精英式”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它很成功。它是建立在多方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学习成绩只做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列入升学的考核范畴。这才是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像中国,这种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幌子,干着培养全面不发展的人才的勾当。

一种教育体制的成败,应该立足于方方面面的周全考虑,而不是建立单纯的,为追求升学而升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教育体制应该说糟糕透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