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而外集
597400000046

第46章 文人不敌美人

我“三生有幸”,出生地有两大历史名人:一位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一位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本来按现行行政区划,屈原是湖北秭归县人,昭君是湖北兴山县人,而我的出生地是兴山县,因此不能“脚踏两只船”与他俩“攀亲”。但在西汉时期,兴山和秭归都同属一州,名为归州。于是我在“时空隧道”里“开历史倒车”,就能够“傍”上这两位大名人了。

众所周知,无论是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还是国际知名度,文人屈原无疑要胜过美人昭君。然而,在当今的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却出现了“文人不敌美人”的现象,屈原纪念馆(名屈原祠)“香火”稀少,门可罗雀;昭君纪念馆(名昭君宅)“家丁”兴旺,车水马龙。

昭君其人及和亲其事固然有史书记载,但她在家乡的有关故事却无从查考。兴山县根据民间传说寻找出一个“昭君村”,然后在这里修建了规模不大的昭君宅。可想而知,这里的“馆藏”哪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甚至连拿得出手的名人墨宝也不多(写过《王昭君》剧本的著名剧作家曹禺,曾给我写了一幅纪念昭君的字。我当作至宝准备贡献出来,可没人搭理我,至今还保存在我手中)。而且,这里也没有值得观赏的自然风景,过去诗人笔下那条美丽的香溪河,如今也在“大开发”中受到污染,变得混浊不堪。可由于昭君是具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大美女,在“旅游经济”繁荣和“美女经济”昌盛的今天,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游客只要在用汉白玉塑造成的昭君像前与美人合个影,似乎就感到“艳福不浅”,于是就心满意足认为不虚此行了。

与昭君宅仅一山之隔的屈原祠,规模宏大,馆藏丰富,其中有些文物属于国家级的宝贝。记得有年这里发生文物被盗事件,惊动中央轰动海内外。屈原祠坐落在长江西陵峡入口处的山坡上,建筑古色古香,气势磅礴壮观。可这里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光顾,尤其是因三峡大坝修建,屈原祠所在的原秭归县城归州镇行将淹没,现已举城搬迁至西陵峡出口处的茅坪镇,使这里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前不久我陪文友去拜谒屈原祠,看到屈原祠到处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墙上青苔漫布,地下野草丛生;郭沫若题写的匾额污迹斑斑,“光争日月”几个大字暗淡无光;青铜铸就的屈原像灰尘仆仆,满脸忧伤的样子似乎在仰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无地”而求索!

“文人不敌美人”的现象并非个别。听说如今连孔庙的“香火”也不如以前那样旺盛了。而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在没有“著名”美人招揽游客的情况下,准备把董小宛、陈圆圆之类的名妓乃至潘金莲、白骨精之类的人物,列入“美女资源库”进行“开发”。

“文人不敌美人”的现象,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旅游市场所决定的,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冷落、轻视和遗弃。今天,有些人唯金钱为重,文人和文化的价值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可大可小甚至可有可无的“使用价值”。当我们炎黄子孙只记得住“中国四大美人”是谁,而不记得“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是谁,如果屈原“魂兮归来”,不知他还会发出怎样的“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