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鉴别用药】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
十三、安神药(5味)
朱砂
【歌诀】朱砂味甘,镇心养神,驱邪解毒,定魄安魂。
【药性】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应用】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耀0.5g。外用适量。
【注意】朱砂为有毒之品,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忌火煅。
磁石
【歌诀】磁石味咸,专杀铁毒,若误吞针,系线即出。
【药性】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应用】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肾虚气喘。
【用法用量】宜打碎先煎,9耀30g;入丸、散,每次1耀3g。
【注意】吞服后不易消化,如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鉴别用药】磁石、朱砂均为重镇安神常用药,二药质重性寒入心经,均能镇心安神。然磁石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龙骨
【歌诀】龙骨味甘,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药性】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痫;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宜先煎,15耀30g。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酸枣仁
【歌诀】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药性】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应用】心悸失眠;自汗,盗汗。
远志
【歌诀】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药性】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应用】惊悸,失眠健忘;癫痫惊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十四、肝息风药(9味)
石决明
【歌诀】石决明咸,眩晕目昏,惊风抽搐,劳热骨蒸。
【药性】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宜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牡蛎
【歌诀】牡蛎微寒,涩精止汗,崩带胁痛,老痰祛散。
【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滑脱诸证;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宜打碎先煎,9耀30g。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宜煅用。
【鉴别用药】龙骨与牡蛎均味涩质重,生用均善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均能收敛固涩,治滑脱诸证。但牡蛎长于潜阳育阴,除善治肝阳眩晕外,又善治阴虚风动,并能软坚散结,治肝脾肿大、瘿瘤瘰疬;煅后制酸止痛,治胃痛泛酸等证。龙骨长于安神、固涩,又善收湿敛疮而治湿疮。
代赭石
【歌诀】代赭石寒,下胎崩带,儿疳泻痢,惊痫呕嗳。
【药性】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呕吐,呃逆,噫气;气逆喘息;血热吐衄,崩漏。
【用法用量】宜打碎先煎,10耀30g。降逆、平肝生用,止血宜煅用。
刺蒺藜
【歌诀】蒺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药性】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胸胁胀痛,乳闭胀痛;风热上攻,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
羚羊角
【歌诀】羚羊角寒,明目清肝,祛惊解毒,神志能安。
【药性】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用法用量】煎服,1耀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耀0.6g。
牛黄
【歌诀】牛黄味苦,大治风痰,定魂安魄,惊痫灵丹。
【药性】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癫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耀0.35g。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羚羊角与牛黄均归肝经而善清热熄风、定惊止痉。但羚羊角味咸性寒,长于清肝热,又善平肝阳、明目,为治肝热头痛目赤、阳亢眩晕头痛所常用,并治高热神昏等证;牛黄味苦性凉,长于清心、化痰开窍,为治热入心包或痰热闭阻心窍之神昏口噤所常用,又能清热解毒,治疮肿、咽痛等症。
钩藤
【歌诀】钩藤微寒,疗儿惊痫,手足瘈疭,抽搐口眼。
【药性】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应用】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3耀12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
【歌诀】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药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鉴别用药】天麻与钩藤均能平肝息风,常相须为用。但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功偏平肝息风兼止痛,为治风通用之品,尤宜于虚风内扰之眩晕证;钩藤甘寒,且具轻清透达之性,长于清肝热而息肝风,较宜于热急生风之抽搐者,尤宜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之轻者。
地龙
【歌诀】蚯蚓气寒,伤寒温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药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应用】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煎服,4.5耀9g。鲜品10耀20g。研末吞服,每次1耀2g。
十五、开窍药(2味)
麝香
【歌诀】麝香辛温,善通关窍,辟秽安惊,解毒甚妙。
【药性】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耀0.1g。不入煎剂。
【注意】孕妇禁用。
冰片
【歌诀】龙脑味辛,目痛窍闭,狂躁妄语,真为良剂。
【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耀0.3g。不入煎剂。
【注意】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冰片与麝香均可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窍闭、中恶昏迷等闭证。然麝香开窍力强而冰片力逊,常相须为用。二者均可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但冰片性寒凉,以清热泻火止痛见长,善治口齿、咽喉、耳目之疾,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明目退翳之功;麝香辛温,多以活血散结、消肿止痛、敛疮功效为用,善治疮疡、瘰疬痰核,内服外用均可。
十六、补虚药(22味)
1.补气药
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气血亏虚之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3耀9g;挽救虚脱可增为15耀30g。宜文火另煎兑服。
【注意】反藜芦。
党参
【歌诀】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邪实者忌。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益肺,补血,生津。
【应用】脾肺气虚证,气血两虚证,气津两伤证。
【用法用量】煎服,9耀30g。
【鉴别用药】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用于脾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党参甘平和缓,药力薄弱,古方治上述之轻证和慢性疾患,多用党参加量代替人参。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际仍以人参为用。人参尚可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用法用量】煎服,9耀30g。益气补中宜炙用,余多生用。
白术
【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脾胃气虚证及脾虚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
【鉴别用药】白术与苍术均具有健脾和燥湿两种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利尿、止汗、安胎,苍术则解表、祛风湿、明目。
甘草
【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证;痰多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调和药性。
【用法用量】煎服,1.5耀9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止咳宜炙用。
【注意】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剂量久服可引起浮肿。
2.补阳药
鹿茸
【歌诀】鹿茸甘温,益气补阳,泄精尿血,崩带堪尝。
【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筋骨萎软,小儿五迟;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内陷不起。
【用法用量】1耀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淫羊藿
【歌诀】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药性】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应用】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
肉苁蓉
【歌诀】苁蓉味甘,峻补精血,若骤用之,更动便滑。
【药性】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应用】肾阳虚衰,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杜仲
【歌诀】杜仲甘温,腰痛脚弱,阳痿尿频,安胎良药。
【药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肾虚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续断
【歌诀】续断味辛,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
【药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应用】阳痿,遗精遗尿;腰膝酸痛,寒湿痹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菟丝子
【歌诀】菟丝甘平,梦遗滑精,腰痛膝冷,添髓壮筋。
【药性】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应用】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脾肾阳虚,便溏泄泻;肾虚胎动不安。
3.补血药
当归
【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血虚诸证;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血虚肠燥便秘。
熟地黄
【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应用】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
【鉴别用药】地黄用药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用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白芍
【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
【应用】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鉴别用药】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二药皆能止痛,用治疼痛。但白芍长于柔肝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胁肋疼痛、脘腹四肢疼痛;而赤芍长于活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而偏血热瘀滞者尤宜。
何首乌
【歌诀】何首乌甘,添精种子,黑发悦颜,强身延纪。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阿胶
【歌诀】阿胶甘平,止咳脓血,吐血胎崩,虚羸可啜。
【药性】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应用】血虚诸证;出血证;肺阴虚燥咳;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5耀15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4.补阴药
北沙参
【歌诀】沙参味甘,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肺阴虚证,胃阴虚证。
麦冬
【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用】胃阴虚证,肺阴虚证,心阴虚证。
黄精
【歌诀】黄精味甘,能安脏腑,五劳七伤,此药大补。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用】阴虚肺燥,干嗽少痰,肺肾阴虚,劳嗽久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内热消渴。
枸杞子
【歌诀】枸杞甘平,填精补髓,明目祛风,阴兴阳起。
【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肝肾阴虚,视物模糊,早衰证。
龟甲
【歌诀】龟甲味甘,滋阴补肾,止血续筋,更医颅卤。
【药性】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应用】阴虚阳亢,阴虚血热,虚风内动;肾虚骨痿,囟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煎服,9耀24g。宜先煎。
鳖甲
【歌诀】鳖甲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去痞除症。
【药性】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肝肾阴虚之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诸证;症瘕积聚。
【用法用量】煎服,9耀24g。宜先煎。
【鉴别用药】龟板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同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善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板兼有健骨、补血、养心之功,鳖甲兼能软坚散结。
十七、收涩药(4味)
五味子
【歌诀】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虚劳,肺肾枯竭。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煎服,3耀6g;研末服,1耀3g。
乌梅
【歌诀】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蛔厥腹痛,呕吐;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3耀10g,大剂量可用至30g。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山茱萸
【歌诀】山茱性温,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用法用量】煎服,5耀10g;急救固脱20耀30g。
海螵蛸
【歌诀】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气,阴肿可得。
【药性】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用】遗精,带下;崩漏,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湿疹,溃疡不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