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晚风集(卷四)
598100000010

第10章 农家双胞胎同圆清华梦

辽宁东港二中一对出身农家的双胞胎兄弟在2004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被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录取的消息,在辽宁大地一时间被传为佳话。2004年7月31日,笔者来到双胞胎兄弟的家——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倾听了两位东港状元的成长经历。

东港地处辽宁东南部,濒临黄海。东港西北部有个椅圈镇黄城村,村东头倚着一座小山,叫莲花山。山上佳木葱茏,山下民风淳朴。1983年,村民黄俊涛经人介绍与农家女于凤华结为夫妻,第二年10月,黄树明、黄树亮兄弟出生了。

在农村,谁家添丁进口,村子里的人都跟着高兴,更何况是一对双胞胎小子。乡亲们送来一筐筐红皮鸡蛋、一包包奶粉。面对亲戚朋友的贺喜,黄俊涛和妻子却乐不起来。于凤华的身体一直不好,家里只靠黄俊涛种几亩地,这个本就十分拮据的小家突然一下多了两个大胖小子,今后的日子可咋过?

邻家的姐妹、大娘、婶子看他们困难,就常来帮忙带带孩子,给他们些吃的穿的。黄树明、黄树亮两兄弟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中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衣服鞋子多数是好心的乡邻亲友给的。兄弟俩上初中之前从来就不知道雪糕的滋味。兄弟俩的玩具,除了妈妈缝的布口袋,就只有那个他们自己钉的冰爬犁。

但黄树明和黄树亮仍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一直被父母、邻居、亲戚朋友们爱着,也正是这些爱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1998年秋,黄树明和黄树亮进入椅圈镇中学。头一个学期,两兄弟在各自的班里都考了个第一名。

从镇中学到黄家,走公路有七八公里的路程,黄家兄弟平时就骑着亲戚们给的破自行车上学。当大雪封路时,兄弟俩便互相搀扶着趟着大雪从山间小路步行。那几年,黄家的灯是全村亮得最早的。每天凌晨三点,两兄弟就要起身生火做饭。

初中三年,黄家兄弟总会最早来到学校,他们先生好教室里的炉子,然后就坐在各自的班级里用功。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他们知道这上学的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他们知道父母为了他们兄弟吃了多少苦,他们知道现在只能用优异的成绩及每年的“三好学生”证书来回报父母。

每天下午放学时,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总是挤得满满的,人、车通过都很缓慢。黄树明和黄树亮舍不得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路上,就会晚半个小时出校门,各自留在教室里温习当天的功课。因此,他们又是学校里走得最晚的两个学生。

黄家兄弟的刻苦与努力得到了回报,初二时黄树亮代表东港市参加了全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大赛,并获得化学竞赛一等奖。黄树明则在全市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奖。

2001年秋季中考,椅圈镇中学升入东港二中全封闭寄宿式重点高中的只有两个学生,他们就是黄家兄弟。黄树明在全东港市中考成绩榜上排列第七名,黄树亮名列第四名。

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第一次走在市内的校园里,在有那么多同学的宿舍里过夜……这许多的第一次都是黄家兄弟从未经历过的。两个人又惊喜,又拘谨,而且有些胆怯。

上高中时,黄树明和黄树亮两人的学费一年就要几千元。这对于本已十分贫困的家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收到通知书的那天,黄树明有了放弃读高中的念头。他希望可以打工让弟弟接着读书。当黄树亮偶然知道哥哥的想法后,失声痛哭,他抱着哥哥说:“咱兄弟俩,要不念就都不念。哥,我们一定要念书啊,只有念书才能让爸妈过上好日子。哥,我们一起努力渡过这个难关吧。”最终兄弟俩达成共识,要靠自己的力量读完高中和大学。

在学校里,黄树明和黄树亮从不买任何有荤腥的菜,他们一天三餐几乎都是馒头就咸菜。第一年寒假,两兄弟留在市里没有回家,他们给自己找了四份家教的同时还在学校里打扫卫生积攒学费。平时只要一回到家,他们就会立刻扛起锄头去地里帮忙。就是这样的高中三年,黄树明、黄树亮在艰难中挤时间,在困苦中磨练意志,他们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他们也从不浪费任何能学习的时间。

“天才就是勤奋加汗水”、“天才就是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些话出自黄家兄弟的日记,也是他们的行动。高一时,黄家兄弟在班里并不是排在第一、二名的尖子生。但不论谁的成绩稍有退步,另一个人就会鼓励对方:“要加油,不能半途而废。”

黄树明一向英语口语好,高二时,澳洲一批考察野生候鸟的专家到东港实地考察,有关方面专门在全市抽了十几个学生义务为专家导游。黄树明是唯一的高中生。

今年上半年,高三年级全都转入总复习,为了迎接高考,学校组织了多次模拟考试。哥哥黄树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分数掉到了年级的20名之后。那段日子,黄树明感觉好像要崩溃了。他找不出问题所在,并为此感到困惑和茫然。班主任几次找黄树明谈话,他温和地说道:“你不能指望把150分全拿下。只要把目标定在120~130分之间,就自然会克服心理上的问题。”班主任的话点醒了黄树明。从那以后,黄树明更加用功了,他不再研究一些难题,而是主攻课本上的知识。

为了帮哥哥把成绩赶上来,黄树亮不断地鼓励哥哥,并总会陪着哥哥半夜偷偷爬起来借着走廊里微弱的灯光看书做题到天亮。在后来模拟考试中,黄树明的成绩开始渐渐提高,直到与弟弟一起排在年级前两名。

清华,对莘莘学子来说,都是一个美丽的梦。2004年的高考后,黄树明给自己估了656分(比实际分少2分);弟弟黄树亮估了646分(比实际低17分)。填报志愿时全家人颇费周折,按照父亲黄俊涛的意思,报北京的一般学校就可以。可两个兄弟却坚持要报考清华大学。这是很有风险的决定,如果考不上,就可能连一般的学校也去不上了。但是兄弟俩却格外坚定,黄树明说:“人生能有几次搏,我们要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