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哲人的灵感(下册)
598500000015

第15章 独立要强的女人

潘虹是一个私生女,她的亲生父亲是19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的一位苏联专家,在潘虹的身上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这是潘虹保守了半个世纪的惊天秘密。

透露潘虹是中俄混血的不是别人,而是在上戏任教多年的李志舆,“悲剧女皇”潘虹就是他的得意学生。据李志舆介绍,潘虹的妈妈在“中苏友好”时期与本医院一位援建中国的苏联专家相爱了,并且怀上了潘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异国恋”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无奈之下潘虹的母亲只得匆匆嫁给了一位南下的革命干部。由于潘虹从小跟随外婆在外地生活,到六七岁该上小学时,潘虹才回到上海与母亲团聚,对自己的身世也不大清楚的她,从此后就把那位“革命干部”当作了自己的父亲。据说后来她这位“父亲”当时被打成了“右派”,又在她上小学时与她母亲离婚,再后来她的这位“父亲”在文革爆发时自杀。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此事,为了核实传闻的真假,有记者还专门电话采访了潘虹,结果被潘虹矢口否认。潘虹的身世之迷是她的老师透露出来的,这未必有假,如果上戏这位老教师的话有假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绝对不会跟着撒谎的,这个关键人物就正是潘虹的师母、上影厂的演员洪融。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潘虹与李志舆在出演《苦恼人的笑》的电影时,与洪融的丈夫杨延晋恋爱了,就此事在上影厂闹得满城风雨,为了得到洪融的原谅,潘虹向洪融亲口讲述了她那些不为人知的身世。洪融最近对媒体也承认:“当初潘虹为了让我同情她、可怜她,跟我说了这件事。”

潘虹与刘晓庆、斯琴高娃在国内影坛上并称为新时期的三大女星,潘虹擅长扮演悲情角色,被媒体和观众封为“悲剧女皇”。除此之外,只要看过潘虹的著作《潘虹独语》,就会发现,潘虹还是一位具有成熟个性的女性作家,还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经过仔细地阅读,由人而文、由文而人地分析了潘虹的作品《潘虹独语》,并发现了她在写作中的“自恋”由以形成的原因和潜含的问题,发现她的作品在叙述女性的生存境遇上体现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丰富性。

大凡经验事实都有可以推究的心理原因。潘虹的“自恋”与她的早年经验以及情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的父亲曾被错划为“右派”,父母为了不连累家人被迫离婚,潘虹随之改母姓。11岁时,倔强的父亲含冤自杀,结束了自己41岁的生命。因此后来潘虹多次说过:“父亲造成我一生的悲剧。”从小她就遭人“白眼”,受人歧视;她很小就跟着外婆生活,以至于她那时以为外婆就是自己的母亲,直到六七岁时她才被母亲接到了上海生活,由此可见,父爱母爱的匮乏不仅使她坚强早熟,而且使她“感情硬化”,这使她与他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变得不那么容易。但是潘虹的“感情硬化”并不那么彻底,在她感情硬壳的下面还留了一个不易为人觉察的柔软的空缺,这为她日后的“自恋”留下了内在的空间。爱情对于那些内心充满浪漫情调的女性来讲,有着更为丰富的诗意内容,但也意味着更为沉重的苦涩体验。

24岁时潘虹与上影厂美工米家山结婚,米家山比潘虹大8岁,所以潘虹说她好像是“找到半个父亲”;25岁那年,潘虹经历了一次致命的爱情,在出演影片《苦恼人的笑》时,他与导演杨延晋传出绯闻,“爱”上有妇之夫的她“腹背受敌”,一方面是洪融因此大闹上影厂,顿时人人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尤其是洪融,几度威胁潘虹要让她身败名裂,受到了惊吓的潘虹为了平息事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只好主动找洪融赔罪,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不幸身世”告诉洪融、为什么要乞求洪融“同情她、可怜她”的真实原因。可是洪融还是没有放过潘虹,被视为“第三者”的也受到了厂里的严肃批评,潘虹只好和米家山离开上影厂;当然,妻子洪融的做法伤透了杨延晋的心,杨延晋不久与洪融离婚。

这件事在她纯洁的心里打下了深深了烙印,其实这件事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她与米家山之间的感情,10年的婚姻,潘虹与米家山相处的时间却只有1年,其中有5年的时间,是潘虹独自一人在峨影厂度过的,32岁那一年潘虹与米家山离婚。爱情的一败涂地给了她空前绝后的伤害,并把她一向孤傲的心灵推向了偏执,她的女性主义心理因此定型,对男性的憎恶也达到了极致,从此后,她不再谈婚姻。

从小到大,父爱母爱的匮乏和致命的爱情打击,对于心灵的重创都是幽微而难以言明的,对潘虹这样一个倔犟高傲内向从不向人示弱的女性来说尤其如此。所以只能以出演悲剧角色和写作来将内心的隐痛放射出来,弥漫于她的《潘虹独语》一书中的那种幽微的“自恋”就源于这种内心的隐痛。

潘虹总是赋予《潘虹独语》中的女性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让《潘虹独语》一书散发着美轮美奂的神秘气息:“我选择摆放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我认为值得去记忆的某个时刻,它们是我成长的见证。有的照片并非是我最美的瞬间,但它一定有最可被解释的内容。它背后渗透出来的东西也许是属于很凄美、很失落、很糟糕的一个时期,但它会提醒我,在感情上这么艰难的时刻我走过来了,在事业上如此低潮的时刻我走过来了,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我一样走到了今天。”

潘虹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地点染她的照片的魅力呢?她说:“我为什么从不把那些在国内国外发奖会上的照片或者那些与声名赫赫的人物的合影摆在屋里,让人人都能看见?摆着的都是我单个的,孤零零冷幽幽地看着世界。”是因为“照片在我的视线里,我也在它们的视线里。”,潘虹所创造的神秘美的载体实际上正是她的自我载体,二者之间具有统一性和自比性,看似是“言她”,实际却是“言我”,这种自居效应使潘虹在对它们的美化中完成了其实质上的自恋,爱情的失败对于女性在魅力方面的自信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联系到潘虹失败的‘傻瓜爱情’,我们也可以理解林白这种心理上的补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她们体现了潘虹的自我之间的代偿性自恋的原因。

潘虹在《潘虹独语》中说:“在这世界上,能有一两个真正关怀你、理解你的人,就很不易了。如果你还奢望再更多一些,那只会更多一份得不到的痛苦。”我认为,《潘虹独语》是潘虹“补偿性”的写作,由情感的缺憾而补偿性地滑向自恋,在潘虹本来有情可原,但这种“过度补偿”,会让她走向遗世独立的孤傲和偏执,则又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和演艺、写作上的的缺憾,潘虹的成功在于,她终于走出来了,可如今她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也说明了她的“过度自恋”导致了她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的失败。

至今单身的潘虹说她自己是一个“无盐女”:“我非常自恋,生活中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执着而不妥协。这很辛苦,那种辛苦是内心里涌出来的。”对于“无盐女”的意思,潘虹这样解释道:“无盐就是没有味道,寡味的女人。”潘虹在作客“艺术人生”节目访谈时曾说:“每个人只适合一种生活形态,离婚对我是一种解脱,也是最大的失落……”是一种解脱吗?既然解脱了为什么还要抱着以前的幻影不放?其实只有她走出狭隘的女性主义的“自恋”的误区,这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走出各种幻影的自欺,靠实际行动和理性力量来证明自己;女性生命中的男性匮乏越久,其空虚就越大,对男性的偏执就越深刻;对男性的偏执和蔑视,又会导致女性对自我的过誉,使其更加自恋,因此,对自我的理性认同和健康的两性关系的建立是克服和转移女性艺人或女性作家自恋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可以说,自恋也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这么说,只有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才有自恋的倾向,因为他有这个自信,只有自己对自己特别满意的人才会滋生出自恋,也可以说明,自恋的人往往都有一个方面的特点。我们没有必要歧视自恋,但自恋也要有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要适可而止,下像潘虹式的“自恋”就是过度的自恋,这个自恋是极端的,是抓住一个必然放弃一个必然的自恋,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自恋。

从种种迹象表明,潘虹的身世确实是一个迷,不过,我敢断定潘虹是一个“混血儿”,这与她从小的成长经历到她现在的心理心态都可以反映出来。潘虹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人,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正因为“父亲造成我一生的悲剧”,所以潘虹才变得如此“与众不同”,这一点更加证实了潘虹是“中俄混血私生女”的事实。不管怎么样,我们喜欢的是银幕中的潘虹,那一个盛气凌人、孤标傲世的潘虹,那一个独清独醒、故我依然的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