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5986700000021

第21章 给所有职场人的忠告(4)

HR经理当面解释:能力可以慢慢培养,这类组长只是起到一个召集大家的作用,并且属于临时性质,并不是什么官位,也不需要特别出众的领导能力,希望这名同学不要计较。这名同学还不死心,又死磨硬缠般地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既然如此,那干脆大家都不要当组长了,最好是公司派人担任组长。HR经理没有理会他的建议,于是,仅仅过了几天,这名学生终于不能忍受从“人上之人”变为普通成员,在几次建议未被采纳之后,竟然提出了返校的要求。

我彻底愤怒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啊!”如此有名的高等学府,怎么培养出了这类野心家、阴谋家!这就是大张旗鼓宣传竞选学生干部、从起跑线开始便过分鼓吹“官本位”导向的后遗症啊!区区一个临时性实习“官位”,这家伙也不放过,先是诋毁别人,然后“举贤不避己”,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自己得不到,便希望别人也得不到,宁愿与别人同归于尽,得不到的鲜花宁愿揉碎,对于这类“人小鬼大”的“官迷”,让他走吧,走得越远越好!

家里出现了阴谋家

某年春节回家,身边好像突然多了个服务生——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理工科的侄女一反常态,总是跟在我身边鞍前马后,似乎唯恐“服侍不周”。我心里有数,这家伙肯定又是在算计什么,肯定在盘算如何让我伸出“贵手”来,不然,以她一贯的为人处世,她才不会突然生出孝敬之心!

果然,不到一周,这小妞终于露出了“狡诈而狰狞”的面目,以少有的文静、娇滴滴的姿态装出特别虚心的样子,用十分肉麻的语气拖腔拖调地问我:“我……敬爱的……叔叔,你工作这么多年,大概面试了多少人呀……”

我略加思索,以调侃的口气回敬她:“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好好坏坏,估计5万人吧!你能不能规规矩矩地好好说话?”

这家伙机灵之中带着几分狡黠地眨眨眼,回到正常的语调,开始进入正题:“那么,我现在也面试你一次,你要保证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啊!”我以为她在开玩笑,便以同样开玩笑的口气说道,“请面试官提出问题,我一定老实交代,希望宽大处理,争取重新做人。”

“第一个大问题包含一系列小问题,请按先后顺序马上回答。”侄女故意停顿一下,显得郑重其事,然后好像点燃了一串连珠炮,“你们招聘时,是不是班干部容易找工作?班干部是不是在职场上容易升职?怎样才能当上班干部?怎样能不留痕迹地搞垮现任班干部?取而代之的好办法总共有哪些?如何给别人设置陷阱?怎样才能成为领导的亲信?怎样开口向领导提出升职和加薪的要求?”

嗡……嗡……嗡……侄女那张嘴还在一张一合,我脑子里早已一片空白。我的天啊,这是念的什么大学啊,这害人的大学哪里是在培养人才,它是在培养职场纷争的“精英”,培养未来社会动荡的“脊梁”啊!

我无言以对,落荒而逃……

应届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招聘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逐步培养成为企业的骨干队伍,慢慢接替那些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方法陈旧的老一代当家人,这一新陈代谢式的平稳过渡设想,几乎是每一家企业管理者都具备的远见卓识。可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近几年毕业的应届生,其实际技能以及好高骛远的心态,与企业的现实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在吸收这些新鲜血液的过程中,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要能够客观审视自己

本世纪初,我还在家具集团任职HR经理时,与顺德同行企业结伴前往长沙几所大学进行校园招聘。学生座谈会上,我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相关政策以及公司培训应届生的计划后,又告诉他们:我们普通员工当时的月工资为6元,对于你们这些后备力量,公司另眼相待,起步工资确定为1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高于市场行情的工资了。我话音未落,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口了:工资不能低于20元!

整个会场安静下来,我慢慢解释:“你们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能承担什么样的重任,企业才能支付相应的薪酬,现在是你们的起步阶段,先问问自己,你们能做什么?未建寸功,先要待遇,与职场的规则是不吻合的,企业给了你们空间,只要努力学习,想要达到这一待遇,在时间上不需要太久。”

正反两方面道理讲了半个多小时,能接受、能理解者寥寥无几。个别冲动的学生可能把我们这些HR人员当成了“资本家”的代言人,带着对“资本家”的深仇大恨,不顾体面地嚷道:“我们不会廉价地出卖自己!”

我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接收的,尤其是这类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于是,我戏谑:“你这要求并不算高,但作为一名专科生,起步便要求这一薪酬,几乎没有哪一座庙能供得起你。虽说你迟早会达到这一目标,却要经历一个过程,必须先到广东的天桥底下住宿一段时间,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值什么价格!”

同行的HR经理按计划本应在座谈会上进行宣讲,见到此情此景,一言不发,座谈会只好草草收场。最后,我们几家企业按计划本应签约150人,针对当时的现状,只得调整计划,将招聘重点转入中等专业学校,面向那些务实的职业群体。

我在那家4万多人的小家电集团工作时,从几所大学采用“整班全包”的方式,招进260名营销、商务专业的应届生,集中于公司的大型培训基地,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培训,HR部门采用轮班负责制“三陪”——陪吃、陪训、陪玩,专业培训3个月后,补充到全国各省区二级城市的营销队伍中。一年届满,HR部门进行了反向跟踪调查,汇总数据显示: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不到10%。董事长无可奈何地感叹:这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从此,公司调整招聘政策,宁愿用更高的薪酬招进一些经历过职场打拼的明白人,也不再参与校园招聘,不再允许HR部门招聘那些应届生!

让他继续碰壁吧

3年前,顺德地区组织了一场应届生与企业面对面的就业洽谈会,一名数控专业的应届生向我要求月薪30元,我告诉他:“技术工人,我们可以给这个工资,但必须能独立操作机床。”然后,我问他:“你在学校学习过什么机械操作。”他大言不惭:“我学习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木工机床。”于是我拿出公司的宣传图册,指点着当时最先进的五代、六代机床问他:“这些你都学过?”那名学生画出一个草图,带着几分炫耀说,学过这种。我告诉他:“你学的是第三代数控机床,属于正在淘汰的设备,与我们的要求差距太大,只能作普工录用。如果你愿意从头学起,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将来掌握了技术,工资自然也就达到了你的要求。”那名学生哪里听得进去,我也懒得再说,让他继续碰壁吧!

理论脱离实际的大学生

HR部门按计划招来6名人力资源本科应届生,理论基础确实很扎实,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到公司不久,就直接向我提出意见:“你们的做法有问题,与我们学习的理论完全不一样,制度、流程、体系脱离了理论上的要求,应该纠正过来,这样管理才能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的公司,才是正规的公司。”

我笑着告诉他们:“理论是什么?活学活用,它就是治世经典,就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生搬硬套,它就是一剂毒药,就会将企业活活‘框’死。现实中,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尔后,我责令HR经理亲自辅导这些学生,结合企业的实际向他们解释理论与实际在本公司的结合之处,讲清楚哪些是抽象的理论,哪些是法律法规的体现,哪些是企业灵活的运用,哪些是公司超前的变通。

也许是这些书生气十足的学生寻求真理的意志力太强,仍然寄希望于可以寻找到理想中“正规化”的公司,除了一人留下来,现在已成了分厂HR主管外,其他5人意气风发地另谋高就了。这些人转了一圈后,又给我打来电话,希望回来继续工作,我客气地告诉他们:本司不缺人,有缘再相会!

我真的“大材小用”了吗

去年,HR部门从西北某化工学院招来15名应届生,分别来自营销、商务、精细化工专业,我们当做储备人才招进了公司,入职时明确说明,准备将他们作为技术、质量、销售方面的后备人才重点培养。

不到一周,有8名学生集体要求去各部门担任管理工作,理由是:我们是大学生,不能按普通职员对待,至少应该可以做基层管理工作,否则,就辞职。

我告诉他们: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人员,哪怕是一名基层组长,对于本组范围的所有岗位都必须具有随时顶岗的技能,外行领导内行,在本公司是不存在的。你们要做管理,那么,你们管什么?理什么?

也许是出于赌气,或者是认为我大材小用,这几名学生最终还是踏上了新的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