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4月以来,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继花生油价猛涨之后,大豆油价也在飙升,此外,鸡蛋、辣椒、菜价、鸡鱼牛羊肉等,无一不在涨价。前不久又一场席卷全国的方便面涨价风潮出现了!物价在涨,房价也在涨,而唯一不涨的似乎只有职场白领们的工资。
中国白领的生活现状透视
现状一:“我对幸福没有概念”
拿着三倍于普通人的工资,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班的小王却称“我对幸福没有概念”。“虽然月薪五千,每个月却要将其中的三千多块钱交给房地产公司。如今鸡蛋、猪肉又贵了很多,常常走在超市,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敢买。”接受采访时,小王这样表示。
“半年前,妻子刚刚生了个儿子。于是每个月的奶粉钱就得花五百多块。没上过大学的同学很羡慕我的生活,其实谁又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每天忍受着三十多度的高温挤公交车去上班,中午吃四元一份的盒饭。房子、车子、老婆孩子三座大山压得你根本就喘不过所来。至于娱乐,那似乎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每天下班还得学习充电。因为这个社会,你不充电就意味着要被淘汰。有人问我幸福吗,却不知道我对幸福根本就没有概念。”
现状二:“父亲让我回去养猪”
小李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算是“北漂”一族。小李告诉我,“我两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编辑部,刚开始工资是两千,现在长成了四千,在编辑部也算是个领导了。然而在北京这个地方,每月四千块钱的工资也只是刚刚够生活而已。房租就得一千多块钱,加上吃饭,交通,通讯,买衣服花的钱,每个月下来剩不了多少钱。看着老家的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我却想也不敢想。当父亲问我何时结婚时,我只能以男儿以事业为重的借口搪塞过去。”
“父亲知道我的情况后,让我回去和他一起养猪。我的老家在山西运城,那边的农业比较发达。家里栽了十亩苹果树,每年的苹果都能卖五万元。现在的猪肉又那么贵,我们村有一位农民。一年养了200头猪,光这一项就赚了10万元。”小李说完这些,一脸的迷茫。
紧张”和“压力”成为白领的精神杀手
小王和小李的生活便是当今中国白领的真实写照。过去一提到白领,总是和体面、高级、风光等词联系在一起。曾几何时,白领们消费着“崇高”,他们引进着“格调”,他们引导着一个传统的土得掉渣的社会如何吃穿,如何使用电器,如何进行网络的虚拟生活。
如今,随着房价、物价的上涨。白领们的生活节奏虽然依然飞快,却多了许多紧张和压力,他们对未来早已经失去了以前的从容和预期。他们在我们社会里的地位,连进城打工的民工都看的出来:他们的工资比农民工们高不了多少,却要有着比农民工高几倍的消费水平。他们辛苦的工作着,然而他们的收入却无法和养猪的农民们相比。他们哪里是中产阶级,他们只是高级打工仔而已。被房价、物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白领们已经成了“紧张”和“压力” 的无可奈何的精神杀手。
压力之下顾不上太多“面子”
曾经的白领一族是风光的,是体面的,是高级的,他们在一尘不染的办公室里进行着不受风雨影响的高节奏的生活。他们出入于高级影院、酒楼、宾馆、游泳池、服妆城。然而,这只是印象中的白领生活。现实中越来越多的白领却用真实生活展现着另外的图景。经济压力下,白领们已经顾不得面子了,他们很多开始自己做饭,出入于菜市场,讨价还价。他们不再动不动就吃“山珍海味”,他们不再动不动就“车来车往”。在城市中擦身而过的,挤公交车的,为生活而奔波的,正是这些被称之为“白领”的人。
中层白领靠贷款消费支撑着房屋、汽车等庞大的固定开销,而低层白领不仅自己存不下钱,还要依靠父母资助。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生针对白领消费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无论是服装,还是其他类型的消费上,当下白领都趋向务实、随意,不会为了面子委屈自己。
到底谁才是白领?
十年前一位学者做过一次关于“谁是白领”的调查,然而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白领。中国的白领阶层一开始就打上了体制外的烙印。虽然现在体制内外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但这个烙印的影响却依然深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杨河清认为,白领既是职业群体,也是社会阶层。低阶层的人有时用“白领”来指所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上层人士却不承认白领也属于上层。
目前中国的白领人群应大致满足这样一些基本特征:非体力劳动的、高等教育背景的、较高收入的、多半是体制外的、多半是受雇于人的。然而众多在世纪交替之际接受高等教育并走上职场的人认为自己并没过上想象中的白领生活,肯坦然承认自己是白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戏称自己是“伪白领”。
白领阶层面临“消亡”危机
北京一家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北京的白领人口大概占18%-25%,而全国总人口中白领的比例连3%都不到,中国其实还是一个典型的蓝领社会,但正因为在这样的贫穷社会中,操作型工作者普遍被蔑视,白领“美好生活”的虚假概念甚至在农村都有广泛的影响。 像小李那样宁愿在城市里苦苦等待机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从职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蓝领、高级蓝领、普通白领、高级经理人在数量上组成了金字塔型结构。高级蓝领不发展,就很难养活足够的办公室人。高校大举扩招的结果,必然造成白领人才的贬值。
2004年,大学毕业生见习期结束后的正式月薪达到高峰的2000元,而到了2005年,第一批大规模扩招后的学生进入职场的时候,起薪降到了1500-1800元。现在很多地方的学毕业生起薪已经降到了七八百元,甚至一些大学毕业开始“零工资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越来越低,大城市人才过剩。在我国很多比较发达的农村,一些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应届毕业生。而这些更需要人才的农村,却是还残留着美好白领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们打死也不愿意去的。
虽然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中国白领曾划过的绚丽、迷离的轨迹,但是白领阶层的美好生活再也不会重来了。